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甲板圍欄後方的達克烏斯,看見一旁同樣坐著的薩里爾正小心翼翼地將一塊石板裝進揹包裡,便隨口問道。
“怎麼樣?”
“非常好。”薩里爾一邊確認封口,一邊開口,“這款引路石非常的穩定,用你的話說就是,適配性非常的高。可以適應各種環境,能有效引導八風,在遇到特殊環境時也不需要針對性設計或改動。”
他滿口稱讚,語氣中不乏驚歎,但話鋒緊接著一轉。
“但遺憾的是,據我所知,我們沒有穩定的水晶來源。一旦啓用這款引路石,我們就需要大量的水晶,而且質地、大小都有嚴格的要求。我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先把這些紋路提取出來,進行深度研究,嘗試在常規引路石上進行適配,輔以秘法之球做爲中樞引導。”
說到最後,他指了指甲板下方。
他所指的地方,正是這艘正在航行的突襲艦的核心所在。
“丐版?好主意!”達克烏斯和身旁的雷恩對視了一眼,兩人幾乎在同一瞬間笑了出來。笑完後,他馬上板起臉來,故作嚴肅地說道,“但遺憾的是,據我所知,我們有穩定的水晶來源。”
“真的?”薩里爾一下子來了精神,眼中露出毫不掩飾的驚喜,“在哪?你確定?”
“祂沒告訴你?”達克烏斯似笑非笑。
“沒有……”薩里爾愣了下,隨後搖了搖頭,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些迷惑。
其實這也不奇怪。
之前舉過例子,這些化身就像神祇的遊戲角色,但通常情況下,很多神祇並不會頻繁『上線』,而在祂們不上線時,這些化身會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而非陷入待機,定在那裡不動彈或是下線,人沒了,消失了。
不然,艾瑞爾也不會在戈隆德的時候,向莫拉絲學習如何使用德哈了,也不會整那麼多聽了都腦溢血的騷操作出來。
“芬雷爾參與了這項研究,有空的時候,你可以問問荷斯。當然,也可以等奧蘇安的事情塵埃落定後,再親自去露絲契亞大陸一趟,參與研究。”
“事情過去之後,我一定會去的。”薩里爾點了點頭,眼中帶著期待,“和戴斯一起,我很期待。”
頓了頓,他又補上一句。
“當然,如果可以你可以現在講講嗎?我非常的好奇。”
話音剛落,雷恩的臉色驟然變了。他原本舒展放鬆的雙手猛地收緊,捏成拳頭,關節間嘎吱作響。但他沒說一句話,只是低下了頭,像是將情緒硬生生壓了下去。
一旁正悶頭吃東西的斯普林特溫忽然舉手,語氣一本正經。
“我可以迴避嗎?”
達克烏斯聳了聳肩,攤開雙手,露出一副我也沒辦法的表情。
“抱歉。”
薩里爾低聲說道。
他能感覺到,船上的同伴們對這個話題有著下意識的抗拒。他看見了雷恩的反應,察覺到了德魯薩拉和阿麗莎那一瞬間的情緒波動——微妙、壓抑,卻又明顯。
“交給白塔如何?”達克烏斯順勢轉移了話題。
“你是說……”薩里爾擡眼,語氣中帶著一絲遲疑。
“是的。”達克烏斯點了點頭,語氣平緩卻清晰,“黑箱交由蜥蜴人制造。同樣,水晶由蜥蜴人提供,但引路石由白塔製造。”
薩里爾的表情頓時變得凝重,他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既沒有表示贊同,也沒有表示反對。他清楚,達克烏斯這句話雖是對他說的,但不是對他說的。
“兩個種族之間需要往來,需要協調,而不是各自爲政。”達克烏斯繼續說著,語速依舊從容,卻句句落在實處,“我們之前聊過大漩渦與引路石體系,但現在,很多理解都被推翻了。我們需要重新構建概念,重塑邏輯,評估可能性,定義結構。”
他的話像一串石子砸進水面,一圈一圈激起漣漪。
見薩里爾依舊沉默,他便轉頭看向雷恩。
“你感覺怎麼樣,雷恩?”
