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章 帝王之命(三)

某些時候,明哲保身,保持中立,這種做法,或許比直接參與其中,還要來的危險,敢這麼做的人,要不然就是實力不足,性格軟弱,不敢冒險,要不然就是實力足夠強大,強到可以爲自己的命運去做選擇。

夏文凱無疑屬於後者。

夏文凱所在的家族,在關(guān)內(nèi)與中原腹地一帶,名聲不顯,很多百姓甚至對這個家族的事蹟與存在,聞所未聞,但是在江南與劍南一帶,夏氏家族那可就是家喻戶曉了,少有人不知。

夏氏一族的勢力根本主要在黔中道一帶,其家族在黔、辰兩州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與控制力,夏文凱的祖父與父親兩輩,三十餘年,相續(xù)擔任黔州節(jié)度使,手中握有數(shù)萬精銳。

夏氏一族如今實力強大,是擁有兵權(quán)的地方強權(quán)派,但這個家族說到底依然還是寒門,家族的傳承很短,前後不過四五十年。

夏文凱的祖父夏中昭,原本布衣,以砍柴賣布爲生,家境貧寒,因當?shù)胤嘶疾保俑當U充軍隊,被行抓如軍隊入伍,自此倒也時來運轉(zhuǎn),得道多助。

入伍凡十五年,夏中昭在剿滅匪患當中多有功勞,慢慢升爲郎將,隨後在平定黔州節(jié)度使劉世節(jié)叛亂,以及和越國的交戰(zhàn)之中,大放光芒,戰(zhàn)功卓著,被平宗破格提升爲黔中道重地黔州防禦使,這是夏氏一族崛起之始。

平宗晚年,以四十萬禁軍御駕親征,出兵征伐河北,最終全軍覆滅,平宗狼狽逃回豐京,此後的局勢一發(fā)不可收拾,河北五大藩鎮(zhèn)聯(lián)軍攻入關(guān)內(nèi),直撲晉朝核心豐京。

平宗下詔天下有兵之地,速速入關(guān)勤王護駕,天下各地紛紛響應,但是真正領(lǐng)軍前往的人,卻是不多。

時任黔州防禦使的夏中昭得到詔令,積極行動,調(diào)兵遣將,率領(lǐng)八千士兵,火速趕往關(guān)內(nèi),雖然最後以河北五大藩鎮(zhèn)主動撤兵,戰(zhàn)爭結(jié)束,夏中昭並沒有付出任何代價,但是因其行動積極,以及謙卑恭順的態(tài)度,忠君愛國的面目,得到平宗極大的賞識,當即被任命爲黔州節(jié)度使與採訪使,全權(quán)主管黔中道核心之地的軍政大權(quán)。

趙智即位之初,越國發(fā)生政變,權(quán)臣張福篡權(quán)奪位,晉朝作爲其宗主國,對此謀朝篡位之事,自然是不予承認以及嚴厲指責。

越與晉兩國的關(guān)係,開始緊張,以致發(fā)展到最後的敵對與武力對抗。

趙智即位之初,整個國家千倉百孔,還處於平宗晚年的那場慘敗,沒有掙脫出來,對於越國的大舉入侵,根本無力顧及,是夏中昭父子兩人坐鎮(zhèn)黔州,積極招兵買馬,自募錢糧,幾度大敗越國,保全了晉朝的國家威嚴與邊地安全。

出於邊地的安危與穩(wěn)定,趙智對於夏中昭父子兩人,是非常重用與信任的,而夏中昭父子兩人,生於貧寒,能夠擁有今天的地位與權(quán)力,都是朝廷所給,所以他們父子對朝廷比較忠心,對於朝廷的命令也是向來遵從,趙智晚年有意削弱地方藩鎮(zhèn)勢力,夏中昭主動辭任黔州節(jié)度使,並把全部權(quán)利還與朝廷。

