天天看小說

第55章 熊熊聖火,焚我殘軀

有人告別,更多的人還在場間,在黃沙裡掙扎,在迷路里徬徨。

葉蘇和隆慶相對而坐,像對坐飲茶的論禪老僧,又像對坐弈棋的國手,沒有說話,沒有對視,渾身是血,看著有些慘。

臺下的風沙早就停了,臺上的風沙也快要停了,二人的身上滿是沙礫,滿是鮮血,衣衫破爛至極,似乎隨時都會倒下。

隆慶看著陳皮皮等人離開,奇怪的是,他似乎並不在意,有些神殿騎兵已經從混亂裡擺脫出來,卻沒有聽到他追擊的命令。

他只是與葉蘇相對而坐,等風沙最終停時。

風是寒冬的冷風,沙是河山盤與沙字卷裡的沙礫,相對勁拂,呼嘯咆哮,持續不斷彷彿沒有盡頭,但事實上,一切終有盡時。

啪的一聲,葉蘇膝上的河山盤從中斷裂。

隆慶手裡的沙字卷,還有很多頁,厚厚的就像是墳前風雨吹不斷的墓碑,碑前的沙礫都是假的,細看才發現竟是如玉般的圓石。

那些圓石很小,材質很通透,不是如玉,而彷彿真的就是極品的玉石,此時在葉蘇身前身後厚厚地鋪著,如美麗的珍珠海。

隆慶站起,血水從身上淌落,落在這片珍珠海里,染紅了這片珍珠海。

河山盤裡的黃沙,從裂口裡簌簌落下——那是真的黃沙,在盤裡只有淺淺的一層,落在葉蘇身前的地面上,也只淺淺的一堆。

很像一座無人打理照料的野墳。被風雨磨的矮了。

廣場被神殿衆人和新教信徒流出的鮮血染紅。

神殿騎兵正在重新整隊,新教信徒有的已經死去,有的奄奄一息,還有很多人活著,稍後想必便是一場大屠殺。

葉蘇看著隆慶說道:“讓他們活著。”

隆慶面無表情說道:“我沒想讓他們死。”

葉蘇有些意外,沉默不語,思考其中的意味。

隆慶舉起左手,那些雙眼血紅,急著屠殺新教信徒發泄的神殿騎兵,再不敢有任何動作。強行壓抑住急促的呼吸。等待著命令。

場間的新教信徒都是葉蘇最忠誠的追隨者,近一半人從臨康城裡跟著他來到此間,甚至還有那條陋巷裡最早的那些學生。

人們知道下一刻將會發生什麼,拼命地向那處涌去。想要保護他們的領路人。卻被神殿騎兵粗魯地攔住打倒。一時間哭聲震天。

“其實你我都清楚,如最開始的時候我說過的那樣……沒有意義,你的這些追隨者的痛苦。那些女子的哭聲,一切都沒有意義。”

隆慶看著葉蘇說道:“從昨夜到今晨,發生的這些事情沒有任何意義,我需要這個結局,你也在等待這個結局,何苦?”

葉蘇沒有看他,看著場間可憐的信徒們,沉默不語。

“很小的時候,進入天諭院,從她和師長處知道你的存在,你便一直是我崇拜的對象,或者說敬畏而不敢追趕的目標,但事實上,直到這幾年,我才真正覺得你是很了不起的人,因爲你已經走上和我們完全不同的新的道路。”

隆慶看著他說道:“你不是狂熱的宗教販子,你的新教並不是一味虛無縹渺的空談,你沒有用那些狗血的詞語去撩拔你的追隨者,相反,你很冷靜地傳道,做了很多具體而微的事情。很多人只注意到新教教義很新鮮,或者說大逆不道,卻沒有人明白,新教傳播需要怎樣的組織能力和謀略,你沉默地做著那些事,冷靜到完美,不像一個聖徒而更像一個商人。”

“我曾在裁決神殿呆過很長時間,我清楚很多事情,她對你的幫助自然極大,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自己,你的組織能力真的很強大,你的思維沒有任何漏洞,道門開始清剿後你也沒有失去冷靜,你用自己吸引了神殿所有的注意力,暗中卻把包括首徒歡歡在內的七門徒派遣到了各地,我想他們現在正在藏匿,但過段時間,便會再次出來繼續你交付的使命。”

葉蘇依然沉默。

隆慶靜靜看著他,說道:“對我的讚美,你可以一直保持沉默,對神聖之外的這些世俗能力,你不需要被認同,你可以否認這一切,但你能不能告訴我,程子清他去了哪裡?跟隨你從臨康來到這裡的劍閣弟子爲什麼只剩下了這幾個?他們又去了哪裡?這些沒有人注意到的細節,纔是我最佩服你的地方,”

