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珍、茹鳳她們來到的這一家,原來日子過得還算可以。餘木匠的爹、娘都很能幹活,而且身體硬朗,所有地裡的莊稼活幾乎是全包了,家裡的兩坰多地年年豐收。
再加上餘木匠有手藝,一年四季都有活幹,即使在那個年代,家裡的日子過得也不錯,不但吃、穿可以維持,好的年景還略有結(jié)餘。
可是在去年入冬的時候,日本人前來抓勞工,俞木匠聽到消息後就逃離了家,可是日本人卻不依不饒,竟然讓年近六十的爹爹去出勞工。
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人,怎麼能去幹那麼重的苦力,於是俞木匠的爹爹據(jù)理力爭,拼死抵抗,他的老伴兒也上前幫忙。
這一下子可惹惱了日本人,他們舉槍就殺,連同老太太一起都倒在了血泊中。俞木匠的爹爹當(dāng)場就死了,他的媽媽也於兩日後身亡。
這是日本人爲(wèi)了殺一儆百,可憐的二位老人做了槍下冤魂。爲(wèi)了給二位老人送葬,餘家被迫賣了拉車的馬,這才辦了一個還算體面的葬禮。
餘家從此也就栓不起馬車了,因爲(wèi)馬匹已經(jīng)賣了,只好把閒置的馬車也賣出去。這也是茹珍姐輕易就談妥交易的原因。
當(dāng)然,飯桌上是不能多提這些悲痛的事情,餘木匠也是一提而過。大家還都是說些祝福的話,快快樂樂的享受著這頓豐盛的飯菜。
第二天還是一頓忙活,把馬車收拾利索。茹珍姐把重要的東西都塞進(jìn)了新設(shè)計的暗箱裡,把不重要的物品放到了車上面。
俞木匠還把家裡多餘的草料送給了茹珍她們,說是青草已經(jīng)出來了,家裡一大一小的馬匹讓孩子出去放一放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儲存多餘的穀草了。
“餘大哥,謝謝你們?nèi)遥∥覀円苍撢s路了。跑了一個冬天的山,野物也沒有打多少,該往家趕了。這都是日本人不讓進(jìn)山的結(jié)果,說是怕咱們跟抗聯(lián)隊伍有聯(lián)繫。
幾乎是白忙活了一個冬天,可惜呀!要是今年冬天管制得能鬆一些,我們還要進(jìn)山,到時候也許有機會再來看看餘大哥一家,就此告辭了!”
“大妹子不必客氣,認(rèn)識你們也是個緣分,都是實在人,如果再進(jìn)山的時候路過家門口,一定要進(jìn)屋坐坐,我們?nèi)叶細(xì)g迎你們!”
告別了餘木匠一家,茹珍、茹鳳四人上了車,快速的往哈爾濱方向走去。而駕馭馬車的竟然是旬葉,因爲(wèi)張廣達(dá)不會趕車,茹珍、茹鳳兩個女人又不好親自去趕車。
旬葉駕馭馬車的能力實在在是一般般,很多時候都需要風(fēng)三孃的指點。好在是輕載,馬匹也不需要太費力氣,走起路來還挺順暢。
不太敢住店,累了就在野外隨便找個地方喂喂馬,然後繼續(xù)趕路,到了第五天的時候,馬車便接近了哈爾濱。
“咱們今天就別進(jìn)入哈爾濱了,找個旅店住一宿,好好歇歇腳。一個是打聽打聽進(jìn)入哈爾濱是否盤查的很嚴(yán),第二也是要儲存儲存咱們的體力。”
喬茹珍同意了張廣達(dá)的提議,於是馬車拐上了一個小集鎮(zhèn),四個人要在那裡住店休息,順便打探消息,準(zhǔn)備第二天再進(jìn)入哈爾濱。
其實進(jìn)入哈爾濱並不太困難,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盤查,就是路過卡口的時候也很容易的就過了關(guān),比想象的要順利的多。
根本就沒有敢進(jìn)入城市中心,在剛進(jìn)城不久,就找了一家大車店住了進(jìn)去。這個時候還剛剛接近中午,四個人把馬車安頓好以後,便一起吃了頓中午飯。
“我去跟上級聯(lián)繫,你們就先住在這裡。我最快得明天才能返回到這裡,你們就在這裡等著,我不回來你們不能離開。
當(dāng)然,風(fēng)三娘和喬茹珍參謀長可以趁這個機會離開,去辦自己的事,這裡留著旬葉一個人看守就行。我聽說茹珍的家也在哈爾濱住,可以回家去看看,但是明天必須趕回來。
你們要是上街也得注意安全,咱們這樣的打扮,跟城裡人有些不相符,等上級確定咱們的身份後,大家都要去做身衣服,從打扮上融入這座城市。
要是我晚個一、兩天回來,你們也不要著急。遇到盤查的時候要冷靜對待,按照咱們原來設(shè)計好的回答就行。我先走了,咱們明天再見。”
張廣達(dá)吃完飯便匆匆離開。風(fēng)三娘也走出屋,她要對這個大車店的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的地形熟悉熟悉,然後纔回到屋跟旬葉交代一些事情。
“你就待在這裡守候,今天哪也別去了。我和茹珍姐要去看看乾爹,這一路上總是心急火燎的,一刻也不想等了,茹珍姐咱們收拾收拾立刻就走。”
“三娘姐,我也想去看看乾爹!”
“聽話,先守在這裡,過兩天消停了,我再領(lǐng)你去。咱們的東西都在這裡,離不開人,你就先別去了。晚上我們就不回來了,你要早點關(guān)門睡覺。”
旬葉很是無奈,只好自己留了下來,但心裡還是感覺到很失望,眼睛裡也含著淚水,他要求風(fēng)三娘和茹珍姐快去快回,說自己一個人有些害怕。
茹珍、茹鳳離開大車店,東瞧西看地走出了好遠(yuǎn)才找到一位拉洋車的。這倒不是因爲(wèi)二人多麼謹(jǐn)慎,而是大車店附近根本就沒有拉洋車的。
上前詢問解釋了好半天,拉洋車的竟然找不到‘老道口菜館’在什麼位置。沒有辦法,只好另找了一位,二人才登上了洋車。
這也不是二人非得去坐洋車,而是茹珍姐也不知道去家裡的道路該怎麼走,就連‘老道口菜館’的基本方位也有些說不明白,所以才必須要坐洋車去找。
洋車伕一邊拉著洋車在街道上穿行,還一邊詢問茹珍姐這樣走對還是不對?直到茹珍姐見到熟悉了的街道,才肯定了洋車伕走的方向是對的。
給付了車錢,茹珍姐帶著茹鳳在該下車的地方下了車。看著洋車伕遠(yuǎn)去,茹珍姐才說:“跟著我從這邊繞過去,咱們直接進(jìn)家門,啥東西也先不用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