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災區人民的生命——農工黨內江市委黨員赴重災區抗震救災紀實
楊江華 李乃寧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農工黨內江市委迅速貫徹落實四川省和內江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相關精神,併發出號召,要求各總支、支部立即行動起來,投入抗震救災援助活動中去。積極動員和組織在醫療系統的黨員參加醫療救援隊,奔赴重災區抗震救災,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首首熱愛生命、拯救生命的大愛之歌,一首首無愧於農工黨黨員稱呼的生命讚歌!
第一批到達青川的白衣戰士
12日的大地震波及內江,內江震感強烈,驚心動魄。當晚上得到支援重災區的通知後,我們幾人,農工黨內江市委二醫院支部副主委、市二醫院臨江分院院長李德富,支部委員、內江市中醫院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雲,農工黨市委市中區總支副主委、內江市三醫院外三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羅勇不約而同,立即主動請纓,參加了內江市第一批赴廣元青川縣的醫療救護隊。
我們醫療隊於5月13日凌晨1時出發,晝夜兼程,火速趕往青川。沿路羣衆看到內江醫療救援隊的車隊,頓時看到了希望,邊跑邊激動地大聲喊:“感謝你們!內江來的白衣天使!”當日中午1時我們救援隊到達目的地。當地領導對我們說,我們是第一輛到達青川的救護車,第一支進入重災區的外來醫療救援隊,也是第一支將傷員轉送出去的醫療隊。我們備受鼓舞,顧不得一路顛簸疲憊,立即投入搶救工作。
地震劫後的青川縣城,幾乎被夷爲平地,水、電、氣、通信全部中斷,一具具死者的遺體被挖出擺在空地,受傷者痛苦呻吟著,餘震不斷,傷亡還在增加。縣城所有的醫院都受到了地震的徹底破壞而無法使用,我們馬上投入緊張搶救,因陋就簡地在一塊空地上展開救治,對一些危重病人則因爲條件所限,只能做初步緊急處理。
第二天,我們內江醫療隊轉戰到重災鄉鎮木魚鎮。木魚鎮學校學生宿舍垮塌,400多名學生被埋,死亡300多人……死神繼續威脅著越來越多的受傷者,生命是如此珍貴、脆弱。保住生命!保住受傷者健全的身體!要和死神賽跑,多爭取一秒鐘就可能多救活一個人!我們焦急萬分。有著豐富外科治療經驗的羅勇當機立斷,主動向當地的抗震救災總指揮提出建議:把重傷病員立即轉運到廣元市醫院搶救治療,挽救每一條生命,並帶頭把第一批重傷員運出了重災區。從廣元到青川,從青川到木魚,再從木魚到廣元,在這8天8夜往返在廣元至青川的救援線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與死的考驗:我們頭頂飛石,腳踏餘震,忍飢挨餓,露宿街頭,與傷員同在,與災民同存。八天八夜裡我們救護傷員200多名,沒有發生一例傷員死亡,護送藥品100多件,行程3000多公里。
5月17日,我們救援隊的李雲等接到指令,又經陝西繞道幾百公里,急赴交通中斷、信息中斷、災情不明的川陝甘交界的偏僻的姚渡鎮救援。這裡災情更重,全鎮一片廢墟,無助的孩子們看到來了第一支救援隊,悲喜交加,“來了救命恩人!”我們救治傷員,分發藥品,把身上所有的錢和食物送給災民。這裡巖石飛奔,山體滑坡,路面斷裂,餘震不斷。一個山裡的老婆婆,左下腿被砸殘,右柯氏骨折被搶救運出;一個頸椎骨折的男孩,由於器材奇缺,李雲就用身體做依靠,堅強的小男孩說:“叔叔,我沒事,我沒事”;一個約十歲的小女孩,雙下肢骨折,哭聲悽慘,李雲不斷地鼓勵安慰她,懂事的小女孩不再哭泣,口裡重複著:“我堅強,我堅強!”多可愛的孩子!生命在這一刻是那麼剛強、挺拔、崇高!
