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九章 蹺腳牛肉

三個女生都張大了嘴巴:“這麼神奇?”

李君閣帶著三人一邊找吃飯的地方一邊把林旺財的故事告訴三人,聽得三個女生唏噓不已。

李君閣說道:“林旺財這輩子妻離子散,但是現在好歹算是重新起步了吧,人不癡迷不成活,他的手藝我是很相信的,這周嬸子吧,我看對林旺財其實根本就餘情未了,我剛剛就是怕她一衝動說死了不去李家溝,這才拉著阿音跑路的!”

小美恨恨地說道:“你們這些臭男人真不是東西!害得女人跟著你們受苦!要是豬兒蟲敢這樣,我揍不死他!”

這種時候跟女生講道理是理論不清的,李君閣只能趕緊舉雙手擁護:“就是就是,太不像話了,等他到了李家溝,我好好教育!對了阿音,周嬸子這邊估計不會待見我了,這事情還得你來,就拿女紅的事情當藉口,慢慢軟化她,只要能把她騙……哦不,哄到李家溝,到時候再讓專家來解決,總歸要讓他們破鏡重圓!”

阿音一腦門子問號:“專家?什麼專家?”

李君閣說道:“王婆婆啊!李家溝穩坐第一把金交椅的情感專家啊!”

眼看著也要到飯點了,又把朱朝安跟王從軍叫到一起,幾人找了一家蹺腳牛肉店吃牛肉。

蹺腳牛肉也是蜀州的一道名菜,跟鉢鉢雞一樣,發源於大佛嘉州。

關於此菜當地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典故。

相傳在清末年間,蜀州民間瘟疫流行,老百姓民不聊生,貧病交加。

嘉州有個蘇稽鎮,跟老夾川差不多,也是河道縱橫之地,當時蜀都和渝州還能通水路,這蘇稽就是川渝水道上的一方樞紐重鎮。

鎮上有位擅長中草藥,精通明典之術的羅老中醫,懷著濟世救人之心,得閒便在樂山蘇稽鎮河邊懸鍋烹藥,救濟過往行人。

羅老中醫調製的藥湯,不僅可以防病止渴,還對一般風寒感冒、脾胃不適、牙齦腫痛等旅人常見的病癥有很好的療效,因此大受過往行人的歡迎。

蘇稽鎮旁邊有個鄉場叫周場,當時是屠宰牲畜的地方,又被稱爲“殺牛場”。

其間,羅老中醫看到一些大戶人家把牛羊內臟扔到河裡棄之不用,覺得很是可惜。

於是他把牛雜撿回來洗淨後,放在有中草藥的湯鍋中烹煮。結果發現熬出來的湯甚是鮮香。

於是便拿這牛肉湯供給窮人,因爲味好湯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來喝湯的人絡繹不絕,每天開門不久之後就爆滿。

因爲是專爲窮人所設,所以羅老中醫的這個堂子非常簡陋,幾個凳子坐完後,再有來人也沒有席位了,因此只能有的站著,有的蹲著,多數就直接坐在碼頭的的石臺階上蹺著二郎腿端著碗吃。

旅客們一下船,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個個蹺著腳邊吃邊聊的食客,久而久之,大家便形象地給這道菜起了一個“蹺腳牛肉”的別稱,一直流傳至今。

最早的蹺腳牛肉,是一個二碗盛裝。先將包包白菜也就是捲心菜去掉葉脈,葉子不能切,只能手撕成塊,丟在小竹簍裡邊,放入牛肉湯中燙熟後墊到碗底;之後再隨食客之意,或是牛血,或是牛雜,或是牛肉,或是牛丸,也可每樣來一些弄個大雜燴,又裝上一個小竹簍,燙熟後鋪到白菜的上面,再淋上一瓢肉湯,灑上芹菜末,香菜末和蔥花,配上白菜葉脈紅皮蘿蔔製作的泡菜和白米飯,兩碗就能滿足寬大的食腸。

再到後來,嘉州出了一個姓楊的大廚,對蹺腳牛肉湯頭進行了多次對比調配後,研製出了湯味更加濃郁的“精湯”。

“精湯”用牛骨、牛油、牛雜、牛腸、牛鞭等熬製而成,在原來湯味十九味中藥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藥棗、枸己、當歸,除了滋味更增濃郁外,還更加的趨向科學營養。

