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6章 世家

從正月飄過雪之後,二月、三月連續兩個月都沒有降過一滴水了。泡書吧可以預見,春旱將導致今年的糧食減產。

這個時代,江南初步開發,只能供給江南江北之地,湖廣尚未開發,天下糧食,盡仰關中。所以關中的春旱讓李世民非常的著急,尤其是在他將要發動戰爭的前夕。

“允文,你的廣開地井之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旱情,但是今年糧食減產已成定局,所以朕決定採納你當初的建議,令天下世家輸邊軍糧草,朕以牛羊酬之。至於選那些世家,朕尚未決定,所以特地請允文過來商量!”

說這話時,李世民和他最倚重的幾位大臣站在太極殿的大殿之中,張允文站在他們的對面。李世民如今已經搬出了東宮,而來到弘義宮,更名爲大安宮。平素的朝會開始在太極殿舉行。

張允文斟酌了一下,慢聲道:“陛下,若是用世家支援我大軍糧草,一是要選親近皇室的大家族,二則要選離邊境較近的世家。這樣可以保障糧草供應,若是他們出了什麼情況,我軍可立刻出動!”

李世民點點頭。房玄齡也道:“允文說的這些我等已經想過了!天下七族五姓中,有隴西李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這三家離邊境較近,所以我等決定就選這三家!”

唐初的七族五姓,指的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和滎陽鄭氏這七大家族。這七大家族哪個不是傳承數百年的大家族,李世民這個李氏和這七大家族比起來,無論是從郡望還是從傳承底蘊,都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據說李世民的李還曾和隴西李拉過關係。

歷史上整個有唐一朝,清河崔氏一共出了二十三名宰相,趙郡李氏出了十七名宰相,范陽盧氏出了八個,這便是所謂的“八相佐唐”。至於其他的文臣武將,更是多不勝數。除了朝中大臣之外,還有文人墨客,才顏俊傑,如王勃、王維、王之渙、王昌齡等人,盡是屬於太原王家。就連後來唐高宗也曾多次下令,令七家不得互相通婚。這七家的能量之大,可見一斑。

雖說這七族並稱,可是太原王氏、隴西李氏屬於關隴集團的行列,而其餘幾家則是山東世族的行列。這七族之間,亦有矛盾。

自李唐建立之後,整個大唐帝國由新興的關隴貴族把持朝政,山東高門、江南氏族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和後兩者比起來,以李世民的李家爲代表的關隴貴族屬於一個政治軍事集團,他們更具有擴張力。

雖然這些山東高門、江南氏族、關隴貴族每年會爲國家或者說爲自己的家族培養大量的人才,可是,這些家族的存在大量的佔用了土地,使得土地兼併嚴重,盛世的時候還體現不出來,一到亂世,則將流民成蟻,盜亂蜂起。佔用大量土地,卻又因強大的背景而繳納微薄的賦稅,這種情況對於誰來說都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從李世民開始,一直到中唐時期,歷代皇帝都不遺餘力的打壓士族,其中以武則天爲最。

如今,房玄齡提出來的這三家,兩家是關隴貴族,一家是山東高門,其分化之意,再明顯不過了。

“允文,跟你說話呢!”見張允文低著頭,一副走神的樣子,房玄齡不由說道。

張允文頓時帶著歉意的一笑:“對不起啊,房大人,剛纔走神了!不過微臣也認爲房大人選出來的三家非常適合!”

李世民點點頭:“朕已經決定選這三家。可是前往這三家的人選,朕還沒有確定!如今找允文來就是商議這派往三家進行遊說監督的人選!”

一聽到這句話,張允文下意識的往後退了兩步,看到衆臣微笑的樣子,這才訕訕笑道:“不知陛下想派誰人前往?“

李世民沉吟片刻:“隴西李氏,朕派淮安王過去!范陽盧氏,朕決定派河間王過去!而太原王氏那邊,朕決定讓讓道玄與你一起去!”

