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5章 遷居

貞觀十年正月十九,衝辛卯,煞北;宜嫁娶、納彩、移徙,破土、安葬;忌赴任、沐浴、上樑。

這一天,天剛矇矇亮,一輛輛馬車滿載著財物與人員,在城門口排成長龍。騎著駿馬的騎士手持長槊,腰挎寶刀,在隊伍前後來回奔跑。

另一些騎在馬上的王家子弟,小心的控制著馬匹,極力讓過這些全副武裝的騎士,目光之中,卻是帶著深深的疑惑,這些騎士操著一口關中腔,分明不是太原附近的駐軍,到底是從何處而來?難道真是從關中來的?

三扇城門緩緩的打開。衆人驚訝的發覺,這開城門的時間比起平時將要要早上半個時辰。

站在城門上的士卒看著下面逶迤的車隊,卻是微微搖了搖頭,滿是疑惑不解。至於那些知道一丁點的校尉,則是一揮手:“放行,不用查了!”

於是,一輛輛馬車在士卒的目光漸次通過了太原城高大巍峨的城門,往南而去。車隊之中,不時有人掀起簾子往後眺望,望著這高大巍峨的城樓以及漸漸遠去的太原城。恐怕他們中的許多人,此後一生都沒有機會再回太原了。

三百騎兵分佈在這支車隊的四周,不時的查看周圍情況。這些騎兵是左衛下屬的河西府的府兵。張允文當初離開長安的時候,便向李世民請了一枚魚符,用以徵調府兵,以防萬一。如今,這魚符也倒是派上了用場。

而張允文尤恐三百騎兵不夠用,又向李績借了兩百士卒,將整個王府附近的幾條街封鎖了,不許外人窺測,以期達到保密效果。

當太原府的人慢慢的起了身,和往常一樣來到大街小巷的時候,發現王家經營的鋪子盡皆沒開門,雖然有些疑惑,卻不是非常的在意。因爲這幾日,這些鋪子開門的時間都非常晚。然而到了中午時分,這些鋪子還沒開門,太原城的居民才覺得有些不對勁。

此刻王瓊也覺得非常的不對勁。昨日派出管事去喚王屈等外房負責人,然而直到今日這些管事也沒回來。王瓊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覺。

“來人啊,準備馬車,老爺要親自到南面走一趟!”

僕役很快準備好馬車,扶著王瓊上去。

馬伕一抖馬鞭,馬兒頓時撒蹄跑得飛快。

一到達城南外房宅邸,王瓊便感到了一絲不對勁,只見王府外的大姐之上,空空蕩蕩,偶爾兩個行人走過,沒有往日的繁華景象。他敲了敲紅色的大門,等了半天,卻仍不見門打開,當下用力一推,大門“咯吱”一聲,慢慢的打開了。

“人呢,人都到哪兒去了?”王瓊迅速在這王府轉了一下,卻是一個人影都沒瞧見,頓時又急又怒的說道。

這時候,一名侍從匆匆跑過來:“拉野,屋裡邊發現了幾名被綁著的人!”

王瓊一聽,頓時讓那名侍從趕快帶自己過去。

一來到屋裡邊,看那被綁著的幾人,赫然便是自己昨日派出去的幾名管事。

給他們鬆綁之後,王瓊尚來不及問,那管事便爭相道:“老爺,老爺,四老爺他們走了!”

“走了?走哪兒去?”王瓊一聽見他們這般說,頓時疑惑的說道。

眼見幾名管事又要爭相說話,王瓊手指一指:“你來說!”

那名管事當場便道:“老爺,昨日我等來請四老爺的時候,看見這兒正在大包小包的往外面搬東西,心想這搬家之事可是沒經過你老的同意,怎麼能擅自搬家呢?正想回來向你老報告的時候,兩名騎士拿著長槍橫刀,便攔住了小的幾人,並且將我等綁在此處。昨夜,有一名小的沒見過的年輕人過來對小的說,讓小人等給老爺您帶句話!”

“什麼話?”

“他說:‘回去告訴你們家老爺,就說王家外房已經搬出太原,將在別處自立一家,叫他切勿牽掛!’唔,這就是那人的原話!”

