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7章 誓讓天下有鹽吃

被秦宜祿這麼一提醒,趙興開始認真思考食用鹽這個關乎到國計民生、卻一直沒有被他所重視的問題。

趙興隱約記得後世普通百姓吃的主要是井鹽和海鹽,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經過清潔處理並且加入了少量的碘,好像是可以防止大脖子病。之所以鹽能賣的那麼便宜,跟國內鹽礦儲量巨大,以及海水曬鹽方便有關。

趙興還想起了上一世某個島國一場海嘯過後,因爲核電站泄漏,結果在國內出現了瘋狂搶鹽的可笑場景。由此他還聯想到中國許多朝代爲了增加財政收入,大都實行鹽業專賣制度,以嚴刑峻法控制著鹽的產銷,以徭役的形成強迫鹽戶產鹽,生產者役作極苦,還要負擔繁重的鹽課,因而嚴重地阻礙了生產的發展。

看來鹽這個東西平時不起眼,一旦缺少的時候,還真是能讓人們瘋狂呢。

隨後,趙興和秦宜祿兩人單獨談論了涉及到鹽行業的一些具體情況。經過大半夜的瞭解,趙興總算是對漢代製鹽業有了詳細和全面的認識。

原來漢代時候,百姓食用的鹽主要來自幷州等地的鹽池、益州的井鹽以及少量的海水曬制的鹽。這個時代海水曬鹽並不是主要渠道,而且因爲海水雜質較多,製作出來的鹽顏色渾黃,不像鹽池和深井所產的鹽潔白如雪,所以也不受百姓的待見,只是窮苦人家才吃。

趙興還通過秦宜祿介紹,得知大漢如今最掙錢的地方竟然就緊挨著晉國,是被朝廷直接控制的河東郡安邑縣南邊的鹽池!這個地方每年出產大量的鹽銷往北方各地,爲大漢朝廷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然了,除了河東郡的鹽池之外,晉國境內也有一些小型的鹽池,但是因爲生產工藝簡陋,產量不高,最多能夠保證自產自銷。

趙興問秦宜祿:“晉國如今儲備的鹽夠我們用多久?”

秦宜祿思考片刻,回答道:“如果不考慮繼續生產的鹽,現有的儲量可以供百姓食用半年。”

“那就從府庫中緊急調運三個月的儲量到受降城!”趙興放佛下定了一個決心,毫不猶豫地給秦宜祿下了命令。

“還是要醃製鹹肉?”秦宜祿有些不甘心地問。

“是的,必須要醃製。因爲我可以保證過不了三個月之後,鹽的價格將會直線下降,總有一天會便宜到全天下敞開供應,老百姓人人都不會爲沒錢吃鹽而發愁!”趙興十分自信地回答秦宜祿。

聽趙興這麼說,秦宜祿還以爲他準備發動一場針對河東郡的戰爭,將盛產鹽的安邑縣給攻佔下來,於是急忙說道:“還請主公三思而行,爲了這次救災,咱們犯不著跟朝廷翻臉,動搖了三年內政建設的既定方針!”

趙興聽完秦宜祿的話,有些哭笑不得,只得再進一步解釋道:“你這次可是想偏了!誰說想吃鹽就得把河東郡給打下來?天下能製鹽的地方多了去,製鹽的方法也多了去,這次我就讓你開個眼界,看看我是如何把朝廷的鹽池給徹底擠垮!”

安撫了受降城的百姓之後,趙興繼續讓高順帶著部隊與炎晟師合在一處,按照砸雪成冰的辦法向北突進,在他們後面則跟著運輸救災物資的運輸隊。這些物資既可以供開路的部隊消耗,而且可以沿路救濟被大雪圍困的小部落。等第一批物資快要消耗完畢時,後續從晉國各地籌備的物資便會陸續運抵受降城,確保了開路部隊始終不會陷入危險之中。

又過了七天,開路部隊已經向北推進到了大雪深可埋人的地方,再向北走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於是開路部隊折向東行,準備在大漠之中開闢出一個環形的救援通道,盡最大可能地救助被大雪圍困的牧民。

