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1章 火速馳援

長安城,南衙尚書省。

六部尚書之中,只有兵部尚書李績留在長安,其餘五部尚書皆跟隨李世民東狩洛陽了。所以,李績鎮(zhèn)守南衙,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李績能文能武,不僅擅長於作戰(zhàn),對於處理政務也是很在行的。所以,李世民纔會任命他爲幷州都督府長史,鎮(zhèn)守太原十餘年。在這十餘年間,北疆太平無事,全靠李績的威望和手段。當年滅東突厥,他是僅次於李靖的第二號人物。所以,李世民才說道:“隋煬帝勞百姓,築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唯置李世勣於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爲長城,豈不壯哉!”

李績正在書桌之後查看文吏送上來的文件,忽然,一個聲音道:“大人,外面來了一位自稱是調(diào)查院主事的中年人,說有要事求見大人!不知大人是見還是不見?”

李績放下手中的文件,看著堂下半跪的親兵:“見,當然要見了!快請那主事進來!”

片刻之後,一喜青色棉布衣衫的陳全康走了進來,一見面,便長揖道:“卑職陳全康見過李尚書!”

李績上下打量著陳全康,嘴角露出笑容來:“你就是陳全康,允文的心腹?不知有什麼事求見老夫啊?”

陳全康也不廢話,當下將一張紙條遞上去,口中說道:“薛延陀大軍越過大漠,如今正往漠南殺去,估計人數(shù),十五萬人以上!”

一聽這情報,李績不由倏然一驚,連忙接過紙條看了起來。片刻之後,李績冷冷笑道:“哼,這些鐵勒人,老夫離開幷州,不足三年,這些人便開始有所動作了!對了,陛下知道此事麼?”

陳全康點點頭:“懷化郡王派人報與定襄城是在昨日。而發(fā)現(xiàn)薛延陀大軍是在大前天。定襄城一共傳出了三份消息,一份到太原,一份到長安,還有一份就是傳給張大人!”

車轔轔,馬蕭蕭。

李世民東狩的隊伍十分龐大,漸次拉開,竟有兩三里長。其中金吾衛(wèi)和羽林軍士卒便佔了近五千人。這五千人全爲軍中精銳,個個身強體壯,久經(jīng)沙場。而張允文帶著一百偵察兵在分佈在皇家車駕的四周,隨時提防情況發(fā)生。至於另外百名偵察營,則是四面分散,四處偵察情況,一有風吹草動,即刻返回來報。

而那些普通士卒則是遊離在外圍,保持著行軍隊形。

對於這種安排,張允文還是很滿意的。因爲這種防衛(wèi)力量一布成,就等於宣佈自己清閒了。不過當他心頭卻是時常響起那北疆之事。他清楚的記得,貞觀十五年,薛延陀大舉進攻漠南。

所以,整個東狩隊伍的速度被張允文控制得很慢,每天行路不到五十里。

正當巡狩隊伍將要出關中之時,一隻白鴿卻是撲騰著翅膀飛到了隊伍之上。

霎時間,無數(shù)的弓箭對準這隻可憐的白鴿。

“誰也別動手!”張允文見狀大聲吼道。

那些金吾衛(wèi)和羽林軍士卒頓時詫異的望著張允文。只見張允文撮起食指和拇指,放在嘴中吹出一聲奇特的聲響,那鴿子聽了之後,迅速的飛了下來,落在張允文肩上。

從鴿子腿上的竹筒中取出一張卷著的紙條出來,只是看了一眼,張允文便知道了其中的內(nèi)容。正是關於那薛延陀南下的情報。知道情況緊急,所以定襄城的調(diào)查院探子用的是明文書寫。

“全隊停止前進!”張允文對身邊的傳令兵說了一聲之後,便去找李世民去了。那傳令兵則是縱馬來往在隊伍旁邊,傳達著命令。

“怎麼回事,是誰讓你們停下的!”羽林軍大將軍李道宗看著隊伍停了下來,一名傳令兵縱馬過來,傳達著停止前進的命令時,不由出言問道。

“稟大將軍,是張將軍讓隊伍停下來的!”面對李道宗的質(zhì)問,那名傳令兵只好實話實說。

正在這時候,只見前方數(shù)騎縱馬奔來,一邊奔馳,口中還一面大呼道:“陛下有令,後隊該做前隊,全體調(diào)轉(zhuǎn)方向,返回長安!”

一聽到這消息,李道宗不由一愣,這返回長安?難道要取消東狩洛陽不成?

這時,又聽見那些騎士口中吼道:“所有將軍、大將軍即刻前往陛下營地,召開軍事會議!”