太多感人至深的事蹟,太多震撼心靈的場面!驚險悲壯,終生難忘!
當晚我們安排人員回到青川,向指揮部彙報了鎮上的災情。指揮部立即組織藥品人員,我們給搶險救災隊伍當嚮導再次進入姚渡鎮,使全鎮更多的受災羣衆得到了新生。姚渡鎮抗災搶險,我們受到了廣元市青川縣指揮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
我們醫療隊員們在第一線救援搶險,牽動著後方同事們和領導的心,讓我們看一看農工黨內江市中醫院支部主委劉遜與李雲一段感人至深的短信吧:“李雲同志,每當我想到你們不畏艱險,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搶救無數個生命時,我會感動流淚,你們沒有辜負醫院領導的希望,你們是可愛的、光榮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李雲回信道:“這次地震讓人心疼,也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課題,使我們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團結、友愛、向上!我們會更努力工作的。”“到了這樣的環境,誰也不會退縮,我們的工作是冰山一角,但我們會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同樣的生命在這裡沒有貴賤,我們做的事情就是保護生命和健康!”
救援任務完成後,廣元市衛生局的領導說:“內江市赴青川醫療隊是最早到達青川的醫療隊,載送傷員最多,風格最高,從未向廣元市衛生局提出任何要求,從未拒絕過任何任務,是唯一一個現場搞了治療的隊,唯一一支到過最偏遠地區
的醫療隊。”
“總理辛苦了!總理,保重!”
戰鬥在青川重災區的內江疾控應急救援隊,是一支特別能吃苦耐勞、承擔任務和責任特別繁重的救援隊。我們幾個農工黨員,農工黨內江市委疾控中心支部主委、市疾控中心門診部主任、副主任醫師杜仕華,農工黨內江市委市中區總支副主委、內江市中區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衛生主管醫師王文日夜奮戰在抗災第一線,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接見。 ωωω ?ttκā n ?¢ ○
5月15日,青川縣木魚鎮中學一片廢墟,時值30℃高溫,數百名遇難學生遺體已經嚴重變形發臭。我們與部隊官兵一道,冒著餘震不斷、學生宿舍有可能再次坍塌的危險,對搶救挖掘出來的學生及時查探生命體徵。一具具遇難學生遺體清理出來,他們是年僅十幾歲的中學生,本應是活潑可愛的花季少年啊!我們強忍著巨大悲痛,對學生遺體反覆進行消毒處理,然後轉移安全地帶。我們還配合當地政府,對現場處於痛失孩子極度傷悲的家長,做耐心細緻的心理疏導和安慰。下午1點30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的陪同下,深入青川縣木魚鎮視察災情,來到了木魚中學。總理接見了頂烈日、冒酷暑、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防疫小分隊隊員、醫務人員、部隊和消防官兵,他緊緊握住隊員們的手,深情地說:“同志們,辛苦了!”望著連續奔波在災區第一線視察災情的溫總理憂慮疲憊的目光,我們隊中的王文激動萬分地說,“總理辛苦了!總理,保重!”
