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4章 良辰佳期

十月的關(guān)中已經(jīng)漸漸涼了起來。瑟瑟秋風(fēng)之中,一支到櫟陽宣讀聖旨的有內(nèi)侍和侍衛(wèi)組成的隊伍慢慢的除了長安城。

張允文站在城門邊上,看著這支隊伍漸漸遠去。

“張公爺,你就放心吧,小人一定完成你老的囑咐!”內(nèi)侍一臉諂笑的將張允文遞來的書信鄭重的收到懷中。這是張允文寫給王妍的,裡面除了綿綿的情話之外,還稍微透露了一下李世民將要實行的重商和海貿(mào)政策,

張允文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公公了!”說著張允文送上一個麻布袋子,裡面裝著一塊金餅和兩貫銅錢,“來來,這是給公公你還有諸位侍衛(wèi)兄弟的茶水錢!”

那內(nèi)侍剛要拒絕,張允文便說道:“公公宣佈聖旨乃是公事,爲(wèi)本官夾帶私信卻是私事,這些茶水錢便是犒勞公公和諸位兄弟爲(wèi)本官做私事!你們可千萬不要推卻啊!”

張允文這樣一說,這內(nèi)侍這才收下這麻布袋子哦,諂笑著向張允文行了一禮:“多謝張公爺賞賜!”

隊伍緩緩行進了,那內(nèi)侍坐在馬車之中,侍衛(wèi)們坐在馬上,從長安東門出發(fā),往東而去。他們此去櫟陽,卻是向王家宣佈李世民賜婚一事,所以張允文格外看重,親自來這城門口,讓宣旨隊伍順帶捎上這書信。

在這宣旨隊伍出發(fā)之後沒幾日,李世民連續(xù)頒佈了兩個政令。

第一,重商令。早在武德年間,李淵爲(wèi)了促進國家經(jīng)濟的儘快回覆,曾經(jīng)也下過鼓勵商業(yè)之類的政令。但是到了李世民即位之後,卻對商業(yè)開始限制起來。例如令爲(wèi)商者不得入仕。而商戶除了繳納商業(yè)稅之外,還得承擔(dān)人口稅與土地稅。此次軍改之後,李世民聽了張允文的意見,鼓勵商業(yè)。然而,這種鼓勵也僅僅是一點點讓步。重商令之中,取消了爲(wèi)商者不得入仕這一條,而改爲(wèi)只能任外九流雜吏。也就是說商人只能當(dāng)一個沒有品秩的小吏。這僅僅是聊勝於無。至於稅收,則是減了土地稅,加了商業(yè)稅。商人籍在均田之中,分田地之時,要打上個折扣,分一畝田地,只能得個七八分,而在納稅之時,卻得按一畝來納。此次減土地稅,卻是讓他們按照實際面積來納稅。商業(yè)稅則是調(diào)高了一點。

第二,海貿(mào)令。朝廷將於登州、揚州二處,設(shè)立機構(gòu),管理海貿(mào)。於泉州處設(shè)立水師大營。同時,官府將牽頭開展海上貿(mào)易。三支大唐水師艦隊,攜帶著水兵和商品,從三地出發(fā),將通往東海與南海。當(dāng)然,通往東海的船隊攜帶的主要是商品。而通往南海的艦隊則主要是士卒和戰(zhàn)具。十月的時候一見開始吹西北風(fēng)了,藉著這風(fēng)勢,艦隊揚帆起航,駛向煙波浩渺的碧藍大海。

這兩道政令一頒佈,頓時引了了激烈的反響,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或是是中立,在李世民強大的權(quán)力的壓制下,盡是默默不語,就算有話也是憋在心中,等著政令行了一段時間之後,看看結(jié)果,再出來批評或是拍馬。

至於商家,則是欣喜若狂,在感嘆自己的後代能做官,能夠少納土地稅之餘,對於這上漲幅度不大的商業(yè)稅,倒是沒怎麼在意,皆是想著稱著這法令才頒佈,大幹一場。

而那些沿海地區(qū)的世家商人,對於這海貿(mào)令的反應(yīng)則是各自不同。世家大族大部分選擇了觀望,只有少部分世家和商人一起,置辦貨物,或是自己準(zhǔn)備船隻,或是搭上水師的船隻,往東海而去。至於南海這邊,因爲(wèi)少與南海往來,對於南海諸島尚不熟悉,所以只有水師出動。