“你把未來已經安排好了,你把火種撒遍了整個人間,那麼現在你就算死了,也再沒有誰能夠阻止新教傳播開來,於是你可以放心地離開這個世界,甚至我懷疑你一直在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葉蘇終於開口說話:“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深險恐怖的淵澗。”

隆慶搖頭說道:“但每個人都會死去,只看去神國還是深淵。你去不了神國,也不想去深淵,怎麼死去便成了最重要的事情,默默無聞地死去,還是像現在這樣死在千萬信徒和普通人的面前?這個選擇並不難。”

“死在整個人間的面前,大義凜然,平靜喜樂,視死如歸,將新的信仰,那種信仰的力量以自己死亡的代表展示給每個生命,這很好。”

“帝國沒有神聖的,人間沒有神聖的,遍尋不著神聖的,便是夫子,也要上天才以化作那輪明月,你我皆凡人,想要成聖哪能不死?千年始有聖人出……”

說到這裡,隆慶停頓片刻,看著葉蘇的眼睛,神情複雜說道:“聖人不死,大道不行,你,不得不死。”

葉蘇神情平靜,花白的鬢裡。不知何時飄來一絮殘雪,久久沒有融化,彷彿他身軀裡的熱度,已然被天書奪取,氣息將無。

“其實我一直在想,寧缺是不是也想到了這點。”

隆慶轉身,那片血色的珍珠海,觸著衣襟便散,潰敗如退潮時的海浪,他望向長安城的方向。面無表情說道:“不然他不會不來。”

葉蘇和他的新教。對於唐國和書院來說極其重要,道門做出誓殺葉蘇的態勢,按道理寧缺理應有所準備,就算他來不了。鐵箭也應該來。

葉蘇說道:“或者。他也沒有想到老師會如此決斷。”

這確實是一種可能。在昨夜之前,沒有任何人——包括神殿掌教熊初墨——想到觀主不懼道門分裂的危險,直接選擇殺死葉蘇和葉紅魚兄妹二人。

“李慢慢或者算不到老師的想法。寧缺和餘簾爲什麼算不到?就算不能,以這兩人的性情習慣,怎麼可能不在此間做些安排?”

隆慶說道:“寧缺沒有來,鐵箭沒有來,餘簾和李慢慢也沒來,只能說明他們知道你想死,他們……也很想你死,甚至瞞著李慢慢,等著你被我殺死。”

說完這句話,他微笑起來,笑容很節制,只侷限在脣角那片很小的區域,於是顯得很嘲諷。從始至終,葉蘇都表現的很平靜,明明死亡近了,卻依然那樣平靜,雖然這是一場彼此有默契的局,他還是覺得有些不愉悅,所以他要揭穿書院的用心,以爲這樣能夠打破葉蘇的心境。

葉蘇的反應卻依然不如他所願,平靜說道:“我與書院爲敵二十載,我知道那些人是怎樣活著的,我不以爲他們會這般現實冷漠。”

隆慶說的話其實極有道理,葉蘇死而成聖,門徒早已遠赴各地,新教的火種保存的極好,在唐國和書院的庇護下,藉助他死訊這鉢熱油,新教的傳播必將變得更加迅猛,以此觀之,他的生死對書院來說並不重要。

但他還是以爲書院不會那樣做,因爲那不符合書院行事的意趣。

“李慢慢自然不忍看到你慘死在烈火中,寧缺和餘簾卻不同,既讓道門分裂,又讓新教在烈火中獲得真正的新生,他們一定會很樂意。”

隆慶說道:“如果夫子和軻浩然還活著,書院肯定不會這樣做,因爲他們不會這樣想,但你不要忘了寧缺和餘簾……都是入魔之人。”

葉蘇沉默。

隆慶繼續說道:“餘簾是魔宗宗主,是蓮生最看重的人,而寧缺更是蓮生的再傳弟子一般,他們都有蓮生不擇手段的氣質,某些方面更有超出蓮生的認識,蓮生沒能做到的事情,他們未必不想做到,不能做到。”

當年蓮生想做什麼?他想讓人間變成一片血海,讓天地顛倒衆生,讓道門覆滅成灰,讓這個世界變成嶄新的一個世界。

書院,其實也是這樣想的,只不過從前的書院,絕對不會用這般冷酷的方法,而現在真正主持書院的那對師姐弟,會怎麼想呢?

