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2章 得罪了大王還想走?

"你這管這東西叫仙丹?!

公孫臣抖動的手指著遠處那黑糊糊的痕跡,就在剛纔,陳陶爲這些方士們表演了一下什麼才叫仙丹,當陳陶點上火之後,猛地一聲驚雷,方士們嚇得差點癱坐在地上。

"此物能送人昇天,怎麼就不算是仙丹呢?"7

陳陶板著臉,認真的回答了公孫臣的問題。

"陳公啊…您要給大王吃這個東西??"1

"火藥也是藥!你們煉好便是了!"3

"具體的配方,很快就給你們送來,你們可以架爐嘗試,正確炸爐,炸的越厲害越好,最好能有炸死.傷人的威力。"口

"陳公!此物是傷人,並非是仙丹啊!"

"哼,你們懂什麼,大王異於常人,這種仙丹方纔能起到作用,夠勁…不必多說了,來,先跟我們的匠人學習煉丹之法…"7

公孫臣終於明白了,自己這是被坑了呀,大王哪裡是要找自己來煉丹,這分明就是拿自

己來煉丹,他是捨不得這些匠人,便讓自己來做,哪怕出了事,他也不心疼…終於反應過來的公孫臣心中急切,急忙說道∶"陳公啊,我家中還有幾個火爐,我先帶人去取,然後再煉此仙丹"1

陳陶笑了起來,"這種小事,何須勞煩足駕?來人啊,去將公孫臣家中爐都給帶過來!"

"陳公…"

公孫臣此刻卻不知該說什麼,而他身後的幾個方士卻忍不住了,在見識到火藥的可怕之後,他們就不願意繼續留在這裡了,即刻有人上前,叫道∶"我這番前來,是爲大王煉仙丹的,你們如此不敬,這裡便也不待了!去休!"

那人轉身就要離開,兩個甲士卻緩緩堵住了他們的去路。

陳陶冷笑了起來,"你們這些方士,在地方不知騙取了多少錢財,做了多少惡事,蠱惑諸王,爲己謀權謀利…大王能用你們,這是你們的福氣,若是要離開…那就只能交給廷尉來處置了…得罪了大王還想走?"。

"看到那個掃地的老儒了嗎?他本是叔孫通的弟子,在高皇帝在世得罪了大王,被關押到今日…"

陳陶赤裸裸的威脅,讓衆人臉色大變,卻不敢冒然反抗。

陳陶又笑了起來,"當然,若是你們能煉成,有大功,我可以既往不咎,大王也會給與爵位,讓你們享受一生的富貴…"

公孫臣皺著眉頭,看著遠處那兩個甲士,心裡滿是苦澀,他所害怕的不是這兩個甲士,而是吩咐他們留在這裡的人,唐王的命令,他們怎麼敢不從呢? 以唐王那惡劣的性格,若是自己不答應,只怕就要死在廷尉了吧。

在嘗試過一次廷尉的滋味之後,公孫臣就不想要再嘗試一次了。

"陳公…此物如此危險…讓此物傷人,最先不就是要傷己嗎?"

有方士顫抖著詢問道。

陳陶大笑,"你們可不要騙我,大王都告訴我了,你們平日裡煉丹的時候,常常炸爐,因此都是在想各種辦法來避免……聽聞你們有很多避險之法…怎麼不用上呢?"…

"我們的避險之法…便是不再用會炸爐的材料…."

"哈哈哈,不只是如此吧.我聽聞,前幾日公孫臣不還給大王講述煉丹法門裡的精要嗎?"

聽到這句話,衆方士瞬間看向了公孫臣。你這廝騙我們錢財,帶我們赴死…甚至連這精要都通通告知了別人??

面對這些充滿了惡意的眼神,公孫臣即刻朝著陳陶大拜,"願爲陳公效力!"

