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7章 千字萬馬奔關中

洛陽。

在十八路關東聯軍泰山壓頂般的進攻下,肆虐城中的兩萬多涼州亂軍很快就擊滅。擊滅涼州亂軍之後,袁紹一邊命令各鎮關東軍撲滅城中的大火,一邊急率十八鎮諸侯急投德陽殿前來見駕,這時候袁紹心中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天子是否還在宮中?

瑯玡相劉備策馬混跡其中,霍然環顧左右,只見各路諸侯的七色旌旗正迎空獵獵招展,幾乎充塞了整條街道,見此情景,劉備忽然間心頭一動,嘴角已經綻露起一絲極爲詭秘的笑意,機會~~終於來了!

馬嘶人沸聲中,各路諸侯浩浩蕩蕩地開到了禁宮外,猛見一員絕世武將從宮門裡策馬而出,衆人急視之卻是虎牢關前大顯神威的呂布,呂布跨馬橫戟,身後張遼、成廉、宋憲三員幷州健將一字排開,三員健將身後旌旗如雲,數千幷州精兵正嚴陣以待。

各路關東諸侯急勒馬停步,袁紹於馬背上疾聲喝道:“呂布,你待如何?”

呂布悶哼一聲,渾不理睬,袁紹正欲發怒時,幷州軍中間呼喇喇地閃開了一條通道,以王允爲首的朝中大臣已經急步而出,立於宮門前向各路關東諸侯道:“聖上有旨,各位大人進宮見駕,隨行甲士免朝。”

袁紹等各路諸侯急翻身下馬,跪倒塵埃、畢恭畢敬地應道:“臣等領旨謝恩。”

三呼萬歲、謝過聖恩後,袁紹等人翻身爬起,各自叮囑心腹謀士嚴密監視幷州軍的舉動,若有風吹草動即刻揮兵攻打禁宮,衆人分派已定這才聚集在一起,在王允等朝中大臣的引路下直奔德陽殿來面見天子。

來到德陽殿上,袁紹等各路諸侯再次三跪九叩、三呼萬歲。

“陛下!陛下哪~~”

行禮畢,各路諸侯剛剛起身,大殿上便陡然響起一把撕心裂肺的哭聲。滿朝文武急覓身望去,早見一人從十八路諸侯中間飛奔而出,搶前數步仆地跪倒在地。並且以首頓時,咚咚有聲。

“臣護駕來遲。累陛下受驚了!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呀~~”

十八路諸侯急定睛看時。卻是追隨徐州刺史陶謙前來討董勤王的瑯玡相劉備,這廝本來是沒有資格面聖的,卻不知道怎麼混了過來?劉備此時已然哭得涕淚橫流,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樣,額頭更是在丹上磕出了血來。

此情此景。當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隱在珠簾後垂簾聽政的何太后被劉備所感。一時也緬懷起先帝駕崩、新帝即位之後的種種不幸。不禁也是悲從中來,在簾後嚶嚶啜泣起來。太后這一哭,在金殿上侍奉地大小宦官怎敢怠慢,當即也乾嚎起來,許多大臣也感動得老淚縱橫,哭了個稀里嘩啦。

頓時間,金殿上哀聲四起,一片愁雲慘霧。

不及片刻功夫,便有宦官從簾後出來宣道:“太后有旨,請大人上前敘話。”

劉備不敢怠慢,急以衣袖拭去臉上淚水,膝行而前。

袁紹見太后摞下他這個關東軍的堂堂盟主不聞不問,居然對個小小的瑯邪相恩寵有加,不由心中恚怒,忍不住從鼻孔裡輕輕地悶哼了一聲,這一聲悶哼卻是引起了王允地注意,王允此人本就善於玩弄權術,見袁紹臉有怒色頓時心頭一動。

劉備跪在金階之下,將頭深埋於地,一個屁股則撅得老高老高,畢恭畢敬地唱道:“徐州瑯玡國相劉備,恭請陛下、太后聖躬安好。”

珠簾後傳來一把脈脈的鸝音:“愛卿平身。”

“謝陛下,謝太后。”

劉備再叩首,起身侍立一側。

珠簾後地何太后又問道:“愛卿姓劉,可是皇室宗親?”

