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6章 李文瀾論儒-

曾有人思考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什麼以理學、綱常爲核的儒家治政和學術羣體在新朝如此迅速地失勢了。這個問題上,李文瀾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爲當先一個原因,也同時是新朝統治天下的一個隱患,就是即使沒有那些掉書袋的腐儒當官治政,皇帝有百萬歸民可以爲他治理國家。

如果那些抱著什麼綱常倫理、理學大義的所謂當代聖賢、名臣不拋棄這些觀念,那麼他們就無法掌握權力。對於他們來說如果他們矯情,那麼他們就沒有當官的命了,就算是什麼世家,只要有三代不出官僚,家族地位肯定要急轉直下。以前改朝換代,新朝都必須求著這些保守勢力、前朝官僚,爲他們治理地方等等。但是,如今新朝求都不求他們,直接換上一茬歸民。反而,由於新朝嫌棄舊式官僚沒有多少治政真才實學,只會叫叫什麼之乎者也,一概不予錄用。

李文瀾後來看出來了,現在的王朝,更歷朝歷代比起來就是兩碼事,做任何事情都務求懂行和專業,以往官場哲學上的欺瞞做作全都被歸民官員那種實幹精神逆轉了。他覺得,其實形式上,來自海外的漢族歸民,跟當年清軍入關其實形勢相近。只不過,滿清是剛從落後的社會形態走出,而且知識匱乏、人才不足,難以駕馭廣闊的中原疆土。反觀現在坐天下的何氏王朝,血緣上他們是中土的漢人無疑歷史文化都與中原漢人一般無二,但他們又各自懂得一番別人都沒有的本事,有人精善數理,有人通曉農學,他們有一套固定而且有效的體制可以直接施用在中國,所以他們的狀況要比當時入關時窘迫的滿清強很多。

但是一定程度上,新朝又與滿清類似,他們都帶著跟中原傳統本土文明不同的東西進入了中原。滿清是異族人,但是落後文明,他們進入中原後,爲了統治這片錦繡河山,不得不進行漢化用漢人的東西也就是理學儒家來統治中國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入夏則夏。而歸民是漢人,但卻在漢家文明上演化發展了,大異於傳統的儒家禮教、理學綱常,他們不接受理學,反而用自己的文化強行割理學的腦袋。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文明變革。”李文瀾在自己的畢業論文中寫道。

掌握不住官場、掌握不住權力,理學儒家的文人就無法掌握一國文明的走握,就掌握不住百姓的遵從力。在強大武力和國家機器的轄制下,大部分儒士都無法抵抗來自歸民的新文化的入侵。八股文不是取士標準了考試的內容不再是四書五經了,儒學士不能獨霸朝堂了,甚至望眼今朝,所謂的國家最高政府——內閣之上,一個儒士都沒有,清一色都是歸民。

就算是當年八旗入關,還有寧完我、范文程之流進入中樞,影響決策,可是現在一旗重量級的儒士都沒有進入國家中樞大部分的儒學子弟、前朝大官都被封在家中,再接觸不了國家權力。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沒文化。

這個沒文化是狹義的,也許他們每個人都可以背誦大量的儒家經義,各種道德文章張口就來,但叵ˉ他們不會實務,或者說實務不成體系。不會怎樣發展經濟,讓民衆越來越富足,不知道怎麼鼓勵文教,讓百姓都懂得道理。…

李文瀾突然發現,所謂的儒家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僅僅是讓儒士一族保有長久的現光,他們的子嗣可以入朝爲官,可以榮華富貴,而千百年來,小民還是小民,他們不學儒就無法改變生涯,而大部分的寒士,都沒有改變社會地位,只是淪落鄉間,與八股文終老一生。

