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七章毒計(上)
只是這話不好明說,太傷朝廷臉面了,可是經王偉這麼一說,李世民算是面子裡子都有了!民衆既然願意在還沒有打下來草原的時候就買土地,那是對朝廷的充分信任???!雖然有點鑽空子的嫌疑,有些鑽營之嫌,可是卻是正中李世民的心思?。。?
“啓稟陛下,此法不妥。”魏徵擡起頭來朗聲說道。
李世民剛剛體會出一點王偉的苦心,可是卻又被魏徵這老傢伙一句話給噎住了!
王偉也是一愣,馬上意識到不妙,魏徵何許人也?他絕不可能看著朝廷和民間做這種鑽營生意的!這雖然與國於民都非常有利,可是卻又是朝廷臉面!
“好了,魏愛卿,剛纔朕有些過激了,卿之所奏,朕準了。著民部妥善處理。朕還有軍國大事要與房愛卿杜愛卿商量,魏愛卿退下吧?!崩钍烂襁@招更絕,直接將魏徵趕了出去!
魏徵顯然不想出去,可是李世民已經講話說到這份上了,魏徵也只能先退出去,等清楚事情詳情之後再作計較了。
“好了,叔溢,詳細道來?!崩钍烂窠K於做下了,“三位愛卿都平身吧?!?
顯然,王偉將李世民現在最頭疼的事解決了,這讓李世民也消了氣。
“謝陛下?!比苏酒饋怼?
“給房愛卿杜愛卿賜坐?!?
“謝陛下?!?
王偉只能站著,等幾人都坐下之後,王偉開始說道:“啓稟陛下,臣覺得現在的草原已經不是打不打得贏的問題了,而是打贏以後應該怎麼處理的問題?!?
“哦?叔溢如此有信心?”李世民好奇地問道,“不會是大一干了兩場仗以後就自大了吧?這可不是一個優秀將領所爲???”
“陛下,臣聽說過一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蓖鮽⒋笤獛浀脑捊o說了出來。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是,陛下。整體的戰略方面考慮要有必勝的信心,所有的敵人都是可以打敗的,可是,具體到每一個打擊步驟,也就是具體的戰術安排方面,卻要時刻重視敵人,不能犯任何錯誤。而我朝現在和突厥人的軍事力量對比經過三年的發展,局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長彼消,現在我朝在陛下的治理下,大踏步前進。而突厥人天災**,再加上內部不和,這場仗,還沒打,我朝就已經贏了!”
“好,說得好,哈哈哈,讓叔溢這麼一說,朕也覺得這是一場必勝的戰爭了!”李世民哈哈笑道,“繼續說?!?
“是,陛下,臣覺得現在陛下應該考慮的是,這場仗應該達到什麼程度,是將突厥人僅僅是打敗,報當年的一箭之仇而已;還是將突厥人徹底消滅,用絕北疆邊患!”
“打仗,戰場上迅息萬變,怎能提前訂好結果呢?能將突厥人消滅永絕後患當然最好,可是若是戰場上不允許,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將突厥人打敗即可了。”李世民說道。
“陛下,臣以爲不然,萬事做好準備,臣覺得只要有足夠的糧草和炸藥,僅僅是臣的第一軍也可以掃蕩草原,何況還有個路大軍,若是陛下僅僅是想打敗突厥人,那麼準備幾個月的糧草,打幾場勝仗也就是了,甚至都可以將頡利生擒也可以,然後退兵,任由突厥人自生自滅,或者是任命幾個投靠我朝的部族頭領爲可汗,分而治之,最多也就是設立軍事據點,冊封突厥人輔助?!?
“這樣不好麼?”李世民心裡就是這樣想的,而且在沒有王偉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
“臣覺得不好,草原遊牧民族不久受教化,不懂的禮儀,今日將他們打敗了,他們可能會投誠,接受我們的統治,可是過的幾年以後,等他們休養生息,發展出勢力來以後,必會反覆,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嗯,是有道理,可是如何才能永絕後患呢?”李世民點頭說道,已經一步步被王偉給蠱惑了。
“回陛下,臣有上下兩策,可以永絕北方邊患?!?
“哦?呵呵,千百年來,歷朝歷代北方遊牧民族都是中原的心頭之患,多少能人志士都未能解決的問題,叔溢居然還有兩策?”
“是的,陛下,臣的下策是這次發兵將整個草原屠盡!行當年白起之事!”