不怪何太后有此一問,此時地大漢朝正處於一片風雨飄搖之中,滿朝文武雖衆卻沒有一人堪當重任,眼下十八路關東聯軍大軍壓境,雖然打著討董勤王、匡扶漢室地旗號,可箇中情形卻極爲微妙。

何太后念及孤兒寡母、悽苦無依,想從十八路關東諸侯中找得靠山奧援,也是合情合理。

不過何太后這一問,卻讓劉備高興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這廝也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中山靖王劉勝這門拐彎親,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不過各地豪強大多不買帳,絲毫不把他這個“漢室宗親”放在眼裡。

劉備氣憤之餘,也是無可奈何。

因爲他的身份根本就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現在何太后主動問起,就如同天上掉下個大餡餅,要替劉備這“漢室宗親”正名了!

雖然心中已經笑開了花,可劉備臉上卻仍然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畢恭畢敬的嘴臉,恭聲應道:“回太后,臣本是中山靖王之後,祖父劉弘曾任東郡範縣縣令。”

太后聞言大喜道:“來呀,請帝室家譜,查一查劉備大人的世系。”

“遵旨。”

兩名宦官領旨而去,不及片刻功夫,便有十數名宦官擡來了整整幾大箱帝室家譜,然後當殿查閱起來,滿朝文武和十八路諸侯在金殿上像傻子一樣等侯了半天,直到日至正午,忙得滿頭大汗地宦官才覈實了劉備地世系表。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

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

|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最後排輩份,劉備是漢景帝地十八世孫,而漢獻帝是景帝的十九世孫,論輩份劉備還是皇叔。何太后當時就鳳顏大悅,簾後發話道:“天色已午,諸位大人請罷朝,劉皇叔留居宮中用膳。”

劉備喜道:“臣領旨。”

袁紹等十八路關東諸侯無奈,只得悶悶不樂地退出了德陽殿,各自返回大營不提。

……

涼州。武威。

馬躍中軍大帳。

賈詡和馬躍地目光在空中交接,兩人嘴角同時泛起一絲冷森森的殺意。

“文和,都準備好了?”

“主公放心。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

“嗯。”馬躍點了點頭,凝聲道。“王淵此人用兵極爲謹慎。軍師幾次設計他都沒有上當。所以這次一定要小心!尤其是隴西、漢陽以及關中的消息,一定不能傳到武威,否則,我軍的一切安排都將付之東流。”

賈詡道:“詡已命句突將軍的三千狼騎全軍出動,分成一百個小隊。時刻不停地遊走在漢陽、金城、北地、安定各郡前來武威的大小要道上。在擊破西域胡騎之前。只要從這些路上經過地。不問原由一律射殺!”

馬躍又道:“皇甫堅、閻溫、李據、郭皓等人可有消息?”

賈詡道:“牧馬荒原戰敗之後,皇甫堅、閻溫、李據等人已經逃回了各自治地。正在大肆招兵買馬,準備頑抗到底。種種跡象表明,隴西兵敗、董璜被擒以及徐榮兵敗身亡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北地、安定、金城三郡。”

馬躍沉聲道:“董璜被擒、徐榮戰死的消息遲早是要傳到金城、北地、安定各郡地,所以,擊破西域胡騎的計劃一定要抓緊。”

“主公放心吧,我們急,王淵比我們還急。”賈詡奸笑道,“因爲西域聯軍地軍糧已經告急了,如果西域各國地軍隊不想因爲缺糧而殺馬充飢,王淵就必須上這個當。”

……

王淵中軍大帳。

眼看軍糧將要告盡,西域長史王淵正召集各路將領商議如何籌集糧草時,帳外忽然響起沉重地腳步聲,爾後人影一閃,率軍前去擄掠糧草的車師國大將穆薩汗已經滿頭大汗地闖了進來,向王淵道:“長史大人,附近的漢人百姓都躲到城裡去了,根本就弄不到糧食。”

善國相阿里布無奈地攤手道:“對面的漢軍主將非常狡猾,居然將分佈城外的漢人百姓和所有地糧食、牲畜都轉移進了城裡,我們現在弄不到糧食,如果不想餓死,就只能殺馬充飢了。”

“不能殺馬。”穆薩汗急道,“沒有了戰馬,勇士們如何作戰,又如何穿越沙漠返回西域?”

