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五章 節(jié)度副使(四)

承平七年,元月初七。

新年的最後一天,趙智召集幾個心腹大臣密商論事。

“劉相國今日啓程回返老家,陛下您不去....”

人還沒到齊,趙智沉默的坐在那裡,幾個大臣聚在一起,小聲說話,秦安明看了趙智一眼,低聲問了一句,但話沒有說完。

趙智知道秦安明想說什麼,搖了搖頭,淡聲說道:“人都會有這一天,讓我們君臣之間的情誼留在那段最好的時光之中吧。”

秦安明低下頭,不再說話,心中卻是嘆息一聲,劉桀最後還是選擇了以家族爲重,從楊氏一族的對立面脫離了出來,徹底甩開了趙智。

趙智最初的設想,是讓楊道嗣與劉桀兩人雙雙致仕,讓他們指定各自的繼承者上位,領導雙方的政治勢力繼續(xù)平衡下去,趙智、楊道嗣、劉桀三人最開始已經(jīng)達成了共識,並朝著這個方向去發(fā)展,但有些事情往往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首先,楊氏一族對於族長楊道嗣在朝堂上明明有著壓倒優(yōu)勢,卻表現(xiàn)的有些軟弱,對劉桀退讓再三,許多核心族人已經(jīng)有了不滿情緒,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其中以楊道嗣的五子楊幼安與六子楊炳林表現(xiàn)的最爲強烈,他們代表的是一種強硬,不在是與劉桀一黨互有妥協(xié),而是把它們給徹底打垮,由自己佔據(jù)主導地位,並進一步左右整個朝堂乃至大晉的政局,楊幼安與楊炳林兩人的觀點,得到越來越多核心族人的支持,慢慢成爲了主流,以致在朝堂上,左相一黨的大臣們一旦有了一些動作,楊道嗣還是按往常一樣,就算意見不同,也是以一種較爲溫和的方式去進行反擊,而聚集在他手下的右相一黨諸多大臣們,則是立即站了出來,表達強烈的反對,楊道嗣作爲右相一黨的首領,竟是怪異的與其手下大臣們,慢慢有了許多的不同步。

面對此等局面,楊道嗣或許努力過,但效果明顯不大,因爲....朝堂上雙方的政治鬥爭,已經(jīng)越來越激烈,激烈到最後,大多數(shù)時候,楊道嗣只能選擇了沉默。

楊道嗣對於整個楊氏一族,包括圍繞聚集在四周的政治勢力,已經(jīng)慢慢有了不可掌控。

劉桀與趙智君臣數(shù)十年,沒有趙智的知遇之恩與大力提拔,劉桀決難再左相的位子上,一做就是二十餘年,極大的實現(xiàn)了自己的報復與理想,他不想讓趙智失望,他更想安穩(wěn)的度過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爲自己與趙智這君臣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但事情往往不如人願,到了最後,只能化作一道深深的無奈嘆息。

劉桀並不是沒有努力過,在隴右之戰(zhàn)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他不顧整個左相一黨大臣們的反對,去了漠蒙草原,穩(wěn)住了胡族大軍南下,但是結(jié)果呢?劉桀回返豐京之後,趙智提過幾次劉桀的功勞,左相一黨的官員們,自是大力讚揚與宣傳,但是右相一黨的官員們,卻是集體失聲,保持著讓人壓抑難受的沉默,就連楊道嗣,也只是在私下裡,以私人情誼,感謝劉桀對國家所作出的貢獻,也正是從這個時候,劉桀終於是知道了,楊道嗣在國與家的這個問題上,已經(jīng)是有了自己的決定,他終歸...還是選擇了顧全小家。

楊道嗣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決定,劉桀不由問到自己,自己的選擇又是什麼?繼續(xù)站在朝堂上,引領整個左相一黨,與右相一黨進行全面的抗衡?政治形勢還是那個形勢,但是整個局面卻是完全變了,曾經(jīng)的互有妥協(xié)恐怕是再也沒有了,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雙方的政治鬥爭,將會越來越激烈,自趙智登基二十多年以來,刑不上士大夫的政治環(huán)境,也勢必將會一去不復返,到了最後,雙方的鬥爭,只會朝著一個方向發(fā)展...不死不休。

