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將視野擡升到近地軌道,俯瞰下方塞滿眼眸的圓弧大地,那種天地偉力的震撼多半會令所有見到它的人發不出聲音,地球每一刻都沒有停止過旋轉,雲層在大洋上空聚合變幻,廣闊的蔚藍與陸地自西向東移動著,太陽不像在地球觀測時那樣懸在天空,它的光也不會變化,它就在黑暗的遠處照耀著這裡,將大氣層染成絢麗的罩子,光芒瀰漫下去,亞洲緩緩移向黑暗,美洲開始顯露晨曦。
這是時間的潮汐裡幾乎永恆不變的輪迴,就像人們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但若拋棄這樣宏觀的角度,將視線沉回陸地上,每一次從黑夜到清晨的流逝,每一天的生活,其實改變無處不在,時代的浪潮從未停息它對歷史的撞擊與刻印,
當又一天的晨曦到來,屹立在美利堅合衆國版圖上的諸多城市,從黑夜甦醒的時候,連夜排版印刷的早報,開始隨著車鈴聲出現在千千萬萬家庭灑著水的草坪上,或者信箱裡。
當醒來的人們拿起卷好的報紙筒,攤開,或是在早餐的餐桌前,或是在擁擠的公車上,開始閱讀那些小小的鉛字的時候,時代的列車便轟隆轟隆從人們腦海裡疾馳而過!
“face波ok全面開放,或是新時代來臨?”——《紐約時報》
“比爾.蓋茨:人?狗?face波ok:人!”——《今日美國》,它秉承了自己一貫的讀圖風格。用兩篇漫畫來作爲主題,一篇是1993年皮特.施泰納創作的那篇,黑白底色,一臺crt顯示器,兩條狗蹲在它前方。而另一篇,一切都變了,底色是鮮豔濃郁的彩色,顯示器是科技感十足的led,坐在顯示器前的,也變成了正在瀏覽網頁的年輕人。
兩幅漫畫。時代烙印的對比清晰可見。
“face波ok!!一種有別於普通網絡的新模式。這或許是一次創新嘗試,一次互聯網變革的轉折,也可能只是浮誇失敗的作品,不過對華爾街來說。他們又找到了新的感興趣的投資項目。”——《華爾街日報》
“雅虎、谷歌告訴你。什麼是虛假!face波ok告訴你。什麼是真實!”——《紐約郵報》,這家以煽情和八卦聞名新聞集團的報刊,果然繼承了一貫喜好“挑撥離間”的作風。
“半個月前。face波ok一文不名。半個月後,這家網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讓美國人民聽到它的名字,但它的崛起還代表不了什麼,一切還需要看它在全面開放後的表現,究竟是另一個谷歌,還是一閃即逝的流星?”——《華盛頓郵報》
這些著名的大報刊,多半都是以公正的態度報道face波ok全面開放的新聞發佈會,除了《紐約郵報》永遠只能博人一樂的惡搞之外,沒人敢確鑿地說它必定成功,又或者必定失敗。
就像《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說:“……如果半個月前,我對這個新聞可能不屑一顧,所謂社交網絡的發展前景並沒有明朗,face波ok也不是獨一份,全美網站排行榜上,它還是50名以外的‘年輕人’,它的上面還有同類型領跑者myspace和莉nkedin。但是一次發佈會讓我改變了對它的看法,全面開放究竟能否成功,‘動態消息’究竟能否實現它的作用,實在不好判定,它們或許受到用戶抵制,但我覺得,它至少成功了一半——它有一個好ceo,一位和face波ok一樣‘年輕’,但卻極有魅力的領導者……”
“他的語言能夠調動起你的熱情。”《今日美國》表示,“當他念出那句名言的時候,我記錄的筆尖都在顫抖,他念出的詞彙彷彿讓人能夠聽到一種使命感,一種站在歷史的巨牆面前,然後親眼看見它被敲碎的滿足和榮譽。11年前,比爾.蓋茨引用那句名言時,讀到的人大概也有相同的感受,就是那種見證著時代的浪潮,顛覆歷史,然後創造歷史的戰慄……他的魅力讓人無法篤定地說face波ok必定失敗!”
《華爾街日報》也給出了正面的評價:“……來自韓國的安是個相當合格的ceo,他懂得怎麼煽動人們的情緒,讓人們變得積極,富有使命,據說他在上任之初就利用演講的方式統合內部不同的聲音,在他的領導下,face波ok能走多遠,暫時誰也說不清楚,但華爾街衆多的風投機構已經可以行動起來了,因爲擁有這樣一個領導者,至少令face波ok的投資風險降低了一半!”