“對,不能殺馬。”王淵道,“糧食地事,再想想辦法!”

“報~~”王淵話音方落,忽有小校疾步入帳,大聲道,“大人,隴西太守董璜大人營外求見。”

“隴西太守董璜?”王淵聞言大喜道,“好,太好了,快快有請。”

片刻後,隴西太守董璜便在小校地引領下昂然入帳,抱拳作揖道:“王長史。”

論大漢官銜,王淵這個西域長史還要矮隴西太守一級,便慌忙抱拳回禮道:“下官見過太守大人。”

薰璜也不客氣,大大咧咧地走到王淵的位置上一屁股坐了下來,眉宇間流露出一副富家公子哥頤指氣使地嘴臉,傲然問道:“不知王長史帶了多少西域騎兵前來涼州?”

王淵道:“回大人,下官帶來了五萬騎兵。”

薰璜道:“說好了一月之內趕到涼州,爲何比原定的時間晚到了半個月?”

王淵忙道:“大人有所不知,西域各國散居各地,驟然間要想集結很是不易,還要調度糧草輜重所以擔誤了一些時間,還請大人恕罪。”

“罷了。”薰大咧咧地揮了揮手,傲然道,“反正本官也沒有把打敗馬屠夫的希望寄託在西域騎兵身上,王淵大人手下的這支騎兵只不過是用來牽制馬屠夫的偏師。現在馬屠夫的一半軍隊已經集結到了武威,已經算是不錯了。”

“是是是。”王淵謙虛道,“大人說的是,西域騎兵雖然兵力不少,卻互不統屬、很難形成合力,果然不堪大用。”

“是這樣。”薰呼地站起身來,以手中的馬鞭輕輕敲擊著王淵肩頭的吞甲獸,慢條斯理地說道,“本官麾下的三萬涼州精兵已經將馬屠夫的八千主力鐵騎圍在了臨洮、襄武城內,再過十天半個月。馬屠夫的八千鐵騎就會因爲糧盡而潰。所以,王淵大人的西域騎兵一定要設法將威武郡的馬躍軍牽制住,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馳援隴西。”

“對面地馬躍軍只有一萬餘人衆。以西域五萬騎兵要想牽制住,本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王淵說:下軍中糧草將盡,各國將士無以果腹,軍心有瓦解之憂哪。”

“軍糧不是問題。”薰大手一揮,大喇喇地說道,“西域胡人喜歡肉食。本官可以命金城太守閻溫在十天之內運送一批肉乾前來武威。到時候長史大人派兵前去接應便是。千萬不要被馬屠夫截了軍糧。”

王淵大喜道:“下官感激不盡。”

“即

本官就告辭了。”

說罷。也不等王淵答話,轉身揚長而去,王淵在身後抱了抱拳,喊道:“大人好走,下官恕不遠送。”

薰璜剛剛離去,車師國大將穆薩汗怒道:“這位太守大人可真是氣焰囂張。”

王淵淡淡一笑,說道:“董璜是董太師唯一的侄子,出身顯貴,且年紀青青就身居太守高位,有些趾高氣揚也是難免的。不過,軍糧問題總算是解決了,各國勇士也不必宰殺戰馬充飢了,這總是好消息。”

……

洛陽城效,關東軍大營。

袁紹中軍大帳,山陽太守袁遺、揚州刺史袁術、上黨太守張楊、南陽太守孫堅等四路軍閥齊集一堂,正在高談闊論各自地勤王功績,並紛紛猜測明日朝議之時,會得到朝廷什麼樣的封賞。

衆人一致認爲盟主袁紹居功至偉,朝廷應該封他爲大將軍!

正說得起勁時,郡太守曹操忽然出現在帳外,作色道:“諸公這是做什麼?如今董卓雖死,亂軍未滅,十數萬涼州亂軍正在肆虐京畿各地,諸公不思追擊清剿,卻反而在這裡談論各自地功績大小,豈不可笑?”