一百年來,蹺腳牛肉早已傳出嘉州,成爲名滿蜀州的地方名食。

烹調方式也由小碗盛裝變成了大湯鍋形式,葷菜還是那些,可素菜卻已經由最早的單純的白菜變化爲蘿蔔,棒菜,生菜,蘑菇等各色菜蔬。

它防病治病的藥膳功能。“以髒補髒”的中醫原理,大大提升了這道地方名食的品位和檔次。

如果非要找一個直觀的形容的話,大概就類似於將蘭州拉麪的牛肉湯,盛入湯鍋燙煮牛雜牛肉,吃完最後再下素菜去膩一樣。

蜀州人喜歡吃辣,這蹺腳牛肉是清淡的白鍋,因此肯定還要配上椒鹽芝麻花生碎調製的幹蘸碟子才能吃得過癮。

天氣轉涼了,蜀州人開始進補,蹺腳牛肉店生意好得一塌糊塗。

李君閣好不容易搶到一張桌子,招呼大家坐下說道:“來來來,這天氣吃這個正好!散寒止咳,滋補養生,美容養顏,保管一個個吃完臉蛋粉嘟嘟嘴脣紅豔豔的。”

朱朝安翻著白眼道:“媽蛋不管什麼砂鍋火鍋吃完,誰不是臉蛋粉嘟嘟嘴脣紅豔豔的!別窮酸了趕緊上菜!這都餓了!”

這就是不講理了,鍋子一上來李君閣立馬恨恨地給他煮了拳頭大一塊蘿蔔放碗裡:“沒文化,只配吃蘿蔔!”

都吃飽了,三對情侶這才各自散開,李君閣對阿音說道:“阿音,我們去哪裡溜達一會兒?”

阿音說道:“要不我們沿著濱江路走一會兒吧,聽說上游修了一個荔鄉廣場,這都還沒有去看過呢。”

李君閣一點意見沒有,兩人便手牽手沿著濱江路閒逛。

濱江路修在高高的江堤上,九二三年的大洪水,淹了小半個夾川城,夾川縣政府痛定思痛,決定將河堤加高,於是對開發商承諾,誰來修建河堤,那麼河堤後面相應地段填平後就歸誰開發。

此舉直接將夾川縣的臨江的老河街埋入地下,整體將河堤提高了幾十米,夾川縣治沿長江江岸向後推了上百米,重新在上面修建了濱江路一幢幢江景房,防洪水平從抗二十年一遇一下子上升到了抗百年一遇。

不過古色古香歷史上千年的老河街,就跟發生在它身上的那些老故事一樣,從此堙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李君閣一邊陪著阿音散步,一邊跟她講述這濱江路下老河街的故事。

阿音停下腳步,指著幾十米下的長江說道:“二皮,我覺得政府的做法是正確的,你看看現在的江堤,全是石條水泥加固的,再大的洪水也漫不到濱江路上來了,夾川的老百姓受洪災影響了上千年,如今再沒有這方面的擔憂,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啊!”

李君閣點頭道:“確實是好事啊,只不過老河街上多姿多彩的市井故事,北門口,南門口,上河壩,下河壩這些老名字,以後就只能在縣誌中讀到了。今後的孩子們,可就只曉得夾川有個濱江路嘍!”

阿音笑道:“其實這問題也好解決,你趕緊成爲人大代表吧,到時候你給政府提議,在這些地方的原址上刻石爲記,寫上曾經發生的故事,讓大家在濱江路上散步的時候就可以讀到,這樣多好?”