一直讓趙興牽心掛肚的飛虎軍終於有了消息,結果卻是虛驚一場。當天氣發生變化的時候,飛虎軍正遊蕩在幽州北方原來屬於遼東鮮卑人的地盤之上。軍師李鐵柱是個鬼靈精,一看雪有越下越大的跡象,便立即建議呂布帶著大軍向南撤退。

飛虎軍向南撤退的過程中,鬱悶地發現風雪竟然沒完沒了地追著屁股而來,最後索性跑進長城之內,一口氣到了右北平郡,躲進了駐紮在這裡的熊羆軍營中,正好躲過了一場大雪災,順帶著還騷擾了徐庶一把。

在趙興的親自指揮下,北方的救災行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而他也從這件事情上轉移注意力,將目光盯在了製鹽大計上。

趙興通過緊急傳書的方式,要求臥虎鋼鐵廠生產製作五萬個剛剛被髮明定型的蜂窩煤爐,同時給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的官辦煤礦去了一封緊急生產蜂窩煤球的命令。

趙興還給上黨陶瓷廠去信,要求定製二十萬個能盛放至少四十斤重量的大砂鍋,最遲在今年六月份全部交付臥虎城太傅府使用。

所有接到趙興命令的部門和相關負責人,對於趙興這麼著急地要求他們生產大量不知用途的產品都十分的不解,包括秦宜祿和劉繼禮。

其實趙興做的這些準備都是在爲大量生產食用鹽做準備。晉國距離海邊還有上千里路之遙,而且北方的日曬強度和氣候並適合海水曬鹽,所以短時間內想要立足晉國大量提高鹽的產量,那就只有一條道路可走——煮鹽!

煮鹽比起依靠日曬和風吹來曬鹽,生產週期可以縮短到十分之一甚至更短。煮鹽的工藝流程並不複雜,只需要三個主要材料即可:含有鹽分的乾淨滷水、煮鹽用的盛水器皿、柴火。但是煮鹽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成本過於昂貴,在蜂窩煤爐和沒有被使用之前,依靠木材煮鹽不僅十分辛苦而且耗費的木材也是個驚人的支出。

但是趙興讓人生產的蜂窩煤爐和大砂鍋將會大大降低煮鹽的成本,而且會讓人輕鬆很多。對於生活在礦山之上的晉國人而言,整個晉國的地底下埋藏的煤礦足夠人們用上幾百上千年都不用擔心資源枯竭,所以趙興用燒煤來取代柴火煮鹽便有效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用蜂窩煤爐的好處在於火力均勻,不像柴火在竈膛中燃燒,時時需要人看在旁邊,而且煙熏火燎的非常折磨人。

使用砂鍋煮鹽也是一個很好的降低成本的辦法。如果使用鐵鍋煮鹽,用不了多久鍋就會被滷水腐蝕壞掉,而砂鍋作爲陶瓷製品,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特別是粗糙一些的砂鍋,生產成本十分低廉,卻絲毫不會影響到製鹽的質量和速度。

按照趙興的設想,今後在晉國境內所有小型的鹽池周圍,都架設上汲取滷水的陶瓷管道,使用風車和龍骨水車提水,輸送給每家煮鹽的大水缸。然後這些專門生產鹽的家戶,每家在院中擺上一排蜂窩煤爐,在爐子上擺著大砂鍋,鍋裡燒的是咕咚咕咚的滷水。如果整個煮鹽形成了產業化和流水線作業,一個成年人每天能夠煮出來三十到五十斤的精緻雪鹽。

雖然鹽是人們必須的調味品,但一個人撐死了一年能吃掉十斤到十五斤的鹽。也就是說,按照趙興設計的這套煮鹽辦法,一個不需要力氣多大的勞力一年生產的鹽可以供一千五百人到兩千人食用。晉國加上涼國和幽州目前是六百五十萬人口,那麼只需要四千多人專門用來煮鹽就夠大家食用,而趙興計劃讓兩萬人專門從事製鹽!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兩萬人一年煮出來的鹽可以供應三千萬人口食用!而大漢此時的總人口估計也不會超過五千萬,如果趙興想刻意壓低鹽價,那麼他對劉繼禮提到的整垮朝廷專營的安邑鹽池也不是什麼玩笑話。