劉桀最終有了選擇,讓劉氏一族從朝堂上這個主戰(zhàn)場,政治風暴的中心退了出來,劉桀之所以有了這個選擇,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劉桀終於是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所支持的齊王與楊氏一族所支持的楚王,不管誰最終取得了勝利,登上皇位,其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楊氏一族現(xiàn)今勢大,趙智扶持劉氏一族對其進行抗衡與打壓,若是日後齊王勝利登上了皇位,到時候劉氏一族勢大,新皇難道就不會再行扶持一個新的政治勢力,轉(zhuǎn)而對劉氏一族進行抗衡與打壓?

這場以天下爲局的遊戲當中,劉氏一族與楊氏一族,看似是利益的最大收穫者,但又有幾個人能夠看的出來,其中的兇險?一個不慎,恐怕就有滅族之危,就比如現(xiàn)在的楊氏一族,有著大晉第一門閥士族之名,族人、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勢力何其的強大,就連趙智對其都是畏懼三分,心中始終保持著猜忌與嫉恨,一旦有了機會,趙智會不會舉起手中的屠刀對其斬下?

所以楊道嗣乃至整個楊氏一族,不是不想退,而是他們已經(jīng)走到了金字塔的最頂點,上去容易,下來卻是千難萬難,想退都是退不了了,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光鮮明亮,但從另外一面來看,楊氏一族如今就像是一個巨人,一隻腳已經(jīng)臨空懸崖,只要一步走的不好,那便是萬丈深淵,碎身粉骨,萬劫不復。

劉氏一族傳承數(shù)百年,劉桀不希望家族在自己兒子這一代毀於一旦,所以最終,他選擇了明哲保身、以退爲進的道路,但這樣以來,也就背棄了趙智,兩人多年的君臣友誼,就此走到了盡頭。

趙智看向秦安明,淡聲道:“安明,你也算劉桀的半個門生,今天事情不多,若是來得及,你....便去送送他吧,待朕向他問個好。”

“是,陛下。”

秦安明沒有推辭,他雖然爲人機敏,甚至是有些滑頭,但也是有著自己的原則,秦安明的祖父曾在河東做過一任刺史,那時候的秦安明還很年幼,得祖父託人幫助,在聞名天下的河東劉氏一族族學當中讀了幾年的書,進士及第那一年,剛好是由劉桀當主考官,隨後進入仕途,也是多虧了劉桀鼎力舉薦,這才慢慢入了趙智的眼,並最終得到重用,纔剛剛四十出頭,便是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之位,雖然到了如今,因爲趙智與許許多多的原因,在政治上,秦安明與整個劉氏一族已經(jīng)形同陌路,但對於劉桀來說,秦安明是真心的敬重與感謝。