李君閣翻著白眼道:“可別,一個李家溝我都還操心不過來呢,我就是說上一嘴而已。”

兩人繼續向上遊前行,深秋的江水清澈寧靜,水流不寬,江灘廣闊。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很多人在江灘上散步,拍照,娃子們在江邊扔石頭,壘沙堡,做遊戲,一派歡樂悠閒的景象。

偶爾一位釣魚人,被娃子們扔水裡的石頭驚跑了他的魚,一通怒吼,嚇得娃子們尖叫著四散奔逃。

娃子們的尖叫又驚起了幾隻白鷺,輕盈的飛起來,向上遊遠處飛去。

來到荔鄉廣場,這裡是類似古希臘階梯劇場一樣的設計,每一個階梯同時又是座位,可以供人坐下休息。

四角擺著幾個石雕,分別是飛騎上京,宮女回望,黃門獻果,貴妃含笑。

李君閣來到貴妃的雕像前面,對阿音說道:“大家都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記錄的是唐代天寶年間,涪州進貢荔枝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早在漢代永元年間,就有皇家要求交州進貢荔枝的故事,而之後的清末年間,又有廣州爲了讓慈禧太后吃到新鮮荔枝,直接將整棵掛果的荔枝樹移到大瓷甕裡發送京師的故事。還真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啊。”

阿音說道:“我知道夾川古稱符陽,怎麼變成涪州進貢荔枝了?”

李君閣說道:“涪州就是現在產榨菜的那個地方,那個時候蜀州出路艱難,因此只能從我們這裡發運,趁洪水沿長江東下涪州,然後從涪州經達州取道西鄉,最後走子午道入長安,全長一千多公里,耗時七天,這就是史書中記錄的‘荔枝古道’了。”

“這條古道上有個平昌縣,荔枝古道在這裡要經過一條山溝叫‘竹筒溝’,聽這名字你就知道有多險,史籍記載當年運送荔枝的隊伍經常在這裡被搶劫,還因爲剿匪發生過惡戰。人們在那裡修了個荔枝菩薩廟,保佑荔枝平安運出竹筒溝,當地還有一首童謠:‘上了雞公寨,荔枝在不在;進了竹筒溝,荔枝就要丟;過了化米樑,荔枝才穩當’。”

阿音怒道:“那這唐玄宗也太過分了,爲了討好自己老婆,花這麼大代價修了一千多公里的道路,沿途還這麼兇險,這荔枝那楊貴妃怎麼就吃得下去!”

