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5章 請尚公主

在使團抵達長安的前夕,那位先到長安的吐蕃人又去見了一面侯君集。

這次會面卻是在天然居中。

當張允文獲悉這一情況,不由愕然,難道他們還要光明正大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勾連在一起不成?

於是,張允文和林然躲在侯君集與那吐蕃人會面的房間隔壁,一邊喝茶,一邊偷聽那二人說話。

然而,聽了半天,只聽得二人所說的皆是廢話,或是說起長安風情,或是論起雪域景觀,或是暢談友誼,或是談論大唐時政。而張允文想要聽的吐蕃人來長安的目的,還有侯君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們是隻字未提。

聽著隔壁傳來的不緊不慢的談話聲,張允文和林然只得默默的喝茶等待。

終於,待二人喚來小二結賬之後,那吐蕃人先行出門。到門口時,吐蕃人忽然轉過頭來,對侯君集道了一聲:“侯大將軍,拜託之事,還望盡力完成!”

侯君集默默不語,點了點頭,算是回答。

一聽到這話,張允文心頭一動,看樣子不是二人有什麼勾連,而是這吐蕃人在求侯君集辦什麼事情。

得到這個消息,張允文思忖片刻,還是決定不忙著告訴李世民,等自己弄清楚了這吐蕃人所求之後,在告訴李世民不遲。

可是,這些吐蕃人到底想要什麼呢,要拜託侯君集來幫忙?

忽然間,腦海中靈光一閃,吐蕃,貞觀年間,文成公主……

張允文猜測到了吐蕃所求之事,吐蕃所求的定是希望大唐能嫁一名公主過去。

一支馬隊慢慢的從南方行來。馬隊大約有三十多人,中間夾帶著兩輛馬車。車轍印很深,也不知馬車上裝載的是什麼。馬背上騎士的打扮與漢人迥異。只見他們穿著厚厚的皮裘,皮裘從左肩上一直到右手腋下,卻是將整個右手露在外面。他們皮膚黝黑,在陽光的照射之下泛著油光。

一路行來,這支隊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沿途的路人紛紛駐足觀看。

“大相大人,這些漢人盯著我們看,好像就是在看什麼熱鬧一樣!”一名高大的漢子湊到一名貌似中原文士的人面前,小聲嘀咕道。

“足倫,你是我吐蕃的勇士,如今怎可在漢人面前失了威風?挺起你的胸脯來,那些漢人要看,就讓他們好好看看我們吐蕃勇士的風采!”這位文士模樣的大相淡淡的說道,目光四下掃了一下人羣,卻是視若不見。

這文士模樣的大相幾年也不過四五十歲的樣子,雙眉如刀,臉上始終掛著一股淡然,眼中不是閃過睿智的光芒。所謂的大相,卻是相當於大唐的丞相。算得上是贊普以下第一人。想不到這支使團竟然由大相來帶領。

那位叫足倫的吐蕃勇士聽了大相的話,頓時挺起胸脯來,目光不屑的看了看看沿途的路人。

然而隨著使團離長安越來越近,這足倫的不屑也漸漸消失,轉而成了驚愕、畏懼。尤其是他和那些第一次到達長安的吐蕃人,看著面前這高大巍峨,氣勢恢宏的長安城牆時,這種驚愕與畏懼達到了極點。

大相看著足倫等人垂頭喪氣的樣子,不由說道:“不要光看大唐強大,我們吐蕃也不差,自從贊普即位之後,東征西討,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來,就算是大唐,也不一定能打得過!我們應該爲我們的軍隊感到驕傲!”

大相的話語明顯起來作用,只見這些原本垂頭喪氣的吐蕃人頓時提起精神來,大聲說道:“大相說得對,我吐蕃大軍百戰百勝!”

“再說了!”那大相有說道,“我們可是過來爲贊普向大唐的皇帝求親的,以後大唐的公主將也會是我們贊普的妻子!”

此言剛落,那足倫便有些猶豫的問道:“可是,可是大唐會同意我們的求親麼?”

