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章147五色雲(yún)間鵲2

章147 五色雲(yún)間鵲 2

“自守之道?”劉高二微微點頭,臉上仍帶著狐疑的神色。

“關(guān)東很可能由身份的區(qū)分轉(zhuǎn)向信約的自守,這是另一種自守之道。”

“身份?信約?”高肅的腦子已經(jīng)完全糊塗了,“這和自守之道又有什麼關(guān)係”

“趙將軍何出此言?”劉志堅也疑惑道,“關(guān)東從前的情形不說,如今清濁身份區(qū)分得涇渭分明,怎能說是由身份的自守轉(zhuǎn)向信約的自守呢?”他早年被父親寄希望繼承家業(yè),一直習(xí)文並監(jiān)管家中的賬目,直到他兄長劉知遠不願從軍,家裡沒人支撐門楣後,才被被迫棄文從武加入了火炮營。因爲(wèi)習(xí)文的經(jīng)歷,劉志堅對宋國清濁分治的情況清楚一些,身份的區(qū)別只比從前更大了。

“清流與俗易擇法自律,未嘗不是從身份區(qū)分到信約認同的轉(zhuǎn)折。”

趙行德緩緩道:“周王封建諸侯,血脈決定了身份,身份決定了君子與庶人之別。而秦漢之後,魏晉士族依然如此,直至盛唐,其後朝廷大力提倡科舉,寒門士人也越來越多的躋身朝堂,這纔打破了士庶之分。然而,所謂士農(nóng)工商各安其位,並不來自於本身的自守,而是來源於本身以外的東西,一是來源於官位,二是來源於在地方的勢力、財富、土地等等。表面上看來,所有人遵守的都是大宋律法,均平如一。然而,官位、財勢這些都是外物,仍然只是身份的另一種形式而已。寒門士子,升斗小民,哪怕他如顏回、閔損之賢,也會備受輕賤。而清流法和俗易法,其實就是每個人和其他人,百姓與朝廷之間所立下的信約。清流與俗易擇法自律,人自擇法,就是以信約自守,以信約來代替身份的區(qū)別。對於那些希望做君子而不可得的人來說,這就是由身份轉(zhuǎn)向信約的時代,只要守清流法,就能得到清流君子的對待。”

“原來如此。”劉志堅有些恍然,拱手道,“謝大人指教。”

他忽然想起金昌泰在率賓府廢除了長子繼承法,轉(zhuǎn)而行率賓的鄉(xiāng)約,曾經(jīng)激起不小的聲浪,現(xiàn)在看來,金昌泰在率賓府所爲(wèi),竟與趙行德所稱的信約代替身份的趨勢竟似殊途同歸。

“由身份轉(zhuǎn)向信約的時代,”劉志堅出神地想著,低聲道,“這真是大勢嗎?”

“這是大勢。”趙行德點點頭,“就像火器大興於世一樣的大勢。”

雖然火器已經(jīng)在戰(zhàn)場上大行其道,但絕大多數(shù)人都卻還沒有意識到,火器取代冷兵器,乃是戰(zhàn)爭史上最根本的一次變革。雖然戰(zhàn)爭的本質(zhì)仍然是人和人的爭鬥,但決定勝負的,已經(jīng)不是軍人的武藝和勇敢,而是體力、智力、技能、組織能力、動員能力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較量,甚至是國家和社會綜合實力的較量。如果用猛獸之鬥來打比方的話,軍隊只相當(dāng)於國家的獠牙利爪,不可不鋒利,但真正決定勝負的,更大程度是肌肉、骨骼、靈活的神經(jīng),這些潛藏在猛獸軀體之內(nèi)的東西。軍士選拔若只看重武藝,遲早會被歷史所淘汰。軍士制度遲早會來一場大變革,但是,軍士制度所體現(xiàn)的自守之道不但不會變,反而會越來越重要。

