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9章 撒滿友誼的遠征

張繡和李恢二人,這輩子還從沒有一口氣走過這麼遙遠的路程。

初春時節,蒼狼軍在玉門關外接到趙興命令之後,便開始了一次充滿傳奇與神秘色彩的長途行軍。

兩萬騎兵從焉耆國出發,首先是翻越了匈奴山(阿爾泰山脈),然後從呼揭人和金薇人的傳統領地內通過,來到了西海,越過了甘薇河,穿越了燕然山,來到了匈奴人當年祭天的地方——龍城。

龍城,其故地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在它的東方四百里開外,便是當年驃騎大將軍、冠軍侯霍去病所封的狼居胥山(注1)。

匈奴人隨著歷史遠去的腳步,如今已成爲過眼雲煙。投靠大漢的南匈奴人如今已經更名爲堯興族,與代郡以北的東部鮮卑人和烏桓人融爲一體,以晉國子民爲榮。向西逃離的北匈奴人在烏孫國和西域各國的不停打壓之下,如今已經繼續向西遷徙,進入了康居和貴霜國境內。

但當張繡率領蒼狼軍來到龍城時,還是有許多戰士情不自禁地下馬久久凝望和沉思。這是因爲,在蒼狼軍中組建之初所吸收的戰士之中,有一半以上來自於當時的南匈奴部族,人數達到六千之多。不管是南匈奴也好,還是北匈奴也罷,來到了他們先輩祭天的地方,自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觸,凝神遠眺也就再情理之中。

曾經接替匈奴人統治這片地域的鮮卑人,如今也緊隨著已經消失的匈奴人的腳步遠去,只在馬背上的牧人口中留下了一些悠長的民歌,偶爾還能泛起幾絲回憶的浪花。

如今生活在龍城地區的遊牧部落,都是已經投靠了黃軒族和炎晟族的部落,他們的族長手中肯定都是拿著一張用大漢文字書寫的委任書,否則便有可能被時常出來巡邏的騎兵當成入侵者予以消滅和捕殺。

事實上,這些零星的小部落對於這張由晉國臥虎城頒發的合法身份證明書都不怎麼排斥。只要拿到了這張蓋著紅彤彤大印的牛皮紙,不僅沒有意味著部落被貼上了奴隸的標籤,反而會提高自己族羣的身份地位。

就像這次來到龍城的蒼狼軍,他們的糧草和供給已經告罄,所以需要從當地遊牧部族手中收購一批。按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規定,從龍城一帶遊牧部落手中購買糧食、草料和生活必需品時,買賣要公道,要充分考慮這些部族從受降城裡買回這些東西經歷的長途跋涉,所以他們給出的價格要高出晉國官方報價的三成以上。

蒼狼軍大軍遠行在外,自然不可能帶哪些沉重的金銀銅錢,但他們帶著足夠數量的農兵商金行發行的銀票。

一開始,李恢還擔心戰士們拿出銀票來購買東西,當地的牧民們會因爲不懂其價值而拒絕交易。但出乎李恢意料的是,這些部族當中閱歷豐富的長者不僅會說一些漢話,分得清銀票的真假,而且還知道許多發生在遙遠南方的事情。

李恢不解,便問幾位德高望重的老族長,結果這些老傢伙們紛紛掏出了前幾個月臥虎城發行的《晉報》。

既然軍民都是一家人,接下來便少了很多麻煩,蒼狼軍一路向著東北方向行進,一路播撒著歡樂與友誼的種子。

順著六月份北方大草原上溫暖溼潤的季風,張繡順著安侯河一路向北而行,終於抵達了煙波浩渺的北海(貝加爾湖)。如果蒼狼軍繞著湖邊繼續向北行進,那麼他們便會遭遇丁零(注2)族,而蒼狼軍現在的任務還不是佔領北海流域,所以張繡只是在湖邊沉入幾塊刻著漢子的大石,便再次率軍向東而行。