王瓊一聽,頓時怒極攻心,幾乎要暈倒在地,幸虧旁邊侍從見情況不對,趕忙扶住王瓊:“老爺,你,你沒事吧!”

王瓊擺擺手,低低說了聲:“沒事!”說著,一把推開兩名侍從。那二人還要再來扶著,王瓊卻是大聲吼道:“扶老夫幹什麼,還不快去東房西房,通知兩位房主過來!”

二位侍從一愣,隨即匆匆往外跑去。

王瓊夫婦雙手,目光望著屋子正中牆壁上掛著是松鶴圖,面色漸漸平靜下來,思緒卻不知飛到何處去了。

沒過多久,那東房的王盎和西房的王晉便來到這兒,一見到這空空如也的外房宅邸,二人也是詫異不已!

“大哥,這是怎麼回事?”王盎進入房間,當先問道。

“老四走了,離開太原自立門戶去了!”王瓊的思維緩緩回來,轉過頭,看著王盎說道。

“什麼,四弟走了?!”王盎與王晉異口同聲的說道。

王瓊點點頭,卻是沉默了下來,依舊望著那副松鶴圖默默不語。圖畫之上,一枝松枝橫出,上面停著兩隻白鶴,一支振翅,一隻梳羽。另外還有一隻白鶴翱翔天際,卻是回過頭來,望著松枝上的兩隻白鶴。

“他們人多,肯定走不遠,我即刻帶人去追!”王晉忽然說道。

王瓊卻是搖搖頭:“算了,追上了也沒用!老四後面定然有人在攛掇,且這人背景深厚,不然的話,我等怎會一點消息也不知道!”

王晉的腳步頓時止住了。

王瓊又接著道:“當今之急,還是想想如何接手老四走後留下的大量的商鋪吧!另外,還要給我穩定人心,王家不能再亂下去了!”

“可是四弟……”

“讓他去吧!同是王家,就當是分家了吧!”

王盎與王晉聞言,頓時躬身一揖。

王瓊正要擡步出門,忽然扭頭道:“對了,你們把這幅畫摘下來,待會兒送到我書房來!”

幾名管事忙七手八腳的將這幅不知掛了多久的松鶴圖摘了下來,在捲成軸時,忽然看到了這畫的落款:“幷州王屈!”

車隊沿著官道緩緩南下,綿延數裡,一路上引得路人盡皆側目。看看這車隊的排場,足足兩百多輛馬車,三百多匹馬,再看看那些護衛的騎士的裝備,鑲鐵皮甲,鋒利長槊,腰挎橫刀,行走起來,整齊劃一,殺氣騰騰,完全是一副軍人的派頭。看到這樣的陣容,沿途的蟊賊紛紛收了膽子,約束部下,切莫輕易出動。

此次遷居,整個外房盡數搬離太原,共計有三十七戶人家和十二個尚未成家的庶子。這些還只是王家的人,在王家商鋪幹了一輩子,對其有很強歸屬感的外姓人還沒計算在列。然而他們攜帶的財物卻是非常的驚人。

最令張允文感到幸喜的卻是此次遷居,將王家外房培養起來的商業人才大部分都拉走了,僅僅留下一小部分在太原。可以想象,在這些商業人才的幫助下,又一個巨大的商業網絡會慢慢的建立起來。

自從車隊駛離太原,王屈便一直坐在馬車中,也不路面說話,全是王虛一個人在前後張羅著。而王妍也陪著王屈坐在馬車之中。這讓本來還想和王妍親近親近的張允文不由悻悻的放棄了這種想法。

車隊行進得很是緩慢,一路行經汾州、晉州、絳州、蒲州,直到二月下旬的時候,這纔到達蒲津關。過了這蒲津關,向西便是進入關中了。

雖然已經走得很慢了,可是,這些很少出遠門,經歷過這樣生活的王家子弟卻是個個苦不堪言,常常換著花樣來,坐車、騎馬,甚至步行,挨著來,可是沒有一人吵著要回去。他們都是識時務的人看到四面這些面容冷峻的騎士,回首身後漫長的路,只有繼續走下去。

進入關中之後,繼續往西前行。沿著鋪著在運河邊上的官道,一路往西。每當看到這粼粼波濤,看到運河上穿梭不息的船隻時,有些王家子弟便向換乘船繼續前行。跟張允文這般一說,張允文撐起微微有些疲憊的臉,指著身後的馬車,說道:“那你們自個兒把這些東西搬運到船上去,我們可不會幫忙的!”