要怪,就只能怪公孫臣太著急,對著劉長說了太多,當劉長聽到他們有各種辦法可以避免炸爐時傷到自己的時候,劉長就決定了要重用他們。陳陶便將這些人帶了進去,也不顧他們那黯然的眼神,當他們都走進去之後,他方纔笑了起來。

"陳陶啊…你又拿我來嚇唬他人。"1 那白髮蒼蒼的老儒搖著頭感慨道。

"我也沒有騙人啊…你確實是在這裡待了很久啊。"

"可我乃是自願…"

"你不知道,振興儒家的辦法,就在這尚方府內。"

"你們儒家就知道將他人之物爲己所用…不過,在這方面,你們想要追趕墨家,沒那麼容易。"

在尚方忙碌了半天,做完了活,老儒便不慌不忙的離開了。

他在尚方,主要就是負責記錄,嗯,寫各種物品的進展與報告。

此人並沒有回家,反而是來到了叔孫通的府邸內。

叔孫通正在書房裡讀書,叔孫通的年紀越來越大,眼睛也逐漸有些看不清書籍,讀書的時候,幾乎都把臉給扣在竹簡上,老儒拜見了他,隨即坐在了一旁,當初叔孫通的好幾涸弟子因爲辱罵劉長,被劉長拿了丟在尚方內做工。

叔孫通便找到了這些弟子們,讓他們安心跟著唐王,並且去學習墨家的技巧,爭取將儒家的這一處空白給填補上。

叔孫通認爲,儒家只有不斷的變化,迎合君王,才能達到其追求的目標,仁政。1

因此,在知道唐王好器之後,他便有意的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將"利器功與國"的思想引進到自己的學術之中,叔孫通不只是在做人的方面靈活變通,在學問上更是如此,君王需要什麼,他就能給出什麼。<2

"師,今日又來了幾個方士,被陳陶他們給…"

"我告訴了你多少次,尚方之事,不能告訴任何人…尚方之事,乃是國之大事,若是你連保密都做不到,那就沒有待下去的必要了。"

老儒急忙解釋道∶"此事無需保密,是陳陶讓我對外說的,他擔心朝臣誤會大王,因此要我們都往外說."

"若是如此,那就該說,多說。"叔孫通沉思了片刻,方纔說道∶"天下儒宗,皆以惡我,言我效墨,爲人不齒…只是,若不效墨重器,又如何能得到大王的重用呢?今天下儒生,未曾有居高位者,大王不喜儒…我死不瞑目啊。"1

老儒說不出話來,無奈的低著頭,"師父不要擔心,我的師弟們,大多都在各國尚方里做工,深受信任,不久之後,定然也能超過墨家。"…

"不,我不是要你們能超越墨家…我是要你們能容納墨家,能重器便可,未必就要懂得如何制器,不然,你們怎麼都是追不上墨家的。"2

叔孫通緩緩起身,拿起了柺杖,"我可以去見大王了。"

他令人拿上了厚厚的竹簡,那些竹簡光靠人力是拿不動的,還得弄到車上,足足裝了兩大車的竹簡之後,叔孫通這才領著人朝著皇宮出發。如今的叔孫通是閒居在家,先前他擔任奉常,可還是被辭官了,新的奉常乃是浮丘伯,相比叔孫通,劉長顯然更喜歡浮丘伯。但是,對於大王的做法,叔孫通沒有半點的不滿,他非常的開心。、1

若不是擔心大王誤會,他只怕就要笑出聲來。

當他的弟子們困惑的詢問他爲何如此開心的時候,叔孫通卻告訴弟子們,"大王愛儒,何以不喜?"

