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5章 使團

一支車隊正慢慢的行駛在草原之上。

唐儉坐在車內,抱著使節節杖,雙目微微闔著,似在小憩。然而熟識他的人卻知道他這是在思考問題。

對於突厥,唐儉已經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伍德初年的時候,他便出使過突厥。這也是李世民相中他,讓他出使突厥的原因。

馬車車輪壓在牧草之上,發出“軋軋”的響聲。

“國公大人,前面便是二位李將軍的大營了,國公大人要不要進去一趟?”駕著馬車的侍從看著不遠處聳立的氈房帳篷、柵欄哨塔,隔著布簾輕聲問道。

慢慢睜開眼睛,唐儉沉默片刻,最後說道:“算了,還是不去的爲好!”

一來唐儉是考慮到自己和和談使者,而那二人是主戰將領,二者之間,難免產生矛盾。\二來嘛,便是唐儉和李靖李績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在朝廷中是很常見的,這便是武德老臣與貞觀新臣之間的矛盾。雖說裴寂已經被趕出了朝堂,可朝堂之上仍舊活躍著幾位武德朝留下的碩果。見到裴寂的遭遇,難免不兔死狐悲,所以對這些貞觀新臣,多有抗拒。

車隊慢慢的繞過軍營,往西北而去。

而在軍營之中,準備迎接使團的李靖李績二將得到手下來報,說是使團繞過軍營而去。李靖倒還沒什麼,只是面目冷淡如水。而李績卻是大怒道:“這老匹夫簡直是不把我等放在眼裡!”

車隊之內,唐儉悠悠的望著窗外的風景,心頭卻思量著若是此次談判能成,自己會增添多少功勞,又可爲子孫創造多少蔭澤。\

思忖一陣之後,他撫摸著手中的節杖,又開始考慮在與頡利談判時的問題了。如何讓突厥內附中原?如何能讓他們感恩戴德?大唐又需要付出哪些代價?凡此種種,皆在考慮之列。

十一月的草原開始冷了,寒風在平坦的土地上刮過,吹起枯黃的牧草在地面上翻滾,偶爾一兩根在蕭瑟的風中飛上了天際。

使團就這樣在草原上慢慢行了兩日,只覺地勢漸漸起伏,樹木漸漸增多,衆人知道,到達陰山了。

陰山山脈橫亙於整個漠南,從河北道一直到河套地區西邊,綿綿兩千多裡,最寬處達百里,算得上是北地第一山了。\

突厥牙帳便設於陰山以南,一個名叫鐵山的地方。如今使團到達陰山,只消沿著陰山腳下往西走,即可到達牙帳。

到達陰山腳下的時候,唐儉特地出來看了一下這宛如巨龍橫臥的山嶺,氣勢恢宏,勢拔雲霄,讓人不由生出膜拜之意。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唐儉看著陰山,卻不由得想起眼前這座雄偉之山不久之後將是大唐疆土,心頭頓生豪邁,“哈哈”大笑兩聲,正欲鑽回車中。

這時候,一個聲音傳來:“什麼事讓唐大人如此喜悅,在此大笑?”

一聽的有聲音發出,那些護衛使團的士卒趕忙抽出手中武器,直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唐儉聞言,轉過身,望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到一個穿著黑色衣甲的身影,面帶不可思議之色:“允文?你怎麼會在這兒?”

來人正是張允文。當初他請求帶兵堵截頡利往北逃亡,卻沒有疾馳向北,而是往西北進入而去,直到陰山。因爲他知道,歷史上的頡利在白道敗於李績之後,便一路往西北逃去,一直跑到鐵山,重建牙帳,向大唐求和。所以張允文便帶著人來到了陰山,先行埋伏下來。

此時李靖、李績二軍已經在白道西北紮下營寨來,擺出了一副長期駐紮的架勢。而張允文也不可能帶著五百人去衝擊頡利大軍,況且頡利的和談使者已經派了出來,若是此時攻擊突厥,難免授人以柄,落下口實。\所以張允文在等待著,等待李靖的突然進軍。而李靖進攻的時機,便是突厥和唐儉談判的時候。

五百名偵察兵在靠近鐵山的陰山上安頓下來,每日打些獵物,倒也悠閒自在。張允文趁機讓士卒們來上幾場生存訓練,以鍛鍊他們野外生存的能力。

這一日,有士卒來報,說是山下來了一支車隊,車隊插著一桿大橐,上面寫著個斗大的“唐”字。張允文頓時知道,唐儉來了。

唐儉雖然有些驚奇張允文爲什麼會出現在此。但是,他卻知道,有些東西該問,有些東西卻不該問。所以直接遣散那些圍過來的使團官員和護衛士卒,與張允文一道登上了馬車。\

張允文坐上馬車,和唐儉對坐著,捧著一盞酒,輕聲笑道:“好久都沒聞過酒味啦,真是懷念啊!”