而且,趙興還有更爲完備的製鹽計劃。等他將來完全控制住徐州之後,便可以大範圍地使用海水曬鹽的方式,進一步降低製鹽的成本,到那時,他讓全天下百姓吃上廉價鹽的誓言便會成爲現實。

第88章 錦衣夜行歸故鄉第257章 張燕差點翹辮子第770章 兄妹相隔袁術府第773章 老關佈置有問題第403章 劉伯安月下感懷第571章 各爲其主師兄弟第434章 衆人合謀漁陽城第492章 輕鬆到手幾千萬第413章 袁本初坐臥不寧第103章 以逸待勞第四計第186章 上黨引來鳳棲梧第742章 魏延埋頭練兵忙第472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第120章 袁術擺下鴻門宴第396章 趙興又露奸商臉第184章 練兵良將展雄才第379章 愣頭青馬超逞強第957章 梁山君子是師傅第123章 趙興初會張儁義第423章 聰明多智司馬懿第698章 少年班添新面孔第259章 趙雲整蠱更厲害第794章 這個妹夫可真挫第237章 這些妖孽吾來殺第858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975章 劉景升鳳凰遇刺第376章 人心歸衆志成城第599章 太史示範玩火藥第928章 二平武陽一過招第573章 司馬防遊園遇襲第997章 十萬大軍去平倭第735章 此去西域路萬里第662章 只爲動手找藉口第381章 郭嘉你給我等著第889章 立足百姓才久長第395章 取捨之間各不同第57章 惹小人別惹太監第121章 田豐獻上第七計第302章 緊急撤軍龍騎兵第711章 做人做事留一線第737章 李趙問對傳千古第478章 大美源自於生活第930章 三路大軍圍成都第407章 推新政謀劃長遠第690章 海中有國名耽羅第121章 田豐獻上第七計第848章 趙興的良苦用心第73章 一日兩個白骨精第577章 氣得法正乾瞪眼第709章 到底誰在忽悠誰第604章 就怕援兵來的少第795章 強橫至極的綁票第910章 這傢伙叫正廂車第204章 羽翼漸豐劉大耳第814章 曹劉聯手第一步第383章 熊羆軍暗算嚴顏第183章 屯田能吏富幷州第709章 到底誰在忽悠誰第998章 揮師西進如卷席第478章 大美源自於生活第612章 收服人心講策略第三十章 芙蓉帳裡說相思第784章 公孫度準備搏命第32章 盛名惹出徐公明第640章 朝廷也跟著湊合第757章 從來女大不中留第343章 防暗算箕關換將第913章 霍峻來得很及時第470章 三族拱衛幽並涼第251章 咱回幷州過大年第657章 哥仨帳內學治軍第808章 公孫恭被逼急眼第146章 驚世駭俗開顱術第706章 向來是筵無好筵第793章 二哥怎恁不地道第一章 這下真的很蛋疼第355章 龍騎軍再現蹤跡第361章 雄武軍死守藺縣第118章 臨行情濃心依依第87章 雛虎深陷羣狼間第322章 天下強軍是臥虎第271章 葉呂合謀包餃子第270章 趕到祖厲放風箏第895章 辯真假諸葛示警第553章 故技重施難奏效第398章 軍徽閃閃歌嘹亮第986章 螻蟻尚且還貪生第506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17章 新郎倌動手擒賊第465章 西涼又立一個王第622章 漫天火雨蕭蕭下第246章 自古酒後吐真言第691章 誰來接替黑山軍第366章 鮮于輔臨危不懼第210章 貪官活該做牛馬第204章 羽翼漸豐劉大耳5 歡迎大家多提意見第140章 銷聲匿跡趙國昌第68章 五色大棒曹阿瞞第573章 法孝直出謀擒兇