李道宗聞言,趕緊策馬往李世民所在的地方跑去。

李世民在路旁搭建了一個行軍大帳。當李道宗來到這兒的時候,只見裡面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的朝廷重臣,儼然是一個朝會的模樣。

李道宗撿了個位置坐下,等候片刻,有見幾名武將陸陸續(xù)續(xù)的來到大帳之中。

見人到齊,李世民站起身來,面色凝重的說道:“朕收到了最新的情報,三天之前,薛延陀超過十五萬大軍越過大漠,直撲漠南。懷化郡王如今正領著突厥部衆(zhòng)往南遷徙,已向我大唐發(fā)出求救書信!所以朕這才下令返回長安!”

說道這裡,李世民心頭已是怒火中燒,自己出來巡狩一趟,還沒到目的地,便被人攪局了。這讓李世民感到面子盡失。

聽得李世民說出這個消息之後,羣臣大是憤怒,這薛延陀之前不過是鐵勒九姓中一個小部落而已,靠著大唐的支持,這才稱霸漠北,如今竟敢打起了漠南的主意。天下誰不知道漠南那些遊牧部族,乃是大唐之藩籬,北圍之屏障。進攻漠南,擺明了是要和大唐開戰(zhàn)。

“老臣願披甲掛帥,領五萬兵馬,直殺向薛延陀!”這時候,最先跳出來請戰(zhàn)的卻是侯君集,這位賦閒在家的大將軍。

李世民看了侯君集一眼:“侯愛卿請戰(zhàn)之心固然令人敬佩,然而此次薛延陀大軍超過十五萬人,如何能吃下這樣龐大的一支大軍,需要細細綢繆一番!”

衆(zhòng)將問了李世民的話,不由同時面露喜色:“陛下的意思是讓這鐵勒大軍有去無回?”

李世民微笑著點點頭:“正是如此!看我等從容佈置,將這薛延陀大軍,徹底的吃下去!”說著,面容一肅,“諸將聽令!”

帳下武將和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重臣同時躬身抱拳。

“諸將之中,張允文、李道宗、李道玄會同金吾衛(wèi)、羽林衛(wèi)一起護送隊伍返回長安。其餘衆(zhòng)將連同偵察營,隨朕先行回去,部署應對之策!”

除了被點到名的三人,其餘武將皆是齊齊躬身道:“喏!”

張允文看著李世民卻是輕輕嘆了一口氣??磥磉@次戰(zhàn)爭,又沒有自己的份了。

散會之後,李世民便帶著衆(zhòng)武將在百騎與偵察兵的陪同之下,縱馬先行一步了。

張允文與李道宗李道玄二人並立馬上,望著李世民等人遠去的背影。待遠方飛揚的塵土落下,張允文這才重重的嘆息一聲:“哎呀,二位李兄,你們且說說,爲什麼這等差事非要落在我等頭上?若是能上戰(zhàn)場殺敵,那該多好??!”

李道玄也是同樣的感嘆道:“這沒辦法,誰叫我是金吾衛(wèi)的大將軍,而你們兩人又都是北衙將領,這羽林軍當然得你們來帶了!”

李道宗點點頭,亦是非常遺憾的說道:“可惜啊,這在路上一耽擱,回到長安的時候,恐怕大軍已經(jīng)出發(fā)了!有好幾年沒上過戰(zhàn)場了,真是懷念?。 ?

張允文一聽,頓時憤憤的說道:“你們才幾年?貞觀十二年的時候就和吐蕃打過一場??墒俏易载懹^九年打了吐谷渾之後,便再也沒上過戰(zhàn)場。這幾年下來,整個人的骨頭都癢了!”

李道宗和李道玄大笑兩聲,三人打著胯下馬匹,在這支隊伍旁邊慢慢的行進著。

張允文有保護皇室車駕的職責,所以可是進入到那幾輛皇家馬車的四周。當他來到長孫皇后所在的鳳輦的時候,鳳輦窗戶打開,露出了長孫皇后一張憔悴的臉龐來。

“允文啊,今日陛下已經(jīng)跟本宮說了,臨近的這場戰(zhàn)爭不會讓你參加?!遍L孫皇后淡淡的看了張允文一眼,“允文心頭可是存有怨言?”

“微臣不敢!”張允文在馬背上抱拳說道。

長孫皇后卻是一笑:“允文啊,陛下這般考慮,一來,卻是因爲你家新得麟兒尚不足月,讓你多在家中陪陪妻兒。二來嘛……”長孫皇后臉上露出一絲感傷之色,“我大唐的將軍、大將軍們,多是已過知天命之年,所有將領之中,你還有道玄他們最爲年輕。陛下的意思是說你們以後有的是立功的機會,不用急在一時!唔,允文可曾明白本宮的話語?”