大相輕哼一聲,目光倏然變冷。

旁邊的一位吐蕃人冷聲說道:“我吐蕃二十萬鐵騎已經開始集結,由不得大唐皇帝不答應!”

當吐蕃使團在長安城外說這些話的時候,張允文已經站在李世民面前,向其陳述天然居內的事情。末了,張允文說道:“微臣認爲此事乃是吐蕃有求雨唐,恐陛下不同意,便派人以厚禮饋贈侯君集,讓其幫著說話!至於吐蕃所求之事,臣也猜測到一二!”

李世民聽得這話,先是鬆了一口氣,接著便疑惑的說道:“怎麼?允文你知道那吐蕃所求之事?”

張允文笑道:“此爲猜測,尚無根據!”

“是什麼?”

“吐蕃定然是向我大唐求尚公主!”

“什麼!”李世民一臉震驚,“吐蕃人慾我大唐宗室之女遠嫁吐蕃?允文你又如何猜測的?”

張允文道沉思片刻,說道:“吐蕃緊鄰吐谷渾,而吐谷渾便有我大唐公主嫁欲彼處,想來吐蕃定然十分了解的。在說了,吐蕃向大唐求親,非是求公主本身,而是那豐厚的嫁資!”

李世民聽了,卻是一笑:“允文此言過慮了吧,那吐蕃雖說遠離中原,民窮國饉,但還不至於貪圖我大唐之嫁資吧!”

張允文卻是沉著臉說道:“吐蕃之上,地勢高峻,氣候寒冷,除了被其稱之爲‘青稞’之物外,無生五穀。至於紡織技藝、冶鐵技藝等諸般技藝,卻是一個也沒有。若是臣猜測正確,那吐蕃人的目的便是我大唐的作物種植之法,紡織冶鐵之術等關乎於民生之術!”

歷史上的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量的種子、技術工人、書籍,爲吐蕃日後強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如藏人在長詩中記述的那樣:尊敬的文成公主,帶來手工藝五千種,打開了西藏工藝,繁榮昌盛的大門。尊敬的文成公主,帶來畜類五千種,給藏區乳酪的豐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見李世民有些不在意的樣子,張允文接著補充道:“如今吐蕃人所用之武器,尚有石制、銅製,鐵製武器多是掠奪他國與私下買賣得來,若是讓吐蕃人掌握冶鐵、鑄鐵之術,則吐蕃人軍力將會上升不知一籌!到時候,從隴右至劍南,乃至整個西域,都將暴露在吐蕃人之鐵騎之下。憑陵而下,來去如風,何以能擋?”

李世民素來重視軍事,如今聽張允文這般一說,倏然而驚:“唔,允文此言當真?”

“千真萬確,絕無半點虛言!”

李世民面色陰沉,好半天才到:“好了,允文啊,你暫且下去,此事朕自有決斷!”

張允文只好慢慢的退出了大殿。

“請吐蕃使臣上殿!”隨著一聲悠長而尖利的聲音響起,在那名大相的帶領下,三名吐蕃人昂首挺胸,步入大殿之中。

一入大殿之中,只見皇帝坐於正上方,文武分列,一桿桿大柱豎立,地面 如鏡。一股**的氣息瀰漫在大殿之中。

“番邦使臣祿東贊見過大唐皇帝陛下!”這位叫做祿東讚的大相右手撫胸,躬身行了一個禮節。

一聽到這個名字,張允文一愣,祿東贊,這不就是吐蕃大相麼?吐蕃之所以興起,除了松贊干布這位有魄力的領導者之外,有著智者之稱的祿東贊在吐蕃興起的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嗯,而且好像上次吐蕃使團好像也是這位祿東贊做主使的吧!

想到這裡,張允文頓時恍悟,難怪吐蕃人要找侯君集啊,上次他們已經勾搭過了。

李世民對著祿東贊和煦一笑:“大相這是第二次來長安了吧!上次來的時候,大相還不是大相,如今再來,已是吐蕃大相了!真是世事變化如潮啊!”