葉蘇不想繼續了,書院如何選擇對此時的他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艱難地擡頭,望向越來越湛藍的青天,望向越來越高卻越來越淺的朝陽,說道:“不管書院如何想,我做的事情,總要繼續做下去。”

隆慶看著他,終究還是流露了幾分敬意,說道:“把自己變成一根火把點燃整個人間?聽說君陌也在燒懸空寺,都是瘋子。”

聽著君陌的名字,葉蘇的臉上露出微笑,說道:“到最後,我與他竟在做一樣的事情,我很驕傲,想來他也會覺得驕傲。”

這句話本身就很驕傲,驕傲於君陌曾是自己的對手,驕傲於自己超越了自己,驕傲於自己站的比當年要高,可以看到更遠的風景。

或者是因爲,他此時站在小院裡,站在那座柴堆上,他被綁在十字形的木架上,系的不緊,無法離開,可以遠觀人間。

隆慶站在柴堆前,看著他說道:“我會親自點火。”

葉蘇不再望天,眼睛被朝陽刺的瞇起,看著他問道:“我所不理解的是,既然你什麼都清楚,爲什麼要來替我點這把火。”

隆慶微微挑眉,說道:“師長有命。不得不從。”

柴堆上下的二人,有同一個老師,葉蘇看著他腰間的天書殘卷,說道:“老師想來也都明白,何必連累這卷無辜的書。”

隆慶沉默,然後說道:“既然人可以寫,那麼將來便不再需要天書。”

聽著這番話,葉蘇明白了些什麼。

他和隆慶沒有聽過桃山崖坪上觀主與中年道人的那番對話,但他們是觀主的弟子,是道門了不起的人物。自幼熟讀經典。此時只是極簡單的對話,便準確地理解了觀主的真實用意,情緒都變得有些不穩。

葉蘇望向遠方某處,不知是知守觀還是臨康城。悠悠道:“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爲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隆慶聽著這段經文。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隨誦:“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葉蘇說道:“我們自己,就是道路、真理以及生命,跟隨自己行走,必將走出幽暗的河谷,得以最大的喜悅……原來這也是知守。”

隆慶低著頭,不知道是在看衣衫下那道恐怖難看的洞,還是在看厚厚的地,聲音彷彿自行從脣間流出:“我們自己,也可以是昊天。”

葉蘇微笑說道:“原來,從一開始就是這樣。”

隆慶擡起頭來,看著陽光下的他,說道:“你是對的。”

葉蘇說道:“並無對錯。”

“老師認爲你是對的,那便是對的。”

說到這裡,隆慶頓了頓,他本以爲自己會生出一些嫉意,沒想到心情卻是這樣的平靜,只是有些感慨:“到最後,還是你最讓他感到驕傲。”

葉蘇想了想,說道:“對錯,終究還是要看最後的結局。”

隆慶說道:“你做的事情,老師和夫子做的事情,會有什麼結局,不再是註定。”

葉蘇說道:“是的,再沒有天,自然沒有天註定。”

隆慶看了一眼遠處,說道:“說的時間已經夠久了。”

葉蘇說道:“既然你等的人一直沒來,看來真的不會來了。”

隆慶從一名神官手裡接過火把,走到柴堆前,想了想,終究沒有再說什麼,把火把放到柴堆邊緣,然後向後退去。

火是自然界最奇妙的一種現象,它可以傳染,也可以複製,可以從最微渺的螢火變成燎原的野火,這絕對不是與之相對的水可以做到的。

那根火把上的火苗,舔著身旁的乾柴,片刻後,將乾柴的邊緣烤黑烤焦,烤出青煙與明亮的火焰,如此繼續,火便漸漸傳遠。

小院裡堆著的乾柴,大部分是隆慶親自劈的,他挑選的很仔細,無論長短還是粗細,都非常適合燃燒,火勢很快便大了起來。

先前的戰鬥裡,院牆已經坍塌了很多,此時隨著柴堆裡噼啪的響起,牆磚盡數倒下,柴堆燃燒的畫面,落在所有人的眼裡。

數萬名新教信徒和奉命前面觀刑的宋國百姓,看著這幕畫面,有的人感到極度的悲痛,有的人覺得很是不忍,漸漸有哭聲響起。

葉蘇的衣裳開始燃燒,明黃色的火苗,漸要越過他的膝,吞噬他的人。

不知是誰先跪了下來,大概是位新教信徒,不顧神殿騎兵的威嚇,對著火刑臺上的他,跪地不起,連連叩首。

緊接著,更多的人跪了下來,就連那數萬名前來觀刑的宋國百姓,都被火刑臺上那神情寧靜的人所震撼,難以控制地跪了下來。

哭聲漸大,漸漸匯成一道洪流,直入天穹。

葉蘇忽然說道:“當永夜來臨,太陽的光輝將被盡數遮掩,天空與大地陷入黑暗之中,人們將爲之歡欣鼓舞,因爲那纔是真實地活著。”