在他的畢業論文中,他嚴謹但卻大膽地將所學運用,稱前朝三千年,與今朝不到十年就是他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三千年儒家社會,重視不變二字,儒士抱殘守缺,在很多問題上唯獨求的就是一個穩當,一切照舊,平平常常就好,不需要任何起伏波瀾,只求皇帝坐得穩皇位,儒士坐得穩富貴。但是,這個社會中卻沒有一個王朝能逃得出三百年輪迴,必然經歷起落興衰,百姓的生活三千年來沒有特別的變化,仍然辛苦勞作、茍且偷生。相比之下,新朝立國,反其道而行之,重視的就是一個變字。國家要變,人民要變,社會要變,文化也要變??雌饋碛行┥眺弊儎t通不變則亡的意思,但是觀現在之發展,卻可以看出,國家的變,向前地演進,使得國家財富增加,使得軍隊戰力增強,百姓生活富裕國民的素質在提高,這些都是三千年中任何一個王朝都沒有做剿的事情,而新朝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卻完成了這項壯舉。那麼,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中,都是錯了麼?

年輕的才子在這裡提出了疑問,很快又自問自答。他說,祖先並沒有錯。

國家的變,政局的變,並不是盲目地變,而是隨變則變。他引用了一個經典的理論,生產力的發展決定了社會形態。三千年時間,中國的生產力有了顯著的變化,三千年前,祖先們可以用儒家統治社會,因爲百姓需要安寧,國家需要平靜,在外部威脅近乎爲零,社會紛亂的情況下,儒家思想和治政理念,有利於那個時期社會的穩定、國家的安寧,從而使得人民在和平穩定環境下,進行生產力的發展,創造更大的財富,人民生活向前邁進。

但是,三千年後,世界變小了,西夷就在身旁窺伺,並且通過巧取豪奪,獲得與中華相較的實力。其他人、其他國家都在變,都在發展,如果儒士們還是抱殘守缺,凡事向著維持國家穩定,同時閉關鎖管,兩耳不聞海外事,那麼中華將被後來居上的西夷給超過,甚至羞辱。我們求國家穩定安寧的的心情將被完全踐賭,變成拖累國家穩定和安寧的罪魁禍首。

他提出,在一定的生產力水平下,就應該有一定的適應生產力發展妁社會制度與之適應,從而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他列舉了許多前清國家破壞生產力發展的力證,舉出傳統的小農經濟對於國家的負累,以及與同時期西方國家的差距,證明了那些閉著眼睛就知道念四書五經的腐儒們所謂的天朝上國,基本上已成幻夢,所謂的天朝已經不復存在。

“儒家治政理念在當代社會的失敗,並不代表儒家文化的失敗?!崩钗臑戇@樣寫道。

絕對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至少有半壁江山是儒家傳統思想撐起來的,我們今天並不是爲了全盤否決儒家思想,而是剔除儒家思想中,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因素,最直接的對象就是程朱理學。新朝建立以來,並沒有提出任何毀儒滅儒的政策和口號,任何相關看法都是儒士自己強加上去的。反而,新朝重新訂立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基本社會禮儀,要求重新建立一個禮樂社會。當然,這個禮樂社會跟孔子所推行的禮樂已經有著較大出入,但是卻能更好地提高國民素質,興復人民道德,而且是全民的道德。王道儒家復古也是最近在報紙上大行其道的一個口號,很多學者開始重新闡釋儒家經義,挑選出於現代社會相符合的內容?!?

所以當今社會基本上是這樣一個情況:講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卻拋棄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極端理論;講求家庭和睦、夫唱婦隨、兄友弟恭等傳統道德,卻拋棄了過激的貞潔觀念、人身依附觀念等;提倡知識的重要性,卻不限於儒家知識。

德泰皇帝、尹勝吉首相天天在報紙上發表的言論,基本上找不出一篇中間沒有引述儒家經典的,但是腐儒們卻徹底地從政治舞臺上消失了。國家到處宣揚著仁德友愛的儒家社會道德觀念,但是僅僅懂得這些的人再也沒有了權力。