祿東贊微微一笑,舉止得體的回答道:“幾年過去了,皇帝陛下還是這般風姿偉儀,春秋鼎盛啊!”

李世民聽了這恭維話,心頭也是暗覺舒暢,龍顏大悅。

那祿東贊又道:“我等爬山涉水,千里迢迢的來到繁華的長安,爲的就是拜見大唐的皇帝陛下,如今見到了皇帝,真是番臣的榮幸啊!”

“哈哈,大相太客氣了,貞觀八年的時候,吐蕃首次派出使團抵達長安,我兩國之間的友誼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如今,這種友誼已經持續了這麼多年了!”李世民雖然愛聽恭維話,可是,見著祿東贊一再出言恭維,再加上張允文當初的那番言語,心頭警惕,口中便打起了官腔。

這祿東贊也是人精,見李世民如此,當下便將攜帶來的禮品獻上,又說了一大通官腔,直聽得張允文昏昏欲睡。

看著李世民、祿東贊還有不時插嘴的長孫無忌、房玄齡幾人在那裡言笑晏晏,張允文不由輕嘆一聲,自己果然沒什麼政治天賦,看看人家,打個官腔都能說得這般熱烈。

說了片刻,那祿東贊說道:“皇帝陛下,吐蕃與吐谷渾接鄰而居,吐谷渾可汗之妻乃是大唐公主。我家贊普聞之,心頭嚮往,亦願尚大唐公主爲後,故才遣外臣來長安,向陛下請求,請尚公主!還望陛下能夠答應!我家贊普願出百萬貫之財,以作聘禮!”

此言一出,除了李世民和張允文之外,滿座皆驚。

李世民心頭一動,望向張允文,只見後者正目光炯炯的盯著祿東贊,當下輕咳一聲,向衆大臣問道:“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陛下,微臣以爲此事萬萬不可!”只見魏徵出列,躬身說道,“陛下,自太祖皇帝立朝以來,從未有遠嫁帝姬於外邦之事,如若陛下一開此例,則大唐四境酋長可汗,皆求尚帝姬,又當如何處置?故臣以爲,此例絕不可開!”

魏徵的話音一落,那祿東贊便笑道:“這位大人說大唐從未尚公主於外邦,那這吐谷渾又是如何回事啊?”

“吐谷渾可汗慕容順,留在長安爲質其間,認識了公主,二人情投意合,本欲留在長安,孰料世事變幻,吐谷渾鉅變,慕容順回國任汗位,帶走公主也是自然之舉,又有何怪!”魏徵看了一眼那祿東贊,淡淡的說道。

祿東贊當即向魏徵一禮:“多謝這位大人指教,呃,還不知大人名諱,外臣也好去拜訪一下!”

“老夫魏徵,不過這拜訪之事休要再提!”魏徵淡淡的說了一句,將祿東讚的的主意打回腹中。

“啊,原來大人便是聞名天下的魏大人!失敬失敬啊!”祿東贊一臉驚喜的對著魏徵說道。

這時候,李世民輕咳一聲,那二人趕緊止住話頭。

“衆愛卿還有什麼意見?”李世民再次問道。

這時候,張允文瞧見那祿東贊正隱秘的向侯君集使眼色。要不是自己一直注意這哪祿東贊,恐怕還真發現不了。

當祿東贊使了數次眼色之後,侯君集終於站出來,躬身向李世民說道:“陛下,微臣以爲此事可行!”

一見侯君集出列,又聽他這般說話,李世民望向他的眼神,卻是變得耐人尋味了。

“若是陛下嫁公主於吐蕃,這大唐與吐蕃便是翁婿之國,如此下來,對於兩國皆有好處啊!”侯君集沒有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低頭說道。

李世民看著侯君集,沉默片刻,方纔開口道:“侯愛卿,此言也倒是有些道理!唔,此事以後再議,容朕想想再說!”

