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1章 陰雲

在戈爾恰科夫將軍的首肯下,俄軍和法軍以極快的速度達成了暫時休戰的協議,兩支軍隊將利用這個難得的時機來舔舐自己的傷口,收容那些不幸被俘的袍澤,克里米亞半島上原本激烈的戰場突然陷入到了難得的平靜當中。

雖然天氣惡劣,讓兩軍的官兵們都不勝其苦,但是暫時的休戰卻讓這種天氣變得不那麼令人忍受了,除了必要的警戒部隊之外,人們紛紛中止了作戰任務,在自己的營地當中休息,享受難得的閒暇而且不用面臨生死危險的時光。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戈爾恰科夫將軍的報告也經過使者們一個一個驛站的傳遞,最終來到了俄羅斯帝國的神經中樞當中。

如今還是隆冬時節,所以相比於克里米亞半島,彼得堡還要更加冷一些,最近以來降雪連續不斷,氣溫也隨之變得極低,哪怕是已經習慣了嚴寒天氣的本地人,仍舊對最近的天氣抱怨連連。

他們抱怨的並不僅僅是天氣而已,最近一直升騰的物價和越發混亂的治安形勢也成爲了居民們抱怨的事項,從秋天開始,物資短缺的現象就十分嚴重,高騰的物價折磨得普羅大衆們苦不堪言。

而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這場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正是因爲戰爭,大量物資被徵調運往了前線,供應給首都的糧食和其他物資都出現了短缺;正是因爲戰爭,大批軍隊和預備役人員也被調去了前線,結果各地的治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戰爭已經開始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造成了惡劣影響。

如果前線的戰事一切順利的話,這些已經付出的代價倒還能算是可以接受的代價,可是現在前線傳來的消息卻沒有辦法讓這些居民們感到安慰。

自從戰爭爆發以來,雖然最初俄羅斯軍隊在對土耳其的戰場上取得了優勢,一度打進了瓦拉幾亞公國境內,但是在幾番鏖戰之後,因爲土耳其軍隊退入到要塞當中拼死抵抗,所以大軍進軍的腳步被遲滯了,他們圍攻這些要塞,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結果卻戰果寥寥。

如果說這樣的結果就已經算作是不如人意的話,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可以說是災難了,是俄國和土耳其開戰後不久,西歐列強突然開始武力干涉,先是法國人然後是英國人,紛紛對俄羅斯發佈最後通牒然後宣戰,雖然他們的藉口是維護近東的和平,但是人人都知道,他們是在刻意找藉口,只是爲了壓制俄國人。

他們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在俄羅斯引發的憤怒,一時間羣情激憤,人們紛紛要求和英法一絕死戰,而且人人都十分自信,他們都認爲曾經擊敗了拿破崙的俄國大軍可以毫無懸念地擊敗這些卑鄙的敵人。

可是當戰事步步進行下去之後,人們心中的盲目自信逐漸就消失了,因爲俄軍遭受了一次次的挫敗,先是在瓦拉幾亞,然後在敖德薩,最後英法聯軍居然直接在克里米亞半島登陸了。

接著,這些入侵者一路進軍,並且幾次擊敗了迎戰的俄軍,一路進軍到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城下,並且圍困住了要塞,雖然他們幾次對要塞的進攻都被要塞的守軍以莫大的犧牲精神強行抵擋住了,但是俄羅斯帝國的挫敗卻是確定無疑的了。

偌大的一個國家,居然被遠道而來的西歐入侵者打到了家門口然後被壓著打,這著實讓高傲的俄羅斯人心裡十分憤怒難受,而這場戰爭所帶來痛楚也變得更爲難受了起來。

而這時候,前線的消息也慢慢地傳到了後方,士兵們所面臨的巨大傷亡和遭受的巨大痛苦也被後方人民所熟知,更加加劇了各地人們心中的痛楚。

對於這些居民們來說,眼下他們自己在忍受著戰爭的折磨,而他們的子弟兵現在就在前線受苦,他們不能不對此感到痛苦和抱怨。最開始他們支持戰爭的那種狂熱已經在生活的痛苦面前消失了,眼下人們只是以一種麻木的態度來看待戰爭而已,每個人都希望它早點結束。

