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8章 軍備

皇宮的一間偏廳裡,李世民看著牆上掛著地圖,久久不語。

“陛下,諸位將軍們到了!”一名內侍站在大門口,輕聲說道。

李世民倏然回過頭:“快請諸位將軍進來!”

片刻之後,只見一衆(zhòng)人魚貫而入。當先的卻是李靖李績,其後,李孝恭、程咬金、尉遲恭、薛萬徹等人也跟著進來。

“諸位愛卿請坐!”李世民呵呵一笑,示意各位將軍自便。

“陛下莫非是在擔憂突厥人?”李靖看了一眼牆上的地圖,輕聲問道。

李世民點點頭:“是啊,今年突厥雪災,牲畜死傷無數,熬過這個冬天,開春之後,恐怕突厥又要南侵掠奪我大唐人口財貨了!想起我大唐子民即將遭受的兵災,朕實在是於心不忍啦!”李世民一拍桌子,“若不是朕尚未準備好,必定親提大軍,掃平突厥!”

李績忙道:“陛下切莫如此,如是征伐,我等即可,何須陛下勞動萬金之軀!”

李世民笑了一聲,滿臉的豪邁:“朕豈是那些太平皇帝可比,我十六歲領兵,至今已經十餘年,所經大小戰(zhàn)役,不可勝算。世勣你多慮了!好了,今日參謀會議主要討論現今我大**備情況!諸位莫要拘束,儘管發(fā)言!”

衆(zhòng)將對視一下,李靖當先道:“不知陛下所問之軍備是否是滅突厥之軍備?”

李世民點點頭:“正是!朕計劃明年發(fā)動對突厥戰(zhàn)爭,一舉滅亡突厥。現在那是貞觀二年二月,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做最後的準備!”

衆(zhòng)將聽完,默默不語,似乎在各自記憶著什麼。

還是李靖先道:“據末將從兵部瞭解的消息,如今大唐折衝府數量爲五百一十七所,其中,關中、河南、河東三地便佔總數的一半還多。上中下三府兵力總數過五十萬。然而其中多有老弱。若是陛下欲徵漠北,需十萬精銳兵力不止。然而,十萬精銳要編練成軍,非得要一年半載不可!”

李世民沉默不語。看來他很難接受這般長的時間。

“藥師兄此言卻是建立在原先的操訓之上!”李績聽完李靖的說法,頓時道,“關中一百八十六所折衝府採用當初張叔疾編撰的《步兵操典》,闔府上下,成健卒銳士者,所佔七八!且訓練方法相同,進退有序,紀律嚴明,稍一磨合,即可成軍。屆時左右衛(wèi),左右驍衛(wèi)四衛(wèi)領軍出擊突厥,覆手可破!”

李績說完,還用讚賞的眼光看著端坐在後面的張允文。

張允文這纔想起,剛纔李績所說是“張叔疾”好像指的就是自己吧!不過咋聽咋彆扭呢?好像“張書記”啊!

李靖也點點頭:“叔疾的《步兵操典》老夫也是看過,其中多有感觸。此冊用來訓練,實在是非常之好。但是,若是想要成軍,光靠此冊尚且不夠。軍者,將爲其魄,神爲其魂。既要有帶得兵的將領和士卒同甘共苦,共同進退,又要有一種凝鍊於一軍之中的精神來支撐軍隊作戰(zhàn),所以,想要成軍,還得練上個一年半載!”

李靖的話音一落,只見在場衆(zhòng)將連同李世民無不連連點頭。

李世民道:“既是如此,那朕便於明日下旨,調藥師爲兵部尚書,專門負責大軍操練之事!凡關中、河東、河南三地軍府,藥師儘可抽調精銳成軍。呃,眼見將要開春了,藥師若要訓練,可得抓緊啦!”

李靖點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欣喜之色。

李世民又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然有藥師負責兵馬,那糧草的又該如何準備?”

李績沉思片刻說道:“天下糧草,除卻國庫之外,天下豪門佔去半數,若是十萬大軍征戰(zhàn)數月,需要的糧草恐怕在百萬石以上。再加上俘虜安置等問題,恐怕還不止這個數。若是光靠國庫補充還有府兵自帶,恐怕維持不了很長的時間。還是請陛下下旨,徵調天下糧草以供戰(zhàn)用。”

李世民皺起眉頭,他知道要從關東大族、江南華族這些世家大族口中奪得糧食有多難。又想起正是這些世族大家,把持一地,再加上盤根錯節(jié)的關係,實在讓人不好下手啊!

正在這時,忽然聽見一個聲音小聲道:“呃,陛下,臣有話說!”

李世民一看,卻是張允文怯生生的舉起手。那神態(tài),活像後世靦腆害羞而又想回答老師提問的小學生。李世民不由一笑:“你小子,有話就說,看你那樣子,像什麼話!”