此言一出,那祿東贊、侯君集、魏徵等人只好退下。

這時候李世民又接著說道:“爲討伐高昌,誰人爲帥之事,衆愛卿商量了許久,也沒有得出結果來,前些日子,朕與藥師好好的商量了一下,現做出決定如下!”

衆大臣,尤其是那些武將一聽李世民這話,頓時激動起來,滿是期待的看著李世民。

“令,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左衛,兵出長安!令阿史那社爾爲交河道行軍副總管,統領右衛,與侯君集合兵一處,共擊高昌……”

接下來便是一些其他武將的任命,如薛萬徹、執失思力。當然,除了左右衛這兩支**主力之外,還有阿史那社爾和執失思力的突厥騎兵,以及一部分鐵勒騎兵,浩浩蕩蕩,共計十萬大軍,進攻高昌。

在出徵武將的名錄之中,張允文果然聽見了蘇定方的名字。

被點到名字的武將面露微笑,,而沒有被點到名字的則是垂頭喪氣。

而這時,那退在角落邊的祿東贊看著侯君集,再看看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瞭然。

請到這兒來支持一下半江吧!

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65章 抓斥候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21章 情報網絡第8章 死亡角逐第210章 破城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71章 張亮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507章 大限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272章 張網第205章 姑嫂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23章 進身之資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34章 所謂鴿子第130章 歸附第76章 新年第83章 告密第346章 瞄準射擊第296章 擔憂第320章 趨利第218章 遲滯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50章 再回長安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231章 商論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230章 耕地第234章 彈劾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77章 尉遲恭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191章 偶遇第2章 劉氏兄弟和張允文第358章 密謀造反第7章 組建偵察部隊第420章 圍點打援第162章 入朝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133章 安置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89章 除根第285章 餘波第203章 攻佔第482章 妖僧第305章 軍訓第181章 剿匪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67章 初戰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239章 槊戰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53章 長林軍第37章 異動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76章 大漠第249章 招新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51章 封爵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20章 說客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18章 聚散第466章 吳家娘子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370章 薛仁貴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234章 彈劾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298章 李泰第34章 所謂鴿子第181章 剿匪第77章 尉遲恭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294章 分裂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101章 盡滅第319章 賜婚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281章 誤期之罪第325章 就藩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77章 薛延陀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397章 亂平
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65章 抓斥候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21章 情報網絡第8章 死亡角逐第210章 破城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71章 張亮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507章 大限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272章 張網第205章 姑嫂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23章 進身之資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34章 所謂鴿子第130章 歸附第76章 新年第83章 告密第346章 瞄準射擊第296章 擔憂第320章 趨利第218章 遲滯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50章 再回長安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231章 商論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230章 耕地第234章 彈劾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77章 尉遲恭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191章 偶遇第2章 劉氏兄弟和張允文第358章 密謀造反第7章 組建偵察部隊第420章 圍點打援第162章 入朝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133章 安置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89章 除根第285章 餘波第203章 攻佔第482章 妖僧第305章 軍訓第181章 剿匪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67章 初戰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239章 槊戰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53章 長林軍第37章 異動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76章 大漠第249章 招新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51章 封爵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20章 說客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18章 聚散第466章 吳家娘子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370章 薛仁貴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234章 彈劾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298章 李泰第34章 所謂鴿子第181章 剿匪第77章 尉遲恭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294章 分裂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101章 盡滅第319章 賜婚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281章 誤期之罪第325章 就藩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77章 薛延陀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397章 亂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中超| 扶绥县| 高邑县| 镇沅| 无极县| 海口市| 武宁县| 神池县| 高清| 石林| 台中市| 峨眉山市| 社旗县| 家居| 莲花县| 松桃| 宝丰县| 山阳县| 宁化县| 布尔津县| 亳州市| 青川县| 黎城县| 集安市| 福建省| 当雄县| 昌吉市| 乌审旗| 贵港市| 汉川市| 平顶山市| 桂林市| 蓬安县| 曲周县| 海门市| 虞城县| 襄城县| 亳州市| 三都|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