第六十六章 強硬的李勳(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即敵即友第八十九章 要玩就玩大的(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節(jié)度副使(四)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一百九十七章 離京(四)第九十二章 拼死斷後(上)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撤退第十章 與帝同食(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突來的變局(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權(quán)與反擊(十)第五百八十八章 統(tǒng)一西域(六)第三百零七章 根基(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七百七十六章 合縱與連橫(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內(nèi)部分化(二)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二章 驚險(一)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二十五章 分析第四百八十五章 攻城第三十二章 絕境(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二)第四百零七章 動盪(十二)第五十一章 不要臉咋了?(中)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十六章 狗兒與佳人第四百零四章 動盪(九)第七百三十四章 情感與理智第二百四十一章 兵權(quán)統(tǒng)一(五)第五百一十八章 關門打狗(一)第三百零五章 買賣第一百九十四章 離京(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升官與貶職(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七)第五百三十章 屍橫遍野(三)第八百十四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八)第五百六十五章 威震西域(二十)第四百六十二章 奇兵(六)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節(jié)度(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上兵伐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分化與拉攏(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熱情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zhàn)前第二百五十四章 鐵腕鎮(zhèn)壓(一)第七百九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十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歸途(十四)第五百零八章 死守與內(nèi)變(十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十八)第五百八十七章 統(tǒng)一西域(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明著誣告(五)第七百零九章 奪權(quán)與反擊(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途(十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意已決第七百五十二章 本家第一百零七章 豪邁第五百五十三章 威震西域(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禍起蕭牆(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方動作(三)第八百十四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一百七十九章 隴右,新的舞臺(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歸途(二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禍起蕭牆(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繼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不願意(三)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分化與拉攏(中)第兩百七十一章 轉(zhuǎn)運使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驚濤駭浪(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撕破臉第九十五章 拼死斷後(四)第八百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四)第六百章 一舉擊潰第二百一十三章 宮中客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五百零四章 死守與內(nèi)變(八)第七百九十三章 都不簡單第七百五十九章 人言可畏(三)第五百六十章 威震西域(十五)第七百七十章 肅清的開始第三十四章 退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威震西域(十八)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人言可畏(五)第三百一十章 不堪回憶(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威震西域(十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論勢第二百零三章 匪襲(二)第六十一章 當了回小人(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司隸校尉(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夏原縣
第六十六章 強硬的李勳(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即敵即友第八十九章 要玩就玩大的(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節(jié)度副使(四)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一百九十七章 離京(四)第九十二章 拼死斷後(上)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撤退第十章 與帝同食(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突來的變局(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權(quán)與反擊(十)第五百八十八章 統(tǒng)一西域(六)第三百零七章 根基(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七百七十六章 合縱與連橫(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內(nèi)部分化(二)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二章 驚險(一)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二十五章 分析第四百八十五章 攻城第三十二章 絕境(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二)第四百零七章 動盪(十二)第五十一章 不要臉咋了?(中)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十六章 狗兒與佳人第四百零四章 動盪(九)第七百三十四章 情感與理智第二百四十一章 兵權(quán)統(tǒng)一(五)第五百一十八章 關門打狗(一)第三百零五章 買賣第一百九十四章 離京(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升官與貶職(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七)第五百三十章 屍橫遍野(三)第八百十四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八)第五百六十五章 威震西域(二十)第四百六十二章 奇兵(六)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節(jié)度(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上兵伐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分化與拉攏(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熱情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zhàn)前第二百五十四章 鐵腕鎮(zhèn)壓(一)第七百九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十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歸途(十四)第五百零八章 死守與內(nèi)變(十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十八)第五百八十七章 統(tǒng)一西域(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明著誣告(五)第七百零九章 奪權(quán)與反擊(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途(十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意已決第七百五十二章 本家第一百零七章 豪邁第五百五十三章 威震西域(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禍起蕭牆(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方動作(三)第八百十四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一百七十九章 隴右,新的舞臺(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歸途(二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禍起蕭牆(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繼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不願意(三)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分化與拉攏(中)第兩百七十一章 轉(zhuǎn)運使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驚濤駭浪(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撕破臉第九十五章 拼死斷後(四)第八百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四)第六百章 一舉擊潰第二百一十三章 宮中客第二十八章 到達襄州第五百零四章 死守與內(nèi)變(八)第七百九十三章 都不簡單第七百五十九章 人言可畏(三)第五百六十章 威震西域(十五)第七百七十章 肅清的開始第三十四章 退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威震西域(十八)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人言可畏(五)第三百一十章 不堪回憶(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威震西域(十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論勢第二百零三章 匪襲(二)第六十一章 當了回小人(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衝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司隸校尉(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夏原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上犹县| 灌南县| 鄂托克旗| 冀州市| 通渭县| 灵川县| 星子县| 宁国市| 江山市| 敦化市| 新蔡县| 漾濞| 惠水县| 常州市| 玉田县| 都匀市| 沙河市| 南靖县| 安丘市| 太和县| 随州市| 唐河县| 田林县| 连州市| 巴南区| 临高县| 茶陵县| 濉溪县| 漠河县| 澎湖县| 崇州市| 乐安县| 城口县| 崇仁县| 永昌县| 修水县| 墨竹工卡县| 来安县| 临高县|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