“孟德多慮了。”袁紹不以爲然道,“董卓既死,十數萬涼州軍已成烏合之衆,不久必將分崩離析,何足爲懼?”

“袁紹大人所言極是。”上黨太守張楊附和道,“既然董卓已經伏誅,而且天子毫髮無損,討董勤王之戰地目地已經達成,這仗也就不必再打下去了。而且爲了討薰勤王,下官及各位大人都是出了力的,朝廷理當論功行賞,此事有何可笑?”

“豎子不足與謀,某自當率軍追擊。”

言訖,曹操再不理會帳中各路諸侯、拂袖而去。

袁紹搖了搖頭,望著曹操的背影有感而發道:“經歷了這麼多事,沒想到孟德還是像當初一樣剛烈(言下之意就是莽撞)啊。”

……

深夜,司徒府。

司空劉弘、侍中蔡、尚書盧毓等人正聚集在司徒府偏廳,與王允商議如何封賞十八路關東諸侯。

王允捋了捋頷下日見稀疏的柳須,說道:“太后懿旨,十八路關東諸侯討伐國賊、勤王護駕有功,不可不封,但也不可封賞太過。尤其有一條,這十八路諸侯必須率部返回治地,絕不可逗留在洛陽。”

劉弘面北抱拳道:“太后明鑑,如果讓某路諸侯留滯洛陽,難免成爲薰卓第二。”

“可這事有點難辦哪。”王允蹙眉道,“別的諸侯都好辦,該封侯地封侯,該加官地就加官,唯獨袁紹此人有些難辦。論聲望,袁家四世三公,袁逢、袁隗都是先帝朝柱國重臣,可謂一門顯赫,論才能,袁紹又是十八路諸侯地盟主,這樣的家世背景和人才,就是封爲大將軍也不爲過,可太后地懿旨~~唉,還真是難辦啊。”

蔡忽然道:“司徒大人,下官倒有一計。”

“哦?”王允欣然道,“計將安出?”

蔡道:“大人何不先令十八路諸侯互相評定各自的功績?袁紹雖然是盟主,卻未必能讓其餘各路諸侯完全信服,人多必嘴雜,如此一來,各路諸侯之間勢必因此吵得不可開交、甚至翻臉相向。”

“妙,此計甚妙!”尚書盧毓擊節讚歎道,“如果事情果能如此,我等便可以從中取勢,利用各路諸侯互相忌憚、又互不相讓的複雜心理找出各路諸侯中實力最弱者留守洛陽。這樣一來,其餘各路諸侯也就無話可說,只能率部返回治地了。”

“實力最弱者?”司空劉弘不以爲然道。“讓這樣的人留守洛陽只怕難以服衆啊。”

“倒也未必,眼下就有這麼個極佳的人選。”王允忽然間神一動。捋須微笑道。“諸位大人。本官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

洛陽城效,曹操中軍大帳。

曹操目光灼灼地掠過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諸將以及荀彧、荀攸、郭嘉等人,沉聲道:“本官決意起兵追擊涼州亂軍,諸位以爲如何?”

“當然要追。”夏侯惇惡狠狠地揮舞了一下拳頭,厲聲喝道。“好不容易趕上了。豈能一仗不打就返回郡?”

“可如果追擊的話。只有主公一路兵馬未免有些勢單力孤啊。”荀攸分析道,“郭、李催、楊奉、樊稠、趙岑等各部涼州亂軍原有十餘萬。兼之抰裹京畿精壯,此時只怕已經集聚起了不下二十萬亂軍,而主公僅有萬餘精兵,兵力不及亂軍二十分之一,懸殊太大。”

“兵多有什麼用?”曹仁不以爲然道,“現在董卓已經死了,各部涼州亂軍羣龍無首、各自爲戰,很容易各個擊破。”

“子孝將軍過於樂觀了。”荀彧搖頭道,“因爲有十八路關東軍這個強大敵人的存在,各部涼州亂軍勢必會同仇敵愾,若以內訌之計瓦解涼州亂軍只怕是很難奏效。至少在十八路聯軍解散之前,涼州亂軍是不會先亂陣腳的。”

曹操的目光最後落在郭嘉身上,凝聲問道:“奉孝以爲如何?”

