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1章 定北城 樂浪府

有俘虜裡面的小孩子,凡是能夠走路的都是被帶到了,擔任一些簡單的勞役工作,在空閒的時間也是被專門負責教導的護衛隊員們教育和洗腦,在城堡內不允許說別的語言,只能是使用漢語。

城外的老弱被抽調了一部分,被分配到了那些隨著遠征拓荒隊來到北地的蒙古人手下,來放牧帶來和繳獲的牲畜,有青壯的家庭都是被打散了原來的部落,和俄羅斯人哥薩克人交錯居住,耕種周圍的土地,現在不管是蒙古人還是俄羅斯人的存糧還是足夠,只要到了明年的夏天,一切就可以穩固了。

不管是種地的還是放牧的人,都沒有了自由人的身份,他們現在或者是農奴或者牧奴,都被分配給了在這裡的護衛隊員和團練們,隨軍的那些蒙古人,則都是被授予了自由人的身份。

都是在遠征拓荒隊的庇護下面,可以在分配給他們的廣大土地上放牧和耕種,並且有廉價購買農奴的權力。劉十三的北征給自己取得了權力,給跟著他來的手下們獲得了財富,這可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現在,武力最強悍的護衛隊員和幾百名正規軍,都是住在修繕完畢的城堡裡面,這裡面有俘虜的子女作爲人質,也有堅固的城牆和工事作爲防禦,加上他們的火器和馬匹,已經是完全的控制了季米特里堡周圍的地區。

季米特里堡這時候已經是改了一個名字,定北城,這個名字就已經是說明了一切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城中的護衛隊員並沒有閒著,四百人組成一個小隊,帶著奴隸僕從軍組成的隊伍,開始洗掠周圍的哥薩克村寨,把那裡的人口,牲畜和農具,都集中在這個城堡的周圍。

取得了定北城這個支撐點之後,也該到了這些亡命千里求財的人發財過癮的時候了,願意跟著劉十三遠征幾千裡,一路上冒著極大的風險,都是些亡命之徒,他們就是孤身前往博取更大的富貴,關外雖然也是剛剛安定,可是那裡的富貴空間太過狹小,既然是不做大明子民的人,自然不會安分的在那裡種田吃糧,都要靠著自己手中的刀槍賺來更多的金錢,這次應該算是做到了。

洗掠哥薩克的村寨,擄掠人口財物,實在是讓人快樂無比的事情,而且劉十三還在謀劃著對失必爾汗國殘餘部落的進攻和洗掠,劉十三要把華州變成這片廣袤無垠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當然,十幾名騎士組成的信使,帶著失必爾汗國繳獲的珍貴珠寶和劉十三的信箋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此時的漢城,在原來王宮的邊上,許多的住在那裡的官員宅邸,都是被拆除了,一個新的建築,在許多工匠和勞力的忙碌下建立了起來,雖然是七月份開始建造,但是對於財力和人力都不缺乏的華州來說,很快就完成了這個建築。

華州都督府不在設立在仁川,而是堂而皇之的建立在漢城之中,在王宮的另一邊,華州太守府也是在建造之中,華州是軍管民的體制,都督府完全的凌駕在太守府之上,所以劉順的太守府也是比都督府的格局要小一些。

不過這兩個大大的府邸,比起朝鮮王宮來可是大不少了,當然王宮的格局也是很大,一個小孩子住那麼大的地方也不是什麼好事,比較容易養成鋪張的習慣,作爲國王的祖父和監護人。

大都督江峰很是體貼的替國王考慮,把王宮一些在邊緣的建築都給拆毀了,在都督府和太守府完工之後,任何一個來到都督府和太守府辦事的人,如果不是太留心,都不會注意到夾在中間,顯得有些猥瑣的王宮。94b941

對於江峰的進駐漢城,在城內的漢人自然是無條件的歡迎,稍微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朝鮮勿論官民也都是高興異常,按照常理來說,這些人要是沒有什麼反對的情緒也是正常,因爲刀鋒兵威所向,想要不低頭也很難,可是這些人居然是這麼歡欣鼓舞,如此正面的表現,就實在是讓人吃驚了。

不過這樣的情緒不管是羅義的親兵營還是劉十二主管下面的司馬從事,都是懶得理會,由得他們去了。

漢城的朝鮮人想的很是簡單,如果江峰和劉順住在城裡的話,就算是爲了維持城內的體面和治安,也不會隨意的動手殺人,這樣最起碼會有些安全感,當然,這也許僅僅是安全的感覺而已。94b941

在一個月前,在漢城的清洗和搜捕,還擺放在顯眼處的京觀和瀰漫整個城市幾天的血腥氣,

是把這些人嚇破了膽子,生怕再有什麼殺戮的事情,是孱弱的這個民族來說,現在什麼大義之類的事情都不重要了,活下去,或者活的稍微好一些,這就是他們的目的。

楊大率領的五千人到了平壤,這個過程就好像是軍隊正常的遷徙,壓根沒有什麼波動,江峰手下的兵馬從前都是以漢城向北十里爲界,憑藉著山區和丘陵的地形,修建了大批的石堡和要塞。

