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

整個七月乃至於八月,幾乎成爲了復漢軍一路高歌的節奏,奏凱的喜報幾乎淹沒了樞密院,人人都用一副極爲驚訝的模樣,望著北方此時所發生的一切。

七月底,復漢軍第一集團軍幾乎不費一槍一彈,便徹底攻佔徐州,隨後做出一副兵進山東的模樣,而在此之前三天,孔家人派來了使者,聲稱願意降於復漢軍,甚至願意配合目前復漢軍的一切行動,包括在山東施行新政。

與此同時,復漢軍第二集團軍攻佔了懷慶府以及衛輝府,並作出了兵分兩路的趨勢,而此時的山西巡撫諾岷卻並沒有派來援兵,而是選擇了將重兵進一步向太原方向收縮。

至於中央集團軍還沒有等到清廷大軍南下的消息,因此並沒有著急登陸,否則在十幾萬的清軍圍攻下,將會冒很大的風險,因此要麼等到清軍南下與第一二集團軍進行會戰,到時候再行登陸,要麼就是等到第一二集團軍會兵直隸,再行裡應外合。

只是當戰事進行到這一刻的時候,清軍的表現堪稱一隻找不到方向的蒼蠅,進退失據,不僅如此,甚至還有大量的綠營兵幾乎都是臨陣倒戈,這一切都幾乎如同張廷玉所說,沒有了八旗的彈壓,拿什麼來打?

然而就在復漢軍橫掃之時,老天爺卻不給面子了,在北方下了一場連綿不絕的大雨,結果將路面都泡得鬆軟無比,導致復漢軍大軍行進十分困難,特別是那些拖運著火炮的輜重部隊,更是被遠遠留在了後方,以致於復漢軍不得不停止了攻勢,將陣型穩固在了兗州-沂州一線。

等到禁衛師部隊抵達了滋陽之後,孔家當代衍聖公孔傳鐸跪在了軍營之外,絲毫不顧地上的泥污,他的臉色蒼白無比,整個人都有些搖搖欲墜,可是依然沒有動搖,一直望著軍營的方向。

寧渝經過了多日的行軍之後,並沒有如同其他人一般感覺身體癱軟,反倒感覺狀態頗佳,因此一直斜倚在在帥帳中的御榻之上,批閱著後方送來的緊急奏摺。

在這個時代裡,打仗並不是舒舒服服待在營帳當中,指著輿圖上畫一道,然後就能輕鬆獲得勝利,實際上這是一個極爲繁瑣的過程。

爲了戰事的勝利,爲將者不僅要做好戰場上的指揮,還需要在戰場之外,保障軍隊的狀態,不能懈怠,不能過於疲累,也不能出現疫病,條條框框下來,萬般諸事下來,都會讓一個人感覺到壓力無比大。

因此爲了便於寧渝處理政事,侍從室裡時刻保持著一支數十人規模的龐大侍從,他們跟軍機處裡的那些章京有些類似,但在權責上更加小一些,主要還是爲了配合皇帝每天的政務而存在,有了他們,寧渝至少能夠減輕很多庶務上的壓力。

“告訴南京,戰時後勤事務不能由多部門交叉處理,這樣實在太慢了!可以貫徹一隻筆原則,只要符合情理,由正職主官批字即可,將來戰後可以重新歸檔處理。”

“通知內閣,這場暴雨下來,只怕後勤道路不少都會被沖垮,要組織好工程人員搶修道路,一應的物資絕不能短缺。”

........

等到寧渝一連串的命令下發之後,面前的侍從們便已經少了不少,他們將會直接帶著寧渝的命令,去督促各級的官員來完成——還有一些人,則是繼續等待著寧渝命令的發出。

一直等到快到傍晚時分,侍從室副主任韓昌傑才輕聲細語走過來,低聲道:“回稟陛下,孔傳鐸現在已經暈了過去?!?

“哼,看來這些人也是越來越不中用了,眼下才多久的功夫......”

寧渝微微嘆氣,“罷了,留著他的命還有些用處,告訴孔傳鐸,大楚敬重先聖,亦願將先聖之道,將來傳播到全世界去,可是這不代表著大楚也會繼續厚養先聖後裔,這並不符合先聖本意,希望他能夠好好考慮一下。”

韓昌傑微微點頭,他知道恐怕傳承千年之久的衍聖公爵位,怕是要徹底斷絕——這雖然不代表孔家地位徹底消失,可是沒了官府的認可,只怕將來會越來越式微。

只不過這一切都跟他無關罷了,天下讀書人再怎麼愚笨,也不會爲了孔家的榮華富貴,來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因此韓昌傑只是應是,隨即便轉身出了帥帳。

寧渝望著天邊的漆黑一團的烏雲,心裡卻多少有些擔憂,這一場雨來得實在太快,怕是要阻大軍不少時日,只怕在這段時間裡,清軍徹底想明白了問題,到時候恐怕就沒那麼好打了。

........