張允文一聽,心頭暗道一聲:“果然如此!又要我跑腿!”只聽李世民笑道:“想當年在洛陽的時候,那王家的王屈便向你示好,將偌大的一棟宅子送與你。後來在長安的時候,又將現在的天然居賣給你。他王屈雖不是王家的頭號人物,但是在整個王家內也是排的上號的。既然他如此看重你,你去和他談談,說不定能一下子成功!”

聽到李世民的這個理由,張允文回想一下,笑道:“難道陛下就不怕微臣因爲當年王屈的重禮而使作出讓步?”

李世民看了張允文一眼:“允文不是一個因公費私之人!”

張允文頓時一陣沉默。

於是,這與三家商討軍糧換牲畜之事的人選便決定下來了?;窗餐趵钌裢ㄈル]西李家,河間王李孝恭去范陽盧家,江夏王李道宗和張允文去太原王家。

“真是的,相公回長安才呆上兩個多月,而且還多是在外面辦公。如今又要出去!”支柔有些幽怨的低低抱怨道。

而李宇則是坐在牀沿邊,看著梅香和蕊兒爲張允文收拾行李,口中對支柔道:“柔姐姐,相公這是在辦正事,我們做妻子的當盡力支持他??!”

支柔看著李宇一幅柔順的樣子,頓時上去摸了摸後者滑膩的臉蛋:“宇妹妹你就是太依著相公了!若是他說是出去辦公,而實際上去尋花問柳,難道你還要送他出去不成?”

李宇聞言,頓時柳眉一豎:“他敢!”看到支柔一幅驚訝的樣子,有微微垂下臻首,輕聲道:“相公不會的!”

支柔嘻嘻一笑,狡黠的說道:“宇妹妹果然深懂相公??!”

正說著,張允文慢慢進入屋子中,一看見那收拾起的行李,頓時道:“怎麼把夏天的衣衫都給放進去了!咦,那是什麼?團扇?我用得著這東西麼?”七手八腳的將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拿出來,“最多一個半月我就可以返回長安,用得著這些麼!”

和兩位嬌妻在屋內溫存了半天,暢敘了離別之情,張允文這才依依不捨的上路了。

他的幾位親兵本待要跟過來,不過卻被張允文拒絕了:“這次又沒有什麼危險的事,不用你們去了!等下次打仗的時候再帶你們去!”此言一出,幾名親兵頓時怨念極深:難道我們除了打仗,就沒有什麼事能做了麼?

其實張允文是考慮到三人從漠北迴來才兩個月,若是此次再次出去,恐怕有些不近人情。所以沒帶那三名親兵,而是帶了鄭方廉等三個徒弟。

迄今爲止,這三名徒弟的表現還是讓張允文挺滿意的。一套八極拳已經學得七七八八,剩下的便是磨練了。而一些偵察營常用的技巧,也在幾次和張允文執行任務的過程學了不少。而上次去漠北,因他們生於河南之地,沒有帶他們三人前去,所以這一次去太原,張允文將他們帶上。

先到李道宗在長安的府邸。剛到外面,只見車馬粼粼,各色馬匹和三輛馬車正亂糟糟的擋在門外,一些僕役正往馬車裡擡著一口口紅漆大箱子。

“嗯,道宗兄,你這是……”張允文待李道宗一出來,便指著那些豪華的馬車和木箱問道。

李道宗微微一笑:“我等北上幷州,與那王氏會面,自是要準備周全,不能失了禮數。我等乃是大唐宗室,也不可被他們壓上一頭!”

原來就是想和王氏爭爭面子??!張允文聽了李道宗的話,心頭暗自想到。

“咦,妹婿,你怎地就帶三個親兵過來!你要知道,你可是我宗室駙馬,面對王氏的時候可不能輸陣??!要不要我再借你幾個親兵用用?”

此言一出,鄭方廉三人皆是面帶不虞之色。

張允文連忙拒絕,同時心中暗笑,這李淵也是起兵晉陽,可以說太原是李家的老巢。而天下人只知道王氏,而不知道太原李氏,實在是讓這些李氏宗親深感不忿啊!此次回到太原,恐怕有一場好戲可瞧了!