郭嘉淡然道:“主公若追,則必敗無疑。”

“什麼!?”

“嗯?”

“可惡!”

“竟敢小看我曹洪訓練出來地精兵,真是不可饒恕。”

郭嘉話音方落,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已經紛絕色變。

曹洪更是勃然大

欲揮拳把郭嘉痛打一頓時,郭嘉卻又不慌不忙地說道以爲,主公應該追擊!”

“嗯?”

“咦?”

這下輪到荀彧和荀攸困惑了,曹操眸子裡卻是忽然掠過一絲激賞,擊節嘆道:“某得奉孝襄助,大事諧矣。”

荀彧、荀攸略一思忖,旋即恍然大悟。

郭嘉明知此戰必敗還依然主張曹操率軍追擊,是因爲曹操若率軍追擊涼州亂軍而招致大敗,其實就是大勝!與滯留洛陽,要挾朝廷論功行賞的共餘十七路諸侯相比,曹操獨自率軍追擊涼州亂軍就顯得格外悲壯。

就算最終大敗而歸,也勢必會在朝廷和天下豪傑心目中描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曹操深吸一口氣,小眼睛裡流露灼灼精芒,疾聲道:“元讓何在?”

夏侯惇踏前一步,抱拳鏗然道:“末將在。”

曹操道:“率三千輕騎爲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爲大軍地前進掃清道路!”

夏侯惇轟然應道:“末將領命。”

曹操又道:“其餘諸將各率本部隨本官兵發函谷關,誓死剿滅涼州亂軍。”

“遵命!”

諸將轟然應諾,鏗鏘之音在大帳裡激盪迴響、久久不竭。

……

黎明時分。

正在大帳中呼呼大睡的幽州刺史公孫瓚忽被雜亂地腳步聲所驚醒,急翻身坐起時,親兵隊長趙雲(負責公孫瓚地貼身安全)已經引著從弟公孫越、大將嚴綱以及馬騰、許褚、郭圖三人踏帳而入。

“許褚將軍,郭圖先生?”

郭圖道:“大人,郡太守曹操已經拔營起兵、追擊涼州亂軍去了。”

“什麼?”馬騰吃驚道,“只有曹操一路關東軍,就敢去追擊涼州亂軍?”

郭圖道:“只有曹操一路關東軍,只怕很難打垮涼州亂軍,我軍意欲施以援手,不知大人是否願意引軍同往?”

“這個~~”

公孫瓚聞言頗爲爲難,朝廷很快要論功行賞了,這種時候他是真不想離開洛陽,不過馬騰是代表馬躍來參加關東聯盟地,馬躍的面子又不能不給。權衡再三,公孫瓚把目光投在了親兵隊長趙雲身上。

……

函谷關。

車、馬嘯嘯,千軍萬馬奔關中。

除了幷州刺史張濟擁兵晉陽未至,其餘董卓麾下的心腹大將如郭、李催、楊奉、趙岑等皆已率軍趕到函谷關與樊稠大軍匯合。正如荀攸所料,各路涼州亂軍沿途大肆挾裹精壯,等到了函谷關時兵力已經多達二十餘萬衆。

函谷關內,中軍大營。

郭、李催分居左右上首,楊奉、樊稠、趙岑、張繡、崔烈諸將各居下首,李儒則侍立主位側首,不過主位卻是空著的,上面只擺了董卓的一塊牌位。各路將領在郭、李催地率領下焚香叩首,宣誓掃滅關東軍替薰卓復仇。

“諸位將軍且聽李儒一言。”李儒團團掃視了諸將一圈,凝聲道,“關東軍兵勢強大,我軍難以力敵,爲今之地當引兵退守關中,將馬屠夫趕出並、涼之地,再將公子璜從隴西迎來長安,繼承主公未竟大業,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郭等人雖然有心自立,但此時大敵當前,卻也不敢貿然行事,便紛紛表示贊同。

李儒又道:“正所謂蛇無頭不行,三軍不可一日無帥,當務之急是推舉一員大將代替公子璜擔任統帥、調度三軍。儒以爲郭將軍德才兼備、且身經百戰,堪當大任,不知諸位將軍意下如何?”