連綿的暴雨不僅影響了復漢軍的前進步伐,也影響了清軍的整合速度,李衛在得知徐州徹底失守之後,整個人卻是愣住了片刻,然後就將手裡的摺子給狠狠扔了出去。

“陳世倌在幹什麼?!他孃的徐州都沒了,還在那墨跡什麼呢!”

李衛卻是爆發了粗口,他怎麼也想不到,這纔多少天的功夫,徐州就這麼拱手相讓了。

一旁的師爺錢明珍還以爲李衛怕承擔責任,連忙委婉勸道:“大人,您這纔剛來山東,這徐州丟了怎麼也怪罪不到您的身上,何必跟陳大人傷了和氣呢?!?

“什麼怪罪不怪罪的?皇上要是怪罪咱,那是應該的,可是咱卻不能眼睜睜看著山東一點點沒了。來人,備馬!”

李衛臉色陰沉,他不可能繼續在這裡跟陳世倌繼續糾纏不休,而是直接點起了侍衛,隨後便朝著城南的綠營大軍中而去。

一路上風雨甚急,李衛卻是絲毫不顧,甚至當屬下要給他遞過蓑笠之時,他亦是揮手棄之,僅僅只是穿著一身大清朝的二品官服,就這麼直愣愣衝進了城南的清軍大營。

由於山東提督亦由山東巡撫所兼,而陳世倌則是常駐歷城辦理公務,因此軍營中常年都由副將鄧天爵做主,他的身份相當複雜,不光在朝廷裡有靠山,跟本地的一應士紳大族也都有關係,因此在軍中亦是驕橫跋扈,常常引起軍中衆怒,只是衆人忌憚他的的背景,卻是敢怒不敢言。

當李衛闖入了軍營中時,鄧天爵卻是喝得醉醺醺的,渾然沒有半點大戰來襲的模樣,被李衛的親兵將他直接從軍營中拖過來時,他還是酒醉不醒。

李衛見到鄧天爵如此模樣,當下便皺了皺眉頭,而左右的親兵也想到知趣,兩人扛著一桶水過來,將水直接潑在了鄧天爵臉上,才使得他在迷迷糊糊中略略清醒了幾分。

“是誰?不要命了嗎?敢......敢這麼對你家爺爺我......”

李衛望著面前的鄧天爵,厲聲怒喝道:“睜開你的狗眼看看,看看你爺爺我是誰!”

“啊.......你是.....你是總督大人........饒命啊......奴才,奴才絕不是貪杯誤事......”

等到鄧天爵看到了李衛鐵青的臉色時,一身的酒意卻是化成了冷汗,當下便意識到了不妙,他連忙跪了下來,不斷地磕頭告饒。

李衛臉上閃過一絲殺意,他從身旁侍衛手裡接過長刀,隨即便狠狠一刀砍了下去,卻是將鄧天爵的人頭給剁了下來,一時間血流成河。

就在鄧天爵身死之後,李衛身旁的隨從們也對帳外鄧天爵的侍衛們大打出手,有心算無心之下,很快便乾淨利落地解決掉了一場可能會發生的內亂。

“有這樣的將軍,大清焉能不敗?”

眼前的這一幕幾乎在提醒著李衛,他所面對的綠營兵,不要說跟復漢軍去打,就連自身都已經成了一灘爛泥,在將來的戰事中只怕是再也沒有了任何的作用。

然而,雍正派他前來的用意,不就是爲此嗎?或者現在山東沒有人想著繼續打下去,他們都希望在復漢軍打過來的時候,便主動開城投降,或許不僅能保住自家小命,還有機會謀得一份富貴。

在如今的整個山東,只有李衛纔是朝廷真正的純臣,也是真正的孤臣。

或許天下人都有背叛雍正的理由,可唯獨只有他李衛沒有,也只有他李衛才能真正的成爲雍正的孤城,一把帶著血腥氣的刀。

眼見得帳篷裡散發著濃濃的血腥味,李衛深深嘆了一口氣,隨後便吩咐道:“擂鼓,聚將,將本督的命令通知下去,所有人都得給老子趕過來!”

原先被嚇得瑟瑟發抖的軍中小吏,此時聽到李衛的話語,只得顫顫巍巍道:“回督憲大人,如今兵員散落,將領亦各自修養,再加上這大雨天氣,卻是沒辦法將他們都給請過來。”

李衛聽到這話,當即冷笑一聲,“今日咱也不妨告訴你,這天上甭說是下雨,就算是下刀子,你也得給我將這些人請回來,倘若他們不來,那麼死的可就不光是你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十二章 問責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
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十二章 問責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铜鼓县| 乌恰县| 化州市| 綦江县| 鄱阳县| 响水县| 三河市| 奉节县| 高州市| 昌宁县| 尖扎县| 台北县| 昭通市| 安吉县| 会同县| 大姚县| 十堰市| 庆云县| 虹口区| 平潭县| 土默特右旗| 林口县| 甘孜| 句容市| 巨野县| 关岭| 景泰县| 沧州市| 香格里拉县| 宣恩县| 仲巴县| 丹寨县| 西青区| 南岸区| 犍为县| 霍城县| 巴里| 伊通| 饶阳县|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