他是因爲浮丘伯得到劉長的喜愛而開心的,跟大多數儒家仇視叔孫通不同,叔孫通卻對儒家所有的派系都一視同仁,只要是儒家的,能振興一個是一個,他是罕見的沒有門派分別的大儒,也是一個惡名僅次於張蒼的"賤儒"。

當劉長聽到叔孫通前來的時候,神色很是驚訝。

他罷免叔孫通,也不只是因爲他不喜歡叔孫通,還是以爲叔孫通年紀太大了,叔孫通比張蒼還要年長幾歲,在張蒼在秦國擔任圖書管理員的時候,叔孫通都已經能給秦二世講學了…劉長是怕他哪一天就死在廟堂裡,才讓浮丘伯來代替他,浮丘伯比叔孫通要年輕些,身體也更好。

"哦??寶物? !"

劉長眼前一亮,笑著叫道∶"好啊,好啊,仲父可以速速送來!"

叔孫通吩咐了一聲,便有甲士出門,劉長迫不及待的起身,或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妥,便假模假樣的客氣道∶"您來就來唄,還帶什麼禮物呢…",正客氣著,甲士們便抱著禮物走了進來,吃力的放在了劉長的面前。

劉長有些驚訝,上前翻了翻,都是些竹簡,密密麻麻的也不知寫了什麼。

這老頭莫不是在戲耍寡人?

劉長黑著臉,"這是什麼寶物?"

叔孫通笑著說道∶"聽聞大王要將天祿閣內的藏書都贈與天下,我想大王定然是要全力教化,這都是我所想出的教化之策,國學之政,教化天下,乃是大事,如何算不上是寶物呢?"

"哦?"

劉長拿起竹簡看了起來,果然,這些竹簡上寫的都是教化的政策,看得出,叔孫通寫了很久,可謂是煞費苦心,劉長大喜,"好,很好!"

隨即,他猛地想起什麼,皺著眉頭,問"大王!"

叔孫通行禮拜見,縱然是劉長,也沒有受他的禮。

"哎,來了便坐下,何必如此多禮呢?"

"您這般行禮,豈不是要讓我背一個不尊老的罵名嗎?"1

叔孫通輕笑了起來,坐在了一旁,"大王乃賢王也,何人敢罵?"

"你就敢罵,寡人罷免了你,你私下裡不知罵了寡人多少次…"…

"臣不敢。"

劉長跟他有說有笑的寒暄了起來,劉長不喜歡這個老頭,是不喜歡他的靈活變通,這廝太沒有底線了,尤其是跟陸賈那樣的人來作對比的話語,就更是如此,沒有骨氣,劉長不喜歡這樣的人。

但是,劉長也承認,面前這個老頭有大胸懷,天底下罵他的人很多,可受過他恩惠的人也不少,這老頭爲大漢也培養出了不少的人才,如今唐國在朔方九原的諸多官吏,半數都是這個老頭培養出來的。

兩人聊了許久,叔孫通這才說道∶"這次面見大王,我想要送大王一件寶物。"

道∶"寡人正準備設一教化之職,您就拿出此物,莫不是周相告知?"

叔孫通笑著說道∶"大王…宣平侯來找我,言大王要贈書,我因此猜到大王的想法…這些是臣很久以前就開始寫的,不過是湊巧而已。"

劉長不太相信叔孫通這番話,不過,無論他是怎麼想的,這事對接下來的教化之事還是有好處的。

劉長坐了下來,笑呵呵的問道∶"竹簡太多了,仲父可否跟我粗略的說說看呢?"

"大王…論教,沒有人能比得上儒家…

叔孫通緩緩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叔孫通有個瘋狂的想法,他想要號召所有的儒生們,去各地教化,爲天下啓蒙,而這件事則是需要廟堂的支持,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對太學,國學,他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叔孫通終極目標,則是天下啓蒙。

說實話,劉長都被他的話說的目瞪口呆。

劉長這般好大喜功,他所想的,也不過是朝有太學,國有國學,縣有縣學,鄉有鄉學,可面前這位,則是提出了"天下啓蒙",似乎是想要將天下人都變成儒生,而他甚至還爲這個目標制定了一系列的詳細方案。1