夏中昭的舉動,讓趙智非常感動,封爵黔中郡王,食邑五千戶,這是趙智一朝數(shù)十年,繼李忠、趙柏安之後,僅有的第三個外姓郡王,並讓其子續(xù)領(lǐng)其本部兵馬,擔任黔州節(jié)度使,但是沒有給他黔州採訪使的職位,把地方政務管理收回,隨後,夏中昭讓其嫡長孫夏文凱進京求職,以安朝廷與天子之心,趙智沒有虧待夏文凱,任命他爲金吾衛(wèi)大將軍,主管豐京城內(nèi)治安。

夏氏一族發(fā)展到今天,在黔中道的地位與權(quán)力,已經(jīng)舉足輕重,對於邊地的安全與穩(wěn)定,是國家強有力的保障與依靠,所以,這場政變不管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會繼續(xù)重用與籠絡夏氏一族,夏文凱可以說是有恃無恐,有能力也有資格去保持中立,沒有人敢輕易動他。

但是現(xiàn)在,李忠來了,直接以兵部尚書、左相的名義,命令夏文凱立即交出兵權(quán),態(tài)度非常強硬與堅決,幾乎不給他任何選擇的餘地。

若是換成任何一個別人,夏文凱一定還是那個態(tài)度,斷然拒絕,乃至強行驅(qū)逐離開,但是來的是李忠,這是一代軍神,是天下所有軍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威望與資歷,可以震懾所有人,包括他夏文凱。

夏文凱坐在那裡,沉默良久,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對於李忠,他著實不敢有任何不敬之舉。

“大將軍,危急時刻,左相確實有緊急調(diào)兵之權(quán),但必須有政事堂全體相國的簽字與文書命令,李忠如今獨身前來,只能代表他自己,沒有政事堂其他相國的簽字與正式文書命令,大將軍可以名正言順的給予拒絕,李忠若是繼續(xù)在外面耍威風,我們不予理會就是了。”

見夏文凱久思不決,他的心腹,金吾衛(wèi)左將軍黃世安有些忍不住,起身抱拳大聲說道。

大堂之內(nèi),各級將領(lǐng)三十餘人,其中就有五名出身安北的軍官將領(lǐng),黃世安直呼李忠之名,言語不敬,當即就有人勃然大怒。

丁良啓猛的站起,指著黃世安的鼻子大聲怒罵:“黃世安,閉上你的狗嘴,再敢對李大帥言語不敬,勞資跟你沒完。”

其餘四名安北出身的將領(lǐng),此時也是站了起來,皆是怒視黃世安。

李忠坐鎮(zhèn)安北二十多年,愛兵如子,賞罰分明,被所有安北將士所敬佩與愛戴,黃世安言語尖酸刻薄,直呼李忠大名,多有輕視之意,這徹底觸動了這些出身安北將領(lǐng),心中最重的那根弦。

金吾衛(wèi)右將軍朱成厚也是不滿的說道:“黃將軍,還請注意你的言辭,左相大人的名諱,就算是皇上,平日裡也是從不公然說於朝堂之上的。”

朱成厚的意思很明白,李忠與皇上情誼深厚,對於國家功勞巨大,公開場合,出於尊重,皇上都是不會直呼李忠的大名,你算個什麼東西,也敢左一個李忠,右一個李忠的在那裡叫喚?