此時他在火裡,承受著痛苦的洗禮。

他平靜重複自己的預言。

因爲他不想信徒們哭,人們因自己而悲痛。

小院外的那些新教信徒,想要衝進去救他,被神殿騎兵用刀狠狠地砍翻,倒在血泊裡,於痛苦間聽見他的聲音,本能裡開始跟隨。

遠處的新教信徒,也開始跟著重複這段話,因爲他們本來就是他的追隨者,其餘的宋國百姓,或同情於他的遭遇、憐憫他的結局,沉默地傾聽,卻不知爲何,被這句話裡的意味所吸引,最後竟也開始跟著唸了起來。

“當永夜來臨……”

“天空與大地陷入黑暗之中……”

“……那纔是真實地活著。”

數萬人的聲音迴盪在廣場上。

先前是哭聲震天,現在天穹更是彷彿在真實地顫抖,被陽光驅散流向四野的那些雲,都被震了回來,就像流入碗底的清水。

但偏給人一種極其靜寂的感覺,虔誠而專注的頌讀聲,就像先前葉蘇說出這段話時一樣,如林中蟬,如風中瀑,讓整個世界都隨之沉默。

隆慶什麼都沒有做,沒有讓神殿騎兵去鎮壓,去喝止,哪怕萬民的頌讀聲很明顯代表著對新教的支持,對道門的不滿。

他只是沉默看著柴堆上的葉蘇,情緒非常複雜,複雜到他都無法想明白,自己究竟體會到了些什麼,所瞭解的那些能否讓自己真正的平靜。

萬民頌讀的聲音越來越整齊,越來越響亮,就像戰場上的鼓,卻不是一味催人奮發,漸有一種神聖肅穆的感覺,籠罩了整座城市,以至更廣闊的人間。

葉蘇的聲音卻越來越微弱,越來越散亂,重複到第三遍時,他脣裡說出的字句已經支離破碎,呢喃含混,根本無法聽清。

因爲無情的火苗已經越過了他的膝,像金光一般鍍到了他的胸腹間,他的身體正在燃燒,正在禁受最痛苦的懲罰或者說洗禮。

隆慶看著火中的他,彷彿聽到他在說:你看,他們沒有禱告。

……

……

第109章 爲君分憂,與君共勉第182章 荒人的腳踩在草原上(上)第50章 一刀破樊籠第178章 朋友的初見,夫子的懲罰第285章 血旗不倒第242章 斂雷第252章 都有不堪回首的童年第87章 成京之戰(上)第70章 前人意,後人癡第81章 黃河之前想太多第99章 拳重如山,衣帶如鐵第146章 廢而不歇第103章 搬山第11章 何必說抱歉第59章 大明湖之釣第76章 入魔(一)第3章 春天的故事(下)第49章 帝國道門兩相厭第92章 我想我是海第90章 入魔(十五)第64章 癡於道者,歌以詠之第134章 各種最強(上)第187章 歸來(中)第35章 小密探的前途第94章 天亦病(上)第42章 希望在人間(上)第21章 崔家的反應很有意思第45章 小停頓第175章 君子國的不甘(中)第172章 幾年之後神符師?第126章 反正,都是劍(下)第96章 戰鬥,勝佛第47章 唱支山歌給你聽,我自威風凜凜第154章 銀道與柴門,入霧第23章 斷樑之讖第96章 戰鬥,勝佛第14章 將軍府外有天羅第63章 登桃山第206章 坐困愁城第141章 看長安(下)第277章 這不是書上寫的故事第115章 那是你我想不明白的事第147章 青峽論劍(上)第11章 小瓷瓶第97章 來相見第161章 神符,針眼,殘荷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7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164章 彼岸第8章 北山道外,一箭南來第189章 舊崖生新綠第68章 何以澆塊壘(上)第79章 不戰而別亦無憾第28章 泥塘裡第100章 書院之二第169章 兄妹第168章 佛首與肉包第81章 佛祖的筆記第216章 朱雀認主第187章 囚而養之(上)第36章 與小人物的最終告別第35章 小密探的前途第37章 光明祭第113章 都怪你第7章 吹笛未聞聲,傘下是何人第187章 看西邊第62章 毀滅人生的一箭第74章 那些年,我們一起逆的天(上)第9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36章 一片黃沙,一場局第144章 沒有你,我困不著覺第140章 看長安(上)第12章 魔宗斷指與邊軍閃箭第256章 何以越境而戰之?第90章 冥王的女兒(上)第157章 摘星第267章 秋意濃第73章 白骨山中一枯僧第61章 從天而降的億萬滴雨第83章 且劈書山第一刀第68章 這種感覺第134章 那顆頭暴了開來第18章 秋風秋雨殺閒人(上)第100章 圍巷第57章 蚍蜉撼樹談何易,我於人間全無敵!(下)第7章 斬雪(下)第22章 史書的開端第31章 大黑與小雪(上)第109章 真難看第119章 七天第58章 伸向天空的一隻手第164章 可惜第71章 欲擇何色?第31章 七進知守觀第58章 天人交戰第242章 斂雷第136章 一片黃沙,一場局第297章 新生、落石以及崖畔的春遊第91章 鐵坊柴房殺人第55章 因爲癡,故不惜