第289章得罪了大王還想走

“我教二人,二人可教四人,四人可教八人…何不能成”□

儒家跟黃老法家之學說不太一樣,黃老和法家的大部分學說還是主張藏學與國,不願意教化太多人,認爲百姓太聰明,那就不好治理,百姓只需要服從就夠了,可儒家的仁政卻並不與教化衝突,因此還沒有這樣的想法。劉長聽了許久,方纔喃喃道∶“想法不錯…可要多少年啊”

“不多…按著臣的計劃,百年可成。”□劉長深吸了一口氣,百年啊。

看到劉長有些遲疑,叔孫通認真的說道“大王先前免賦減稅,不也是百年之計嗎如今國庫空虛,可百年之後,因爲大王的仁政,國庫糧食定然是堆積如山,地方百姓富裕,耕地無數,便是十個匈奴,也不是大漢的對手,如今的教化之事,也是如此,百年之後,大漢再也不缺賢才,便是拿下匈奴的所有土地,也能有充足官吏…”

“國之大事,耕與教”□“好”

劉長猛地起身,“連你都有這樣的志向,寡人又怎麼會不如你呢就按你說的去辦,寡人明日便設一職,稱教化,你來執掌教化府,就按著你這些計劃,去穩步推行…啓蒙天下!若是你能完成自己承諾的一半,你都可以媲美孔荀之聖了!"…

"多謝大王!"

劉長心情大好,他拉著叔孫通的手,認真的說道∶"你放心的去辦,遇到什麼事,都可以直接來找寡人,若是有人阻攔你,說什麼愚民之類的屁話,便告知欒布,讓欒布劈了他!"

劉長將叔孫通送出了門,看了看一旁的欒布,劉長不由得笑了起來,"你們儒家,倒也不是一無所長啊。"

"大王可也是荀子嫡出啊…"

"咳,這不一樣,儒家之中,除了我們荀子一派的,都是賤儒!"1

剛剛送走了叔孫通,張不疑便火急火燎的前來找劉長。

"陛下!出了大事!"

張不疑喘著氣,皺著眉頭,看起來很是生氣。

"嗯?出了什麼大事?"

"南越派遣使者質子要前來歸附…吳國以迎接南越太子的名義,忽然出兵,連續奪取南越三關,長沙國灌侯同時出兵,又奪一關…三方交戰.…"

"吳國派人來報了嗎?""沒有,是楚國派人來報的!"

劉長目瞪口呆,他先前逼迫南越稱臣,想要讓南越徹底歸順,南越也表示同意,可四哥爲什麼忽然出兵攻打人家呢??

這事,你說是趙王燕王還能相信,可吳王,他怎麼會…

"大王,吳王這是要謀反!"

張不疑信誓旦旦的說道∶"沒有您的命令,他就敢召長沙國一同攻打南越國…這是謀反,請您即刻出兵!"

"放屁!四哥怎會反我?這其中定然是有蹊蹺,四哥是來不及告知我……"

能讓一向沉穩的四哥忽然出兵,那其中肯定發生了什麼自己所不知道的,不然,以四哥的性格,絕對不會做出這樣冒險魯莽的事情,他又不是趙王!想來他的使者定然在路上,跑的沒有楚國使者快啊。

"快,將太尉,周相他們請過來!!""唯!!"

當陸賈與十餘位漢使被押上車帶到了一處荒地的時候,陸賈還是有些困惑的,同樣困惑的還有其他那些使臣們,他們也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陸賈看了看周圍,卻沒有找到格的身影,看來,他並沒有被算在漢朝使臣之中。

