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七十章 各方動作(二)

遼朝仿照晉朝政治制度,在中央設立吏、兵、工、戶、刑、禮六部等各級管理機構,但也有所不同,沒有設立政事堂,以左右丞相統管六部,協助皇上治理國家。

左丞相爲大,百官之首,右丞相次之。

其中,左丞相分管兵部、刑部與工部,右丞相分管禮部、戶部與吏部。

左丞相的辦公地點在皇宮北邊的北通院,右丞相辦公的地點則是在南邊的南通院,如今,爲了分治蒙圖的兵權,呼和巴日剛剛增設樞密院,執掌調度兵馬之權,以心腹燕王赫德穆圖任樞密使,左丞相是秦王蒙圖,右丞相是豐王乃馬真,這三人各掌一部,被人稱爲三院大王。

呼和巴日剛剛統一漠蒙草原,便是立即建國稱帝,有人說他野心膨脹,也有人譏諷他不自量力,但真實情況,不足外人道哉。

六個兄弟當中,呼和巴日唯一看重的便是幼弟蒙圖,他與自己一樣,心有大志,才識斐然。

按照胡族的傳統,幼子保家,其餘兄長皆是各奔前途,自己努力,呼和巴日能夠繼承汗位,一是他在漠蒙草原的威望與名聲,確實很大,二是他的政治野心,得到其父阿日斯蘭的支持與讚賞,加上其人智慧超羣,有智者之稱,得到很多人的敬服與稱讚,阿日斯蘭這才最終下定決心,推呼和巴日繼承自己的汗位,但是阿日斯蘭臨死之前,也是按照胡族舊有的傳統,把自己的財富,包括最爲精銳的八萬汗庭近衛軍以及漠北近乎五分之一的土地,七十多個部落,近百萬人,全部給了幼子蒙圖。

蒙圖性格沉穩敏達,面冷寡言,富有謀略,胸中更是懷有大志,這樣的人物,是不會輕易屈居人下的,事實上,自從阿日斯蘭分封諸子之後,蒙圖獲得的土地、人口最多,代管阿日斯蘭掌兵之權,又有三臺吉恩赫巴拉全力支持,其實力遠超呼和巴日。

最開始,蒙圖是想要與呼和巴日爭一爭的,爭的自然就是可汗之位,並且得到阿日斯蘭的支持。

但阿日斯蘭到了晚年,心態卻是發生了改變。

漠北胡族經過近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已經強大起來,而漠南胡族則是在內鬥之中,越發變得衰落,兩胡統一隻是時間問題,問題是,統一之後的漠蒙草原,又該何去何從?

一成不變,依舊走曾經的老路?

胡族上千年的歷史,一直都是部落聯盟制度,人員分散,各自爲陣,雖然悠久的歷史洪流之中,胡族也有那麼幾次輝煌強盛,偉人出世,統一胡族,威震四方,但那只是暫時的,偉人死去,一鬨而散,草原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

悠久的歲月,對於分分合合,絕大多數胡人已經習以爲常,更是把它當做胡族的一種傳統。

但也有少數胡人,在漢人影響之下,慢慢認清了問題的源頭,那就是制度,胡族現有的制度,決定了這個民族,只會處於分散,而不是集中。

呼和巴日的極力勸說與無數次解釋,最終引起了阿日斯蘭的注意,讓其陷入沉思。

漠蒙再次統一是必然的,再次強盛也是必然的,但是如何讓這種強盛持久的延續下去,那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了。

阿日斯蘭明白,自己或許看不到漠蒙重新一統的那一天,但是呼和巴日這一代,一定能夠完成這一目標,但是之後呢?還是與以往一樣,大肆分封,你分一點,我分一點,一代代這麼分下去,統一終歸是短暫的。

呼和巴日在自己的封地,實行一國兩制,建造城池,漢民居住耕地,交納稅賦,胡族依舊遊牧草原,互不干涉,幾年下來,效果非常的好。

仿照漢人,建國稱帝,進,可以一統天下,退,也可以固本發展,繁衍強大,這是呼和巴日的抱負與理想,他的理想與抱負打動了阿日斯蘭,最終決定把汗位傳給自己的長子,呼和巴日。

而蒙圖選擇屈居人下,沒有與呼和巴日爭奪可汗之位,一是呼和巴日的威望超過自己,得到胡族大部分權貴的支持,二是阿日斯蘭的遺命,最重要的是,蒙圖與呼和巴日有著共同的抱負與理想,內鬥只會兩敗俱傷,合作,或許可以創造一片嶄新的天地。

“臣參見陛下。”

蒙圖等十餘名遼朝重臣走進大殿,躬身行禮。

呼和巴日擺了擺手,笑呵呵的說道:“衆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參知政事,禮部右侍郎王懷禮見到王善,微微愣了愣,這時,王善把杯子遞給一旁的侍衛,準備起身,王懷禮連忙上前,想要扶他,後者卻是一把推開他,厭惡的看了王懷禮一眼,冷哼一聲,一甩袖袍。

王懷禮尷尬的笑了笑,什麼都沒說,退了下去。

王懷禮今年四十餘歲,是一個十足的小人,進士出身,博學多才,極有文采,但爲人貪婪,心胸狹窄,在豐京博士院工作了十餘年,一直得不到晉升,且因爲人品的關係,被衆人所惡,備受排擠,廣元十四年,調任安北任縣令,和一名將軍的夫人通姦,事發,害怕被殺,逃亡漠蒙,投靠了呼和巴日,不過沒有得到重用。