當(dāng)大唐水師出動之後,面對著這因水師出動而產(chǎn)生的鉅額支出,李世民不由心頭憤憤,卻又無可奈何,只有等這海船回來之後,纔會知道情況如何。

希望如張允文說的那般獲取高額利潤吧!李世民默默的想著。

除了這兩道政令之外,李世民還派出使團出使高昌,準(zhǔn)備向高昌王麴文泰大批購買棉花種子和種植棉花的棉農(nóng)。

轉(zhuǎn)眼之間,十月間變過去了。在陣陣吹拂的寒風(fēng)中,張允文回到家裡。

如今,憲兵營、百騎那邊有一幫原先偵察營的老部下幫襯著,訓(xùn)練起來也倒是輕鬆。忙碌的反而是軍事學(xué)院那邊。因爲(wèi)畢業(yè)生將有近四千人,要分配到南衙、北衙之中。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計。尤其是那些將軍、大將軍的公子。比如程務(wù)挺,按照能力強弱分配下來,他應(yīng)該分配在左衛(wèi)駐紮的隴右地區(qū),那裡挨著吐谷渾和西域,勢力交匯之處,動亂迭生。然而他老爹程名振心疼兒子,想讓他留在關(guān)中或是和自己一起呆在左威衛(wèi)之中,所以特地來找張允文,要求改一下。張允文當(dāng)即同意。誰料此事被程務(wù)挺知道之後,來到張允文辦公室大鬧一通,硬是將自己改回了隴右。

所以,張允文很多時候都在應(yīng)付這類事情,自然有些疲憊不堪。

一回到家中,卻發(fā)現(xiàn)家中僕役皆用一種怪怪的眼神看著自己,心頭不由有些疑惑。進入後院之中,這才明白過來這些目光是什麼含義了。

只見後院庭中,一名穿著鵝黃色衣衫的女子正蹲著身子和張琰嬉笑著玩什麼遊戲。而支柔正撐著欄桿,一臉不高興的看著那女子。

這女子竟然是王妍。

從那日宣旨隊伍出發(fā),一直到今天,有二十餘日了吧,想不到王妍竟然來長安來了,而且竟然來到自己家中。

見張允文到來,那張琰頓時脆生生的叫了聲:“爹!”然後直接撲了過來。

張允文抱起張琰,在她嫩嫩的臉頰上親了一口,笑著說道:“琰兒啊,今日乖不乖啊,寫了多少個字啊?”

張琰笑著瞇起一雙眼睛如同彎月:“琰兒今日可乖了,整整寫了五張紙的小字,還背了一章《論語》呢!琰兒背給爹爹聽聽!”說著,張琰便用清脆的聲音背誦道:“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聽完張琰磕磕絆絆的背完了這章論語,張允文將張琰放在地上,摸著她頭上梳的雙環(huán)髻,滿是鼓勵的說道:“我家琰兒還真能幹啊!來,到你娘那裡去,爹爹和你三娘有事要談!”

“三娘?”張琰眼中滿是不解,“琰兒只有大娘和娘,哪兒來的三娘啊?”

張允文笑著一指王妍:“唔,瞧見沒有,這便是你三娘,以後記著,要叫三娘!”

聽到張允文這般說王妍白玉般的臉上頓時露出一絲紅暈來。

“可是,可是阿……嗯,三娘讓琰兒叫她阿姨,爹爹你又讓琰兒叫她三娘,到底叫什麼啊?”張琰歪著腦袋,一臉的疑惑。

張允文哈哈一笑:“叫三娘吧,現(xiàn)在叫阿姨,過幾日還得叫三娘!”

張琰歪著小腦袋想了片刻,忽的一拍手道:“呵呵,琰兒知道了,是不是三娘以後也要和我們住在一起啊?”

張允文點點頭:“是啊,以後你的三娘就會一直住在我們家了!”

小張琰頓時一拍巴掌,往那支柔的方向跑去,一邊跑還一邊喊道:“娘,娘,爹爹說以後三娘會和我們住在一起了!”

支柔勉強一笑,抱起張琰,口中說的說道:“琰兒乖,跟娘道前院去玩!”說著目光幽怨的望了張允文一眼。

“可是,可是琰兒想和三娘一起玩!”

“琰兒乖,你三娘很久沒見過你爹爹了,咱們先到一邊去玩,讓他們說說話!”

“哦!”

當(dāng)庭中只剩下張允文和王妍二人時,張允文當(dāng)先笑著招呼道:“妍姐,好久不見啊!”

王妍卻是輕嘆一聲:“唉!”眼角眉梢之處,卻是即帶著喜悅,又帶著傷懷。

“怎麼啦,妍姐?有什麼不高興的麼?”張允文連忙問道。

王妍搖搖頭,露齒一笑:“沒什麼,只是想起過兩日便要進這家門,心頭總有些不安啦!”

張允文看著王妍的臉龐,確定她不是在玩笑,心頭確實有包袱,沉吟一下,說道:“妍姐,你可別想太多啊,無論是宇兒還是柔兒,都是很好相處的。你和他們也呆過,想必是知道的。”

王妍微微點點頭:“嗯,這個我知道!可是看著琰兒,還有繼兒……”說道這裡,她忽的幽幽一嘆,“要是能早些遇見你就好了!”