當時的考慮是儘管輕而易舉的佔據了朝鮮的南部,可是仍然要提防明軍會從北面打過來,所以不敢太過北進,以免有什麼難以預料的情況發生,現在已經是大不相同了,關外已經是牢牢的控制在了華州的手中,海上的優勢又是這麼的強大,此時的朝鮮已經是華州的囊中之物了。

自然也就不用那麼多的防範和防備,可是在都督府的預料下面,因爲對於北面以平壤爲中心的土地統治,都是倚靠朝鮮的小朝廷來進行維持,突然派遣五千人的兵馬去那裡,會不會引起什麼反動。

要知道,在江峰沒有來到朝鮮之前,朝鮮全國的士兵也不過是八千人左右。

事實證明,華州的高層們都是想多了,他們生活在大明,天朝大國的子民做的時間久了,很難想象其他弱小的民族面對強大武力的時候,那種柔順和臣服。94b941

朝鮮局勢的穩定和越來越牢固的掌控,讓江峰這裡可以進行些相對比較大的動作,平壤在嘉靖十九年的七月下旬被改成樂浪城,南至漢城以北十里,北至鴨綠江和長白山,這一段的土地被作爲樂浪府的治所。94b941

樂浪府屬於華州統轄之下,樂浪府的知府人選對於華州,關外還有夷州三地的移民來說,有頗爲特殊的意義,等於說是這裡面的讀書人能不能進入中樞,能不能在華州的官僚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意義。

樂浪知府是從在山東當年大亂,移民華州時候的一名讀書人,這人是名秀才,姓李,喚作李謹的,胸中也是有些才學,只是因爲家貧也無人幫補,只能是靠著教授私塾來維持生活,連趕考的費用都湊不出來。

被裹挾倒華州之後,因爲變得生活無憂,讀書人們很多人都是在觀望,還有個別死腦筋的總是唱著什麼忠義大明之類的論調。華州軍方也是懶得理會這等的讀書人,由著他們去了。

李謹倒是沒有想太多,在大明的時候,他倒是也考了功名,可是日子過得辛苦無比,常常是揭不開鍋的情況出現,他的父母妻子都是跟著受累,他對大明根本沒有什麼好的印象。也沒有那麼多忠義的執著。

看到華州太守府招募吏員,他立刻就是過去報名了,雖然是華州懶得理會讀書人,但是有文人來應募,而且還是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這可是實在太難得了,不管能不能幹活,這畢竟是一個榜樣。

這李謹除了讀書之外,還經常要爲自己的生活操心,少了些酸腐氣,經世致用的東西卻接觸不少,加上人也是實在,爲了家人能過上更好些的日子,更是在衙門裡面吃苦耐勞的勤勉苦幹。

華州太守劉順前期缺少人手,特別是缺少識字的讀書人,既然是有太守府這等民政的架子搭了起來,各級的官吏都必須要配備纔可能是良好的運轉,但是來到朝鮮的讀書人們大都是觀望或者是冷眼旁觀,趙揚帆趙秀才和王啓年原來的班底,都是些掌櫃和帳房的出身,有些事情一時半會還不能熟悉。

李謹這樣有真才實學又肯實幹的角色,自然是被劉順看重許多,就連江峰也是知道了他的名字,印象大佳。

所以開始的時候,升遷也是很快,從一名負責律條的小吏升任爲民衛的民官,不是移民中德高望重的士紳或者是族長的民官,他是唯一的一個。

在民衛做的民官,政務出色,在民衛被分爲十鎮統歸華州統轄的時候,他也是被劉順調到了身邊,開始參與華州民政的最核心事務。

此次的朝鮮北部改樂浪府,李謹立刻成爲了劉順能夠想到推薦的第一人選,江峰對於這個人也是評價頗高,立刻是批準了這個任命,也就是七年的時間,李謹從一介書生做到了管民百萬的一方之長。

