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個問題,他們還真是從來沒有想過。
他們只是知道,蛋怎麼吃,有幾種吃法,以及這個蛋是什麼生物的蛋。
僅此而已。
臺下的衆(zhòng)人一時間都是有些懵逼的不行,腦子根本反應(yīng)不過來。
這算是什麼問題?!
當人皇還要知道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便是圍觀的衆(zhòng)人,也是一個比一個懵逼。
終於在短暫的懵逼以後,有人舉手給出答案,
“先有雞!因爲我看到的統(tǒng)統(tǒng)都是老母雞下蛋,”
“只有老母雞孵過小雞以後,小雞才能夠出生,所以先有雞!”
“我覺得是先有蛋!”
“沒有蛋哪裡來的雞?!母雞也是從蛋裡面孵出來的!”
“我認爲是先有蛋,混沌如雞子,”
“連混沌都是蛋一樣的,那肯定是先有蛋了。”
衆(zhòng)多的推選者一個個舉手,然後高聲的朝著燧人氏回答道。
對於他們的回答,燧人氏沒有說什麼,只是不置可否的微微頷首。
“我認爲,都可以。”
衆(zhòng)人之中,伏羲氏舉起手來,然後大聲的說道。
“萬物生靈,皆從由混沌孕育而來。”
“有的生靈,先天出世便是在蛋內(nèi),然後破殼而出,她就是始祖。”
“而有的生靈,先天出世便有其形體,後代子嗣,才由卵生。”
“所以先有蛋,還是先有雞,我覺得都可以。”
“非要說的話,應(yīng)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燧人氏眼眸之中,一縷驚喜的光芒一閃而逝,
但他依舊不動聲色只是很隨意的問道,
“以你之言,何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是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都沒有關(guān)係,”
“關(guān)鍵是具體的情況需要他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伏羲氏侃侃而談。
哼!
然而下一刻,高臺上的燧人氏輕哼了一聲,
“荒謬,詭辯之談!我問你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不是讓你來詭辯的!”
“人皇恕罪!”
伏羲氏心頭一驚,臉色驚恐到了極點,他慌忙跪下
“只此一次,下不爲例!”
“你下次若是再敢亂答,”
“我便視你爲故意擾亂考場秩序,直接將你轟岀去!”
燧人氏說道。
“是!”伏羲氏苦聲說道。
看著伏羲氏吃癟,周圍不少推選者都是暗暗發(fā)笑。
讓你耍小聰明人皇面前還敢動小心思!
伏羲氏過後,又有不少人回答。
但不管是誰的答案,燧人氏都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覆。
“行了,這個問題,到此爲止。”
燧人氏開口說道,
“下一個問題,有一樣?xùn)|西,”
“早上是四條腿,中午是兩條腿,晚上是三條腿?這是什麼東西?”
“啊?!”
燧人氏的問題出來,高臺下的衆(zhòng)人皆是又一次懵逼的不行。
這一次和之前不一樣,全場鴉雀無聲,根本沒有人回答了。
因爲他們根本不知道。
便是場外圍觀的人,也一個個大眼瞪小眼,根本想不到。
有人暗中想要動用天機推演之法推算,結(jié)果剛一動手,
便只覺得天機一片晦暗,什麼都看不到。
只得無奈作罷。很顯然,燧人氏已經(jīng)遮掩了天機。
終於足足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後,衆(zhòng)人之中,纔有人慢慢的舉起手來。
“又是你?”
燧人氏俯視著高臺下的伏羲氏。
後者有些緊張,但還是咬牙說道,
“我知道答案!”
“答案是人!”
“人剛出生的時候,是四肢一起趴在地上的,所以是四條腿。”
“他長大以後,自然就是用兩隻腳走路,所以是兩條腿。”
“而到了晚年,因爲腿腳不便,所以他又需要撐起柺杖。
“所以就成了三條腿。”
這一刻,燧人氏的眼眸之中再一次露出驚喜的光芒。但他依舊不動聲色。
“我說的是早上、中午和晚上。”
燧人氏故意冷著臉說道他的話語落下,廣場之中的衆(zhòng)人皆是暗暗偷笑。
然而伏羲氏卻是依舊不顧旁人的眼光,大聲的說道,
“人剛初生之時,生命起始,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
“生機勃勃,充滿了希望。”
“長大以後,就到了人精力最旺盛的時期。”
“就像天空之中,正午的太陽樣。普照大地,光芒最爲熾烈!
“而到了晚年,人垂垂老朽,”
“生命將近便像那即將落下西山的太陽一樣,所以是晚上!”
“哼!”
燧人氏輕哼一聲,他依舊不置可否。
他沒有說不對,也沒有說對。只是繼續(xù)說道,
“下一題!”
聽到這句話,伏羲氏心中暗定,握緊拳頭給自己鼓鼓勇氣。
他知道,自己答對了。
“有一塊石頭,從山上滾下來。”
“而石頭的正下方有五個人。如果石頭滾下去,必然就會將這五個人碾死。”
“而這個時候,你在那邊。”
“如果你念動口訣,可以動用法力改變石頭的軌跡,避開正下方的五人。”
“但是因爲你修爲不足,能夠改變有限,”
“石頭稍微偏離以後,又必然會將另外一邊的另外一人壓死!”
“那麼你怎麼辦?!”
“是救那五個人,害死另外一人。”
“還是放著那五個人被石頭碾死?!”
燧人氏問道。
“這?”
廣場上的衆(zhòng)人更加懵逼了。
這一個個問題,一個比一個詭異。他們根本沒有心理準備啊。
一個人顫顫巍巍的舉手,
“我……我覺得應(yīng)該救五個人,五個人比一個人多。”
燧人氏不置可否節(jié)。
另外一個人舉手,
“我也覺得應(yīng)該救五人。”隨後越來越多的人舉手,都說應(yīng)該救五人。
人皇之道,仁厚愛民,不救人肯定是不對的。
更何況,再怎麼想,五條命也比一條命更貴!
但突兀的,一個聲音大聲的喊道,
“不!我覺得不應(yīng)該救!”
一下子,整個廣場安靜了。所有人都順著聲音看過去,卻見又是伏羲氏。
“哼,又是你。你說不應(yīng)該救?”
燧人氏輕哼一聲說道。
“對!“伏羲氏點點頭。
“生命之重,不應(yīng)該用一個兩個,這樣的數(shù)量多少來對比。”
“爲救人而殺人,雖救人多,但我不爲也!”
“呵呵。”
燧人氏冷笑了一下,他的目光之中露出來失望之色,
“如果將這石頭看作是一次災(zāi)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