張允文頓時知道她的意思,卻是見到支柔連生了兩個孩子,心頭涌起一陣嫉妒抑或是羨慕吧。當(dāng)下調(diào)笑道:“怎麼,妍姐也想要孩子,?呃,包在爲(wèi)夫身上!爲(wèi)夫定當(dāng)盡力耕耘,爭取早日收穫!”

聽到這種調(diào)笑,王妍俏臉霎時便紅透了,輕啜了一口,對張允文嬌嗔道:“你這人,胡說些什麼啊!”

李世民的聖旨上只是說在十一月成親,卻並未具體說是哪一日,畢竟這婚嫁大事,須得尋一個良辰吉日方纔能進行。張允文在那袁老道處詢問了一下,得知十一月初八便是一個良辰吉日,粗粗一算,離現(xiàn)在也不過十天左右。這十日的準(zhǔn)備時間確實短了一些。

然而當(dāng)只有我將這個日子跟王妍一說,王妍頓時同意:“好哇,就是那一日吧!”

“可是時間倉促,恐怕準(zhǔn)備不周啊!”張允文微微皺眉說道。

王妍卻是“撲哧”一笑,略微羞澀的對張允文道:“這準(zhǔn)備的事,你大可不必操心,爺爺已經(jīng)將能準(zhǔn)備的都準(zhǔn)備好了,就連你應(yīng)該準(zhǔn)備的東西,他老人家也準(zhǔn)備好了!”

張允文聞言,不由苦笑不得。

見張允文這般模樣,王妍連忙解釋道:“爺爺知道你忙於公務(wù),少有閒暇,所以這才幫你準(zhǔn)備上的,你可不要推辭啊!”

張允文笑道:“唉,老爺子也真是的,也罷,也罷,初八便初八吧!早些成親也好安心一些!”

這話一出,王妍頓時俏臉一紅。安心一些?到底是誰安心一些?

有過兩次成親經(jīng)驗的張允對於這婚嫁六禮那是瞭然於胸。先是讓尉遲恭作爲(wèi)長輩去王家在長安的宅院之中行納采之禮,接著便是袁天罡出場,做了那問名之禮。接下來的納吉、納徵、請期諸禮也是一一挨著來做。

本來這些禮節(jié)當(dāng)在一月之內(nèi)做完,結(jié)果被張允文生生壓縮到十日完成。這讓孔穎達等老儒頓時勃然大怒,說是張允文娶妻不遵禮節(jié),甚至鬧到李世民那裡去了。

張允文知道之後,當(dāng)場大罵,說是老子娶媳婦,管這幫老腐儒屁事,要他們在那裡唧唧歪歪的!

聽得李玉和支柔不由同時拿眼神戳他。

估計李世民也和張允文想得一般,好言安撫了這些老臣幾句,口頭說著要處罰張允文,結(jié)果卻是沒了下文。

終於到了初八,該是迎親了。

這天一大早,天還未亮,張允文便領(lǐng)著一幫人出了門。然後立在立在寒風(fēng)之中等待天明。

這全怪袁天罡說什麼卯時初刻乃是出門之最佳日子,其餘時辰則是差了些。而袁天罡,此刻恐怕還在房中躲在溫暖的被窩中誰大覺吧!

寒風(fēng)之中,不時從親兵口中傳來對袁天罡的問候聲。當(dāng)然,這種問候聲多是涉及袁天罡長輩的。

當(dāng)天明之後張允文抵達那王家在長安的宅院之時,不由被眼前的陣容給驚住了。只見大堂之內(nèi),出了王屈,王家的王瓊、王盎等人盡皆在場,另外還有一些與王家交好的世家也派出人來爲(wèi)王家助陣。天下五姓七家之,皆派出了人來。

這等陣容倒還是讓張允文汗了一下,不過他的陣容也是不差,老一輩的有李靖、唐儉尉、遲恭等人,和張允文同輩的有李道宗、李道玄等人,沒多久,就連李世民也帶著李承乾來了。

看著雙方言笑晏晏的模樣,張允文忽然覺得自己的婚姻好像戰(zhàn)場一樣。

在這樣的氣氛之下,張允文將王妍接入花轎之中,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這裡,留下李世民及一幫衆(zhòng)臣與世家子弟打著口水大戰(zhàn)。

回到自己的宅邸,張允文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是例行的敬長輩、奉茶之類的儀式。從早上一直折騰到未時纔算完畢。

接下來便是開席。這一次張允文只請了和自己熟識的人,湊齊了幾大桌。可是那邊送親之人卻是足足有十多桌。

蘇定方和王玄策二人沒安好心,慫恿著衆(zhòng)人灌醉張允文。然而張允文早有準(zhǔn)備,才喝了幾杯,便故意醉倒在地。面對著近乎耍無賴的張允文,衆(zhòng)人只好放過他。