張允文當即神色一肅:“陛下,其實這糧草之事可以交由這些世家大族去辦!”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口中道:“軍糧輜重之事,豈可假手於人!”

張允文笑道:“這事其實也好辦!只要陛下下旨,召集民間支援前線,設定賞格,凡捐糧十石者,可獲羊一頭,捐糧百石者,可獲羊九頭,牛一頭。這樣算下來,一石糧纔多少錢,一頭羊又是多少錢,朝廷信譽爲保,那民間糧食不就捐獻到朝廷裡面來了麼?”

“至於那些大族,大可以令其押送所捐糧草至前線大營。相信他們實力雄厚,定能派出大量家丁負責押運。這樣的好處嘛,其一可以減少我大軍負責後勤的兵力。第二,可以牽制那些大家世族。第三,若是他們遲到,則有藉口敲打他們一下。嗯,陛下以爲如何?”

李世民閉上眼睛思忖了一下,問道:“若是他們的糧草沒有及時到來,豈不是我大軍就要餓肚子?再者說了,若是哪家存有異心,勾結突厥攻入我大營,豈不是要陷我大營於險境之中?”

張允文頓時一怔。而其他的一些將領卻是順著張允文的思路思考下去。

“陛下,其實允文之策還是可行的!”李孝恭這位王爺說道,“先說那糧草問題,軍中大可以囤積數月糧草,然後提前派人前去催糧,這樣縮小時間差,可以緩解我軍糧食不足問題。若是他們膽敢拖延上路,哼哼,我大軍的橫刀可不是吃素的!而陛下說的後一個問題,只要戰(zhàn)前做好情報工作,戰(zhàn)時注意警戒,所有押糧隊伍出入營地,盡數搜身。那還怕了那幾支押糧隊不成?”

“可是若是他們在糧食之中做手腳又該如何?”這時候李靖問道。

“其實我們可以挑選一些靠得住的大家族,在令他們押糧出兵的時候,調軍士以守備爲名坐鎮(zhèn)家族郡縣,若是前線出現任何異常,則立刻出兵滅了那家族!料想那些家族中人也不願看到這種情況,會好好配合的!”張允文說道,“所謂誘之以利而迫之以威,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這樣才能讓那些大家族竭心盡力爲朝廷辦事!”

李世民點點頭:“允文此言在理!不過允文,你說的那胡蘿蔔是什麼東西?”

……

張允文連忙轉移了話題,讓李世民不再追問什麼胡蘿蔔的事,而是說起了軍械準備之事。所幸李世民只是隨後問了一句,張允文沒有回答也沒再去深究。

先將火炮的用途吹了個天花爛墜,聽得衆(zhòng)位將軍和李世民目瞪口呆。

“什麼?允文你說那火炮用來攻城拔寨易如反掌,一陣炮擊過去,城牆就會塌陷半邊?你可不要吹牛,那城牆真的那般好拆?當年我在瓦崗寨的時候,攻打洛陽,十多輛投石車輪番發(fā)射,也沒有將洛陽城牆打塌!”程咬金第一個不相信。只見他摸著下巴的鬍渣子,滿口不屑的對張允文說道。

“允文之言,恐怕有些過了吧!”就連李世民也不信,“那火炮從其量就和手雷差不多,你拿十多顆手雷能炸塌我長安城牆?好了好了,先不說火炮,說說其他的武器準備情況!”

張允文現今管著裝備院,而裝備院主管新式武器的研發(fā),和特殊武器的製作。至於制式裝備的批量製造,還是由工部在做。

“嗯,裝備院已經將鋼弩及新式橫刀的工藝轉交給工部,工部的相關部門正在全力製造!噢,對了陛下,請陛下下旨千萬保密這些工藝。它們不僅僅是裝備院大匠們辛勤的傑作,若是落入敵手,像突厥、吐谷渾什麼的,他們用來對付大唐可就不妙啊!”張允文說道。

李世民點點頭:“確是如此,朕明日便會下旨令工部保密!看來在你這兒問不出什麼來!明日朕還是問工部尚書吧!”

說完,李世民站起身來,看了地圖一眼,朗聲道:“今年加緊準備,明年朕要發(fā)動滅國之戰(zhàn)!諸位愛卿,請共同努力!”

“喏!”所有的將領起身抱拳道。

張允文也是滿懷心潮澎湃,行完禮,看著站在上面的李世民還有四面站立的大唐名將,想著明年將要參加的大戰(zhàn),幾乎忍不住一聲長嘯以宣泄心頭激盪。

就在衆(zhòng)人準備離開時,李世民忽然叫住張允文:“對了,允文,你過來一下,朕有事找你來談!”