在張允文的堅持中,李道宗也倒沒有再談論再借親兵給他的話。

於是,這支由近三十騎和三輛馬車組成的隊伍出了長安,慢慢的往北邊走去。

看著這種速度,張允文不由苦笑兩聲,以這樣的速度,到達太原至少要七八日吧。

屈指算來,這條長安通往太原的道路,張允文走了接近十次。所以對這條路還是非常熟悉的。

平坦的道路上,李道宗和張允文騎馬走在最前面,後面是一批身穿閃亮明光甲的騎士,衣甲明晃晃的,簡直可以當鏡子用。騎士後面,則是三輛裝飾豪華的馬車。流蘇瓔珞,佩玉鳴鑾,一路行來,微風輕拂瓔珞,鳴鑾叮咚作響。

這樣一支隊伍行走在通往太原的官道上,來往的商旅行人看著他們明晃晃的明光甲,裝飾華麗的馬車,就是繞著道走。

沿途白日行路,晚上則寄宿驛站,走了足足七日,終於到達了幷州地界。

第211章 兵鋒第495章 前程第222章 罷兵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236章 秋收第229章 遷移第463章 洛口倉第160章 退敵第34章 所謂鴿子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313章 定局第210章 破城第85章 挾持第214章 求和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290章 盜竊第486章 身世第433章 張網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180章 歸程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116章 安排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52章 上門說親第85章 挾持第236章 秋收第80章 勢力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393章 魏徵之死第236章 秋收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12章 態度第242章 狩獵第98章 羅藝造反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206章 說客第472章 封店受阻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473章 第一步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49章 劉黑闥之死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309章 李治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288章 密談第73章 藥方第288章 密談第227章 爭議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34章 所謂鴿子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7章 組建偵察部隊第315章 得子第33章 賞賜第14章 新兵到來第222章 罷兵第125章 狼羣第285章 餘波第132章 較量第101章 盡滅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58章 東宮動作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224章 歸程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72章 中毒第295章 遷居第75章 留在長安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123章 朝議第1章 兩分鐘的誤差第123章 朝議第83章 告密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95章 論功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486章 身世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74章 李淵到來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427章 勢如破竹第252章 宴會
第211章 兵鋒第495章 前程第222章 罷兵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236章 秋收第229章 遷移第463章 洛口倉第160章 退敵第34章 所謂鴿子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313章 定局第210章 破城第85章 挾持第214章 求和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290章 盜竊第486章 身世第433章 張網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180章 歸程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116章 安排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52章 上門說親第85章 挾持第236章 秋收第80章 勢力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393章 魏徵之死第236章 秋收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12章 態度第242章 狩獵第98章 羅藝造反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206章 說客第472章 封店受阻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473章 第一步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49章 劉黑闥之死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309章 李治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288章 密談第73章 藥方第288章 密談第227章 爭議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34章 所謂鴿子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7章 組建偵察部隊第315章 得子第33章 賞賜第14章 新兵到來第222章 罷兵第125章 狼羣第285章 餘波第132章 較量第101章 盡滅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58章 東宮動作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224章 歸程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72章 中毒第295章 遷居第75章 留在長安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123章 朝議第1章 兩分鐘的誤差第123章 朝議第83章 告密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95章 論功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138章 定親成親第486章 身世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74章 李淵到來第412章 應對之策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427章 勢如破竹第252章 宴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府谷县| 拜泉县| 正宁县| 石泉县| 林芝县| 房产| 灵寿县| 太保市| 宝鸡市| 区。| 华池县| 沙洋县| 英吉沙县| 娄烦县| 平远县| 吉水县| 四子王旗| 襄汾县| SHOW| 余庆县| 开封县| 安新县| 文昌市| 巴彦淖尔市| 屏东县| 阜阳市| 留坝县| 高淳县| 安西县| 长垣县| 舟曲县| 固阳县| 凤庆县| 旅游| 多伦县| 萍乡市| 彰武县| 冕宁县| 香河县| 七台河市|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