一直到呼和巴日建國稱帝之後,王懷禮主動引薦自己,爲其排演登基各項典禮與制度,效果極好,最終圓滿收官,讓呼和巴日知道了帝王的尊貴,隨後建議成立樞密院,分其兵權,制衡蒙圖,計劃成功,開始逐步得到呼和巴日的重用與提拔。

呼和巴日今日召集衆人前來,是有重大事情商議。

吐蕃第二次派遣使者到來,請求聯盟,共取安北。

隴右戰爭剛剛打響之際,葛瓦悳惪曾派人前來尋求聯盟,希望遼朝進攻安北,拖住安北的軍隊,待吐蕃攻下涼州之後,葛瓦悳惪願意出兵幫助遼朝,雙方前後夾擊,打下安北。

吐蕃的建議,得到遼朝很多大臣支持,但遭到呼和巴日心腹謀士朱正朝的強烈反對,在朱正朝的極力勸說之下,呼和巴日最終忍住誘惑,拒絕了吐蕃聯盟之議,將其使者趕出遼朝,並公開下詔,吐蕃與晉朝的戰爭,遼朝將不會參與,並派遣使者,前往豐京,說明與強調遼朝的態度。

第七十八章 小有威名(九)第五百零三章 死守與內變(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部分化(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屍橫遍野(七)第三百零五章 買賣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來的變局(十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三件事第兩百九十三章 西域烽火(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喪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離開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百六十二章 威震西域(十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歸途(二十)第二百三十四章 內部分化(八)第六百二十八章 帝王心思(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五)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驚濤駭浪(六)第五百八十章 窮途末路(十)第四十四章 大勝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兩百七十六章 愛子第兩百八十一章 善將者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五百七十章 決戰第六百一十章 出其不意(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衝突(五)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節度副使(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禍起蕭牆(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十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二百四十章 兵權統一(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衝突(二)第八百十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二)第七十七章 小有威名(八)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五)第一百四十章 讒言(上)第五十五章 幕僚(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思(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不願意(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部分化(九)第二百五十三章 禍起蕭牆(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京(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各方動作(四)第六十章 志向漸起(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與內變(二)第四百七十章 各方動作(二)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變(十)第五百五十六章 威震西域(十一)第三十三章 主將斷後第五百九十二章 統一西域(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部分化(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兩百七十章 鐵腕鎮壓(十七)第三十五章 圍困(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五十七章 封賞第六百八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虎子第兩百八十章 楚王趙碩第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方節度(九)第四百零七章 動盪(十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方節度(十)第六百八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升官與貶職(十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慘敗(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窮途末路(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驚濤駭浪(十一)第兩百七十二章 聲音第四百三十四章 歸途(二十六)第七百七十八章 合縱與連橫(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人言可畏(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威震西域(十)第一百九十八章 離京(五)第七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六章 安排第四百八十一章 司隸校尉(一)第四十四章 大勝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五十一章 禍起蕭牆(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一年(十)第四百四十九章 慘敗(十)第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一十章 匪襲(九)第七百二十章 帝王之命(三)第兩百六十三章 鐵腕鎮壓(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節度副使(三)第八百零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靜觀其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屁股決定思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多生事端(一)
第七十八章 小有威名(九)第五百零三章 死守與內變(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部分化(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屍橫遍野(七)第三百零五章 買賣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來的變局(十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三件事第兩百九十三章 西域烽火(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喪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離開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百六十二章 威震西域(十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歸途(二十)第二百三十四章 內部分化(八)第六百二十八章 帝王心思(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五)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驚濤駭浪(六)第五百八十章 窮途末路(十)第四十四章 大勝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兩百七十六章 愛子第兩百八十一章 善將者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五百七十章 決戰第六百一十章 出其不意(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衝突(五)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節度副使(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禍起蕭牆(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十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二百四十章 兵權統一(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衝突(二)第八百十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二)第七十七章 小有威名(八)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五)第一百四十章 讒言(上)第五十五章 幕僚(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思(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不願意(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部分化(九)第二百五十三章 禍起蕭牆(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京(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各方動作(四)第六十章 志向漸起(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與內變(二)第四百七十章 各方動作(二)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變(十)第五百五十六章 威震西域(十一)第三十三章 主將斷後第五百九十二章 統一西域(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部分化(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兩百七十章 鐵腕鎮壓(十七)第三十五章 圍困(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五十七章 封賞第六百八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虎子第兩百八十章 楚王趙碩第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方節度(九)第四百零七章 動盪(十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方節度(十)第六百八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升官與貶職(十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慘敗(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窮途末路(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驚濤駭浪(十一)第兩百七十二章 聲音第四百三十四章 歸途(二十六)第七百七十八章 合縱與連橫(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人言可畏(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威震西域(十)第一百九十八章 離京(五)第七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六章 安排第四百八十一章 司隸校尉(一)第四十四章 大勝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五十一章 禍起蕭牆(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一年(十)第四百四十九章 慘敗(十)第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一十章 匪襲(九)第七百二十章 帝王之命(三)第兩百六十三章 鐵腕鎮壓(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節度副使(三)第八百零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靜觀其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屁股決定思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多生事端(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清涧县| 大埔县| 平谷区| 和硕县| 怀集县| 冀州市| 澜沧| 南和县| 沈丘县| 房产| 湄潭县| 都昌县| 白山市| 苗栗县| 怀宁县| 武功县| 呼玛县| 红原县| 新源县| 涟水县| 沐川县| 马尔康县| 广昌县| 闻喜县| 余庆县| 新和县| 佛坪县| 斗六市| 南川市| 泽州县| 忻州市| 凯里市| 渝北区| 开阳县| 武陟县| 横峰县| 阜阳市| 加查县| 聊城市|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