張允文滿懷疑惑的走到李世民身邊。

李世民笑道:“叔疾啊,你已經行了冠禮,而且兄長業(yè)已成親,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娶我家閨女啊?”

張允文面色微微一紅:“全憑陛下安排!”

李世民“哈哈”一笑:“當然是越快越好!我家閨女可是等不及了!還有奚族的那個丫頭,每天往皇宮裡跑,和汝南都粘在一塊兒了,看來也是個等不得的人啦!朕已經和撫順郡王說好了,娶我家閨女爲髮妻,奚族那丫頭爲平妻!今年你就等著成兩次親吧!”

張允文想到那兩張俏麗的面孔,不由露出一絲笑容。

“看把你小子得意的,笑成這樣了!朕給你說,你可千萬不要因爲我家汝南不能生育而嫌棄他,專寵那個奚族的丫頭,若是朕知道你如此這般,定然讓你好看!”李世民有些憤憤的說道。

張允文點點頭:“放心吧,微臣定不會負了汝南的!”

李世民輕嘆一聲:“本來根據我朝律例,爲駙馬者不得娶妻納妾,可是朕的閨女不能爲你張家傳宗接代,而那奚族新附,又要拿出誠意來,所以這才便宜你這小子了!對了,現在朕還不知道你張家到底是那個張家,允文你沒有聽你父親說過麼?”

張允文搖搖頭:“自我記事以來,父親便沒有提過任何關於家族之事,而母親早逝,又不知其名,只知道姓楊。倒是劉家哥哥記得母親十分漂亮!”

李世民聞言,不由有些失望,揮揮手,讓張允文離開。

(這本書也有三十多萬字了,小半決定在下個月上架了!畢竟俺們碼字爲的就是那點鈔票!希望各位讀者同志能夠繼續(xù)支持小半!讓小半更有碼字的動力!)

第53章 長林軍第310章 軍改第296章 擔憂第296章 擔憂第104章 戡亂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308章 野炊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278章 西進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274章 收桿第383章 定襄大戰(zhàn)第199章 漠北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105章 說情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92章 登基第104章 戡亂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123章 朝議第33章 賞賜第231章 商論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404章 李治出馬第117章 南陽韓氏第114章 跑步第166章 風波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36章 手雷第145章 太學生第64章 突厥入寇第488章 楚綜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58章 東宮動作第292章 會面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285章 餘波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67章 初戰(zhàn)第158章 三而竭第140章 試炮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508章 山崩第286章 來信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15章 夜襲第1章 徐二狗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109章 押注第215章 使團第192章 功成第226章 獻舞第488章 楚綜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245章 送禮第133章 安置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294章 分裂第146章 正月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73章 藥方第173章 出發(fā)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495章 前程第112章 新兵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293章 許諾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391章 蒐集情報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244章 麴文泰第481章 親人第68章 離間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373章 蘇烈來信第2章 劉氏兄弟和張允文第308章 野炊第315章 得子第194章 烽火起第406章 高麗生亂第283章 追擊
第53章 長林軍第310章 軍改第296章 擔憂第296章 擔憂第104章 戡亂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308章 野炊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278章 西進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274章 收桿第383章 定襄大戰(zhàn)第199章 漠北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105章 說情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92章 登基第104章 戡亂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123章 朝議第33章 賞賜第231章 商論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404章 李治出馬第117章 南陽韓氏第114章 跑步第166章 風波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36章 手雷第145章 太學生第64章 突厥入寇第488章 楚綜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58章 東宮動作第292章 會面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361章 新年雜事第285章 餘波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356章 太子之邀第67章 初戰(zhàn)第158章 三而竭第140章 試炮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508章 山崩第286章 來信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15章 夜襲第1章 徐二狗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109章 押注第215章 使團第192章 功成第226章 獻舞第488章 楚綜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245章 送禮第133章 安置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294章 分裂第146章 正月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73章 藥方第173章 出發(fā)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495章 前程第112章 新兵第226章 鐵勒出兵第293章 許諾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391章 蒐集情報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244章 麴文泰第481章 親人第68章 離間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373章 蘇烈來信第2章 劉氏兄弟和張允文第308章 野炊第315章 得子第194章 烽火起第406章 高麗生亂第283章 追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北县| 治县。| 金坛市| 金秀| 鲁甸县| 凤冈县| 平远县| 宁阳县| 河北省| 阳朔县| 玉龙| 无锡市| 曲麻莱县| 南宫市| 新安县| 北海市| 林芝县| 张北县| 九龙县| 西峡县| 承德市| 沙河市| 桂平市| 娱乐| 信丰县| 陇西县| 德庆县| 朝阳市| 贵定县| 伊川县| 遵化市| 浙江省| 望谟县| 石楼县| 西城区| 西藏| 合肥市| 磴口县| 天津市| 秦皇岛市|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