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九章 不堪回憶(上)

武州這邊的事情,一切安排妥當,李勳正準備返回豐京,兩封信的到來,卻是打亂了一切計劃。

一封是齊王趙詢的信。

中原的旱情,已經(jīng)非常嚴重,餓殍遍野,局勢動盪,小規(guī)模的民亂此起彼伏,而朝廷,卻沒有足夠的錢糧去賑災,趙智幾次加增江南稅賦,已經(jīng)引起了江南權利集團的不滿,開始有了對抗情緒,而且這次中原大旱,涉及河南、河東、山南等道,受災規(guī)模非常龐大,僅靠江南地區(qū)的財力,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如今天氣越來越冷,一旦到了冬季,吃沒的吃,穿沒的穿,百姓們的處境將會越發(fā)的危急,到了那個時候,更大規(guī)模的民亂,恐怕將在所難免。

趙智現(xiàn)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力量,籌錢籌糧,把這個冬天拖過去,到了明年開春,情況或許會有所好轉。

中原的旱災早在半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了兆頭,政事堂的諸位相國,多次提醒趙智,要早做準備,趙智聽進去了,也做了一些事情,但並不積極,那個時候的趙智,滿腦子都是想著,如何去進行下一步軍事行動,也在積極備戰(zhàn),他的動作,讓天下諸侯,莫不猜忌,人心浮動,但趙智的一切想法,隨著中原的大旱,只能是化作一場泡影。

河南、河東等地,幾個月滴水不下,一些地方,更是整整一年,都是沒有下過一場像樣的雨,旱情來的極爲迅速,快的讓趙智來不及反應。

由於先期準備不足,在糧食儲備方面,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等旱情大面積爆發(fā),趙智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想要聚集糧食的時候,已經(jīng)是來不及了。

早期糧食便宜的時候,朝廷沒有任何動作,待旱情慢慢浮出水面,那些手中有糧的人,開始屯固糧食,共同擡高糧食價格,朝廷這個時候在想買糧,其付出的代價,比先前要大的多,而且...隨著時間的蔓延,旱情的越發(fā)嚴重,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就算有錢,恐怕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糧食。

趙詢寫下這封信的前幾天,臨王趙驥,被問罪下獄。

京城最大的三大糧食商行,其中之一的上臨商行,幕後老闆就是臨王趙驥,旱情全面爆發(fā)之後,其他各大糧商,爲了避諱朝廷,明面上暫時結束糧食生意,暗地裡卻是四處收糧,坐等時局變化,這也是擡高糧價的一種手段,但做的很隱秘,唯獨上臨商行,卻是依舊開門做生意,糧食供應足夠,只是價格嘛,今天比昨天的貴,後天比今天的更貴,一天貴過一天,公然擡高糧價,更是放出種種消息,朝廷財政困難,存糧不多....

朝廷財政困難,存糧不多,這個消息傳出去,說明什麼?說明朝廷沒有能力打壓糧價,到了最後,只能花大代價從各大糧商手中購糧,還是要尋求各大糧商的幫助。

這個消息的傳出,引動了極大的慌亂,京城百姓,紛紛出資購糧,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糧價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被擡高到一旦糧食十二兩銀子的高度,這種情況下,趙智原本已經(jīng)湊集了三百萬兩白銀,準備以六兩銀子一旦糧食的價格,半買半賒的形式,從各大糧商手中,購糧一百萬旦,但上臨商行的舉動,讓這個計劃最終破產(chǎn),朝廷計劃購糧之資,在短短的幾天時間之內(nèi),竟是縮水了一半。

趙智得知這個消息,頓時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查抄全京城,歸屬上臨商行的二十七家糧行,隨後,隨著審查的進行,臨王趙驥的身影,逐漸浮出水面。

趙驥是平宗十三子,性格張狂,但沒有任何政治野心,只喜好錢與美女,除此之外的東西,毫無興趣,當初趙智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趙驥也是出過力,所以趙智繼位之後,對趙驥還算不錯,不過這次的事情爆發(fā)之後,趙智沒有任何客氣,當即下令,抓捕趙驥,下獄宗正寺。

