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

國朝京官比地方官清貴的現象確實存在,例如從二品布政使遷爲三品副都御使和侍郎,往往就被視爲升官,七品知縣被遷爲七品御史,同樣也被看做升官。

反過來,去年年初李佑以六品中書舍人的官職,被外放知江都,雖品級沒變,但人人都視爲貶官,是該同情的。爲此李佑自己也寫詩道“天門哭罷朝南來”,十分厚顏的拿楊慎來比喻自己。

更別說入不入翰林的區別了,所以在前幾日,七品翰林編修李登高面對五品地方官李佑時底氣十足,高傲的說“本官清流華選,你這風塵俗吏算得了什麼”這種情況。

李編修的話在官場算是“話糙理不糙”,換作別的地方官,也只能含羞忍辱,只可惜他這次用錯了對象。那功勳卓著的半勳貴半名臣李佑比李登高更加傲氣,嘴皮子加兇狠,直接還嘴將李登高罵到體無完膚,羞辱的李大翰林要投水自盡。

話說回來,京官比地方官爲貴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制度去規定,更多的是一種傳統和心理。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也有國朝初年擡高朝廷、抑制地方、加強大一統集權的政治需要因素在內,好處就是使得大明地方官完全沒有造反能力。

隨駕大臣中,大學士袁閣老是首座,天子金口玉言不方便說話時,他必須要出面應付。

但李佑的一連串問題太尖銳,直面地方官與京官的利益衝突,十分不好回答。打太極拳又缺乏理論依據,四書五經裡也沒什麼話可以套用在這方面。

一般地方官爲了前途命運誰敢這樣放肆?偏偏李佑是個另類,大不了抱著金書鐵券和世襲三品回家養老的另類。

袁閣老還有一點顧慮,他身爲宰輔大學士,說話隨意程度可能遠不如李佑這樣的。他對政策性的事務發言,很容易被天下人過度解讀,產生若干不測的後果。

另外,若非迫不得已,他絕對不想和李佑公開爭辯,這是幾次廷前奏對得來的教訓。

最後袁閣老謹慎的開口道:“李大人休要君前失儀!朝廷有朝廷的考量,你做好自己迎駕本分即可,不要在這裡亂議朝政,脅迫聖上。若有見解,可上疏言事,朝廷自有公議!”

李佑眼看第一個目的快達到,立刻拿出見好就收的勢頭。挑起這個尖銳話題,是他的第一擊,最主要就是爲了變相誇耀自己治理地方的功績而已。

他知道,天子周圍這圈隨駕大臣中很難有人爲他說好話,便製造出話題,通過辯白巧妙的將自己治理地方功績表述一番。

而且越激烈的話題,越容易流傳,順帶也就將他的功績傳出去了。至於後遺癥,他除了李登高,沒有針對任何個人,應該不會太嚴重…

不然即使是再無恥的人,也沒法厚著臉皮自吹自擂道,我勞苦功高,我治理地方井井有條,我這裡百姓安居樂業…

李大人隨即向景和天子請罪道:“袁閣老所言極是,確實是臣的過錯了。那日臣被李編修辱罵爲風塵俗吏,自思兢兢業業卻橫遭如此侮辱,又羞又慚之下恨不能投水自盡,但卻知爲臣不可荒廢王事,勉強茍延至今。不想今日又遭李編修惡言相加,實在忍不住一時憤激,險些誤了陛下南巡盛典,罪莫大焉!”

這名爲請罪實際還是訴委屈,袁閣老知道李佑難纏,只求李佑不死纏爛打即可,見李佑不再提京官地方官什麼的爲難天子,當即閉嘴不言。

不過已經李佑無情打擊到半晌沒有說話的李編修忽然聽到李佑冷不丁再次將自己單獨拎出來羞辱,登時睚眥欲裂,險些撲上前去拿住李佑大吼一聲,你到底想怎樣?那天最後被羞辱到跳水的是我而不是你,你現在裝可憐未免太假了!

見李佑舊事重提,衆人心中暗歎,李編修還是太年輕了,中探花入翰林過於興奮得意,心浮氣躁的渾然不知官場風波險惡。

風塵俗吏這種京官用來取笑地方官的話,已經成了固定的用語。心裡想想或者私下裡說說也就罷了,非要公然當面以此去貶低別人,朝廷體制上並沒有明文規定京官比地方官高貴,絕對是政治錯誤。

所以很容易被人抓住大題小做,如果李佑真要狠了心,發動關係廣泛串聯,一起蜂擁上奏彈劾李編修,纔是大麻煩。天下有一千多個縣和數百個府州,再少也可以招呼到百八十個人的。即便朝廷優容詞林之臣,面對羣情洶洶,也不可能無原則的袒護。李佑剛纔大談地方官與京官區別,又何嘗不是造聲勢?