唐儉笑笑,卻沒有接話。

張允文端著酒盞,輕輕抿了一口,笑著說道:“突厥喜愛飲用烈酒,唐公送這酒可是送對了!”

唐儉聽張允文說起突厥,當下輕聲說道:“允文啊,我知你善揣聖意,你且說說,老夫此次去突厥談到什麼程度,既能讓陛下滿意,又能讓突厥接收呢?”

張允文放下酒盞,表情嚴肅的說道:“唐公,恕小子直言,唐公的這趟差事並不是什麼好差事!唐公可記得楚漢時的酈食其?”

唐儉一聽這個名字,頓時沉默不言,頓起一盞酒,猛的喝了下去。\

楚漢相爭時,酈食其出使齊國,說服齊王罷兵守城,不與劉邦相爭。而這時,韓信卻提兵攻齊。齊王以爲是酈食其出賣了他,便將酈食其給烹殺了。

這裡張允文提起酈食其這個名字,分明實在暗示李靖有可能趁唐儉與突厥談判時,出兵進攻突厥。

沉默片刻之後,唐儉有些遲疑的說道:“允文敢肯定他們會趁機進兵?難道不知陛下已經降下旨意了麼?”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此等一舉滅亡突厥,蕩清漠南的機會,如果小子當上主將,也不會放過的!”張允文肯定的說道。

唐儉聽到這裡,忽地一笑,對張允文說道:“允文既然出現在這兒,還爲老夫綢繆打算,想必心中早有定計了吧!莫要藏著掖著,快些說出來!”

張允文頓時不好意思的一笑:“到底薑是老的辣!小子這些打算還是瞞不過唐公啊!”說著正色道,“唐公至牙帳之中,照舊和突厥談判。\若是大總管進軍被突厥發現,將要置唐公於死地,唐公可找趙德言幫忙。那趙德言在突厥經營了兩年,定然網羅了一批死忠,有著自己的勢力。到時候唐公可以告訴他,此間事了,將有高官厚祿與他!他定會答應的!”

唐儉默默的思忖片刻,起身一揖,卻被張允文躲過。惶恐的扶起唐儉:“國公這是何意?如此大禮,豈不是折煞小子了麼?”

唐儉滿是感慨的說道:“允文幾句話,乃是救命之言!老夫感激不盡啊!”說著神色陡然一凜,“哼,那李靖二將,若是敢擅自出兵,回朝之後,老夫定要聯合御史臺,狠狠參他們一本!”

張允文頓時有些頭疼了,苦笑一聲,又開始勸導:“唐公若是參了二位李將軍,先不說陛下那邊會有什麼反應,就說百官將會如何看待大人。\二位將軍趁唐公和談之時,進攻突厥,爲的是蕩平漠南,免去襲擾之憂,這是爲公;而唐公因身在突厥,而彈劾二位將軍,難免有挾公報私之嫌,在衆臣眼中,爲的是私。如此公私分明,唐公在衆臣眼中豈不是威信大失?反過來,若是唐公能配合二位李將軍,事後能積極的向陛下說明情況,那陛下豈會不顧念唐公的勞苦功高?”

一席話說下來,聽得唐儉直點頭。\末了,唐儉拍拍張允文的肩膀,滿臉笑顏的說道:“既然允文都這樣說了,那老夫便賣允文一個人情便是,不與那兩匹夫爲難!”

此言一出,聽得張允文滿臉黑線,自己爲唐儉出主意,還好像自己哭著求唐儉答應一樣。輕輕鬆鬆就將這個人情給甩了,不愧是一隻老奸巨猾的老狐貍。

說完這些,張允文將酒壺中的酒水一飲而盡,然後笑瞇瞇的向唐儉告辭。

唐儉將張允文送下馬車,目送著張允文走了幾步便消失在陰山山麓的樹林裡。

再次深深的看了這陰山一眼,然後鑽進馬車,拿起節杖,對趕車的侍從道:“走吧!”

