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急功近利的時代,有人渴望儘快找到一勞永逸的正確答案,有人試圖套用對他人有效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總有“大腕”不斷說著小故事、講著大道理,用特殊條件下成立的道理告誡年輕人該怎樣生活、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是成功、怎樣才能成功。
說教者喜歡用“應該……、必須……、要知道……、記住……、要……不要……、想要……就要……、只要……那麼……、因爲……所以你要……、如果……就……、只有……才……、不是……而是……、你會發現……你會明白……”等句型,發表自己的觀點、定論、所謂的大道理教導他人,以期彰顯自己的高雅、博取受教者的仰慕。
每個人的經歷、觀念、條件、喜好各異,生命怎會有標準模式,哪有那麼多該與不該。所謂權威專家的所謂道理忠告、所謂成功人士的所謂經典名言、所謂對錯好壞該與不該,都只是說教者的侷限觀點及經驗,不是事實。已經有太多書籍想教你怎樣過“正確的”生活,沒人需要再多一本。
本書中沒有答案。任何他人(無論其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的觀點,都不是你的答案,更不是你的標準,包括本書的所有文字。生活豐富多姿,沒有唯一標準,故無標準答案,甚至不見得非有答案不可。
沒有東西要教你,只提供一些信息,引導你去思考、明確一些對你自己重要的事情,調整你的生活、塑造你的行爲,促進你取得預期成果。你自己會思考,沒有人有權利干涉你的思想自由,你認爲有意思的才真正有意思,自己思考、領悟、抉擇。
力求簡單,不需要證明本書的觀點正確、讓你接受。複雜的東西,搞清楚都不容易,故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實施都是種困難,何談效果,何談價值,何談從中受益?所有文字只是信息,只是觀點分享,不是教導,不是忠告。不引用大量理論、案例來拼湊篇幅,浪費你的閱讀時間。不講偶然、偏激、空洞、忽略規則、無視條件、以偏概全、沒有實踐意義的故事、道理,人與人、物與人、古與今,有太多不同。
個人理解的學習階段:1不知道某種知識的存在;2知道有某種知識存在;3對某種知識有所瞭解;4理解某種知識的內容;5經過練習和實踐,會使用這種知識解決問題;6反覆實踐熟練,應用這種知識幫助自己成長及改善生活。太多人停留在了2—4階段。知道事物,獲得談資;做出行爲達到水平,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成長是漫長、折騰、不容易的事情。無法寄希望於看一看藥方就祛除病痛,需要認真配藥、按時按量用藥;同樣,無法期待瀏覽此書,便爲你解決迷茫問題。使用此書並不容易,完成任務式的走馬觀花看一遍,不會有太多幫助;認真思考、耐心探索,讓知識爲人服務。
參考他人的觀點,思考自己的生活,不用採納。學習資料只提出一些引導和參考,通過自己的體驗,形成自己的理解,真正轉化爲自己的力量。在實踐中會遇到具體的問題,伴隨處理各種問題的過程,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提升。學習,思考,實際問題,分析,可行方案,執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