“我贊成。”雷恩這次毫不猶豫,甚至還學著斯普林特溫剛纔的模樣,舉起手來。
氣氛被稍稍緩和了幾分。
“黑暗之地你去過嗎?”達克烏斯的眼神重新投向薩里爾。
“沒有。”薩里爾搖頭,“你也知道,復仇之戰後發生了什麼……那些人類部落將引路石當成圖騰、聖物來崇拜。即使到了現在,人類已經建立起文明,但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那羣退回羣山的矮人,在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後,還在疲於奔命中掙扎。”
“我不認同。”達克烏斯忽然露出一個戲謔的笑容,“起碼,巴託尼亞的情況就很好。”
薩里爾愣了一下,隨即大笑出聲。
聽懂了達克烏斯在表達什麼的塔凱亞兄妹和德魯薩拉也跟著笑了起來,笑聲在甲板上飄蕩,暫時沖淡了方纔的沉重。
笑聲漸止,達克烏斯的神情恢復了平靜。他靠在圍欄上,開始思索一個更宏大的問題——要不要將世界邊緣山脈的一部分切開,把中心海與恐懼海進行聯接。
“什麼蘇伊士運河。”
船隻先進入大冥河,順著大冥河一路南下,抵達山脈邊緣的努瑪斯。然後從那裡穿越被切開的世界邊緣山脈,進入恐懼海。
如此一來,船隻的航程將被極大縮短,無需再南下浩瀚洋,從黎明要塞北上,進入恐懼海,就像不必再繞道非洲到達好望角一樣,通達之路就在眼前。
而之所以要這樣做,不是因爲他在追逐什麼戰略資源,比如黑油。
他是精靈,他也不是老美,他不需要黑油。
醇-2小麥在艾希瑞爾已經進行了小規模的種植試驗,新海格·葛雷夫那邊也完成了初步的提煉工作。現在,唯一欠缺的,是配套的車輛製作技術。好在,目前活動在納迦羅斯一帶的瓦爾祭司們已經著手展開相關的研發,進度雖尚不明確,但看這勢頭,或許要不了多久……
蜥蜴人有蜥蜴人的使命與路徑。
露絲契亞大陸是他們的根基所在,是大本營;而南地,則是他們勢必要回收的重要領土。一旦南地局勢穩定,他們下一階段的目標,便是印地與庫裡什。
這兩個地區與露絲起亞大陸和南地位於相同的緯度線上,同樣擁有雨林、叢林等複雜而濃密的生態環境,恰好匹配蜥蜴人的生存與擴張條件。 可以說,佔據印地和庫裡什,對於蜥蜴人來說再合適不過。
精靈?不可能派去那種地方,精靈的體質與習性根本不適合在那裡建立長期據點。
派過去只能是送死,這跟流放嶺南沒什麼區別。
但黑暗之地就完全不同了。
那裡不是雨林,不是叢林,而是廣袤的荒原與丘陵,從南部的骸骨平原開始,往北依次是呼嘯荒原、奔行荒原、狼野、詛咒荒原、扎爾平原,最後是北面的骸骨荒原。當然,零星的山地也有一些,但佔比極低,與這些荒原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恰好就適合精靈了。
荒原?
對精靈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別忘了,引路石與塑界引擎是什麼東西,沙漠能被改造成綠洲,荒原能被改造成肥沃平原,只要不是雨林、叢林或是大規模的複雜山地,這些環境都能被輕鬆重塑,因地制宜地進行精靈化改造。
氣候問題?
也不大。
黑暗之地中部以下與奧蘇安位於同一緯度線,北部稍冷,但能有納迦羅斯冷?這個問題可以解決。
關鍵是,黑暗之地的面積,遠非奧蘇安、艾希瑞爾、埃爾辛·阿爾文可以比擬,這片大陸之遼闊,足以容納三四億精靈居住生活而不顯擁擠。
達克烏斯之前之所以沒有對黑暗之地產生過多興趣,是因爲他從未踏足死亡島。
但如今不一樣了。
他親眼見證了大漩渦與引路石體系的存在和構造,而從這套體系展開規劃,黑暗之地必須被納入其中。
這片大地,不再只是食之無味的雞肋,而是體系中關鍵的樞紐點,需要鋪設引路石,需要架設塑界引擎。需要與震旦、與埃爾辛·阿爾文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連接通道,不然震旦那邊的壓力太大了。
哀痛山脈的食人魔和活動在世界邊緣山脈的獸人需要解決,不然保不準出現他第一次去透鏡之城時看到的荒唐景象,或是食人魔將引路石當成美味的甜點給啃了。
至於骸骨平原上那位傳說中的『恐懼者』奧姆德拉會不會敵視精靈勢力的擴張?