第四百六十一章 奇兵(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思(三)第四百六十章 奇兵(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京(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誣告(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屍橫遍野(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轉(zhuǎn)第六百八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三)第七百二十章 帝王之命(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多生事端(三)第四百章 動盪(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屍橫遍野(四)第四百零三章 動盪(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與貶職(十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梟雄損落(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濤駭浪(十四)第五百一十二章 驚險(一)第六百二十章 一年(四)第四十五章 曙光第七百二十八章 欺辱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殯第四百四十三章 慘敗(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家(九)第三百三十一章 衝突(五)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關(guān)門打狗(八)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回京(四)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歸途(十六)第四十七章 狗兒回來了第四百章 動盪(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途(六)第三百六十二章 多生事端(一)第六十八章 強硬的李勳(下)第八百二十二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六)第六百五十九章 恩人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三十七章 圍困(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鋒(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密語第五百四十九章 威震西域(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六百五十九章 恩人第十三章 陳詩詩第五百二十四章 關(guān)門打狗(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雪與血(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突來的變局(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明著誣告(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反擊第五百六十三章 威震西域(十八)第九十九章 圍殺(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黑色與白色第三章 搶劫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途(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jù)嘛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七百四十章 王啓禮第七百八十七章 合縱與連橫(十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撤退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濤駭浪(七)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言可畏(九)第四百四十一章 慘敗(二)第六百八十章 突來的變局(十七)第四章 貴妃李氏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nèi)部分化(三)第八百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第五百四十七章 威震西域(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統(tǒng)一西域(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三百章 西域烽火(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nèi)部分化(九)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家(十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隴右,新的舞臺(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家(十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歸途(十七)第一百章 復奪涼州第七百七十五章 合縱與連橫(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四十五章 曙光第四百八十七章 方向第四百一十三章 歸途(五)第八十章 壞人、騙子(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nèi)變(十)第六十二章 當了回小人(中)第九十二章 拼死斷後(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合縱與連橫(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兩百八十七章 真實原因(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統(tǒng)一西域(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震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第三百零五章 買賣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七百零九章 奪權(quán)與反擊(七)
第四百六十一章 奇兵(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思(三)第四百六十章 奇兵(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京(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誣告(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屍橫遍野(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轉(zhuǎn)第六百八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三)第七百二十章 帝王之命(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多生事端(三)第四百章 動盪(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屍橫遍野(四)第四百零三章 動盪(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與貶職(十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梟雄損落(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濤駭浪(十四)第五百一十二章 驚險(一)第六百二十章 一年(四)第四十五章 曙光第七百二十八章 欺辱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殯第四百四十三章 慘敗(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家(九)第三百三十一章 衝突(五)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關(guān)門打狗(八)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回京(四)第五十九章 志向漸起(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歸途(十六)第四十七章 狗兒回來了第四百章 動盪(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途(六)第三百六十二章 多生事端(一)第六十八章 強硬的李勳(下)第八百二十二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六)第六百五十九章 恩人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三十七章 圍困(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鋒(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密語第五百四十九章 威震西域(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六百五十九章 恩人第十三章 陳詩詩第五百二十四章 關(guān)門打狗(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雪與血(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突來的變局(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明著誣告(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反擊第五百六十三章 威震西域(十八)第九十九章 圍殺(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黑色與白色第三章 搶劫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途(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jù)嘛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七百四十章 王啓禮第七百八十七章 合縱與連橫(十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撤退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濤駭浪(七)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言可畏(九)第四百四十一章 慘敗(二)第六百八十章 突來的變局(十七)第四章 貴妃李氏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nèi)部分化(三)第八百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第五百四十七章 威震西域(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統(tǒng)一西域(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生與死的較量(六)第三百章 西域烽火(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nèi)部分化(九)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家(十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隴右,新的舞臺(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家(十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歸途(十七)第一百章 復奪涼州第七百七十五章 合縱與連橫(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四十五章 曙光第四百八十七章 方向第四百一十三章 歸途(五)第八十章 壞人、騙子(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nèi)變(十)第六十二章 當了回小人(中)第九十二章 拼死斷後(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合縱與連橫(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兩百八十七章 真實原因(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統(tǒng)一西域(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震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第三百零五章 買賣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七百零九章 奪權(quán)與反擊(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城步| 沾益县| 阿克苏市| 靖州| 龙海市| 加查县| 合肥市| 西平县| 伊宁市| 汝南县| 卫辉市| 青河县| 临猗县| 平顺县| 苍山县| 双桥区| 巴青县| 景洪市| 福海县| 策勒县| 鹤壁市| 调兵山市| 赤壁市| 安顺市| 富顺县| 临沭县| 贡山| 神木县| 稻城县| 龙海市| 五原县| 张掖市| 兴国县| 灯塔市| 剑川县| 吉安市| 宣化县| 合水县| 兴业县|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