5月16日,我們防疫隊員受命開展青川縣城區衛生學評價。我們不顧餘震和房屋上瓦礫隨時落下的危險,走遍了青川縣城區每一個角落,調查了很多災民帳篷,瞭解災民目前的衛生需求狀況,很快做出了較爲全面的衛生學評價和急需開展的工作意見,上報當地救災防病指揮部並被採納實施。杜仕華一再督促有關人員:迅速印發衛生防病宣傳資料,提高災民衛生知識,消除恐慌心理,確保溫總理提出的“大災之後防大疫”。我和王文等隊員一道在城區各街道、帳篷區開展了消毒殺蟲指導、疾病監測,對災民進行健康諮詢和衛生知識宣傳。城區的垃圾、沿河兩岸的糞便及時得到了清理,城區衛生狀況有了明顯改觀。
5月17日,我和王文等又奉命奔赴青川縣白家鄉、建峰鄉抗災防病,防疫工作的腳步從城市轉向農村。白家鄉面積65平方公里,下轄4個行政村,人口8200多人,這裡地處山區,山高林密,溝壑縱橫,人員居住分散,多數居住在山上,最遠步行需要4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通過與鄉黨委政府和衛生院密切配合,制定了以消毒殺蟲、環境治理爲重點,加強衛生知識宣傳,切實做好疾病監測的工作方案。我們每天都踏著餘震,頂著坡上飛石,早出晚歸,爬坡上坎,挨家挨戶地指導消毒殺蟲、宣傳衛生知識、瞭解病情。渴了,喝一口自帶的礦泉水,餓了,幹嚼方便麪。過度奔波,忍飢挨渴,王文因便秘致使痔瘡復發,他強忍病痛不吭一聲,在6天時間內,堅持走遍了全鄉的每個村社。每到臨時聚居點,每一個村社,他都苦口婆心地宣傳衛生知識,問長問短,撫慰村民。我們在青川縣城鄉行程達4000多公里,和防疫隊員們對1639處房屋和廢墟、890頂帳篷、389間臨時廁所和臨時垃圾堆放處進行了消毒殺蟲處理,對185處臨時飲用取水點進行了消毒,爲災區1萬多羣衆和部隊官兵進行各種形式的衛生防病知識宣傳,發放各種救災防病宣傳資料5000餘份,分送各種消毒藥劑2.5噸。面對餘震險情、面對災區急需救助的災民、面對百業待興的一片廢墟,我們用自己樸實而又真誠的實際行動爲災區送去了深情。
副主委與死神擦肩而過
農工黨內江市委副主委、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衛生醫師林朝傑,在青川戰鬥了整整10個晝夜,經歷了觸目驚心的6.4級的最大一次餘震,與死神擦肩而過,義無反顧,他說:“只要需要,我隨時準備重返青川!”
林朝傑自述:
5月21日,我帶領10名疾病控制專業技術人員赴青川縣白家鄉和建峰鄉。
地震後廣大村民住房損毀嚴重,不得不居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或窩棚中,居住環境條件急劇下降。我帶的衛生防疫小分隊發現城鎮河道污染嚴重,居民周邊環境惡劣,及時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建峰鄉黨委政府,並建議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一次愛國衛生運動。得知這一情況後,鄉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及時組織150餘名軍人對2000餘米的河道進行了清理,清理垃圾堆4堆,清運垃圾6車(拖拉機),對集中式供水取水點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設立了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區設置了禁止倒垃圾等警示標牌,寫出保護水源、愛護環境等宣傳標語。並要求各村社及時組織廣大村民搞好住所及周邊環境衛生,加強疾病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認真開展消殺滅工作,防止傳染病流行。
5月25日下午,青川發生6.4級大餘震,那時我剛剛從坍塌的房屋邊檢查工作走過,只差那麼兩分鐘,房屋再一次倒塌
,幸運的我躲過了一劫!在青川的日子裡,我已習慣了“地是上下跳的”餘震,而這次特大餘震,我再次經歷了生死考驗。我感受最深的是“青川,災情真的太嚴重了!”我在電話裡告訴牽掛我的朋友時說。
大愛無疆的女黨員
崔春虹,這位名字像春天般溫暖、彩虹般美麗的女農工黨員,5月16日和她的同事農工黨內江市衛生執法監督支隊支部委員(她也是農工黨支部委員)賈曉東一起,奔赴重災區彭州抗震救災。以下爲崔春虹自述:
我是帶著急切的心情、真摯的關懷、無邊的大愛,以最堅韌的決心和勇氣,拋下在家正在讀高一的女兒一人來到第一線的。
從到達目的地的那一刻起,我們主要負責彭州丹景山鎮和新興鎮24村3社區等地的食品、飲水、消毒、傳染病防治等衛生監督工作。看到飢餓悲痛甚至昏倒的災民,我們心如刀割,立即捐款捐物,賈曉東等向災民捐了40斤大米、乾糧。
我頂烈日、冒酷暑、跋山涉水,腳步踏遍了整個我所管轄的地方。我心裡只想著爲災區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顧不得重重困難,變成了無比堅強的勇士,和隊員們用真情和汗水、用勇氣和愛的力量,爲災區受難羣衆重新撐起了一片藍天,爲災區的廣大人民羣衆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衛生安全城牆!