以趙行德所見,夏國的掌舵者,如柳毅、陳重、張善夫等人,未必沒有預(yù)見到這個問題。

然而,軍士制度是夏國立國的根本,如何改變軍士制度,不能不慎之又慎。

站在夏國朝廷的角度,天下一統(tǒng)之後,與其步履維艱的試探改變軍士制度,不如暫時在關(guān)西維持軍士制度的原狀,而在無關(guān)緊要的關(guān)東不斷地做出新的嘗試。在此之前,耗費巨大的代價,強行將關(guān)東整頓成爲(wèi)軍士制度就有些得不償失了。而另外一方面,站在夏國朝廷的角度,關(guān)東的人口是關(guān)西的三倍之多,假如真的實行軍士制度的話,軍士數(shù)量亦將是關(guān)西的三倍,關(guān)中的十倍之多。這無異於倒持寶劍,一旦關(guān)東出了亂子,單憑關(guān)中的力量根本彈壓不住,這也是護國府絕不希望看到的。

“如果,我是說如果,將來......”高肅沉吟道,“夏國和宋國,大人會站在哪一邊?”

劉志堅也看向趙行德,期待他的答案。推心置腹的話說到這個份上,這個憋在心裡很久的問題也能問出口了。趙行德雖然出生在關(guān)東,可說沒有關(guān)東的故人,就沒有趙行德。但是,劉志堅和高肅等人都是同他從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下來的,他們都一起爲(wèi)夏國流過血,二人哪怕平常有些揣測,也絕不相信,趙行德會將宋國看得比夏國更重。他在宋國有親朋故舊,在夏國同樣有兄弟袍澤,而柳毅、陳重、張善夫等人對他的看重,絲毫不在宋國的陳東等人之下。

趙行德看著二人,久久不語,眼神十分複雜。

誠然,他出生在宋國,然而,對夏國的認同,他絲毫不下於高劉二人。

若非如此,以柳毅、張善夫的目光如炬,豈能容他在夏軍中一路晉升上將軍高位。正因爲(wèi)這一份認同,張善夫纔會容忍他在關(guān)東放開手腳大幹了一場,柳毅才接受洛陽百姓推舉他爲(wèi)上柱國,陳康兄弟與他相逢於陌路,彼此卻能結(jié)爲(wèi)好友,陳重更將趙行德引爲(wèi)最看重的年輕將領(lǐng),甚至有意讓他成爲(wèi)自己的左膀右臂。基於認同感的信任,相互引爲(wèi)同類的這種信任是十分微妙的,卻比任何承諾、擔(dān)保,以及通過第三人打聽出來的東西更可靠。這都是建立在,他們瞭解趙行德,並確信以趙行德的秉性,他將不會背叛這份信任,也不會背叛夏國。

而趙行德也不負重望,從遼東,到江南,再到河南,沒有耗費夏國太多的資源,幾乎一力阻擋了遼國氣勢正盛的擴張步伐,爲(wèi)夏國騰出手來徹底解決突厥留足了空間。同時,他所過之處,遼東率賓府、河南三鎮(zhèn)、流求漢軍帥府、南海水師,無一不和夏國保持著某種協(xié)同,這和從前遼宋相爭,夏國除了出兵干預(yù)外幾乎插不上手的情形相比,不啻有天壤之別。

這些功績,別人不清楚,趙行德的部屬,高肅和劉志堅二人卻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偏偏馬援、馮澯等人天天在水師中唸叨趙都督遲早要回歸宋國,甚至議論著等班師回去就要聯(lián)絡(luò)清流一同推舉他出將入相,從鄧素手中奪回權(quán)柄。劉高二人不屑與他們爭執(zhí)纔有此一問。二人都是夏國人,自然不希望趙行德將來因爲(wèi)宋國而與夏國作對,既然直接問出了口,眼睛就一眨不眨地看著他,以他們對趙行德的瞭解,趙行德雖然智計過人,言辭便給,卻決不會虛言欺騙一同出生入死過的兄弟。趙行德沉吟不語,屋內(nèi),就這麼難堪地沉默下來。

“如果一定要選邊站的話......”