第109章 爲君分憂,與君共勉第182章 荒人的腳踩在草原上(上)第50章 一刀破樊籠第178章 朋友的初見,夫子的懲罰第285章 血旗不倒第242章 斂雷第252章 都有不堪回首的童年第87章 成京之戰(上)第70章 前人意,後人癡第81章 黃河之前想太多第99章 拳重如山,衣帶如鐵第146章 廢而不歇第103章 搬山第11章 何必說抱歉第59章 大明湖之釣第76章 入魔(一)第3章 春天的故事(下)第49章 帝國道門兩相厭第92章 我想我是海第90章 入魔(十五)第64章 癡於道者,歌以詠之第134章 各種最強(上)第187章 歸來(中)第35章 小密探的前途第94章 天亦病(上)第42章 希望在人間(上)第21章 崔家的反應很有意思第45章 小停頓第175章 君子國的不甘(中)第172章 幾年之後神符師?第126章 反正,都是劍(下)第96章 戰鬥,勝佛第47章 唱支山歌給你聽,我自威風凜凜第154章 銀道與柴門,入霧第23章 斷樑之讖第96章 戰鬥,勝佛第14章 將軍府外有天羅第63章 登桃山第206章 坐困愁城第141章 看長安(下)第277章 這不是書上寫的故事第115章 那是你我想不明白的事第147章 青峽論劍(上)第11章 小瓷瓶第97章 來相見第161章 神符,針眼,殘荷第104章 私信往來論短長第7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164章 彼岸第8章 北山道外,一箭南來第189章 舊崖生新綠第68章 何以澆塊壘(上)第79章 不戰而別亦無憾第28章 泥塘裡第100章 書院之二第169章 兄妹第168章 佛首與肉包第81章 佛祖的筆記第216章 朱雀認主第187章 囚而養之(上)第36章 與小人物的最終告別第35章 小密探的前途第37章 光明祭第113章 都怪你第7章 吹笛未聞聲,傘下是何人第187章 看西邊第62章 毀滅人生的一箭第74章 那些年,我們一起逆的天(上)第9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36章 一片黃沙,一場局第144章 沒有你,我困不著覺第140章 看長安(上)第12章 魔宗斷指與邊軍閃箭第256章 何以越境而戰之?第90章 冥王的女兒(上)第157章 摘星第267章 秋意濃第73章 白骨山中一枯僧第61章 從天而降的億萬滴雨第83章 且劈書山第一刀第68章 這種感覺第134章 那顆頭暴了開來第18章 秋風秋雨殺閒人(上)第100章 圍巷第57章 蚍蜉撼樹談何易,我於人間全無敵!(下)第7章 斬雪(下)第22章 史書的開端第31章 大黑與小雪(上)第109章 真難看第119章 七天第58章 伸向天空的一隻手第164章 可惜第71章 欲擇何色?第31章 七進知守觀第58章 天人交戰第242章 斂雷第136章 一片黃沙,一場局第297章 新生、落石以及崖畔的春遊第91章 鐵坊柴房殺人第55章 因爲癡,故不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平乡县| 离岛区| 朝阳市| 通山县| 泸西县| 镶黄旗| 文昌市| 蓬溪县| 仲巴县| 和静县| 屏边| 神池县| 天镇县| 甘泉县| 景谷| 兴山县| 上栗县| 探索| 望城县| 安达市| 昭平县| 盐城市| 泸水县| 汨罗市| 清河县| 田阳县| 历史| 屏南县| 湟源县| 余江县| 罗城| 澄迈县| 镇安县| 北海市| 靖远县| 广平县| 平阴县| 兴仁县| 库伦旗|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