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1章 庭爭

雖然對於三日之後這個時間感到不滿意,但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再說了明日朝會之上提出此事,可以先用原先的這個方案來試探一下羣臣反應。等張允文將那新的想法書於紙上,比較之後,再做出正確決策。

想到這裡,李世民只是叮囑張允文要儘快將新的想法換成文字呈上,便讓他離開大殿。

張允文帶著李世民賜下的黃金和絲帛一邊往家中走去,一邊盤算著這軍改之事。

當日的訓練任務盡數交與馬望山和鄭方廉,前者負責平常的訓練,後者則是負責傳授張允文傳給鄭方廉他們的拳法。

這傳他們拳法之事,張允文早已許諾,不過因當時他們的體力不夠,也就沒有傳授。經過這近兩個月的訓練,這些小傢伙的體力明顯的上了一個臺階,張允文這才讓鄭方廉將拳法傳給他們。

鄭方廉傳授給那些皇子的是八極拳,不過屬於刪減版,那些威力奇大的招式並沒有傳授。這些傢伙身份尊貴,若是倚仗拳法打了人,也不會受到什麼嚴厲的懲罰。這種情況張允文可不願意看見,所以,他只讓鄭方廉傳授那些基本的套路。

在書房之中,閉目沉思,腦中盡是這軍改之事。

李宇站在門外,望著張允文的身影,輕輕嘆了口氣,轉身離開。

“陛下,微臣以爲這軍改尚爲時過早,不宜實行啦!”

和李世民、張允文想象中的一樣,此事阻力極大。當李世民提出這軍改方案的時候,尚書左僕射溫彥博便出列奏道。

“臣以爲,自西魏宇文泰草創軍府以來,歷北周、隋而至我大唐,其間幾經波折,多次改制,至武德年間加以完善,至今已有百餘年,就其本身而言,卻是相當完備,沒有什麼大的疏漏!不知陛下爲何要改啊?”

溫彥博言語咄咄,直問向李世民。

然而沒等李世民說話,一人便出列道:“呵呵,溫大人此言說得好!這府兵自西魏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然細細察看著百餘年,先是西魏和東魏混戰不斷,然後北周和北齊戰亂不歇,直至前隋,先後有攻樑之戰,後有攻高麗之戰,至於隋末之亂,更不用說。戰亂不息,田地荒廢,其間雖有前隋文皇帝勵精圖治,然時間太短……”

這人正欲長篇大論下去,卻被溫彥博一下子打斷了:“長孫大人,你直接說就是,不要繞彎子了!”

此人卻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笑道:“溫大人,你想過沒有,爲何這府兵能延續百餘年?”不待溫彥博回答,長孫無忌便接著道,“這便是剛纔我所說的那些戰爭的緣故。因爲時戰時停,整個國家的人口數目更替非常之快,大量田地空閒,又接著有人去耕作,這纔是府兵在這幾朝能發展的原因!”

溫彥博聞言,卻是“哼”了一聲:“長孫大人,你究竟想說什麼?”

“而如今,我大唐四海安定,人口豐盈,倉廩充實。自貞觀元年以來,數次大小戰爭也是損失較小。人口增加快速,然而土地增加緩慢,加之如今太平盛世之下,有人大量買入土地,使得土地日益集中。而府兵之根源乃是擁有小量土地的農戶,他們一面能自給自足,繳納稅賦,一面能讓家中勞力成爲府兵,爲國征戰。而土地的不夠用與集中,使得這些農戶的數目正在減少。換句話來說,依照現在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不出五十年,則大唐無府兵可用!嗯,溫大人,這般說了,你可曾明白?”

溫彥博呆滯片刻,點了點頭。

“再說了,陛下改革軍制,並非是完全廢除府兵制度,不過是多招募一些募兵而已!”長孫無忌輕笑著說道。

溫彥博無話可說,慢慢退回隊列之中,正當李世民和張允文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年輕的聲音說道:“父皇,這軍改之事,利國利民,兒臣十分贊同。然而這募兵之事,卻是尚需斟酌!”