良久,趙行德擡頭,看著二人,沉聲道:“我想,沒有如果,不管是夏人,還是宋人,都是我不能放棄的骨肉同胞。生於大宋,是我不能選擇的,流亡出仕於大夏,也是命運的安排。這兩邊的人,都和我血肉相連。老天爺既然安排了這一切,如果,他還一定逼要我選邊站的話,”他搖了搖頭,眼中流露出堅毅的神色,低聲道,“那我就只能和這個該死的老天爺鬥到底!這就是我的答案。”

劉志堅和高肅驚訝地看著趙行德,這種口氣,真不似他們平常那個溫文爾雅的人。

然而,這些話從趙行德口裡說出來有那麼自然,以至於高肅和劉志堅在驚訝之餘,不約而同地同時鬆了口氣,這纔是他們認識的那個趙行德。如果說趙行德在黨錮結(jié)束,孤身一人上汴梁求學(xué)的時候,還有些迷茫和惶恐不安,有這種種患得患失的雜念,那麼,此後河北從軍,揭帖案發(fā),逃亡關(guān)西,南征北戰(zhàn)的經(jīng)歷,重重考驗和磨難,鑄就了他溫文爾雅的外表下面,堅韌不拔的內(nèi)心。他早已不再是一塊師長眼中渾金璞玉,而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鋼鐵。他的命運,別人做不得主,老天爺也做不得主。正是這種深藏與內(nèi)的堅韌心性,才讓部屬歸心追隨,才能折服陸明宇、羅閒十、金昌泰這樣的豪傑之輩,心甘情願奉他爲(wèi)首領(lǐng)。

此事說開以後,劉高二人便再無疑慮。

“哈哈,”愣了片刻後,劉志堅笑道:“趙大人好氣魄,兩邊都是骨肉兄弟,都不能捨棄,便都不捨棄,這纔是真漢子!難怪李學(xué)士、宋朝公主和韓元帥都爲(wèi)大人傾心,果真是男兒本色,一個都不能少,家事國事天下事一以貫之,劉某佩服,佩服不已。”他這一插科打諢,趙行德差點被一口茶水給嗆著。國家大事與兒女私情,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扯在一起。

高肅一愣,和劉志堅一起呵呵呵地古怪地笑了起來。

他三人多年出生入死的交情,隨意慣了,白虎堂中過於嚴肅的氣氛頓時消散於無形。

高肅和劉志堅笑夠了,眼看趙行德臉色越來越多陰雲(yún)密佈,恐怕憋不住要佯怒發(fā)火了,二人這才知機的告退,獨留趙行德一人坐在白虎堂上。窗外一輪明月彎彎如眉,點點繁星閃爍,彷彿眨著笑眼看著這個面色尷尬的男人。