“胡鬧!陛下,這萬萬不可,這有傷天和,絕不是我泱泱中國所謂!”房玄齡奏道。
“嗯,此舉雖能永絕北方邊患,也能震懾外藩,可是這畢竟太乾天和,此計不可?!崩钍烂褚矒u頭說道。
“嘿嘿,就知道陛下仁慈,不會用此計的。而上策是,征服草原,將一部分突厥人南遷,漢武帝一樣流氓充塞,將一些各地的盲流漢人北遷,所有草原人都要接受漢文化教育,互相通婚,不分彼此,將一半的突厥人遷到長江以南,分散遣散,剩下的突厥人繼續留在草原上爲漢人開設的牧場放牧,而且在草原上設立州縣,教化民衆,教他們讀聖賢書,行聖賢事,一切都和漢人相同,而且不得私自傳授突厥文化,如此幾十年以後臣覺得也就沒幾個人還記得突厥了?!?
王偉這話說完以後,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三人都驚得直眉?眼的盯著王偉!就像是見到怪物一樣!王偉雖然和房玄齡說過,可沒這麼說啊,只是說將突厥人南遷而已,卻沒有說出還有如此歹毒的絕戶計!
“呃,陛下,恩師,杜相爺,嘿嘿,見笑了,見笑了?!?
“呃?嗯!此計甚善!此計甚善!”李世民喃喃的說道,“兩位愛卿以爲如何?”
房玄齡杜如晦兩人相視一眼以後,都拱手說道:“臣也覺得甚善!”
王偉心裡嘿嘿一笑,原來不是不同意,而是沒聽過這種滅人文化傳統的毒計啊!
“繼續說?!?
“是,陛下,臣覺得既然草原上適合放牧,那就只能留著作爲牧場,若是違背自然規律,很可能會遭到天譴的,可是又不可能將一些漢人遷過去過遊牧民族的生活,所以臣覺得將草原劃分成若干牧場,已有做此營生者,只要那出適當的銀錢,就可以得到一片牧場,可以僱傭當地突厥人也可以從內地僱傭一些民衆前往草原放牧,而且陛下還可以將一些牧場賜給有功之臣當做賞賜,而這些人不可能自己去放牧,得到以後又不可能放棄,所以他們就會僱傭人到草原上去管理牧場,可是漢人不精通放牧???那就是必要僱用一些當地的突厥人,而這些漢人突厥人,甚至是鐵勒人,都會在一起爲牧場放牧,如此漢人和突厥人混居,纔會長居久安。可要想讓漢人遷居草原那就要讓一些漢人們看到一些利處,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不用官府強行徵調,怕是到時候人們也會爭著前往草原或者是爭著在草原上開辦牧場?。俊?
王偉停了一下,接著說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只要適時的放出我們允許漢人到草原上買牧場的,做放牧生意,絕對會有很多人原意前往。而且漢人多了以後就會帶動風俗,以後草原上的牛羊要限量屠殺,草原上的人們要食用從內地運過去的糧食,而他們要拿出適當的牛羊交換,而草原上的牛羊則要運往內地,牛賣與百姓做耕牛,羊賣於百姓,做肉食,馬賣與百姓,可做耕馬馱馬也可做代步之坐騎。嘿嘿,如此一來,只要草原上的一些糧食食鹽等等日用生活品是從內地運過去,那今後就再也不會有北方邊患了!”
王偉這混居,通婚,文化侵略,糧食控制,一條條一款款,聽的李世民三人毛骨悚然!
“臣說完了,還請陛下明鑑!”王偉嚥了口吐沫,最後拱手說道。
李世民三人沉吟很長時間,王偉也不著急,反正也沒什麼事,得讓三個人好好想想。
李世民三人確實都在好好的想,而且心中都是驚濤駭浪!王偉的這一番謀劃,類似於殖民地的理論,實在是讓這些古人們很難接受,畢竟這些人受到的教育都是孔孟或者是諸子百家,即使是張儀蘇秦的合縱連橫也沒有王偉這麼陰險的!
雖然很難接受,可卻又不得不承認,這是最好的,徹底解決北方邊患的良策!控制了糧食,就等於把住了草原的命脈,即使是有些野心之人有什麼想法也沒有可能!因爲只要到時候,國家掐斷糧食供應,那他們就只能乖乖就範。
而且將牧場封賜給朝中大臣們,那就等於變相的控制的絕對的勢力,其餘的一些人也難成氣候,而且在加上一些州縣的管理和教化,絕對可保無憂!
而先期賣出的牧場還可以籌集足夠的軍餉,相當於朝廷只是出力,而民間出錢,打回來的土地牧場卻是雙方獲利,當然朝廷鞏固了邊防,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可以說是,民間出錢打仗,而朝廷之需要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繳獲所得就可以了!
書生: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