其實這便是李佑的第二擊了,就是將李登高貶斥成不堪任用的反面典型,襯托出自己的英明神武。

無論什麼類別聲望,只要有刷的機會,無功名靠聲望起家的李佑從來不憚於出手的。

而那李登高年紀輕輕,才二十幾歲就中探花入翰林,坐上了快速上升的直通車。不是萬衆矚目也相差不遠了,看起來確是人中龍鳳,未來宰輔熱門人選。這麼年輕就是翰林,熬年頭也能熬成大學士了。

恰恰也因爲“李探花”三個字,又與李佑同樣年輕,所以常被人一起提起。

李揚州眼中,李登高身負儲相之望,做官技術又弱得很,還敢羞辱自己,不刷他刷誰?

清流侮辱濁流,在崇尚清流的大環境下常常被當做官場美談,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如果李佑不狠狠地報復回去,將李登高踩到泥裡,自己就真要成李登高趣聞的背景了。

在李佑毫不留情的連番打擊之下,是非先不論,但李登高這水準徹底顯示出來了。官場中不但講門面功夫,也要講叢林法則。也就是說,不但要看是非,還要看水準,有時候水準太差,是也變成非了。

即便是偏袒李登高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李登高與李佑相比較,大部分方面差的太遠太遠。換句話說,李佑比擁有“儲相”光環之人強的太多太多…

如遇此情此景,李佑的名義師長陳巡道只怕會感慨,難怪當初他中了進士後被老師送到縣裡低調做官。不然以他二十四年紀入翰林,絕對也要面臨李登高這樣的處境。

年輕儲相的光環,看似光芒萬丈,但也成了光芒萬丈的靶子,在無數明槍暗箭的夾攻下真不是那麼好混的。

從這個角度,同樣年輕的李佑沒功名反而不是壞事,大家都知道他前途有限,肯定無緣尚書或者大學士,反而減輕了很多壓力。

說到底,還是要怪李翰林修爲太淺,如果他能堅守本心,不心浮氣躁,李佑的魚餌又豈能勾上他來?

不過翰林院與別的衙門不同,內部還算團結,而且翰林院官員之間不庸俗的用品級論大小,只以科年論前後輩。在場人中,侍讀學士白翰林就是李編修的前輩,李登高被攻擊的撐不住了,白翰林總該出來打圓場。

明知李佑從頭到尾一直是故意挑逗,怎奈李登高實在不爭氣,白前輩只得出面道:“李編修無心之失,言辭不當,回京後我翰林院理當罰他。李太守大人大量,勿要耿耿介懷,且放寬心思,不必與失言之人計較。”

這話其實也暗諷李佑心胸狹窄,小雞肚腸,爲了幾個字而斤斤計較,有失風度,事實上隨駕大臣出於同仇敵愾心態都有這種感覺。

李佑早有準備,又不慌不忙的放出了第三擊。拱手爲禮道:“白學士多慮了,我豈敢爲自己介懷?我爲我師不平而鳴!”

這算哪一齣?白翰林莫名其妙的問道:“你師又是何人?”

不得不說,衆人無論敵友都對李佑彷彿憑空冒出的師承很好奇。只見李佑一臉恭敬,“乃是景和五年春闈的第五名,陳東山公!”

景和天子這幾天爲了預備親政,經常翻看朝臣名錄,卻記不起有這個人。不禁疑惑道:“朝臣之中,未聞其人,莫非歸隱了?”

李佑答道:“東山公諱英楨,不在朝,由知縣升蘇鬆按察僉事。”

衆人除了李編修,紛紛記起來“陳東山公”是什麼人。前幾年時,陳英楨這僅次於狀元、榜眼、探花、傳臚的新科高位次進士沒有留京,卻去了地方任知縣,還是相當引人注目的。

袁閣老迅速的醒悟到,李佑此時提起陳英楨,絕非無緣無故,今天他在御舟上的激辯,肯定可以完美收官了,爲了師長力爭在什麼時候也是官場美德。其他人從頭到尾全入了他的圈套!