而在城市每個角落的陰暗處,都有人在暗中宣傳,之所以戰爭要落到這個地步,之所以俄羅斯要蒙受如今的恥辱,正是因爲沙皇和他的政府的失誤和無能,正是因爲外交上的失誤,所以俄羅斯纔會面臨在歐洲大陸上四面楚歌的窘境;也正是因爲政府的無能,所以軍隊的裝備和供應條件纔會大大劣於入侵者,讓前線的士兵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隨著戰事越發變得不利,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這樣的宣傳在有心人的推動下,猶如烈火一樣傳遍了整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憤怒的烈焰開始在許多人心中燃燒。

而這股陰暗中的烈火,此時當然還沒有辦法燒到冬宮當中,身處這座奢華宮殿當中的沙皇尼古拉一世陛下,還可以以他至高無上的身份號令整個帝國,儘管他已經感受到了這個冬天無比的寒意。

此時的沙皇陛下,正在自己寢室旁邊的小會議室當中接受兩位大臣的覲見。

儘管這個房間金碧輝煌,儘管壁爐正在熊熊燃燒,將溫暖送到房間的每個角落,然而三個人的表情都十分嚴肅,猶如冬雪降臨一般。

而就在窗外,冬宮面前橢圓形的廣場杳無人跡,寒風在這片空曠的場地當中呼嘯掃蕩,更加加重了這種蕭瑟之情。

在如此陰沉的沙皇陛下面前,兩位大臣誰也不敢說話,冰冷的沉默在持續,但是誰都知道,僅靠沉默是解決不了目前帝國正在面臨的危機的。

“對法國人最近的提議,你們沒有什麼看法嗎?”也許是對大臣們的沉默感到不耐煩了,沙皇陛下終於開口了。

眼下,這位沙皇雖然穿著一身軍禮服,但是起色看上去卻十分不佳,他高大的身軀有些佝僂,而且也許是因爲經常熬夜的關係,他的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身形變得消瘦了不少,眼角也佈滿了皺紋。

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正折磨著俄羅斯帝國,也在折磨著沙皇陛下的精神和身體,而且誰也不知道這份痛苦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以什麼方式解脫。

“陛下,我們應該儘快謀求和平了。”沉默了片刻之後,一位穿著外交官禮服的中年人開口了,他的聲音尖利,因而吐字十分清晰,而且帶有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我認爲既然法國人提出這樣的建議,那麼就是一個好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儘快媾和,讓這場徒勞無益的戰爭早點結束,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無妨。”

這個中年人名叫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他和眼下克里米亞的俄軍司令官戈爾恰科夫將軍堂兄弟關係,作爲帝國的名門貴族家庭,戈爾恰科夫家族自然也高居於朝堂,這位戈爾恰科夫先生進入了帝國的外交界,而且仕途亨通,不過因爲爲人心直口快,所以他也經常惹怒他的上司們,惹來無妄之災,最後仕途別耽誤了許久。

在之前,他曾經在奧地利使館工作,他反對俄羅斯帝國和奧地利走得過近,認爲這個虛弱的奧地利根本無法給俄羅斯帶來任何幫助,只能拖累俄國,而這就惹怒了外交大臣涅謝爾羅迭閣下。

也許是因爲自己身爲德意志人的緣故,這位大臣素來親善普奧,並且認爲同爲君主制的普奧兩國是沙皇俄國的天然盟友,也正是他在1848年力主沙皇陛下出兵匈牙利,爲奧地利帝國鎮壓了匈牙利的叛亂,解除了空前的危機。事後看來,這個決定倒讓沙皇后悔不迭,因爲奧地利人根本沒有感念俄國人當時的恩惠,反而和英法走得更近。