白天我和隊員們戰鬥在一起,晚上隊員們休息的時候,我還得與家中的女兒進行電話溝通。我也和其他參加抗震救災的衛生監督員一樣,學會了向家中的親人們“撒謊”。當家裡女兒擔心我的身體和安危的時候,我總是告訴女兒,我“吃得好、睡得香”。實際上災區生活太艱苦了!
“把災區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把沉重的擔子和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爲了災區早日重建,災民羣衆更好地、更安全地度過這一艱難時期,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我目睹的災區損失的現狀,尤其是看到彭州市沙家濱帳篷學校孩子們簡易的教學設施和條件後,我那充滿爲災區人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的慾望急劇增強,我不斷地與他人溝通,動員北京一家不願披露名稱的公司爲彭州市沙家濱帳篷學校捐贈了價值20136元的書包、彩筆、跳棋、作業本、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甩繩和呼啦圈等。
6月2日上午9:00,受北京公司負責人委託,我和內江市全體抗震救災人員參加了在學校舉行的捐贈儀式,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吳處長髮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沙家濱帳篷學校的王校長及孩子們備受鼓舞,決心化悲痛爲力量,人在學校在,孩子們表示一定要成長爲國家棟梁之材!
此時此刻,我的臉上終於綻放了久違的欣慰的笑容。
安縣,願你永遠平安
農工黨內江市委疾控中心支部副主委、市疾控中心流調科科長張曉斌,參加內江軍分區抗震救災突擊隊醫療小分隊,於5月14日奔赴安縣茶坪鄉抗震救災。
張曉斌自述:
安縣茶坪鄉又是一個重災區,地震後和外界失去了聯繫。我和隊員們冒著餘震不斷、滑坡和泥石流隨時發生的危險,徒步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大山,歷時近10小時跟隨部隊首次進入傷痕累累的安縣茶坪鄉,爲受災羣衆送去了急需的藥品、食品,受災羣衆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我和醫療小分隊員視災區爲故鄉,視災民爲親人,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的精神,緊急救治受傷的當地羣衆以及部隊官兵,共診治傷病員近3000餘人次,爲部隊駐地進行環境消毒約2000平方米,車輛消毒100多臺次。部隊官兵及駐地周邊沒有發生任何羣體性的疫病,確保了部隊的戰鬥力,出色地完成了抗震救災第一階段的醫療救助和衛生防疫工作,被部隊官兵們稱讚爲“抗震尖兵,健康衛士”。
農工黨內江市委委員、市直屬醫衛支部主委、內江市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餘治超回憶:
帶領農工黨內江市委委員、市中區總支副主委、市中區計劃生育指導站站長張蘭等內江市計劃生育系統的救援隊,奔赴重災區安縣,送去了價值6萬元的嬰幼兒物品。由於過度勞累,加上我將屆花甲之年,體衰多病,當晚就發高燒39度,同事勸我休息,但是我一心想的是工作,想的是這點病算不了什麼,只願安縣平安!
支援災區前赴後繼
前方同志奮勇當先,搶救災區人民的生命;後方同志不甘落後,踴躍捐款支援災區。在農工黨內江市委的組織下,全體農工黨員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積極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爲災區羣衆獻愛心,幫助災區羣衆渡過難關,重建家園。
內江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內江市委主委、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陳玉春身先士卒,個人通過市一醫院、市政協、農工黨市委機關支部等各個渠道,共捐款1000元。副主委範偉不僅多次捐款,還把有關單位捐給他從災區轉學到內江讀書侄兒的幾百元也一同捐贈。在主委和副主委的表率作用下,全體黨員捐款積極、奉獻愛心,農工黨內江市委各支部、總支部及黨員共捐款27205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