這些王家子弟立刻就蔫了。

在三月初的時候,終於到達了櫟陽。櫟陽是一個縣,直接歸於長安京兆府管轄,在京畿諸縣之中,算得上是一個上縣,人口將近五萬,官道便利,運河通達,極具發展潛力。更重要的是,這櫟陽沒有世家傳承,雖然有兩三個家族在,可是和王家比起來,卻是要小得多,哪怕是和如今王屈領導的王家。

到達櫟陽之後,張允文有看著縣令爲這些王家子弟挨個登記戶籍,分配土地。至於住處,恐怕還得王家自己想辦法。

王屈也倒是大氣,直接以高價在櫟陽城中買下幾套緊挨著的宅邸,現將一衆人安置下來。接著便是瘋狂的購買店鋪,重新組建商隊,很快就在櫟陽扎穩了根基。

眼見這邊沒什麼事了,張允文遣散了那三百府兵,升起了回長安之念。當然,王家額外支付了一筆費用作爲感謝。

至於從李績處借來的馬車馬匹,張允文派劉誠帶人還了回去,同時取回了抵押在李績處的一箱珍珠寶石,呃,就是他們當初夜盜張家隊伍所得的那些。

當劉誠將這箱珍珠寶石送到已經身在長安的張允文手上時,張允文發覺這箱中之物,貌似薄了一層。

第64章 突厥入寇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214章 求和第148章 軍備第84章 埋伏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315章 得子第210章 破城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499章 遼東寒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180章 歸程第281章 誤期之罪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101章 盡滅第2章 蘇聯教官第98章 羅藝造反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71章 張亮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166章 風波第218章 遲滯第509章 亂局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236章 秋收第442章 百萬骸骨第432章 歸來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319章 賜婚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397章 亂平第90章 餘聲第260章 吐谷渾第409章 李治婚事第81章 密謀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236章 秋收第21章 情報網絡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35章 袁天罡第310章 軍改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377章 于志寧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287章 客棧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78章 開門揖刺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277章 赤水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106章 夜談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146章 正月第92章 登基第190章 脅迫收買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300章 偷牛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220章 會兵第479章 長安月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38章 誓師出征第281章 誤期之罪第123章 朝議第30章 住房問題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292章 會面第486章 身世第200章 雛鷹展翅第82章 房杜第170章 產業第272章 張網第143章 趙德言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264章 出征第114章 跑步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382章 奇特的戰術
第64章 突厥入寇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214章 求和第148章 軍備第84章 埋伏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315章 得子第210章 破城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499章 遼東寒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180章 歸程第281章 誤期之罪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101章 盡滅第2章 蘇聯教官第98章 羅藝造反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71章 張亮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166章 風波第218章 遲滯第509章 亂局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236章 秋收第442章 百萬骸骨第432章 歸來第465章 虛以委蛇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319章 賜婚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397章 亂平第90章 餘聲第260章 吐谷渾第409章 李治婚事第81章 密謀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236章 秋收第21章 情報網絡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35章 袁天罡第310章 軍改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377章 于志寧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287章 客棧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78章 開門揖刺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277章 赤水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106章 夜談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146章 正月第92章 登基第190章 脅迫收買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300章 偷牛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220章 會兵第479章 長安月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338章 誓師出征第281章 誤期之罪第123章 朝議第30章 住房問題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292章 會面第486章 身世第200章 雛鷹展翅第82章 房杜第170章 產業第272章 張網第143章 趙德言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264章 出征第114章 跑步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382章 奇特的戰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许昌县| 环江| 公主岭市| 闻喜县| 大田县| 龙门县| 松原市| 昭通市| 阳江市| 深泽县| 青海省| 定边县| 大关县| 富裕县| 永昌县| 马龙县| 蒲城县| 长汀县| 承德市| 沂源县| 兴仁县| 台前县| 上思县| 泌阳县| 定南县| 博湖县| 玉屏| 巴中市| 灌南县| 张掖市| 中卫市| 得荣县| 新竹市| 南昌市| 唐河县| 陆丰市| 上犹县| 新疆| 双牌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