張允文會意的頷首道:“微臣知曉!多謝娘娘勸慰!”長孫皇后的“以後有的是立功機會”恐怕是指李世民百年之後,太子繼位以後的事情吧!

長孫皇后點點頭,放下窗簾來。

張允文擡起頭,望著遙望著長安方向。

當李績收到薛延陀南下的消息,第一時間便將消息傳給了李承乾。李承乾聽見這重大的信息之後,不由面露驚慌之色,片刻之後,反問李績道:“呃,李尚書,依你看此事該如何處置?”

李績瞧見李承乾的這般謎樣,心頭微微失望,臉上卻沒有表現(xiàn)出來,口中對李承乾道:“殿下,此事終究逃不過一戰(zhàn)。老臣以爲,當令南衙大軍做好隨時出發(fā)的準備,以應萬變?!?

李承乾故作沉吟片刻:“李尚書所言極是。孤便照此辦理!另外,此事事關重大,具體的安排還要等父皇回來之後再說!”

李績躬身一揖,告辭而去。

李績收到情報,將它呈於李承乾的第二日,李世民便帶著一票殺氣騰騰的武將趕了回來。

一進長安,李世民便下達了作戰(zhàn)命令。令命營州都督張儉帥所部騎兵及奚、霫、契丹壓其東境;以兵部尚書李世勣爲朔州道行軍總管,將兵六萬,騎千二百,屯羽方;右衛(wèi)大將軍李大亮爲靈州道行軍總管,將兵四萬,騎五千,屯靈武;右屯衛(wèi)大將軍張士貴將兵一萬七千,爲慶州道行軍總管,出雲(yún)中;涼州都督李襲譽爲涼州道行軍總管,出其西。

其中,李績的大軍作爲主力,從關中直殺向定襄,與駐守當?shù)氐倪呠娨坏溃瓝粞ρ油又髁Α?

第86章 伏擊第290章 盜竊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272章 張網(wǎng)第382章 奇特的戰(zhàn)術第62章 平息第328章 高昌生變第488章 楚綜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44章 歲末第29章 開府天策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57章 當騎兵遇上火藥第71章 張亮第391章 蒐集情報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308章 野炊第471章 營業(yè)許可第502章 半日閒第501章 清剿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131章 午餐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420章 圍點打援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33章 安置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84章 埋伏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43章 威懾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39章 斷腿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43章 一年第308章 野炊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28章 凱旋長安第146章 正月第142章 詩會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307章 遊戲第374章 稱心撞人第199章 漠北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68章 離間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194章 烽火起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237章 燕王佑第90章 餘聲第315章 得子第173章 出發(fā)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26章 洛陽宅邸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230章 耕地第69章 退兵第63章 圍獵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15章 夜襲第69章 退兵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91章 臨國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25章 重逢第90章 餘聲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181章 剿匪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312章 態(tài)度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67章 初戰(zhàn)第231章 商論第122章 火炮計劃
第86章 伏擊第290章 盜竊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272章 張網(wǎng)第382章 奇特的戰(zhàn)術第62章 平息第328章 高昌生變第488章 楚綜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44章 歲末第29章 開府天策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57章 當騎兵遇上火藥第71章 張亮第391章 蒐集情報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308章 野炊第471章 營業(yè)許可第502章 半日閒第501章 清剿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131章 午餐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420章 圍點打援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33章 安置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84章 埋伏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43章 威懾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39章 斷腿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43章 一年第308章 野炊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28章 凱旋長安第146章 正月第142章 詩會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307章 遊戲第374章 稱心撞人第199章 漠北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68章 離間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194章 烽火起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237章 燕王佑第90章 餘聲第315章 得子第173章 出發(fā)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26章 洛陽宅邸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230章 耕地第69章 退兵第63章 圍獵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15章 夜襲第69章 退兵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91章 臨國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25章 重逢第90章 餘聲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181章 剿匪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312章 態(tài)度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67章 初戰(zhàn)第231章 商論第122章 火炮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江口县| 莎车县| 阿拉善左旗| 中方县| 常德市| 万盛区| 江永县| 南汇区| 唐河县| 都昌县| 台南县| 北辰区| 阿瓦提县| 明光市| 资溪县| 务川| 宜昌市| 米脂县| 阜城县| 沂南县| 离岛区| 沾化县| 韩城市| 溧阳市| 平安县| 阿拉善右旗| 巩义市| 南阳市| 乡城县| 广宁县| 桂阳县| 新密市| 黄浦区| 靖宇县| 顺义区| 景东| 大丰市| 深泽县| 天全县|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