當然,相比起衆多地方性報紙,《紐約時報》等報刊的態度仍然顯得保守,幾乎快要變成安俊赫崇拜者的特約撰稿人約翰,毫不避諱地高唱他對安俊赫的擁護,對face波ok新網絡模式的推崇和褒揚:“……在安的手中,face波ok正在散發一種獨有的魅力與香氣,他的思考很有建設性,現在的互聯網上,到處瀰漫著虛假與不信任,一個失去信任的世界是悲哀的,沒有色彩的,而安,還有他領導的face波ok正試圖爲網絡的世界繪上多姿的畫卷。這種創新模式,就像常春藤一般縈繞著高貴和無與倫比的吸引力,特別是對年長的網絡用戶來說——我們不能忽視,人們正在越來越厭倦不真實……”
“‘我一直不太喜歡人們把face波ok稱作交友網,交友不是face波ok的目的,把現實的真實延伸到互聯網,纔是我們的終極追求’,安在發佈會上。爲face波ok確立了新的定義,我無比確信,這一新的定義會吹響全面進攻的號角!失敗?安從未有過這種擔憂,我也不會有這種擔憂,誰能拒絕一個充滿信任與自由的網絡呢?”
即便原本總是發表文章,表示對face波ok不滿的《舊金山紀事報》那位羅德,這次的文章裡,也不禁酸溜溜地表示:“……我仍然不喜歡face波ok,特別是開放註冊,還有那個‘動態消息’出現之後。我無法想像自己一切動態都暴露給別人的感覺究竟有多難堪。它完全就是一個侵犯**的‘流氓’服務。但它的ceo還不算太糟糕,至少在遠景規劃上,他的觀點能說服很多人,這讓face波ok也許不會輸得太慘——當然。這裡‘也許’的前提是。安俊赫最好改變他要讓人們開放自我的想法。”
這些還都只是印刷版的報道。人們總是盲從的,當很多媒體都開始統一地提到一家公司的時候,話題自然而然地就會向那方面轉移。
當網絡版延後一段時間出現。然後更多的新聞網站,門戶網站開始出現類似的報道文章,人們的關注也不可避免地被吸引過去,而一旦看到,他們就再也移不開視線。
也許就像《今日美國》的評論,安俊赫那句:“face波ok在做的,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網絡另一邊究竟是個人,還是一條狗!”是對那句經典名言最具歷史代表性的回答,同時也成爲無數人心目中最經典的回答。
配上漫畫,句子中的每個單詞蘊涵的意思,彷彿都刻滿了時代的烙印,年長者於唏噓之中緬懷,年輕人則覺得它很cool。
關注帶動他們參與這個話題,然後很快,這份參與就瀰漫了整個網絡,然後隨著face波ok的全面開放,飛快地向其他國家蔓延。
別的國家姑且不提,在韓國,它造成了猶如10級地震一般的轟動!
安俊赫已經消失一個多月了,但對網絡和民衆來說,一個多月的時間並不足以讓人們忘掉他,所有新聞界人士都還記得從年初開始,這個名字幾乎統治了娛樂、金融版面的豐功偉績,好不容易隨著和sk談判啓動,他也消停一些了,人們都鬆了口氣——這其中,娛樂圈是最如釋重負的。
雖說安俊赫在娛樂圈的活動,只是年初《王男》放映的那三個月,之後他和sk的戰爭,似乎和娛樂圈並沒有關係,但誰讓他是個明星呢?音樂領域,他是目前人氣最高的那批solo歌手之一,也是人氣最高的男偶像,影視方面他的影響力也無與倫比,《王男》的成功爲他俘獲大批粉絲和票房保證。
於是js大戰期間,韓國新聞界就出現一個相當古怪的局面——幾乎每一家娛樂報紙、雜誌,新聞網站、門戶網站娛樂版,都在刊登本來與他們完全無關的經濟新聞,甚至原本做娛樂評論的主編,也會煞有介事地分析js大戰怎樣怎樣,產生什麼影響,會帶來什麼改變。
那段時間,對其他明星藝人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他們的動態不再吸引眼球了,和安俊赫攪動的風雨相比,他們就像在過家家,別說媒體不願意報道,他們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直到js大戰告一段落,安俊赫消失了,這一情況纔有所好轉。
可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屬於他們的愜意的媒體時間居然如此短暫,不錯,安俊赫從韓國消失了,據說js大戰讓雙方元氣大傷,他大概很長一段時間要休養生息,不會再出現,而娛樂事業……此前還有人慶幸,幸虧演藝人協會把他封殺一年半,否則大家還是都不要活了吧!
但是……
9月4日,美國face波ok開放的新聞,在網絡上呈爆炸趨勢散播的時候,安俊赫這個名字,也恍若海嘯一般從國外服務器涌回韓國。
新聞界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