主審趙驥之案的,不是別人,正是楊呂望。

趙驥可謂是鉅富,在京城諸王權貴之中,那都是排得上名號的,僅在關內(nèi),其大小莊園便是數(shù)以十計,良田數(shù)萬傾,囤積的糧食多達三百萬餘萬旦,其餘金銀無數(shù)。

楊呂望把這一信息報告給趙智,出言力勸,嚴懲臨王趙驥,查抄其家產(chǎn),以解朝廷、天下之危。

趙智最終同意了楊呂望的建議,但運作手段,不能太直接,畢竟趙驥是皇室成員,若是直接治其罪,其意圖也就太明顯了,很容易引起皇族其他諸王的不滿與猜忌。

八月一十六,經(jīng)有司官員查訊,刑部都官司郎中安比懷,與臨王趙驥之子趙澤關係甚密,趙澤性格殘暴,曾強暴數(shù)名良家婦女致死,後經(jīng)安比懷的幫助,得以逍遙法外,安比懷到案之後,經(jīng)不過嚴刑,供出許多密情,其伯父,工部右侍郎安簡最終被牽連進來,問罪下獄。

八月二十七,趙驥的案子越鬧越大,與安氏一族關係極好的尤氏一族,也是受到牽連與打擊,尤明遠本人被罷免一切官職,下獄問罪,嚴加審訊。

也正是在這一天,齊王趙詢寫下親筆密信,讓人急趕武州,告知李勳,京城最近政局動盪,尤氏一族前途未卜,李勳與尤敏兩人的事情,雖然知道的人已經(jīng)很多,但兩人並未定親,只要李勳不回來,就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齊王趙詢那封信到來不過五天之後,第二封信緊接而至,是姑母李怡的親筆書信,信中言明,讓李勳不要回來,趙智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把臨王趙驥一打到底,與其有任何關係的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尤明遠就算罪不至死,但其官職恐怕也是保不住了,沒有了吏部左侍郎這個重要官職在身,李勳與尤敏的婚事,也就沒有繼續(xù)下去的必要了。

對此事,李勳也是猶豫不絕,他對尤敏,談不上喜不喜歡,或許有些好感吧,但最多的,也只是一份憐憫。

原本九月初準備啓程回返豐京的,這個事情一出,趙詢與李怡都是寫信,讓其不要回來,李勳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如此以來,一直拖到了十月.....

問了問範中允,範中允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意見,只是淡淡說了一句,不想回去,可以找到很多借口。