這一頓飯又是吃了一下午,將整個張家府邸搞得亂七八糟的,看著一旁的梅香眼角直抽搐。

宴席散開,天色剛剛幕下,外面喧譁之聲已經(jīng)消失的時候,張允文躺在牀上,卻是傳來了微微的鼾聲。

身穿鳳冠霞披的王妍不由一愣,看著依然熟睡的張允文,呆滯片刻之後,恨恨的伸出右手來,兩根白嫩如蔥的手指捏在張允文腹部軟肉之上,用力一旋。

伴隨著一聲呼叫聲,張允文驀地起身,一臉茫然看著王妍,隨即露出恍然之狀。

“別生氣了,夫人!”張允文看著王妍垂下的臻首,小心的靠上去,在她耳邊吹著風(fēng)。

王妍嘟起嘴,卻是側(cè)了一下身子避過張允文的面頰。

這一側(cè)身,那大紅喜服映襯下的潔白修長的脖子顯得更加的動人。讓張允文不由食指大動,“嘿嘿”輕笑道:“夫人還請原諒則個!爲(wèi)夫馬上向夫人道歉!”

說著猛地撲了上去,口中還發(fā)出曖昧的話語:“哈,夫人,爲(wèi)夫要開始道歉了……”

第177章 薛延陀第113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420章 圍點打援第139章 火炮第110章 比試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39章 斷腿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482章 妖僧第170章 產(chǎn)業(yè)第499章 遼東寒第121章 噪聲第236章 秋收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185章 炮兵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230章 耕地第102章 營救人質(zhì)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197章 糧草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140章 試炮第71章 張亮第302章 憤怒第501章 清剿第291章 引誘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66章 五隴阪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284章 伏誅第462章 接風(fēng)洗塵第463章 洛口倉第62章 平息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394章 凌煙閣第13章 送信第410章 戰(zhàn)前動員第93章 入見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244章 麴文泰第401章 刑訊逼供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369章 歲月如歌感想第249章 招新第471章 營業(yè)許可第80章 勢力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109章 押注第29章 開府天策第382章 奇特的戰(zhàn)術(shù)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308章 野炊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7章 異動第58章 東宮動作第318章 聚散第192章 功成第52章 上門說親第463章 洛口倉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66章 五隴阪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228章 廷論第147章 冠禮第249章 招新第171章 李道玄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290章 盜竊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313章 定局第166章 風(fēng)波第238章 驛站內(nèi)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75章 留在長安第512章 結(jié)局·歲月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488章 楚綜第302章 憤怒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297章 風(fēng)疾第278章 西進第394章 凌煙閣第182章 攔路搶劫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174章 突厥牙帳
第177章 薛延陀第113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420章 圍點打援第139章 火炮第110章 比試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39章 斷腿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482章 妖僧第170章 產(chǎn)業(yè)第499章 遼東寒第121章 噪聲第236章 秋收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185章 炮兵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230章 耕地第102章 營救人質(zhì)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197章 糧草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140章 試炮第71章 張亮第302章 憤怒第501章 清剿第291章 引誘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66章 五隴阪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284章 伏誅第462章 接風(fēng)洗塵第463章 洛口倉第62章 平息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394章 凌煙閣第13章 送信第410章 戰(zhàn)前動員第93章 入見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244章 麴文泰第401章 刑訊逼供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369章 歲月如歌感想第249章 招新第471章 營業(yè)許可第80章 勢力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109章 押注第29章 開府天策第382章 奇特的戰(zhàn)術(shù)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308章 野炊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7章 異動第58章 東宮動作第318章 聚散第192章 功成第52章 上門說親第463章 洛口倉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66章 五隴阪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228章 廷論第147章 冠禮第249章 招新第171章 李道玄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290章 盜竊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313章 定局第166章 風(fēng)波第238章 驛站內(nèi)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75章 留在長安第512章 結(jié)局·歲月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488章 楚綜第302章 憤怒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297章 風(fēng)疾第278章 西進第394章 凌煙閣第182章 攔路搶劫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174章 突厥牙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运城市| 蕲春县| 白朗县| 安乡县| 荆门市| 嘉黎县| 溧水县| 册亨县| 文化| 淮滨县| 布尔津县| 齐河县| 伽师县| 信宜市| 营口市| 贵定县| 达拉特旗| 龙南县| 交城县| 揭阳市| 西乌| 博客| 保亭| 新干县| 安泽县| 通榆县| 清丰县| 新竹县| 清涧县| 五河县| 镇巴县| 苏尼特左旗| 攀枝花市| 通许县| 柳江县| 高州市| 乐都县| 浪卡子县| 东兰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