李文瀾稱之爲怪現象,由於社會形態的發展,當今國家有著遠勝千代數十倍的對民衆影響力,儒家精神在民間有著遠超三千年的流傳,反而儒士們卻哭叫著國家在滅儒。

年輕的學子最終沒有忍住他當年頂撞權貴的那一分傲骨,徑直提出,叫著滅儒的人是不真正懂得道理知識,學習沒有學透的儒士,他們如果掌權給社會帶來的災難,遠勝於昔日的奸臣邪佞百倍

這篇論文最終被送到了何沐平的案頭,何沐平對這篇萬言書論文評價很高,交給了官方媒體《華夏新聞》,讓他們進行發表,並進行相關評論。一時間,國內又開始討論到到底什麼是真儒,什麼事假儒的大辯論。

“還好我有系統人員給我做官,看了這篇文章,想想我要是獨身一人穿越,還不知道得受多少窩囊氣呢?,F在我不需要向那些腐儒們妥協,而是他們必須向我妥協?!焙毋迤接迫粐@道,他出現的時間十分巧,正是外夷蜂起,儒家本身開始逐漸走低的時候,所以在思潮上,他絲毫不佔下風,反而現在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第248章 三個禮物第56章 巴夏禮弄巧成拙的陰謀第249章 國際主義戰士第125章 皇帝大婚和日本來人第97章 阿拉斯加入手286章 坦克大戰前第227章 化胡-第89章 熱議軍工拍賣第73章 左宗棠讀書第231章 鼓動建立獨立武裝-第257章 法國平衡第288章 民聲第10章 海軍、海軍,你終於來了第218章 吾所求第128章 末路的義軍第15章 徵兵原來還有限制第30章 何沐平斥古六第160章 “做事”第117章 血海花第260章 電氣時代來了第56章 巴夏禮弄巧成拙的陰謀第168章 老婆懷孕第183章 花雪四姬第257章 法國平衡第35章 19世紀唐雎與秦王第137章 天上的一片雲第273章 菊姬第25章 新民黨黨魁的野望第295章 鐵鳥第280章 伏擊第113章 對俄勒岡下手第200章 直到他們同意,或者他們不再存在第205章 衙內第152章 被鎮住第78章 萬騎卷平崗第18章 海南入手第3章 三元里人民抗英運動第53章 莫名其妙的晉升任務第66章 大戰之前第295章 鐵鳥第221章 向皇帝行賄-第33章 憂慮的人們第252章 闖過直布羅陀第93張 與原著民接觸第16章 新政權的改革政策第10章 海軍、海軍,你終於來了第279章 燒營第168章 有刺客!第27章 道光駕崩第96章 當紙幣進入流通第4章 伏擊龍蝦兵第109章 真正的金手指、修改器第96章 當紙幣進入流通第249章 國際主義戰士第210章 接受教育-第289章 戰中亞第81章 女王問策第135章 狗血的戀愛第72章 南洋海戰——伯麥的第三個錯誤第198章 標量波武器第156章 各出陰招第100章 被中國攪亂的一池春水第238章 打破舊世界-第240章 平捻-第180章 美墨戰事和醒悟的人第89章 熱議軍工拍賣第22章 北伐部隊開拔第101章 新聯邦的高層會議第124章 溝通第50章 西婆羅洲聯邦的建立第242章 拉斯佩爾的決斷-第135章 狗血的戀愛第179章 在蘇門答臘對望新加坡第13章 香港島搶灘登陸戰第65章 皇家海軍的戰備第48章 肅順建新軍第101章 新聯邦的高層會議第163章 何沐平的處理第192章 守衛五大湖第85章 女英雄第18章 海南入手第83章 改變歷史的陳情書第228章 新的系統任務-第25章 新民黨黨魁的野望第156章 各出陰招第64章 聯軍的出發第129章 內閣倒何?第39章 授勳儀式第39章 授勳儀式第38章 陰謀與爾虞我詐第87章 爭奪美華零售公司第98章 周旋於女人之間第71章 南洋海戰——伯麥的第二個錯誤第275章 脅迫第299章 幕後主使第70章 南洋海戰——伯麥的第一個錯誤第264章 聯盟之路第24章 屠夫吳大飛的屠殺門第269章 雄辯第233章 秘密的軍火-