受到大臣敵視的戈爾恰科夫被派到了小國擔任公使,不過他畢竟出身名門而且才華出衆,所以還是被沙皇陛下記在了心中。

這位公使也並沒有因爲被投閒置散而銷聲匿跡,他旗幟鮮明地反對當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並且幾次提醒沙皇不要冷落法國,不要和西歐國家疏遠,更加不要貿然發動戰爭以免落人口實,然而他的諫言都沒有起到作用,沙皇君臣自信滿滿地發動了戰爭,一心認爲戰爭將會侷限於俄國和土耳其之間,西歐大國不會爲了幫助聲名狼藉的土耳其人而和俄羅斯兵戎相見。

然而,他們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西歐大國最後還是發動了對俄國的干涉戰爭,而這對俄國來說不啻爲一場巨大的災難。

在英法兩國和俄國開戰之後,他被沙皇陛下召回到了彼得堡,並且被當做了外交顧問來諮詢,這是他仕途的一大進步,而對他來說,祖國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纔得到這種進步,實在讓人高興不起來。

而且,他也依舊在沙皇陛下面前直言不諱,他認爲效忠君王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如實地提供自己的看法,不能爲了討沙皇陛下的歡心而曲意逢迎。

和往常一樣,他的話刺痛了沙皇陛下,讓他微微皺起了眉頭。

“我不反對和英法兩國媾和,不過他們是否值得信任?”就在這時,外交大臣涅謝爾羅迭開口了,已經老態龍鍾的大臣說話有氣無力,因而吐字有些模糊,“別忘了,他們慣常說假話,如果他們只是用謊言來進行試探,我們就不應該投入太多精力。”

“如果因爲畏懼他們的欺騙就不肯和他們談判的話,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去結束戰爭呢?”戈爾恰科夫大使反問了大臣閣下,“閣下,現在的情勢下,我認爲我們已經沒有多少選擇了,就算是和一羣騙子手打交道,也必須奉陪到底。”

如此不客氣的話,讓涅謝爾羅迭閣下有些不高興,不過他並沒有發作,只是黯然垂下了視線。

讓俄國被拖入到和英法兩國的戰爭當中,誠然將是本屆政府的最大污點,雖然不能說全部都是他的責任,但是身爲外交大臣,他自然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自從沙皇陛下將一貫和他唱反調的戈爾恰科夫召回到彼得堡開始,涅謝爾羅迭大臣就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即將結束,他是時候去準備退休的生涯了。

所以,他已經無暇去生氣,就連參加國務會議也只是沒精打采地旁聽。

不過,即使如此,這個已經爲帝國政府效忠了半個世紀的老人,在沙皇陛下面前,仍舊想要盡最後的義務。

“如果我們乞求和平的話,那麼和平就永遠不會到來,我們必須讓法國人知道我們不害怕繼續下去。”他低沉地說,“陛下,法國人是在試探我們。”