這位侍從揚起鞭子,抖了一個漂亮的鞭花兒,“啪”的一聲擊在馬臀之上。

車隊緩緩的啓動,沿著陰山,往西走去。

而此刻在唐軍大營裡,一干將領盡數坐於大帳之中齊刷刷的望著帥座之上的李靖。衆將官之首卻是李績和張公謹二人。

只聽得李靖緩緩說道:“今頡利雖敗,其衆尤盛,若其越過大漠,前往漠北,依附鐵勒之下,道阻且願,實難追之。今使者至牙帳,突厥必定放鬆警惕。若選精騎一萬,攜二十日糧草奔襲之,則可不戰而擒之!呃,諸將以爲如何?”

此言一落,那張公謹便道:“大總管,既然陛下已經下詔許突厥投降,況且使者正在突厥牙帳,怎能擊之?”

張公謹話音剛落,一旁的李績便笑道:“公謹豈不聞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可是……”張公謹正要說話,李靖出言道:“當年韓信破齊,便是用的此計!況且唐儉之輩何足言惜!”

“對!”一旁的李績也道,“就讓唐公做一回酈食其吧!”

見李靖李績語氣堅決,張公謹也不再言。

第204章 定襄城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229章 遷移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472章 封店受阻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132章 較量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293章 許諾第427章 勢如破竹第140章 試炮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493章 兩村鬥毆第311章 庭爭第27章 林然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312章 態度第242章 狩獵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245章 送禮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413章 一役定西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394章 凌煙閣第287章 客棧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287章 客棧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23章 進身之資第158章 三而竭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50章 再回長安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276章 馳援第252章 宴會第251章 西域諸事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448章 清河見聞(三)第195章 出征第1章 兩分鐘的誤差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124章 塞外第260章 吐谷渾第9章 裝神弄鬼第63章 圍獵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19章 還關第173章 出發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325章 就藩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322章 我乃楊常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7章 異動第180章 歸程第134章 朝見和求婚第307章 遊戲第159章 南遷第51章 封爵第46章 出發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215章 使團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168章 張允文的工作第509章 亂局第464章 糧倉弊案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236章 秋收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479章 長安月第77章 尉遲恭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149章 校場拼殺第193章 鐵勒使團第77章 尉遲恭第133章 安置第1章 徐二狗第121章 噪聲第309章 李治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143章 趙德言第271章 軍議第26章 洛陽宅邸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125章 狼羣
第204章 定襄城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229章 遷移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472章 封店受阻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132章 較量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293章 許諾第427章 勢如破竹第140章 試炮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493章 兩村鬥毆第311章 庭爭第27章 林然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312章 態度第242章 狩獵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245章 送禮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413章 一役定西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394章 凌煙閣第287章 客棧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287章 客棧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23章 進身之資第158章 三而竭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50章 再回長安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276章 馳援第252章 宴會第251章 西域諸事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448章 清河見聞(三)第195章 出征第1章 兩分鐘的誤差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124章 塞外第260章 吐谷渾第9章 裝神弄鬼第63章 圍獵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19章 還關第173章 出發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325章 就藩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322章 我乃楊常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7章 異動第180章 歸程第134章 朝見和求婚第307章 遊戲第159章 南遷第51章 封爵第46章 出發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215章 使團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168章 張允文的工作第509章 亂局第464章 糧倉弊案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236章 秋收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479章 長安月第77章 尉遲恭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149章 校場拼殺第193章 鐵勒使團第77章 尉遲恭第133章 安置第1章 徐二狗第121章 噪聲第309章 李治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143章 趙德言第271章 軍議第26章 洛陽宅邸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125章 狼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灵丘县| 大新县| 鲁甸县| 新乡市| 莱芜市| 铁力市| 子长县| 宜黄县| 博湖县| 永新县| 武威市| 乾安县| 宜宾县| 辽中县| 尉氏县| 米脂县| 浮山县| 石首市| 长顺县| 武强县| 诸城市| 六枝特区| 绥德县| 浪卡子县| 上栗县| 万盛区| 长汀县| 颍上县| 阳春市| 尼木县| 洛川县| 济宁市| 鄂托克前旗| 南阳市| 平乐县| 仁布县| 屏山县| 漳浦县| 锦州市|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