章125窈窕誇鉛紅1章58清歌繞飛樑9章62供帳遙相望2章28送餘驃騎亭3章22慷慨淚沾纓5章14棄之海上行5章7九十六聖君3章99辭官不受賞3章81帝子許專征4章139縈流漲清深2章100翻謫夜郎天1章146青鳥明丹心5章146青鳥明丹心2章105日月無偏照5章35呼吸走百川3章22慷慨淚沾纓2章43無人貴駿骨4章5誤逐世間樂2章124吳娃與越豔4章149傳聞赦書至3章37心知不得語2章119曠然散我愁3章147五色雲(yún)間鵲7章47蹉跎不得意2章119曠然散我愁4章66九土中橫潰4章94潯陽滿旌旃2章66九土中橫潰6章64榮枯異炎涼5章45樂毅倘再生3章99辭官不受賞10章73國命懸哥舒3章129羅衣舞春風(fēng)2章74長戟三十萬4章100翻謫夜郎天6章115川橫三峽流1章155匈奴笑千秋8章130賓跪請休息5章87惟君固房陵4章3仙人撫我頂2章59歡悅未終朝6章111顧慚禰處士5章47蹉跎不得意3章25開筵引祖帳5章150卻放夜郎回4章67漢甲連胡兵1章20五噫出西京3章56對燭儼成行2章19兒戲不足道5章38卻欲棲蓬瀛4章112虛對鸚鵡洲4章123促酒喜得月4章99辭官不受賞4章37心知不得語4章158旌旆夾兩山3夜郎萬里道5章121水樹綠如發(fā)5章52陶然臥羲皇3章136無時不招尋7章146青鳥明丹心5章58清歌繞飛樑3章40挾矢不敢張5章101夜郎萬里道17章96迫脅上樓船6章16爲(wèi)文竟何成3章53徵樂昌樂館4章110三登黃鶴樓11章63一別隔千里1章6頗窮理亂情1章88誠節(jié)冠終古1章157常爲(wèi)大國憂3章111顧慚禰處士1章147五色雲(yún)間鵲5章34掃地借長鯨3章138剪鑿竹石開2章85人心失去就2章90餐霞漱瑤泉2章54開筵列壺觴3章152君登鳳池去1章121水樹綠如發(fā)1章24標舉冠羣英4章48驅(qū)馬還貴鄉(xiāng)2章100翻謫夜郎天10章47蹉跎不得意1章104仍爲(wèi)負霜草2章54開筵列壺觴1章42呼天哭昭王3章123促酒喜得月4章34掃地借長鯨1章113樊山霸氣盡4章84軍師擁熊虎1章158連雞不得進1章66九土中橫潰2章139縈流漲清深3章19兒戲不足道3章99辭官不受賞15章59歡娛未終朝3章74長戟三十萬2章45樂毅倘再生1章34掃地借長鯨1
章125窈窕誇鉛紅1章58清歌繞飛樑9章62供帳遙相望2章28送餘驃騎亭3章22慷慨淚沾纓5章14棄之海上行5章7九十六聖君3章99辭官不受賞3章81帝子許專征4章139縈流漲清深2章100翻謫夜郎天1章146青鳥明丹心5章146青鳥明丹心2章105日月無偏照5章35呼吸走百川3章22慷慨淚沾纓2章43無人貴駿骨4章5誤逐世間樂2章124吳娃與越豔4章149傳聞赦書至3章37心知不得語2章119曠然散我愁3章147五色雲(yún)間鵲7章47蹉跎不得意2章119曠然散我愁4章66九土中橫潰4章94潯陽滿旌旃2章66九土中橫潰6章64榮枯異炎涼5章45樂毅倘再生3章99辭官不受賞10章73國命懸哥舒3章129羅衣舞春風(fēng)2章74長戟三十萬4章100翻謫夜郎天6章115川橫三峽流1章155匈奴笑千秋8章130賓跪請休息5章87惟君固房陵4章3仙人撫我頂2章59歡悅未終朝6章111顧慚禰處士5章47蹉跎不得意3章25開筵引祖帳5章150卻放夜郎回4章67漢甲連胡兵1章20五噫出西京3章56對燭儼成行2章19兒戲不足道5章38卻欲棲蓬瀛4章112虛對鸚鵡洲4章123促酒喜得月4章99辭官不受賞4章37心知不得語4章158旌旆夾兩山3夜郎萬里道5章121水樹綠如發(fā)5章52陶然臥羲皇3章136無時不招尋7章146青鳥明丹心5章58清歌繞飛樑3章40挾矢不敢張5章101夜郎萬里道17章96迫脅上樓船6章16爲(wèi)文竟何成3章53徵樂昌樂館4章110三登黃鶴樓11章63一別隔千里1章6頗窮理亂情1章88誠節(jié)冠終古1章157常爲(wèi)大國憂3章111顧慚禰處士1章147五色雲(yún)間鵲5章34掃地借長鯨3章138剪鑿竹石開2章85人心失去就2章90餐霞漱瑤泉2章54開筵列壺觴3章152君登鳳池去1章121水樹綠如發(fā)1章24標舉冠羣英4章48驅(qū)馬還貴鄉(xiāng)2章100翻謫夜郎天10章47蹉跎不得意1章104仍爲(wèi)負霜草2章54開筵列壺觴1章42呼天哭昭王3章123促酒喜得月4章34掃地借長鯨1章113樊山霸氣盡4章84軍師擁熊虎1章158連雞不得進1章66九土中橫潰2章139縈流漲清深3章19兒戲不足道3章99辭官不受賞15章59歡娛未終朝3章74長戟三十萬2章45樂毅倘再生1章34掃地借長鯨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仁寿县| 长宁县| 临湘市| 涿州市| 高要市| 章丘市| 平和县| 张家口市| 平江县| 米脂县| 阿拉善右旗| 黑龙江省| 新兴县| 沙雅县| 恭城| 大荔县| 寿阳县| 本溪| 石泉县| 汪清县| 辉县市| 双鸭山市| 芒康县| 浦城县| 阿坝| 凭祥市| 宿州市| 常德市| 三亚市| 嘉黎县| 右玉县| 调兵山市| 都江堰市| 灵璧县| 岢岚县| 繁峙县| 扶绥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泰和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