稽粥騎著駿馬,就在這裡等了起來。

過了片刻,遠處方纔出現了一行騎兵,隱約能看到一個魁梧的壯漢,披著重甲,騎著白色駿馬,領著衆人朝著這邊飛馳而來,稽粥眼裡閃過一絲忌憚,不由得縱馬退了幾步。

好在,他們大概也是害怕嚇到對方,並沒有到達太近處,很快,對方那裡便有士卒押解著一羣人走了過來。

而稽粥的眼神始終都在那個魁梧的壯漢身上,人生能有這樣的敵人…不知該說幸還是不幸。

在稽粥提出交換俘虜的建議之後,對方很爽快的答應了。

對漢軍而言,稽粥想要那幾個部族首領,是遠遠比不上陸賈等人的。

雙方都沒有帶太多的軍隊前來,稽粥不想跟大漢交戰,而大漢此刻確是也沒有足夠的糧食去跟稽粥作戰。

夏侯竈不安的看著身上的盔甲,“將軍,這樣沒事吧大王不會生氣吧不會揍我吧”

“別回頭擡起頭來”“想想大王的樣子”“蠻橫點”2

他身後的周亞夫低聲叫道。

夏侯竈再次擡起了頭,甚至挑釁般的看著遠處的稽粥。

周亞夫此刻也是在打量著對方的軍隊,他瞇著雙眼。

讓大王那般在意的稽粥,就在對面,若是能砍下他的首級,交給大王。

大王應當會很開心吧.

1.