在這年的六月份,蒼狼軍經過四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越過了額爾古納河,抵達了大鮮卑山(今大興安嶺)的腳下。

既然鮮卑人已經成爲歷史,那就更無所謂大鮮卑山的稱呼,張繡直接按照趙興的命名,告訴全軍將士,此山如今名爲大興安嶺,理所應當地屬於大漢疆域,任何外族不得侵犯和佔領。

同時,張繡還指著遠處另外一道與大鮮卑山呈斜角對峙的山脈說道:“此山今後便叫做小興安嶺。我們從大小興安嶺之間的豁口處向前行進,便可以抵達夫餘國(注3)的境內,這裡從今以後就是我們的地盤!”

隨著張繡的這句話落地,一路充滿友誼和和平的征途到此結束,蒼狼軍終於迎來了第一場小規模的戰爭。

夫餘人與大漢王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共同對付著日漸崛起的高句麗和烏丸人,但晉國不代表大漢王朝,所以他們對蒼狼軍的到來顯然沒有那麼熱情。

這個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部族國家,並不知道晉國蒼狼軍是一支怎樣恐怖和厲害的部隊,而蒼狼軍戰士拿出銀票希望購買這裡出產的上等戰馬以及赤玉和貂貆等特產時,遭到的自然是一通白眼外加刀劍相向。

被人當成了強盜,蒼狼軍只好露出鋒利的牙齒,讓夫餘人好好地見識了一下什麼叫做摧枯拉朽和無往不勝。

蒼狼軍在鬆嫩平原上接連與夫餘人的王室護衛軍發生了幾場較量,因爲一開始雙方都沒有表現出徹底的冷血與決裂,所以戰鬥的規模和慘烈程度被有效控制,也就意味著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夫餘人只是嚐到了蒼狼軍的恐怖,真正的傷亡倒不是很嚴重。

被徹底打怕打服之後,夫餘的國主終於坐不住了,他派出求和的使者前來面前張繡和李恢,表示願意服從晉國的統治,只要今後晉國能夠保證大漢王朝不會讓遼東的公孫度派兵來攻打夫餘。

張繡這次前來主要是爲了收拾高句麗和公孫度,對於屠殺夫餘人本來就沒有興趣,他很快就同意了夫餘國主的請求,但是也提出了晉國的要求,

晉國的要求,實際上就是趙興的指示。

趙興指示,只要夫餘國願意接受晉國委派的漢人官吏和太行書院的學生,願意每年向晉國繳納貢賦,提供一定數量的戰馬和士兵,那麼晉國將會保證夫餘國不會受到其他勢力的攻擊,而且還可以吸納一部分夫餘人前往臥虎城求學和定居。

對於這樣不怎麼咄咄逼人的條件,夫餘國主是咧著大嘴答應的。

如此看來,蒼狼軍儘管跟夫餘國一開始發生了摩擦,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以結成友誼而結束,張繡和李恢幹得還是不錯。

接下來,化裝成夫餘人的蒼狼軍,就要開始向南壓縮烏丸人的生存空間,逼著他們去跟公孫度拼命。而如今率軍與烏丸人作戰的遼軍主將,已經換成了郭淮。這次,烏丸人勢必是要倒黴了……

注1: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出代郡塞擊敗匈奴,封狼居胥山。在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後代詩文敘與異族戰爭常引用之,多非實指。

注2:丁零即敕勒,中國北方古代民族名。亦作丁令、丁靈、釘靈。又稱高車、狄歷、鐵勒、丁零(丁靈)。三國時,丁零有一部分仍在今貝加爾湖以南遊牧,稱北丁零;一部分遷徙至今新疆阿爾泰山和塔城一帶,南與烏孫、車師,西南與康居爲鄰,稱西丁零。

注3:我國古代地方民族政權,扶余族所建立的國家扶餘國。這個國家後來又再發展成爲以下四個國家: 北扶余 東扶余卒本扶余(即高句麗) 南扶余(即百濟)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鳧臾、夫餘,是古東北亞民族、穢貊別族所建。