江峰手下的民政體系,逐漸的完備了起來……

第226章 西方和東方第608章 尚武大戰第140章 雙鳳會第143章 不合常理第49章 不光是隻有味精第13章 發財未必等於享受第191章 施恩第595章 人心第318章 石臼港 壟斷保障第548章 抗稅之亂第179章 衡王府內第63章 拿棍子暴徒和文武雙全第594章 招降第209章 碰瓷第238章 戰鬥?演習?第123章 翻翻牆談談情第525章 廷議 定策 決斷第117章 半夜上門馬匪第617章 對陣第423章 鹽鏟子第530章 打草驚的未必是蛇第387章 用人不疑第368章 朵顏第230章 動手第597章 火雨第514章 不甘心的嘉靖皇帝第227章 愚蠢第240章 豐收的企盼第604章 傳到了京師的消息第301章 一路向北第401章 很意外第632章 不聽勸第412章 這就是人才啊第17章 明朝勞動力市場第167章 不相干的幾件事第561章 劫掠第471章 趁亂放火殺人第483章 孫國王第119章 大獲全勝和遲來的救兵第56章 美味無雙第633章 手中的長矛最強第21章 找齊人手去山東第588章 明軍火炮第30章 少花了一百兩?第245章 不喊救兵因爲有把握殺光第66章 八面玲瓏和紅地毯第430章 失去分寸第446章 他和她看到的第302章 仁川登陸第632章 不聽勸第216章 天晴氣爽殺倭寇第63章 拿棍子暴徒和文武雙全第156章 有財大家發第273章 好久沒有自我表揚第290章 思想教育 看苦思甜第318章 石臼港 壟斷保障第542章 尼德蘭人文吏第440章 北面 南直隸第145章 就是這麼簡單第325章 霸海 安定 野心第126章 逢賭必輸五千兩第311章 城下血戰第181章 上山投奔和雪中送炭第506章 漳州城門第24章 敗家子的典範第197章 不錯的效果第623章 有功當賞第515章 皇帝的計劃第462章 殺乾淨了上路第1章 見義勇爲的穿越第637章 江家天下第42章 炮筒子一樣的分析第283章 來龍去脈第461章 動不如靜第156章 有財大家發第537章 破莊威風大振第193章 洋人傑森第374章 尾聲 新政 真實第95章 總算是安然無恙第624章 以少圍多第603章 誰說兵力不足第159章 常見的私港第265章 玉米的意義第214章 離開海上的海盜頭子第55章 那一碰的風情第499章 到底做什麼第147章 屠殺第157章 好久不見的女孩們第429章 河上血案第2章 不當軟蛋第35章 現代發力技巧第168章 暗流洶涌第485章 驅俘前驅第201章 膽大包天的土匪第533章 褚家莊第465章 追第271章 聞刀的消息第47章 東廠拜訪和南城富豪第202章 鹽漲 糧回第270章 家中女兒事
第226章 西方和東方第608章 尚武大戰第140章 雙鳳會第143章 不合常理第49章 不光是隻有味精第13章 發財未必等於享受第191章 施恩第595章 人心第318章 石臼港 壟斷保障第548章 抗稅之亂第179章 衡王府內第63章 拿棍子暴徒和文武雙全第594章 招降第209章 碰瓷第238章 戰鬥?演習?第123章 翻翻牆談談情第525章 廷議 定策 決斷第117章 半夜上門馬匪第617章 對陣第423章 鹽鏟子第530章 打草驚的未必是蛇第387章 用人不疑第368章 朵顏第230章 動手第597章 火雨第514章 不甘心的嘉靖皇帝第227章 愚蠢第240章 豐收的企盼第604章 傳到了京師的消息第301章 一路向北第401章 很意外第632章 不聽勸第412章 這就是人才啊第17章 明朝勞動力市場第167章 不相干的幾件事第561章 劫掠第471章 趁亂放火殺人第483章 孫國王第119章 大獲全勝和遲來的救兵第56章 美味無雙第633章 手中的長矛最強第21章 找齊人手去山東第588章 明軍火炮第30章 少花了一百兩?第245章 不喊救兵因爲有把握殺光第66章 八面玲瓏和紅地毯第430章 失去分寸第446章 他和她看到的第302章 仁川登陸第632章 不聽勸第216章 天晴氣爽殺倭寇第63章 拿棍子暴徒和文武雙全第156章 有財大家發第273章 好久沒有自我表揚第290章 思想教育 看苦思甜第318章 石臼港 壟斷保障第542章 尼德蘭人文吏第440章 北面 南直隸第145章 就是這麼簡單第325章 霸海 安定 野心第126章 逢賭必輸五千兩第311章 城下血戰第181章 上山投奔和雪中送炭第506章 漳州城門第24章 敗家子的典範第197章 不錯的效果第623章 有功當賞第515章 皇帝的計劃第462章 殺乾淨了上路第1章 見義勇爲的穿越第637章 江家天下第42章 炮筒子一樣的分析第283章 來龍去脈第461章 動不如靜第156章 有財大家發第537章 破莊威風大振第193章 洋人傑森第374章 尾聲 新政 真實第95章 總算是安然無恙第624章 以少圍多第603章 誰說兵力不足第159章 常見的私港第265章 玉米的意義第214章 離開海上的海盜頭子第55章 那一碰的風情第499章 到底做什麼第147章 屠殺第157章 好久不見的女孩們第429章 河上血案第2章 不當軟蛋第35章 現代發力技巧第168章 暗流洶涌第485章 驅俘前驅第201章 膽大包天的土匪第533章 褚家莊第465章 追第271章 聞刀的消息第47章 東廠拜訪和南城富豪第202章 鹽漲 糧回第270章 家中女兒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开远市| 龙川县| 科技| 冀州市| 大兴区| 隆林| 镇巴县| 华容县| 沧源| 金昌市| 新余市| 平谷区| 泰宁县| 芷江| 兰考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台安县| 长顺县| 永和县| 成武县| 夏河县| 五河县| 灌阳县| 刚察县| 紫阳县| 麟游县| 水富县| 香港| 富裕县| 保康县| 鲁山县| 茶陵县| 夏津县| 上栗县| 利辛县| 万全县| 出国| 迭部县| 石棉县|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