達克烏斯對此毫無擔憂。
『龍母』莫達克斯瞭解一下,這位存在可是老資歷,地位極高。
達克烏斯曾與她有過一段深入的交談。
她曾在骸骨平原上舔舐傷口,蟄伏多年,主打一個燈下黑的生存策略。而她與奧姆德拉的關係,一直都非常不錯。
可以說,有奧姆德拉鎮守,骸骨平原是整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地區之一,沒人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出什麼幺蛾子來。
而且,莫達克斯不僅僅只認識奧姆德拉,她與哀痛山脈東側的那位存在,也算得上有些舊識。不過……關係嘛,比較複雜。
兩者之間理念上的分歧極大,幾乎是兩個極端,碰面必然火藥味十足。但那是以前,現在嘛……又是另一種局面了。
也就是說,精靈其實完全沒必要對骸骨平原進行直接干涉。
不去偷取龍骨,不去復活亡靈龍,不打擾那片土地的沉寂與規則,奧姆德拉便不會主動發動攻擊。反而,精靈可以在其外圍部署防線,構建一道穩固而密集的防禦圈,像未來的艾尼爾包圍米登海姆那樣,將骸骨平原層層封鎖,成爲一處不可被幹涉、不可被染指的禁地。
從戰術與戰略雙重角度來看,這種防禦部署可以有效阻止吸血鬼與死靈法師滲透其中。而骸骨平原最初的意義,也終於可以得以保留與迴歸——它不再是一塊被窺探、被打擾、被榨取的混亂之地,而是重新成爲巨龍的終焉聖所,歸於本源,回到沉眠。
分佈在骸骨平原外圍的引路石,正是確保這一切能持續運作的關鍵支點。這些引路石會穩定整片區域的能量流動,使得骸骨平原的能量均衡不再紊亂,不會引發詐屍事件。
這是對引路石體系的信任,也是對巨龍之眠的尊重。
而從政治視角來看,精靈確實需要發展。
這個發展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迅猛推進,具體速度可根據實際局勢靈活調整。本來,達克烏斯的初步計劃是進行一種緩進式的擴張。
等君臨奧蘇安後的政治重建告一段落之後,再逐步推進奧蘇安、艾希瑞爾與阿納海姆的基礎建設,同時對奧比恩與埃爾辛·阿爾文展開小規模試探性進軍,待精靈社會整體恢復元氣,再進入大規模對外推進階段。
但現在,一切都在悄然改變。
新環境、新機遇、新格局……
一切都在倒逼精靈的腳步加快,發展節奏也許不只是提速那麼簡單,而是要開啓二擋甚至更高擋位。
因此,世界邊緣山脈必須被切開,以工程奇蹟的方式打通南國與黑暗之地的直接連接。這並非天方夜譚,而是達克烏斯吸取歷史中前車之鑑後做出的現實考量。
近一點的例子是扎爾矮人,他們原本生活在世界邊緣山脈的腹地,是普通的矮人羣體,可在遷入黑暗之地之後,脫離舊有體系,自立門戶,走上了信仰邪神的道路,衍生出截然不同的一支。而遠一點的例子是安西都護府,它距長安太遠,缺乏聯絡與後勤支持,導致防守與管理最終形同虛設。
或許除了運河,在黑暗之地北緣再修建一條橫貫東西的大鐵路,連接基斯里夫、恐懼海以及利爪海。
“什麼西伯利亞鐵路。”他腦中閃過這個念頭時,嘴角翹了一下。
但確實有條件,基斯里夫的土地大多爲凍土、森林和丘陵,與黑暗之地連接的地方是世界邊緣山脈的盡頭,地形較爲平緩,肯定能修建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要知道,現在生活在埃爾辛·阿爾文的人類,在部落時代正是從這片區域一路遷徙而來。當時精靈與矮人主宰著埃爾辛·阿爾文時,根本人類活動跡象,直到復仇之戰、長鬚之戰後,精靈和矮人退出舊世界,人類才遷移過來,直到後來才逐步生根發芽,最終形成今天的文明。
或許,精靈也可以效仿震旦那樣?
在黑暗之地北側稍稍再往北一些,修建一道巨大的精靈長城,將混沌廢土與東部大草原中那些無法約束的蠻族徹底隔離?一勞永逸,劃出秩序與混沌之間的明確界限,確保黑暗之地不會受到侵擾。
現在活動在黑暗之地的人類部落和混沌戰幫就是從那過來的。
塔木爾可汗:?
拋開地緣什麼的,精靈也確實需要一條鐵路,如果南國出現情況,在運河無法使用的情況下,精靈還可以通過鐵路進入黑暗之地或是在海上從黎明要塞那邊繞過去。
就在達克烏斯埋頭俺尋思,我們要不要再搞條精靈版的蘇伊士運河與西伯利亞鐵路的時候,突襲艦上突然傳來阿麗莎的呼喊。
“我看見海岸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