衆人一看,只見一名身穿親王衣袍體態肥胖的年輕人出列,雙手持著板笏,躬身說道。這人卻是李世民的第四子,當今魏王殿下李泰。

“哦?泰兒,你且說說這募兵之事,還需如何斟酌啊?”李世民見李泰出言,面色不由有些難看,但是,還是笑著說道。

李泰直起身子,朗聲道:“募兵之事,弊端多矣。且聽兒臣一一道來!”說著,李泰轉過身,目光掃過羣臣,最後落在了張允文身上,“張將軍,你掌管偵察營,那支部隊皆爲募兵,想必你也知道這募兵起源吧!”

霎時間,殿內所有人的目光盡皆集中在張允文身上。

張允文看著李泰,只見對方眼中閃過一絲譏色,嘴角微微上翹,頓時知道這李泰是在故意找自己麻煩,難道是前些日子那所謂的文會之事?

迅速的思索了一下,張允文笑道:“這募兵制應該是起於春秋戰國之時吧!魏文侯任用吳起,大革魏國軍事,選拔健卒銳士而成‘武卒’。魏武卒一出,天下振盪,所攻者,戰無不勝。無論野戰攻城,皆無敵手!史書上說‘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尤其是秦魏陰晉之戰,五萬魏武卒擊敗五十萬秦軍。魏武卒戰力,可見一斑!”

李泰也笑道:“想不到張將軍還是如此博學!不錯,這募兵起於魏國,魏國也因此而稱霸一時。然而,其創始者吳起之下場最終又是如何?吳起鎮守河西期間,對抗秦國,使其不敢東顧。然而,手中握有天下第一軍的吳起,最終卻是爲魏國君臣所逐,何也?便是這五萬武卒惹起了魏國君臣的猜忌之心。試想,若是張將軍手中握有一支能對抗天下之軍會不會爲我等猜忌?”

聽了李泰最後一句話,衆臣不由面色一變,皆是望著張允文。

張允文心頭頓時怒火中燒,暗暗咒罵道:“好你個死胖子,竟然在陛下和衆大臣面前向老子下爛藥,你不仁,休怪老子不義了!”當下輕笑一聲道:“哦,原來魏王殿下擔心的卻是在外將領擁兵自重,不遵號令啊!”

“不光是這一點!”不待張允文說完,李泰便接著說道,“史書上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在這裡,本王有兩點疑問,一是依照魏武卒選拔標準,我大唐士卒之中能選拔出幾人來?二則是這些人皆有國家供養,又不事生產,那國家每年養兵之費又該付出多少?”

說著,轉過頭來,慷慨激昂的對著李世民說道:“所以啊,父皇,募兵之事尚有如此之多的缺點,而與之相比,府兵制度則是要好得多,爲何非要棄府兵而行募兵?”

李世民聽了這一席話,頓時眉頭微微皺起,右手食指有節奏的敲擊著龍椅,陷入思索之中。

就在這時,一個冷冷的聲音傳來:“四弟此話卻是欠妥當啊!”接著,一聲木杖撞擊木地板的聲音傳了過來。

衆人一看,卻是太子李承乾正仗著木杖,費力的走了兩步,出列立於殿中。

李世民一見李承乾的這般模樣,當場說道:“太子啊,你腿腳不便,若有事要奏,坐在原地說便是,不用走於殿中!”

這句本來帶著關懷的話語卻是讓李承乾面色一白,他吃力的抱拳一揖:“兒臣遵命!”

說著,又慢慢挪回原處。

這時李泰笑道:“不知大哥有何指教?”

李承乾沉默一下,肅聲道:“四弟啊,如今父皇革新軍制,爲的乃是百年之後,放眼長遠。所以這才力促使用募兵制度。而四弟你,僅僅是看到了募兵制度的危害,便要加以制止,這豈不是因噎而廢食麼?”

李泰卻是笑道:“大哥,你這話纔是有失偏頗!小弟看得真是長遠……”

“哦,這般說來父皇倒是看得不及你遠了!”一聽到李泰這般說,李承乾趕忙接口說道。

李泰當即露出一個無辜的表情:“小弟可沒有這般說啊!”頓了一頓,李泰嚴肅的說道,“父皇半生戎馬,領軍作戰,戰無不勝,威震諸軍。且有李大將軍、溫僕射這般人物輔佐,方纔能自信的說用募兵制度。若募兵一旦開啓,纔有能力與魄力統御諸將。而大哥,你能行麼?”