第88章 錦衣夜行歸故鄉第257章 張燕差點翹辮子第770章 兄妹相隔袁術府第773章 老關佈置有問題第403章 劉伯安月下感懷第571章 各爲其主師兄弟第434章 衆人合謀漁陽城第492章 輕鬆到手幾千萬第413章 袁本初坐臥不寧第103章 以逸待勞第四計第186章 上黨引來鳳棲梧第742章 魏延埋頭練兵忙第472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第120章 袁術擺下鴻門宴第396章 趙興又露奸商臉第184章 練兵良將展雄才第379章 愣頭青馬超逞強第957章 梁山君子是師傅第123章 趙興初會張儁義第423章 聰明多智司馬懿第698章 少年班添新面孔第259章 趙雲整蠱更厲害第794章 這個妹夫可真挫第237章 這些妖孽吾來殺第858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975章 劉景升鳳凰遇刺第376章 人心歸衆志成城第599章 太史示範玩火藥第928章 二平武陽一過招第573章 司馬防遊園遇襲第997章 十萬大軍去平倭第735章 此去西域路萬里第662章 只爲動手找藉口第381章 郭嘉你給我等著第889章 立足百姓才久長第395章 取捨之間各不同第57章 惹小人別惹太監第121章 田豐獻上第七計第302章 緊急撤軍龍騎兵第711章 做人做事留一線第737章 李趙問對傳千古第478章 大美源自於生活第930章 三路大軍圍成都第407章 推新政謀劃長遠第690章 海中有國名耽羅第121章 田豐獻上第七計第848章 趙興的良苦用心第73章 一日兩個白骨精第577章 氣得法正乾瞪眼第709章 到底誰在忽悠誰第604章 就怕援兵來的少第795章 強橫至極的綁票第910章 這傢伙叫正廂車第204章 羽翼漸豐劉大耳第814章 曹劉聯手第一步第383章 熊羆軍暗算嚴顏第183章 屯田能吏富幷州第709章 到底誰在忽悠誰第998章 揮師西進如卷席第478章 大美源自於生活第612章 收服人心講策略第三十章 芙蓉帳裡說相思第784章 公孫度準備搏命第32章 盛名惹出徐公明第640章 朝廷也跟著湊合第757章 從來女大不中留第343章 防暗算箕關換將第913章 霍峻來得很及時第470章 三族拱衛幽並涼第251章 咱回幷州過大年第657章 哥仨帳內學治軍第808章 公孫恭被逼急眼第146章 驚世駭俗開顱術第706章 向來是筵無好筵第793章 二哥怎恁不地道第一章 這下真的很蛋疼第355章 龍騎軍再現蹤跡第361章 雄武軍死守藺縣第118章 臨行情濃心依依第87章 雛虎深陷羣狼間第322章 天下強軍是臥虎第271章 葉呂合謀包餃子第270章 趕到祖厲放風箏第895章 辯真假諸葛示警第553章 故技重施難奏效第398章 軍徽閃閃歌嘹亮第986章 螻蟻尚且還貪生第506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17章 新郎倌動手擒賊第465章 西涼又立一個王第622章 漫天火雨蕭蕭下第246章 自古酒後吐真言第691章 誰來接替黑山軍第366章 鮮于輔臨危不懼第210章 貪官活該做牛馬第204章 羽翼漸豐劉大耳5 歡迎大家多提意見第140章 銷聲匿跡趙國昌第68章 五色大棒曹阿瞞第573章 法孝直出謀擒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同德县| 南溪县| 五原县| 伊吾县| 赤峰市| 双鸭山市| 宁明县| 县级市| 诏安县| 延安市| 宁河县| 金昌市| 吉隆县| 彝良县| 仪陇县| 瑞金市| 潼南县| 河西区| 苍溪县| 会东县| 岳池县| 凤城市| 盈江县| 清镇市| 合肥市| 清镇市| 城口县| 巴青县| 筠连县| 高邮市| 广昌县| 获嘉县| 敖汉旗| 叶城县| 蓬莱市| 眉山市| 礼泉县| 津南区| 屏山县|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