兩位大臣的視線,瞬間就集中到了沉默不語的沙皇陛下身上,等待著他的裁斷。

第44章 威靈頓(一)第71章 分贓第45章 威靈頓(二)第127章 野心與預見第35章 教誨?第32章 決心與榮典第76章 諫言第135章 三巨人(二)第57章 還款與暗示第9章 兄與妹的決意第84章 蘇爾特(二)第115章 宴會第203章 決絕第203章 政變(六)第17章 腐敗第78章 祝福第85章 話極投機(下)第37章 家計第266章 告誡與遺產第181章 親情與任務第193章 醫院與衷腸第69章 機巧第145章 曲線壟斷第51章 請求與忠告第163章 欺瞞與告誡第19章 初臨特別特別篇非可視世界線第71章 分贓第30章 君臣交心第66章 吻第212章 勸誘第153章 新體制第153章 機謀與希望第26章 爭議第178章 覲見與部署第103章 “頗受歡迎”第103章 夢第110章 文人相輕第83章 共謀者第45章 歐仁妮-葛朗臺第13章 激動與憂慮第1章 遠征第36章 暗責第22章 瑪蒂爾達再度來訪第47章 面授機宜特別特別篇非可視世界線第89章 製造恐慌第91章 天賜良機第116章 陰雲第33章 甦醒第43章 疾風驟雨第148章 招徠與反問第203章 政變(六)第56章 蔑視與傲視第118章 大逆不道第50章 承諾第95章 如願以償第38章 禮物與覺悟第44章 祖孫縱論第44章 威靈頓(一)第96章 疑惑與恭維第115章 時代第11章 女官第14章 價值一百四十萬的人生相談第166章 攤牌與勸諫第74章 退讓第48章 負疚與生日禮物元旦特別篇第38章 禮物與覺悟第6章 友情第97章 大勝而歸第81章 “新人設”與“大人物”第63章 迴歸第34章 真相?第80章 和諧關係第140章 特雷維爾家族的幾頁歷史第84章 通融第119章 密會與安排第119章 再相逢六一特別篇第21章 驚變第10章 制服第110章 弒兄第93章 迫切的任務第91章 衷腸與補償第193章 自決第64章 首相的盤算國慶特別篇第175章 重任與恐懼第214章 勝利第66章 六月屠城(7)第86章 俾斯麥(一)第90章 請求與告誡第111章 金絲雀第112章 背信與守信第201章 政變(四)第144章 回憶第260章 脣槍舌劍第157章 勸服與遺憾第89章 製造恐慌
第44章 威靈頓(一)第71章 分贓第45章 威靈頓(二)第127章 野心與預見第35章 教誨?第32章 決心與榮典第76章 諫言第135章 三巨人(二)第57章 還款與暗示第9章 兄與妹的決意第84章 蘇爾特(二)第115章 宴會第203章 決絕第203章 政變(六)第17章 腐敗第78章 祝福第85章 話極投機(下)第37章 家計第266章 告誡與遺產第181章 親情與任務第193章 醫院與衷腸第69章 機巧第145章 曲線壟斷第51章 請求與忠告第163章 欺瞞與告誡第19章 初臨特別特別篇非可視世界線第71章 分贓第30章 君臣交心第66章 吻第212章 勸誘第153章 新體制第153章 機謀與希望第26章 爭議第178章 覲見與部署第103章 “頗受歡迎”第103章 夢第110章 文人相輕第83章 共謀者第45章 歐仁妮-葛朗臺第13章 激動與憂慮第1章 遠征第36章 暗責第22章 瑪蒂爾達再度來訪第47章 面授機宜特別特別篇非可視世界線第89章 製造恐慌第91章 天賜良機第116章 陰雲第33章 甦醒第43章 疾風驟雨第148章 招徠與反問第203章 政變(六)第56章 蔑視與傲視第118章 大逆不道第50章 承諾第95章 如願以償第38章 禮物與覺悟第44章 祖孫縱論第44章 威靈頓(一)第96章 疑惑與恭維第115章 時代第11章 女官第14章 價值一百四十萬的人生相談第166章 攤牌與勸諫第74章 退讓第48章 負疚與生日禮物元旦特別篇第38章 禮物與覺悟第6章 友情第97章 大勝而歸第81章 “新人設”與“大人物”第63章 迴歸第34章 真相?第80章 和諧關係第140章 特雷維爾家族的幾頁歷史第84章 通融第119章 密會與安排第119章 再相逢六一特別篇第21章 驚變第10章 制服第110章 弒兄第93章 迫切的任務第91章 衷腸與補償第193章 自決第64章 首相的盤算國慶特別篇第175章 重任與恐懼第214章 勝利第66章 六月屠城(7)第86章 俾斯麥(一)第90章 請求與告誡第111章 金絲雀第112章 背信與守信第201章 政變(四)第144章 回憶第260章 脣槍舌劍第157章 勸服與遺憾第89章 製造恐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察雅县| 兴宁市| 临澧县| 凤阳县| 简阳市| 岫岩| 咸宁市| 淮阳县| 石狮市| 松阳县| 辽源市| 伽师县| 越西县| 昆明市| 松潘县| 眉山市| 南城县| 井陉县| 大姚县| 沾化县| 奉节县| 亳州市| 洛南县| 许昌市| 清徐县| 惠州市| 榆林市| 盱眙县| 阿拉善右旗| 和田市| 玉田县| 抚顺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华容县| 喜德县| 兴义市| 南木林县| 绥宁县| 彝良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