此言一出,殿內衆人盡皆將目光望著這兩兄弟。就連李世民也是目光冷然,看著這言語相鬥的李承乾與李泰。

“你——”李承乾感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李泰最後那句反問,不僅僅是在質疑他的能力,彷彿也在嘲笑他的足疾。

猛地一頓木杖,李承乾站立起來,冷冷的看著李泰:“魏王,你這是什麼意思?你在質疑孤麼?”

李泰搖搖頭:“我是在爲大唐的明天考慮!”

李承乾還要說些什麼,忽然聽見一聲冷哼:“夠了!”

一聽得這句不容置疑的話,李承乾李泰還有衆朝臣當即不語,皆是垂下頭來,看著地板的紋理。

“好了,太子還有魏王,你們都先下去吧!諸位愛卿,你們也下去吧,今日朝會到此結束。至於這募兵之事,朕思考之後,再做決議!”李世民一臉疲態,一手撐著額頭,另一手揮了揮,示意衆人離開。

衆朝臣對望一眼,同時躬身道:“臣等告退!”

第82章 房杜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78章 開門揖刺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66章 五隴阪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320章 趨利第66章 五隴阪第97章 貞觀第456章 大勢第120章 回京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258章 賜名第229章 遷移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50章 再回長安第272章 張網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208章 康蘇密第19章 還關第294章 分裂第90章 餘聲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76章 新年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256章 請客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46章 出發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130章 歸附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98章 焉耆攻防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434章 捕獵第92章 登基第123章 朝議第33章 賞賜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466章 吳家娘子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120章 回京第286章 來信第224章 歸程第306章 夏令營第17章 遭遇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17章 遭遇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285章 餘波第71章 張亮第307章 遊戲第206章 說客第247章 心意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165章 構陷第69章 退兵第148章 軍備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19章 蘇烈第186章 世家第271章 軍議第24章 洛陽城降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339章 沖天狼煙第140章 試炮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190章 脅迫收買第3章 張文濟第85章 挾持第206章 說客第147章 冠禮第227章 爭議第270章 野火燎原第231章 商論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92章 登基第382章 奇特的戰術第230章 耕地第331章 千帆競渡
第82章 房杜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78章 開門揖刺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66章 五隴阪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320章 趨利第66章 五隴阪第97章 貞觀第456章 大勢第120章 回京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258章 賜名第229章 遷移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50章 再回長安第272章 張網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208章 康蘇密第19章 還關第294章 分裂第90章 餘聲第265章 洮州亂局第76章 新年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256章 請客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46章 出發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130章 歸附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98章 焉耆攻防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434章 捕獵第92章 登基第123章 朝議第33章 賞賜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466章 吳家娘子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120章 回京第286章 來信第224章 歸程第306章 夏令營第17章 遭遇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17章 遭遇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285章 餘波第71章 張亮第307章 遊戲第206章 說客第247章 心意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165章 構陷第69章 退兵第148章 軍備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19章 蘇烈第186章 世家第271章 軍議第24章 洛陽城降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339章 沖天狼煙第140章 試炮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190章 脅迫收買第3章 張文濟第85章 挾持第206章 說客第147章 冠禮第227章 爭議第270章 野火燎原第231章 商論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92章 登基第382章 奇特的戰術第230章 耕地第331章 千帆競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台中县| 调兵山市| 体育| 华坪县| 英山县| 德惠市| 习水县| 郯城县| 五台县| 临夏县| 黎平县| 萨嘎县| 舞阳县| 廊坊市| 陇川县| 左权县| 大关县| 淮南市| 若尔盖县| 牙克石市| 防城港市| 东港市| 普格县| 宜宾县| 香港 | 凉城县| 托克逊县| 普兰店市| 陇南市| 阿荣旗| 盱眙县| 彭泽县| 芦溪县| 通许县| 醴陵市| 通江县| 板桥市| 潼南县| 辰溪县| 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