李催、樊稠、楊奉等人雖然心中不服氣,可此時卻也不便表露出來,只得默許。

郭踏前一步,立於供著董卓牌位地案前,揚臂疾聲道:“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本將軍就要發號施令了,樊稠聽令!”

樊稠疾聲道:“末將在。”

郭道:“率本部兩萬輕騎立即穿越長安古道,襲取鄭縣!”

樊稠道:“末將領命。”

郭又道:“張繡何在?”

張繡急挺身而前,昂然道:“末將在。”

郭道:“即刻書信一封,令張濟將軍引軍攻打河套,逼迫馬屠夫從涼州、關中撤兵。”

張繡道:“遵命。”

郭最後喝道:“其餘諸位各率本部於關中休整三日,三日後大軍兵發關中、直取長安。”

“報~~”郭話音方落,忽有小校疾步而入,跪地疾聲道,“將軍,關外有敵軍來襲!”

“關外?”郭目光一凝,喝問道,“關西還是關東?”

小校道:“關東。”

“什麼?關東!”郭臉色大變,凝聲道,“關東軍來得好快!”

李儒心頭一動,問道:“來了多少關東軍?打著什麼旗號?”

小校道:“約有三、四千騎兵,打著‘夏侯’旗號。”

“夏侯?”李儒沉聲道,“看來只有郡太守曹操前來追擊,並不是十八路關東軍大舉來追。”

“什麼,只有曹操一路關東軍?”郭眸子裡頓時殺機流露,厲聲道,“曹操好大地膽子,莫非以爲我涼州軍已經不堪一擊到了如此地步了嗎?來呀,諸將可各率本部,隨本將軍迎出關外,將曹軍殺個片甲不留。”

