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猛地瞪大了眼睛,一時間彷彿以爲自己聽錯了,這怎麼可能?
“你給出的條件確實很優越,也很令人心動,不過我是一名華國人,無論如何也不會離開土生土長的國家。哦對了差點忘了告訴你,我們華國還有一句古話,叫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方鬆冷笑一聲,轉身就走。
M國這種挖牆腳的行爲令他心裡頗爲不齒,他是一名十足的愛國青年,因此自然不會因爲M國給出的優越條件而動了歪心思。
愛德華眼睜睜地看著方鬆遠去的背影,幾乎要氣的肺疼,他沒想到自己居然幾次出師不利。
“媽的,真是晦氣!”
愛德華氣的大罵了一聲,可是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去,一定會被M國的那些高層所恥笑的。
心裡的糾結一時間令愛德華頭痛欲裂,思來想去他最終還是決定,去投奔M國的外交部。
M國的外交部長跟愛德華是故交,過來之前也已經接到了M國高層的命令,讓他協助愛德華一同完成這個任務。
與此同時,方鬆也匆匆地回到了研究所之中,找到了正在做實驗的劉旭。
“你回來了?出什麼事了臉色這麼難看?”
劉旭皺著眉頭看向了自己的同伴,後者此時臉色鐵青,也不知道經歷了什麼,看上去似乎很生氣的樣子。
“氣死我了,你一定不知道我今天見到了誰!是M國人,妄圖說服我加入他們的科學研究所,這怎麼可能!”
劉旭一聽,心裡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定是M國眼看著他們對超音速戰鬥機的研究速度太快,心裡生出了警惕和擔憂,所以想要從中干涉。
只是正常渠道他們沒有辦法,就只能採取一些歪門邪道的辦法,例如挖走研究這個項目的骨幹人員,也就是方鬆。
一旦方鬆被成功挖走,那麼對劉旭來說也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因此無論如何劉旭都必須要保證方鬆不被挖走。
“原來如此,你不必理會他們,根本就是一羣喜歡亂咬人的瘋狗罷了。”
“說的也是,狗急跳牆罷了,見我們華國的科學界發展的越來越好就急不可耐地搞破壞,他們也就這點本事了。”
方鬆冷笑一聲,心裡也平靜了下來,還能繼續跟劉旭討論著研究項目。
不過放鬆雖然不準備在意這件事,可是M國又豈會就這樣善罷甘休?
M國的外交部部長恰好看到了那天的訪談節目,心裡也頓時有了計劃。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個方鬆身上穿的衣服,可是某個大牌的限量款,一件衣服足有五萬多,可是相當價值不菲呢。華國不是都崇尚生活簡樸作風優良嗎?怎麼一個科學家居然能有這樣奢靡的生活,這也太離譜了點兒吧?”
“你這麼一說,我才發現,他今天穿的衣服,也確實價格不菲。”
愛德華眼珠子一轉,頓時露出了一抹陰森笑意。
華國最在意名聲,如果他們抓住這個問題不放,在上面大做文章,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
想想還真是期待啊。
外交部部長與愛德華相視一笑,隨後紛紛作出決定,要將這件事好好拿出來說道說道。
於是一天後,一篇抨擊華國的科學家方鬆的文章就這樣出現了。裡面著重描寫了一下,方鬆參加訪談節目時穿著的那身西服,可是來自於某個大牌子,價格足有五萬往上。
“身爲一名科學家,不是應該有著簡樸的生活作風嗎?原來我們違法的科學家們,也是個高收入的職業和人羣,既然如此他們跟那些娛樂圈的明星有什麼區別?”
文章的最後是一個充滿了怒意的質問,嚴重斥責了科學家方鬆的行爲作風,覺得他的這些行爲已經超過了一名科學家該有的範疇。
而這篇文章的報道還只是個開始,那價值五萬的西服也只是個引線,爲了引出一個更大的漩渦。
文章出現之後,舉國譁然,在民衆眼中,科學家們就應該是一羣純良樸素,跟豪華完全不沾邊的兩個羣體。
他們是爲了人民而努力進行科研的人員,如果整天只想著利用那些錢去炫富,去過上奢靡的生活,又如何能夠好好地進行研究。
“不是吧,現在科學家們都這麼有錢的嗎?五萬一件的西裝,我如今月薪三萬也捨不得買啊。”
“嗨,同樣都是打工人,那些科學家們可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氣派多了。”
“身爲一名科學家,生活作風居然如此奢侈,還鋪張浪費,這種人也配作爲我們華國科學界的傑出代表人物嗎?”
“我們的科學界大概真的要完蛋了把,居然這種人都能進入研究所之中,該不會是某個富二代下去鍍金的吧?”
“一把年紀了還喜歡炫富,丟不丟人啊?”
“我一直非常好奇那些科學家們的工資有多少,就算你有錢也不該過的這麼奢侈吧?對得起你們科學家的身份嗎?對得起一心相信你們支持你們的普通羣衆嗎?”
網絡上立刻出現了諸多批評的聲音,斥責方鬆的生活習慣太過奢侈,引發了民衆們的強烈不滿。
而M國的人也趁機散佈謠言,在其中渾水摸魚,挑撥離間,煽風點火。
無數個小號橫空出世,在那些批評方鬆的評論下面,把那些人大罵特罵,當起了反竄的同時,也讓方鬆的聲明再次一落千丈,引起了廣大人民羣衆們怒火的膨脹和更加強烈的報復和斥責。
甚至一些極端人物已經開始趁機抨擊華國的整個科學家,幾句話將所有科學界的傑出人物都給罵了進去。
各種難聽的話躍然於網絡上,鍵盤俠手持鍵盤一頓酣暢淋漓地大噴特噴,獲取了大量的認同之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這種心情支撐著他們發佈了一則又一則評論,獲得的點贊和轉發就是支撐著他們繼續抒寫那些言詞激烈的評論的最大動力。
而恰好這段時間,超音速戰鬥機的實驗進行了關鍵時刻,劉旭和方鬆以及許多科學家們,基本都沒什麼時間碰手機,所以對外界的輿論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