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合道之後,三清女媧,西方二聖和無歸道人打了一個稽首,便各自返回道場,不同於上一次講道之後,天定六聖不知道如何和無歸道人相處,這一次,六聖對於無歸道人卻是多了幾分親近之意,卻是與那蒲團(tuán)變化有關(guān)。
回到方丈仙境之中,無歸道人便清點了一下自身的靈寶,首屈一指的,便是玄奧星空圖,六根清淨(jìng)竹,玄元控水旗,淨(jìng)水鉢盂,九霄天魔塔和崆峒印六件至寶,不過,因爲(wèi)九霄天魔塔和崆峒印如今機(jī)緣不止,威能不顯,卻是並無大用,暫且擱置了。
其次,便是那生死薄,奈何圭,幽冥萬骨幡等一衆(zhòng)幽冥之屬的靈寶,乃是日後鼎立幽冥屬國的重寶,無歸道人打算藉此謀劃一分功德,卻是不能作爲(wèi)傍身之物。
剩下的便是諸如煥日鍾,覆海珠一類的先天靈寶,雖爲(wèi)先天,可是靈寶威能卻是一般,日後賜給門下弟子,倒是不錯的選擇,其中最最讓無歸道人看不透的,便是那分寶巖了,靈光閃爍,有著鎮(zhèn)壓四方的功效,可是說白了,也就是一塊混沌靈材,具體的功效,無歸道人也只能感覺此物和自己頗有緣分,具體是什麼,倒也算不清楚。
總而言之,這一次的紫霄宮一行,對於無歸道人而言,卻是有著收穫頗豐,無歸道人也是高興不已。
將此次收穫收起來之後,無歸道人也想起另外一件和自己相關(guān)的事情來,那就是第三次講道開始之前,道祖那句法不傳六耳,讓他心生有感,當(dāng)時,礙於道祖講道,無歸道人不敢怠慢,便就此按捺住了,如今卻是想了起來,當(dāng)即,掐指推算起來。
這一算,無歸道人卻是明白了,爲(wèi)何自己在聽到六耳獼猴之時,會心生有感,卻說天地初開之際,有那三千混沌神魔阻攔盤古開天,被盤古斬殺,其中絕大部分混沌神魔都被盤古斬殺,還有一部分遁入混沌深處,不知所蹤,一部分則是捨棄混沌原身,化作洪荒天地的一員,便如無歸道人,祖龍?zhí)禅P一般。
而在那些混沌神魔之中,卻有一混沌神魔,喚作混世魔猿,這混世魔猿化身洪荒之中的方式,既不同於祖龍?zhí)禅P,也不同於無歸道人,而是將自身的混沌本源,一分爲(wèi)四,徹底捨棄原身,化作四方猿猴,也就是所謂的混世四猴。
這混世魔猿倒也是聰慧機(jī)敏之輩,當(dāng)初如此,也是如楊眉大仙一般,察覺到了天道之下,混沌神魔不可存的天機(jī),遂把自己一分爲(wèi)四,重新轉(zhuǎn)身,脫離混沌神魔的身份,待到日後混世四猴合而爲(wèi)一,便可直接獲得混沌神魔的本源之力,甚至是以力證道,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可惜,這混世魔猿設(shè)想的不錯,但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混沌魔猿一分爲(wèi)四,卻到底難逃災(zāi)厄,各有因果,除卻那靈明石猴秉承大功德而生,最終得了個正果之外,其餘三個生死各異,難成大道。
但正所謂,天道之下,自有一線生機(jī),那混世四猴乃是混沌魔猿一分爲(wèi)四而來,與混沌神魔出身的無歸道人卻是有些緣法,因此,無歸道人對六耳獼猴纔會心生感應(yīng)。
算到這裡,無歸道人眼中閃過一絲考量,混世四猴,因爲(wèi)是秉承混世魔猿四分之一本源而生,乃是天生的戰(zhàn)神,這一點,只看後世那幾只猴子攪動的諸多風(fēng)雨就知道,如果能夠收入門下的話,自然是一份不小的助力,尤其是最後那隻猴子,可以做的動作著實不少。
可是同樣的,四隻猴子也同樣繼承了混世魔猿那爆裂的性子,一個調(diào)教不當(dāng),怕是反遭起連累,是以,猶豫了半晌,無歸道人也不知道應(yīng)當(dāng)如何是好。
最終,無歸道人還是想著後世的那隻猴子,打算先去看看那六耳獼猴如何,若是當(dāng)真是個可用之才,倒也不妨謀劃一番。
當(dāng)即,無歸道人掐指一算,以他準(zhǔn)聖至尊的修爲(wèi),如今的六耳獼猴不過是區(qū)區(qū)天仙而已,卻是瞬間算出對方所在,當(dāng)即吩咐青松綠柳,緊守門戶,便駕著雲(yún)頭朝洪荒大地而去了。
只見洪荒大地之上,一處山脈之中,一個渾身長毛的猴子,雙耳上層層疊疊,上下六層,端的是神異非常。在那山脈之中來回穿梭,至那一處門戶之前,便上前見禮,躬身下拜,想要拜入那洞府之中道人門下,可是如今,鴻均道祖那一句法不傳六耳依然是洪荒天地人所共知的事情,又有誰敢冒著這大不韙的風(fēng)險,收六耳獼猴爲(wèi)徒,只見六耳獼猴每到一處山頭,便吃一次閉門羹,脾氣好的,只是閉門不見罷了,有那脾氣差的,只見一道旋風(fēng),將他刮出千里之遙。
如此,一連看了數(shù)十年光景,眼看那六耳獼猴幾乎要徹底放棄了,無歸道人這才顯出身形來。
卻說又一次被大能拒絕之後,六耳獼猴前往下一座山峰尋訪大能,剛剛進(jìn)入這座山峰,便山峰之上,一道人端坐青石之上,周身道韻滌盪,猶如清風(fēng)明月,清靜自在,一眼看去,隱隱只見星光環(huán)繞,天機(jī)玄妙,手中一株青竹揮灑自在,散落點點生機(jī),又有銳金之氣,顯化非常,一看就是大能隱修,絕非尋常之輩。
那六耳獼猴也是機(jī)敏之輩,看到無歸道人的身形就知道,這道人肯定是不在意道祖‘法不傳六耳’之言的大能,連忙上前拜倒,跪在無歸道人身前,三跪九叩,哀聲連連,“老師慈悲,弟子六耳獼猴,一心向道,求老師指點迷津,教我修道。”
看著六耳獼猴不由分說就磕了幾個響頭,無歸道人暗暗點頭,這六耳獼猴在聰慧這方面,倒是做的不錯,若非仗著自己的天賦神通肆意胡來,也不會說出世最早,下場卻最爲(wèi)淒涼了,當(dāng)即心中起了惜才之心,擡了擡手道:“好了,你且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