第213章 李儒的反擊第185章 方悅反了第215章 董卓之死第128章 馬躍在此恭候多時了第331章 主公,荊州出大事了第56章 又是精山第202章 調兵譴將第259章 絞肉機(二)第295章 末將張繡,參見涼侯第49章 洛陽來客第264章 法正,你敢違抗軍令?第11章 離去第235章 二十三路諸侯討馬躍第19章 狼計劃第127章 鐵甲鐵環戰車第56章 又是精山第121章 必殺之第114章 血戰第321章 既生曹,何生馬?第92章 擊破第184章 大破鮮卑第144章 福兮禍所倚第268章 河北之戰第245章 強襲烏林港第75章 重甲鐵騎第138章 封你爲自次王第338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09章 滴血的車輪第48章 獻馬第241章 恭送將軍上路第258章 絞肉機(一)第81章 虎狼之師第219章 百萬移民大屯邊第237章 拿孫堅開刀第184章 大破鮮卑第233章 打破洛陽、雞犬不留第140章 河套之戰第355章 南征荊州第221章 以退爲進第179章 河套告急第122章 險中求勝第96章 毒士賈詡第99章 累死三軍第248章 馬超敗呂布第129章 活祭第108章 屠戳第286章 馬屠夫步步進逼,曹阿瞞進退兩難第356章 法孝直計定西羌第8章 力挽狂瀾第301章 你們就是那羣狼第72章 力拔山兮第252章 二渡淮水第324章 恭請陛下駕還東都第71章 猛將第101章 典韋VS徐晃第335章 五十萬之衆第315章 法孝直金蟬脫殼,張文遠勇冠三軍第222章 休養生息第214章 連環計第140章 河套之戰第209章 鞠義善攻、徐晃善守(下)第205章 牧馬荒原第233章 打破洛陽、雞犬不留第193章 出兵涼州第328章 甘寧伐蜀第181章 逼敵決戰第261章 奉孝的病情如何了?第59章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200章 毒士真毒第21章 伏擊黃忠第86章 難纏的蠻夷第261章 奉孝的病情如何了?第81章 虎狼之師第194章 母女花開第249章 八卦陣第103章 陷陣第25章 殺人立威第316章 大破曹軍第172章 馬騰中計第38章 箭在弦上第282章 馬屠夫,你的死期到了!第131章 大漠孤狼第193章 出兵涼州第230章 田豐定計第222章 休養生息第36章 中計也第4章 黃巾內訌第120章 陣亡第41章 一夥亡命之徒第296章 逼袁紹求和第232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郭第152章 毫無懸念的對決第351章 異姓涼王第52章 火併孫堅第45章 朝野震動(中)第245章 強襲烏林港第46章 朝野震動(下)第109章 滴血的車輪第145章 老奴罪該萬死第220章 最致命的失誤
第213章 李儒的反擊第185章 方悅反了第215章 董卓之死第128章 馬躍在此恭候多時了第331章 主公,荊州出大事了第56章 又是精山第202章 調兵譴將第259章 絞肉機(二)第295章 末將張繡,參見涼侯第49章 洛陽來客第264章 法正,你敢違抗軍令?第11章 離去第235章 二十三路諸侯討馬躍第19章 狼計劃第127章 鐵甲鐵環戰車第56章 又是精山第121章 必殺之第114章 血戰第321章 既生曹,何生馬?第92章 擊破第184章 大破鮮卑第144章 福兮禍所倚第268章 河北之戰第245章 強襲烏林港第75章 重甲鐵騎第138章 封你爲自次王第338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09章 滴血的車輪第48章 獻馬第241章 恭送將軍上路第258章 絞肉機(一)第81章 虎狼之師第219章 百萬移民大屯邊第237章 拿孫堅開刀第184章 大破鮮卑第233章 打破洛陽、雞犬不留第140章 河套之戰第355章 南征荊州第221章 以退爲進第179章 河套告急第122章 險中求勝第96章 毒士賈詡第99章 累死三軍第248章 馬超敗呂布第129章 活祭第108章 屠戳第286章 馬屠夫步步進逼,曹阿瞞進退兩難第356章 法孝直計定西羌第8章 力挽狂瀾第301章 你們就是那羣狼第72章 力拔山兮第252章 二渡淮水第324章 恭請陛下駕還東都第71章 猛將第101章 典韋VS徐晃第335章 五十萬之衆第315章 法孝直金蟬脫殼,張文遠勇冠三軍第222章 休養生息第214章 連環計第140章 河套之戰第209章 鞠義善攻、徐晃善守(下)第205章 牧馬荒原第233章 打破洛陽、雞犬不留第193章 出兵涼州第328章 甘寧伐蜀第181章 逼敵決戰第261章 奉孝的病情如何了?第59章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200章 毒士真毒第21章 伏擊黃忠第86章 難纏的蠻夷第261章 奉孝的病情如何了?第81章 虎狼之師第194章 母女花開第249章 八卦陣第103章 陷陣第25章 殺人立威第316章 大破曹軍第172章 馬騰中計第38章 箭在弦上第282章 馬屠夫,你的死期到了!第131章 大漠孤狼第193章 出兵涼州第230章 田豐定計第222章 休養生息第36章 中計也第4章 黃巾內訌第120章 陣亡第41章 一夥亡命之徒第296章 逼袁紹求和第232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郭第152章 毫無懸念的對決第351章 異姓涼王第52章 火併孫堅第45章 朝野震動(中)第245章 強襲烏林港第46章 朝野震動(下)第109章 滴血的車輪第145章 老奴罪該萬死第220章 最致命的失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麻阳| 砚山县| 台山市| 台南县| 临猗县| 罗山县| 防城港市| 河南省| 无极县| 鄄城县| 兰溪市| 罗江县| 杭锦后旗| 泽州县| 汉中市| 天峨县| 澄江县| 吉隆县| 金门县| 板桥市| 贡觉县| 大姚县| 英超| 定结县| 台中市| 九龙坡区| 滕州市| 梁平县| 龙游县| 长丰县| 天台县| 永胜县| 呼伦贝尔市| 鄂温| 黄陵县| 堆龙德庆县| 辽源市| 江都市| 丹阳市|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