第248章 三個禮物第56章 巴夏禮弄巧成拙的陰謀第249章 國際主義戰士第125章 皇帝大婚和日本來人第97章 阿拉斯加入手286章 坦克大戰前第227章 化胡-第89章 熱議軍工拍賣第73章 左宗棠讀書第231章 鼓動建立獨立武裝-第257章 法國平衡第288章 民聲第10章 海軍、海軍,你終於來了第218章 吾所求第128章 末路的義軍第15章 徵兵原來還有限制第30章 何沐平斥古六第160章 “做事”第117章 血海花第260章 電氣時代來了第56章 巴夏禮弄巧成拙的陰謀第168章 老婆懷孕第183章 花雪四姬第257章 法國平衡第35章 19世紀唐雎與秦王第137章 天上的一片雲第273章 菊姬第25章 新民黨黨魁的野望第295章 鐵鳥第280章 伏擊第113章 對俄勒岡下手第200章 直到他們同意,或者他們不再存在第205章 衙內第152章 被鎮住第78章 萬騎卷平崗第18章 海南入手第3章 三元里人民抗英運動第53章 莫名其妙的晉升任務第66章 大戰之前第295章 鐵鳥第221章 向皇帝行賄-第33章 憂慮的人們第252章 闖過直布羅陀第93張 與原著民接觸第16章 新政權的改革政策第10章 海軍、海軍,你終於來了第279章 燒營第168章 有刺客!第27章 道光駕崩第96章 當紙幣進入流通第4章 伏擊龍蝦兵第109章 真正的金手指、修改器第96章 當紙幣進入流通第249章 國際主義戰士第210章 接受教育-第289章 戰中亞第81章 女王問策第135章 狗血的戀愛第72章 南洋海戰——伯麥的第三個錯誤第198章 標量波武器第156章 各出陰招第100章 被中國攪亂的一池春水第238章 打破舊世界-第240章 平捻-第180章 美墨戰事和醒悟的人第89章 熱議軍工拍賣第22章 北伐部隊開拔第101章 新聯邦的高層會議第124章 溝通第50章 西婆羅洲聯邦的建立第242章 拉斯佩爾的決斷-第135章 狗血的戀愛第179章 在蘇門答臘對望新加坡第13章 香港島搶灘登陸戰第65章 皇家海軍的戰備第48章 肅順建新軍第101章 新聯邦的高層會議第163章 何沐平的處理第192章 守衛五大湖第85章 女英雄第18章 海南入手第83章 改變歷史的陳情書第228章 新的系統任務-第25章 新民黨黨魁的野望第156章 各出陰招第64章 聯軍的出發第129章 內閣倒何?第39章 授勳儀式第39章 授勳儀式第38章 陰謀與爾虞我詐第87章 爭奪美華零售公司第98章 周旋於女人之間第71章 南洋海戰——伯麥的第二個錯誤第275章 脅迫第299章 幕後主使第70章 南洋海戰——伯麥的第一個錯誤第264章 聯盟之路第24章 屠夫吳大飛的屠殺門第269章 雄辯第233章 秘密的軍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市| 延寿县| 平远县| 丰县| 类乌齐县| 汝阳县| 阜南县| 黄浦区| 读书| 壤塘县| 宜阳县| 察隅县| 清徐县| 商城县| 牡丹江市| 无极县| 巫溪县| 泰安市| 沾化县| 饶河县| 临泽县| 凤冈县| 房山区| 海门市| 连南| 孝感市| 乐东| 南汇区| 喀什市| 巧家县| 汝南县| 仁布县| 遂昌县| 芷江| 祁连县| 蒙阴县| 铜川市| 苗栗县| 德阳市| 阜南县|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