果然,李佑開始滔滔不絕的吹捧道:“東山公品行高潔,道德純粹,才幹卓越,卻不慕廟堂之紛華,甘受親民之苦累…”

如果陳英楨猛然聽到這段溢美,只怕也不知道說的是自己。隨即李佑話音一轉,又不知是第幾次將李登高扯了出來。

“這李翰林與我師同爲名列前茅的進士,年紀相差不多,相較之下,李翰林顯得輕浮無能!然而卻中外矚目,視爲儲相,一有過錯,上下袒護,彼此遮掩,文過飾非!簡直就是矇蔽聖君!”

“而我師東山公,難道憑藉科名進不了翰林院麼!只是他謙虛自謹,唯恐才具不足而致誤國,甘願臨民地方,磨練治政之術,卻至今幾爲人所遺忘!如此英才連聖上也不知,只留李登高之流伴駕,這般遭遇,豈能不令我心寒而憂憤!故而我爲我師不平而鳴!”

無數次被李佑拿出來當陪襯的李登高臉色發白,不知所措,真正認識到了官場上的殘酷無情之處。如果給他一個機會,打死他也不會罵李佑“風塵俗吏”了,難怪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死活不出頭!

二百二十七章 天地易兮日月翻五百二十九章 坑爹第二彈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五百五十一章 你的乾爹是誰第123章 平地驚雷震翁婿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不言中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78章 可疑的值夜書吏三百三十章 小場面的詩詞比試六百零六章 辦報難題第129章 一段不倫的往事…二百二十六章 狂悖之語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五百九十七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四百一十六章 道理和拳頭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癥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五百零九章 讓你身價倍增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第188章 離鄉進京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四十二章 清君側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二百一十七章 長公主的條件二百二十八章 分票中書初體驗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泛舟閒談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脅第43章 最近比較煩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五百一十一章 明朗與失控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四百六十九章 野之遺賢第148章 不明真相的羣衆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三百五十一章 請大人以蒼生爲念四百二十五章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四百六十一章 悲憤的李佑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第65章 快快迎親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後果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五百七十八章 需要教給他規矩第16章 李典史仗勢搶人三百五十六章 一切順利第176章 老實人發飆了!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四百九十一章 操縱內閣更替的大能第189章 通州一夜四百七十四章 心切的錢太后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四百九十九章 奇貨可居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44章 何不食肉糜的老少爺第49章 著書還爲稻粱謀第71章 望老爺自重!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遊戲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五百五十一章 你的乾爹是誰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第124章 賊喊捉賊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
二百二十七章 天地易兮日月翻五百二十九章 坑爹第二彈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二百八十章 三步曲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五百五十一章 你的乾爹是誰第123章 平地驚雷震翁婿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不言中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第78章 可疑的值夜書吏三百三十章 小場面的詩詞比試六百零六章 辦報難題第129章 一段不倫的往事…二百二十六章 狂悖之語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五百九十七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四百一十六章 道理和拳頭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癥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二百六十八章 對自己狠的人五百零九章 讓你身價倍增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第188章 離鄉進京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四十二章 清君側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二百一十七章 長公主的條件二百二十八章 分票中書初體驗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四百九十四章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135章 李佑的捆綁銷售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泛舟閒談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脅第43章 最近比較煩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五百一十一章 明朗與失控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四百六十九章 野之遺賢第148章 不明真相的羣衆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三百五十一章 請大人以蒼生爲念四百二十五章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四百六十一章 悲憤的李佑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第65章 快快迎親二百一十三章 口舌之快的後果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五百七十八章 需要教給他規矩第16章 李典史仗勢搶人三百五十六章 一切順利第176章 老實人發飆了!四百五十五章 執金吾不好當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四百九十一章 操縱內閣更替的大能第189章 通州一夜四百七十四章 心切的錢太后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四百九十九章 奇貨可居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44章 何不食肉糜的老少爺第49章 著書還爲稻粱謀第71章 望老爺自重!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第67章 十六個字的官名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遊戲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五百五十一章 你的乾爹是誰二百六十五章 該守成了第124章 賊喊捉賊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马公市| 冷水江市| 尼勒克县| 昆明市| 且末县| 威宁| 银川市| 搜索| 武山县| 武清区| 行唐县| 壤塘县| 合山市| 许昌市| 宜兴市| 额尔古纳市| 新邵县| 南昌市| 长泰县| 邯郸县| 江都市| 灵武市| 蚌埠市| 尼玛县| 瓦房店市| 湟中县| 监利县| 嘉鱼县| 平泉县| 乐安县| 田东县| 梅河口市| 遵义市| 荃湾区| 乐清市| 玉山县| 甘孜县| 榆林市| 辽宁省|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