第四百零四章 動盪(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統(tǒng)一西域(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京(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明著誣告(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帝王之命(九)第九十九章 圍殺(上)第八百零五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九)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節(jié)度(三)第十九章 說情第兩百六十四章 鐵腕鎮(zhèn)壓(十一)第二百零三章 匪襲(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二十五章 分析第二百一十九章 明著誣告(一)第六百九十章 生與死的較量(四)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四百零三章 動盪(八)第六百八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一)第二百零一章 我不怕第四百四十四章 慘敗(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即敵即友第二百五十二章 禍起蕭牆(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節(jié)度副使(三)第五百一十九章 關門打狗(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劍定情(中)第七百四十章 王啓禮第四百二十九章 歸途(二十一)第六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二)第七百九十章 合縱與連橫(十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升官與貶職(八)第一百四十章 讒言(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兵權統(tǒng)一(七)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六百五十六章 回京(九)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四百二十七章 歸途(十九)第七百零六章 奪權與反擊(四)第三百八十章 雪與血(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威震西域(四)第四百零三章 動盪(八)第七百五十五章 速來速回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兩百八十二章 大環(huán)境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劍定情(下)第六百七十章 突來的變局(七)第八十三章 趙智心思第五百七十四章 窮途末路(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屍橫遍野(十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隴右,新的舞臺(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節(jié)度(十五)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鋒(三)第四百三十章 歸途(二十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後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統(tǒng)一西域(十)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五百四十一章 屍橫遍野(十四)第六十三章 當了回小人(下)第二百零八章 匪襲(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nèi)部分化(十)第五百六十四章 威震西域(十九)第十二章 齊王伴讀第一百零八章 別走了,跟著我混(上)第三百零六章 根基(一)第八百十五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九)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第七百九十章 合縱與連橫(十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帝王之命(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兩百八十九章 坦然(上)第八百零九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驚濤駭浪(十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衝突(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你敢做我敢?guī)郑ㄎ澹?/a>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方節(jié)度(八)第兩百四十六章 梟雄損落(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來的變局(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奇兵(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威震西域(十九)第五百三十八章 屍橫遍野(十一)第八百十二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尊嚴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爭鋒(六)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五)第六百三十一章 帝王心思(五)第七百七十六章 合縱與連橫(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統(tǒng)一西域(一)第兩百七十七章 隨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五)第四十五章 曙光第七百八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七)第七百六十章 人言可畏(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十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回京(四)
第四百零四章 動盪(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統(tǒng)一西域(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京(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明著誣告(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帝王之命(九)第九十九章 圍殺(上)第八百零五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九)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節(jié)度(三)第十九章 說情第兩百六十四章 鐵腕鎮(zhèn)壓(十一)第二百零三章 匪襲(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二十五章 分析第二百一十九章 明著誣告(一)第六百九十章 生與死的較量(四)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四百零三章 動盪(八)第六百八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一)第二百零一章 我不怕第四百四十四章 慘敗(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即敵即友第二百五十二章 禍起蕭牆(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節(jié)度副使(三)第五百一十九章 關門打狗(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劍定情(中)第七百四十章 王啓禮第四百二十九章 歸途(二十一)第六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二)第七百九十章 合縱與連橫(十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升官與貶職(八)第一百四十章 讒言(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兵權統(tǒng)一(七)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六百五十六章 回京(九)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四百二十七章 歸途(十九)第七百零六章 奪權與反擊(四)第三百八十章 雪與血(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威震西域(四)第四百零三章 動盪(八)第七百五十五章 速來速回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兩百八十二章 大環(huán)境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劍定情(下)第六百七十章 突來的變局(七)第八十三章 趙智心思第五百七十四章 窮途末路(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屍橫遍野(十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隴右,新的舞臺(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節(jié)度(十五)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鋒(三)第四百三十章 歸途(二十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後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統(tǒng)一西域(十)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五百四十一章 屍橫遍野(十四)第六十三章 當了回小人(下)第二百零八章 匪襲(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nèi)部分化(十)第五百六十四章 威震西域(十九)第十二章 齊王伴讀第一百零八章 別走了,跟著我混(上)第三百零六章 根基(一)第八百十五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九)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第七百九十章 合縱與連橫(十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帝王之命(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兩百八十九章 坦然(上)第八百零九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驚濤駭浪(十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衝突(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你敢做我敢?guī)郑ㄎ澹?/a>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方節(jié)度(八)第兩百四十六章 梟雄損落(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來的變局(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奇兵(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威震西域(十九)第五百三十八章 屍橫遍野(十一)第八百十二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尊嚴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爭鋒(六)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五)第六百三十一章 帝王心思(五)第七百七十六章 合縱與連橫(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統(tǒng)一西域(一)第兩百七十七章 隨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五)第四十五章 曙光第七百八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七)第七百六十章 人言可畏(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十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回京(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曲麻莱县| 安阳市| 维西| 五常市| 亳州市| 南昌市| 安丘市| 天峨县| 格尔木市| 嘉义市| 廉江市| 龙陵县| 垣曲县| 仁化县| 安乡县| 任丘市| 开鲁县| 仁化县| 开平市| 翁源县| 开平市| 无极县| 牡丹江市| 乐清市| 新密市| 宜兰县| 来凤县| 东阿县| 安新县| 马尔康县| 呼和浩特市| 凤城市| 确山县| 景谷| 独山县| 健康| 莱州市| 于田县| 贵州省|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