扶餘以農業和畜牧業爲主,盛產名馬、赤玉、貂貆。社會盛行巫術,也會在戰爭時祭天占卜以預知吉兇。夫餘國與漢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共同對抗鮮卑人、高句麗人的侵襲。

第768章 暫讓子瑜居江東第732章 四位人才到臥虎第784章 公孫度準備搏命第382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632章 不讓那片海消失第689章 撒滿友誼的遠征第586章 三流雜魚的逆襲第816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706章 向來是筵無好筵第511章 鳳凰書院臨水立第328章 各方終知幷州強第134章 黃天當立天下反第四十章 革命要從娃娃抓第九章 天上掉下趙曲星第114章 命中註定遇黃巾第273章 董卓暗中小動作第147章 刮骨療傷何所懼第991章 千車萬乘回長安第791章 侄兒莫怕有叔在第三十章 芙蓉帳裡說相思第664章 臨洮守將名王雙第938章 益州人事多變遷第882章 且看誰來獻殷勤第316章 狼牙棒橫掃三張第150章 撤退不忘使詭計第491章 別開生面拍賣會第950章 平西王揮師南下第391章 空城策鮮卑遭陷第960章 濮陽之戰各逞能第259章 趙雲整蠱更厲害第68章 五色大棒曹阿瞞第124章 青龍怒吼破千軍第757章 從來女大不中留第207章 江東猛虎孫文臺第329章 慕容平箭射趙雲第414章 曹孟德憂心忡忡第226章 袁術哭著回洛陽第455章 趙大公子有魄力第473章 泉州造船廠成立第720章 夜半強人來圍城第481章 籌辦商品博覽會第732章 四位人才到臥虎第212章 上黨相親慰問團第417章 袁術長子竟可期第736章 北地牛羊滿山崗第534章 冷飯熱炒是本事第494章 青徐軍順流而下第866章 司馬懿沉著應對第111章 郭嘉西渡說羌胡第988章 不勝人生一場醉第132章 古人也玩催眠術第372章 皇子的幸福生活第659章 拋磚引玉十六計第739章 有糧大家儘管賣第715章 開源節流度難關第199章 猛虎齊出展雄風第633章 一座敦煌遠不夠第611章 收服人心講策略第250章 悲喜同時到廮陶第47章 趙興學得霸王槍第756章 忽悠儂爹坑他爹第392章 手足見分外眼紅第317章 蟠龍槍獨戰雙雄第995章 家和才能萬事興第582章 張機被人拐跑啦第685章 西北戰事暫平息第39章 入夥先交投名狀第360章 大戰終起狼煙急第889章 立足百姓才久長第145章 義薄雲天情意長第321章 箕關攻防戰開始第331章 太史子義的困惑第985章 世家門閥何處去第200章 不教和連裹屍還第216章 這個部落惹不得第742章 魏延埋頭練兵忙第932章 子時突圍爲那般第169章 鎮北軍團自此立第924章 置己死地不求生第533章 撕破臉準備開戰第301章 將軍挺身補天裂第189章 王莽不過一匹夫第123章 趙興初會張儁義第67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5章 太行山賊一陣風第851章 煙消雲散山海關第822章 臥龍鳳雛再相遇第67章 半路殺出王大俠第594章 黃龍鉤鐮戰顏良第835章 吃軟飯的平西王第73章 一日兩個白骨精第826章 司馬又想做何謀第313章 河內會盟討幷州第911章 一代驍將惜隕落第682章 陰狠當屬司馬懿第871章 掩蹤跡子龍破陣第129章 不破雲中誓不還第873章 蹈碧波大軍南渡第24章 宏偉藍圖胸中藏第898章 昆澤是塊魚骨頭