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湯魚第四百七十章 紡線第九百一十六章 烤牀第一百一十九章 藝術總監第六章 塘釣一百二十九章 麻頭的表演第六百零二章 送別第十一章 竹竿第一百七十六章 洗榜第六百一十八章 獵人之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箭豬第九百二十二章 烏樹第七百三十三章 進入第一百三十章 野餐第七百七十三章 鑄劍第二百三十二章解肉第八百一十八章 植入廣告第四百五十章 巨物釣場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燒火龍第二百三十二章解肉第七百七十六章 徵發第七百五十三章 董事會第八百二十七章 龍船在哪裡第四百二十九章 《出師表》的另一種讀法第五百六十章 鬥嘴感恩第七百二十二章 二十斤以下是小魚第二百五十九章 箐雞第一百七十七章 釣友跟釣友媳婦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冷的林昭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七百九十九章 周光華第四百八十五章 造紙第七百九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五百二十六章 前期工作第四百一十五章 天人合一的茶壺第八百六十八章 小甲魚出殼第八百章 三個臭皮匠不如諸葛亮第五百七十一章 劇未紅,歌先火第五百六十章 鬥嘴第四百五十五章 可分解魚籠第六百六十四章 老海第八百二十四章 受困第八百二十章 別墅(求月票求推薦)第四百零三章 遊客接待開始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燒火龍第九百零四章 競標會第八百一十七章 新聞發佈會第二百八十章 花開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見司星準第六百八十章 早茶第八百一十三章 百億產業第六百六十六章 歐洲俱樂部第四百八十八章 裝逼失敗第二百二十六章 黃粑第六百四十四章 白鯢第六百九十三章 找補得有些狠第六百五十五章 自然之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純化過度第七百八十章 進蜀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苗家婚禮第五百四十六章 蚩尤祭第三百章 觀衆的投票第三百三十六章 走的走,來的來第二百三十七章託付,梳頭第七十章 直播第二百零六章 川菜泰斗第七百一十四章 走棧道上山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穀子第三百零六章 世界大賞第九百二十七章 帶著貝爾去打野第四十三章 協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珠茶第九百九十一章 施救第五百三十章 最後一期第四十章 暢談第一百二十四章 論菜第五百一十六章 皮皮蝦,無名異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吃大戶,打土豪第三百三十三章 小格的爆發第六百四十七章 狗熊英雄第七百一十五章 苗家起源一百二十九章 麻頭的表演第六百六十四章 老海第七百七十四章 英武少年第五百六十三章 傑傑第六百八十三章 首映禮第九百八十八章 突擊隊第一百五十章魔芋燒鴨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偷吃第五百二十五章 開火單第五章 到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攝製組第三百八十七章 黔州會館第二百六十章 炒田螺第九百四十八章 老薑第三十三章 鬥魚第六百零八章 形勢倒逼
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湯魚第四百七十章 紡線第九百一十六章 烤牀第一百一十九章 藝術總監第六章 塘釣一百二十九章 麻頭的表演第六百零二章 送別第十一章 竹竿第一百七十六章 洗榜第六百一十八章 獵人之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箭豬第九百二十二章 烏樹第七百三十三章 進入第一百三十章 野餐第七百七十三章 鑄劍第二百三十二章解肉第八百一十八章 植入廣告第四百五十章 巨物釣場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燒火龍第二百三十二章解肉第七百七十六章 徵發第七百五十三章 董事會第八百二十七章 龍船在哪裡第四百二十九章 《出師表》的另一種讀法第五百六十章 鬥嘴感恩第七百二十二章 二十斤以下是小魚第二百五十九章 箐雞第一百七十七章 釣友跟釣友媳婦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冷的林昭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七百九十九章 周光華第四百八十五章 造紙第七百九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五百二十六章 前期工作第四百一十五章 天人合一的茶壺第八百六十八章 小甲魚出殼第八百章 三個臭皮匠不如諸葛亮第五百七十一章 劇未紅,歌先火第五百六十章 鬥嘴第四百五十五章 可分解魚籠第六百六十四章 老海第八百二十四章 受困第八百二十章 別墅(求月票求推薦)第四百零三章 遊客接待開始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燒火龍第九百零四章 競標會第八百一十七章 新聞發佈會第二百八十章 花開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見司星準第六百八十章 早茶第八百一十三章 百億產業第六百六十六章 歐洲俱樂部第四百八十八章 裝逼失敗第二百二十六章 黃粑第六百四十四章 白鯢第六百九十三章 找補得有些狠第六百五十五章 自然之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純化過度第七百八十章 進蜀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苗家婚禮第五百四十六章 蚩尤祭第三百章 觀衆的投票第三百三十六章 走的走,來的來第二百三十七章託付,梳頭第七十章 直播第二百零六章 川菜泰斗第七百一十四章 走棧道上山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穀子第三百零六章 世界大賞第九百二十七章 帶著貝爾去打野第四十三章 協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珠茶第九百九十一章 施救第五百三十章 最後一期第四十章 暢談第一百二十四章 論菜第五百一十六章 皮皮蝦,無名異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吃大戶,打土豪第三百三十三章 小格的爆發第六百四十七章 狗熊英雄第七百一十五章 苗家起源一百二十九章 麻頭的表演第六百六十四章 老海第七百七十四章 英武少年第五百六十三章 傑傑第六百八十三章 首映禮第九百八十八章 突擊隊第一百五十章魔芋燒鴨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偷吃第五百二十五章 開火單第五章 到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攝製組第三百八十七章 黔州會館第二百六十章 炒田螺第九百四十八章 老薑第三十三章 鬥魚第六百零八章 形勢倒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来县| 同心县| 赣州市| 达州市| 抚宁县| 固安县| 乳源| 达州市| 阳江市| 朝阳县| 延安市| 天津市| 绥棱县| 永川市| 临湘市| 伊春市| 松溪县| 竹北市| 小金县| 盱眙县| 思南县| 姚安县| 哈尔滨市| 雷州市| 东城区| 绥化市| 虎林市| 富锦市| 高台县| 皋兰县| 扎鲁特旗| 宜都市| 永仁县| 新建县| 新巴尔虎左旗| 陇川县| 措美县| 临桂县| 青浦区| 江源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