第698章 誰能繼之?第108章 曹賊第736章 您果然深思熟慮第555章 不費吹灰之力第420章 人形外掛第160章 誰知道呢?第13章 漩渦第99章 賢師高徒第553章 大漢第一學問大家第337章 此間樂,不思長安也第756章 交情很深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640章 霸王再臨第463章 誓不爲人!!第31章 韓信舞劍,意在沛公第700章 吳王何能?第654章 喜怒不形於色,形於拳腳第23章 生錯了時代第373章 張不疑第767章 二賢王第846章 陳買的真正用法第563章 韓信第646章 我來,我見,我征服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625章 總是跟城門過不去第366章 珍惜你的好弟弟第134章 你誰啊??第69章 長姐如母第475章 河水第471章 羣賢本色第277章 陛下謀反了!第695章 認同套認同第378章 太子安的一生之敵第479章 尚方之威以祭相第296章 大勢已去第639章 不演了,爺投漢了!!!第223章 那就試試吧第152章 過河拆橋(二合一章節)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223章 那就試試吧第525章 我大漢的官吏都是瘋的第900章 出征的人選第898章 襁褓裡的嬰兒第130章 你們都看不到我嗎??第441章 這才叫相啊!!第262章 若白駒之過隙請假第282章 大漢第一背鍋侯第880章 不許離開第538章 厲王竟是我自己??第136章 教科書大反派唐王第858章 南越之南第88章 欲誅樊噲(感謝鬼欲的白銀盟!)第132章 完美詮釋什麼叫雁過拔毛第697章 絕佳的御史人選第548章 你什麼時候寫淮南子啊?第835章 清靜無爲晁國相第667章 王恬啓第480章 揚眉吐氣!第727章 佩劍第25章 這個時代依舊有一位聰明的韓王第564章 虎父豎子第631章 誰抄誰?第827章 分擔火力獻祭幾本幼苗第601章 溫暖的寒冬第90章 是蓋公要殺我嗎?(感謝靈犀的白銀盟第791章 不如父第547章 會開船的猴子第406章 謝謝你們啊!!第303章 再不辭官,遲早要進佞臣傳第527章 曹窋不辱使命第437章 這算什麼盛世第82章 賠我戰車!第779章 外柔內剛第498章 專業的人來辦專業的活第801章 天生神力第247章 一個簡陋的唐王誘捕器第303章 再不辭官,遲早要進佞臣傳第263章 祖傳的小心眼第640章 霸王再臨第441章 這才叫相啊!!第823章 使君無礙?第467章 我信你個鬼!第773章 爭死第289章 事事要跟秦皇看齊第777章 兩大傑出弟子第412章 四世三公張不疑第106章 唐王的治國策略第155章 劉長單于當場社死第431章 活過來的雕塑第704章 安息王的回信第499章 朕似乎知道正確答案第595章 曲高和寡第38章 總要有人負責第384章 豈有此理?!第539章 無人可取代第613章 真正的春秋大一統請假第798章 屈劉恆於南國,非無聖主
第698章 誰能繼之?第108章 曹賊第736章 您果然深思熟慮第555章 不費吹灰之力第420章 人形外掛第160章 誰知道呢?第13章 漩渦第99章 賢師高徒第553章 大漢第一學問大家第337章 此間樂,不思長安也第756章 交情很深第726章 天資愚鈍第640章 霸王再臨第463章 誓不爲人!!第31章 韓信舞劍,意在沛公第700章 吳王何能?第654章 喜怒不形於色,形於拳腳第23章 生錯了時代第373章 張不疑第767章 二賢王第846章 陳買的真正用法第563章 韓信第646章 我來,我見,我征服第764章 安息人所爲!!第625章 總是跟城門過不去第366章 珍惜你的好弟弟第134章 你誰啊??第69章 長姐如母第475章 河水第471章 羣賢本色第277章 陛下謀反了!第695章 認同套認同第378章 太子安的一生之敵第479章 尚方之威以祭相第296章 大勢已去第639章 不演了,爺投漢了!!!第223章 那就試試吧第152章 過河拆橋(二合一章節)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223章 那就試試吧第525章 我大漢的官吏都是瘋的第900章 出征的人選第898章 襁褓裡的嬰兒第130章 你們都看不到我嗎??第441章 這才叫相啊!!第262章 若白駒之過隙請假第282章 大漢第一背鍋侯第880章 不許離開第538章 厲王竟是我自己??第136章 教科書大反派唐王第858章 南越之南第88章 欲誅樊噲(感謝鬼欲的白銀盟!)第132章 完美詮釋什麼叫雁過拔毛第697章 絕佳的御史人選第548章 你什麼時候寫淮南子啊?第835章 清靜無爲晁國相第667章 王恬啓第480章 揚眉吐氣!第727章 佩劍第25章 這個時代依舊有一位聰明的韓王第564章 虎父豎子第631章 誰抄誰?第827章 分擔火力獻祭幾本幼苗第601章 溫暖的寒冬第90章 是蓋公要殺我嗎?(感謝靈犀的白銀盟第791章 不如父第547章 會開船的猴子第406章 謝謝你們啊!!第303章 再不辭官,遲早要進佞臣傳第527章 曹窋不辱使命第437章 這算什麼盛世第82章 賠我戰車!第779章 外柔內剛第498章 專業的人來辦專業的活第801章 天生神力第247章 一個簡陋的唐王誘捕器第303章 再不辭官,遲早要進佞臣傳第263章 祖傳的小心眼第640章 霸王再臨第441章 這才叫相啊!!第823章 使君無礙?第467章 我信你個鬼!第773章 爭死第289章 事事要跟秦皇看齊第777章 兩大傑出弟子第412章 四世三公張不疑第106章 唐王的治國策略第155章 劉長單于當場社死第431章 活過來的雕塑第704章 安息王的回信第499章 朕似乎知道正確答案第595章 曲高和寡第38章 總要有人負責第384章 豈有此理?!第539章 無人可取代第613章 真正的春秋大一統請假第798章 屈劉恆於南國,非無聖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彭州市| 右玉县| 建宁县| 嘉善县| 金山区| 工布江达县| 辽中县| 南投市| 湖南省| 通化县| 易门县| 福安市| 会宁县| 威远县| 新龙县| 石楼县| 夏邑县| 司法| 德州市| 峨眉山市| 图们市| 化州市| 沙田区| 建平县| 深水埗区| 海门市| 兰溪市| 旅游| 交城县| 达尔| 鄂州市| 商城县| 海林市| 陵川县| 特克斯县| 安国市| 宿迁市| 沙湾县| 黄大仙区|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