第768章 暫讓子瑜居江東第732章 四位人才到臥虎第784章 公孫度準備搏命第382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632章 不讓那片海消失第689章 撒滿友誼的遠征第586章 三流雜魚的逆襲第816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706章 向來是筵無好筵第511章 鳳凰書院臨水立第328章 各方終知幷州強第134章 黃天當立天下反第四十章 革命要從娃娃抓第九章 天上掉下趙曲星第114章 命中註定遇黃巾第273章 董卓暗中小動作第147章 刮骨療傷何所懼第991章 千車萬乘回長安第791章 侄兒莫怕有叔在第三十章 芙蓉帳裡說相思第664章 臨洮守將名王雙第938章 益州人事多變遷第882章 且看誰來獻殷勤第316章 狼牙棒橫掃三張第150章 撤退不忘使詭計第491章 別開生面拍賣會第950章 平西王揮師南下第391章 空城策鮮卑遭陷第960章 濮陽之戰各逞能第259章 趙雲整蠱更厲害第68章 五色大棒曹阿瞞第124章 青龍怒吼破千軍第757章 從來女大不中留第207章 江東猛虎孫文臺第329章 慕容平箭射趙雲第414章 曹孟德憂心忡忡第226章 袁術哭著回洛陽第455章 趙大公子有魄力第473章 泉州造船廠成立第720章 夜半強人來圍城第481章 籌辦商品博覽會第732章 四位人才到臥虎第212章 上黨相親慰問團第417章 袁術長子竟可期第736章 北地牛羊滿山崗第534章 冷飯熱炒是本事第494章 青徐軍順流而下第866章 司馬懿沉著應對第111章 郭嘉西渡說羌胡第988章 不勝人生一場醉第132章 古人也玩催眠術第372章 皇子的幸福生活第659章 拋磚引玉十六計第739章 有糧大家儘管賣第715章 開源節流度難關第199章 猛虎齊出展雄風第633章 一座敦煌遠不夠第611章 收服人心講策略第250章 悲喜同時到廮陶第47章 趙興學得霸王槍第756章 忽悠儂爹坑他爹第392章 手足見分外眼紅第317章 蟠龍槍獨戰雙雄第995章 家和才能萬事興第582章 張機被人拐跑啦第685章 西北戰事暫平息第39章 入夥先交投名狀第360章 大戰終起狼煙急第889章 立足百姓才久長第145章 義薄雲天情意長第321章 箕關攻防戰開始第331章 太史子義的困惑第985章 世家門閥何處去第200章 不教和連裹屍還第216章 這個部落惹不得第742章 魏延埋頭練兵忙第932章 子時突圍爲那般第169章 鎮北軍團自此立第924章 置己死地不求生第533章 撕破臉準備開戰第301章 將軍挺身補天裂第189章 王莽不過一匹夫第123章 趙興初會張儁義第67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5章 太行山賊一陣風第851章 煙消雲散山海關第822章 臥龍鳳雛再相遇第67章 半路殺出王大俠第594章 黃龍鉤鐮戰顏良第835章 吃軟飯的平西王第73章 一日兩個白骨精第826章 司馬又想做何謀第313章 河內會盟討幷州第911章 一代驍將惜隕落第682章 陰狠當屬司馬懿第871章 掩蹤跡子龍破陣第129章 不破雲中誓不還第873章 蹈碧波大軍南渡第24章 宏偉藍圖胸中藏第898章 昆澤是塊魚骨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凤庆县| 池州市| 杭锦旗| 万源市| 富蕴县| 宜城市| 肃宁县| 凤庆县| 偃师市| 长子县| 佛学| 惠州市| 儋州市| 尤溪县| 健康| 平湖市| 科尔| 永修县| 安多县| 革吉县| 成都市| 宽城| 罗定市| 扎鲁特旗| 长兴县| 海城市| 沂源县| 古田县| 依安县| 肥乡县| 连山| 葫芦岛市| 沙河市| 嵊泗县| 黔南| 两当县| 宣城市| 平安县| 仁怀市|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