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6章 道教之事

片刻之後,李淳風便端上茶來。張允文坐在幾案邊上,而其他幾人則是出了偏殿。

端起茶杯,這可是歷史名人泡的茶,可要好好的品嚐一番。只見茶杯裡漂浮著一層茶沫,小心的用杯蓋刮到一邊,輕輕的抿了一口,一股植物的香氣傳來。

嗯,還不錯。

“這茶如何?”袁天罡笑問道。

“茶不錯,不過這加工茶葉的技術可就差了一些!”

袁天罡頓時驚奇的問道:“什麼?難道允文還可以加工出更好的茶葉?”

張允文點點頭,粗略將後世的茶葉加工,主要是炒青,講了一遍,兩位道士頓時面面相覷,那茶葉真的可以這樣?

此時的茶葉加工,以蒸青爲主,炒青這種方法還是明清以後才形成的。要不是前世的張允文有個嗜茶如命的老爺子,每日都要張允文泡上兩壺茶,然後坐在一架葡萄藤下,在午後的陽光中,慢慢的品嚐。如此人生,讓小時候的他羨慕不已,不過後來從軍,這飲茶的風雅之事,也就漸漸丟了。

輕輕的喝了一口,然後搖頭晃腦的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翼習習清風生。”

張允文直接將盧仝的這首詩中一碗到七碗吟誦出來。這是前世老爺子喝茶時最喜歡吟誦的詩,聽了多遍,如今倒背如流。

一聽到這幾句詩,那袁天罡和孫思邈二人同時雙眼圓睜,吃驚的看著張允文。

“哈哈,好詩好詩啊!”袁天罡當即撫掌道,“寥寥七碗,道盡茶中真味,一股仙靈之氣撲面而來,幾欲讓人展翅欲飛啊!”

“允文這幾句詩,深含我道家韻味,看來允文確是與我道家有緣啦!”孫思邈也在一旁說道。

我可不想當道士,還是自由自在的娶妻生子來得好!張允文心頭暗想道。

幾人又圍繞著茶談了半天,終於有些意味闌珊了,然後袁天罡問道:“不知張將軍前來見貧道有何貴幹啊?”

張允文心頭頓時道:“終於談正事了,和這些文化人談個事情就是麻煩,也不知要繞多久纔會繞到正題上去!”雖是如此,張允文還是恭敬的將想讓袁天罡出面爲自家兩位哥哥主持婚嫁之事說了出來。畢竟是有求於人嘛!

聽到張允文的這個要求,袁天罡和孫思邈交換了一下眼色,然後袁天罡開口道:“貧道與孫道兄本在終南山隱修悟道,說好少理世間之事!張將軍的要求,恐怕……”

後面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已經隱隱含有拒絕之意。然而張允文注意到袁天罡的言辭,是“少理世間之事”,而不是“不理世間之事”,也就是說,自己還有機會。

當下道:“若是袁道長願意出來主持此事,在下願獻黃金千兩作爲白雲觀的香火錢,另送上製茶之術一道!”

袁天罡孫思邈二人頓時眼睛一亮,尤其是聽到後面製茶之術一道。雖說不排除張允文胡說八道的可能性,但是,聽了剛纔那首詩,皆知面前的這名這人茶藝造詣之高,遠超過二人。

沉吟半晌,袁天罡道:“既然張將軍許以如此條件,貧道安敢不從,不過依貧道看來,那黃金千兩就算了,張將軍只需要幫貧道解解惑,另附上製茶之術便是!”

張允文對於能省下黃金千兩也是非常高興的,當下道:“道長有什麼事儘管說,在下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袁天罡和孫思邈二人沉默半晌,那袁天罡方纔道:“張將軍可知道陛下頒佈的裁汰天下僧尼道姑之令?”見張允文點點頭,袁天罡接著道,“此令一下,天下佛道二門盡皆受難。各道惟留道觀一座,廟宇一座,京師也不過各三座。而還俗者更是不計其數。不瞞張將軍,如今貧道棲身的這座道觀便是私自建立,未得到許可!”

張允文頓時奇怪的問道:“袁道長這樣說,在下又能做些什麼呢?這可是陛下頒佈的法令,誰人敢違背?”

袁天罡擺擺手:“張將軍什麼也不用做,只要能爲貧道提出些許建議便是!若將軍是我道家之人,如何應對此次危機?”

張允文笑道:“袁道長叫我允文便是!另外,你們爲何不去找尋房相、杜尚書他們,偏偏來找我,要知道,在下可是武將,對於這類出謀劃策,分析問題之事,可不是那般的擅長!”

袁天罡笑了一下:“天下間誰不知道當年事變的前夕,允文在秦王面前的表現,那可是通過陛下之口,衆臣之口傳遍整個長安,甚至整個大唐了。加之此次張將軍在奚族的表現可謂是大智大勇,世人紛紛說允文乃是一名智將、儒將!所以貧道今日才情允文來出謀劃策!其實就算是允文不來,貧道也會去拜訪的!”

聽到袁天罡都這樣說了,張允文只好苦笑一聲,開始分析起中國歷史上的宗教和政治之間的關係。這個命題可是他自己想的,就像這次李世民的詔令,說小了便是限制佛道,說大了便是政治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所以,要入手,只有總結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政治宗教關係,然後才能找出應對之策。

這邊張允文費盡心思的冥思苦想,那邊袁天罡和孫思邈卻是在悠閒的喝著茶。

半晌之後,張允文輕咳一聲,提醒袁天罡、孫思邈二人!

二人放下茶杯,嘻嘻一笑,望著張允文:“允文真是厲害,這麼快就想出頭緒來了!”

“呃,不知有沒有吃的,我餓了!”

“……”

“唔,味道真是不錯!有股松子的味道,加了松子的吧!”張允文一遍吃著一塊糕點,一邊說道,“對了,給我的同伴送吃的沒有,估計他們也餓了!”

送來食物的李淳風頓時道:“嗯,已經送了,他們在就叫餓了,然後我們重新煮了一鍋麥飯!”

張允文點點頭,三下兩下將糕點塞進嘴中:“袁道長、孫道長,還有李道長,其實這件事說難也不難!”

三人的目光頓時集中在張允文身上。

“咳咳……”張允文清清嗓子說道,“如今的大唐,終究是朝廷的大唐,你們若是想要發展道教,就需要親近朝廷,爲朝廷出力,而不是這般閒雲野鶴的在外面漂泊著,還和朝廷搶人口和貢賦!”

張允文話音剛落,那袁天罡便疑惑的道:“什麼和朝廷搶人口貢賦啊?我們不過是一羣道士,哪裡會和朝廷搶人口貢賦!”

然而站在旁邊的李淳風聽到此言,卻是一愣。

張允文解釋道:“你道是歷史上的那個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二人滅佛所爲何事?便是爲了這人口賦稅!太多的人加入道門沙門,遁離世俗,會造成一個國家勞動人口的缺失,從而導致賦稅、兵役的流失,這對於任何一位君主而言,都是不能使其發生的!所以陛下會下令裁汰天下僧侶道士。”

“可是,若是道門拿出自己的心意,向陛下,向朝廷表明心跡,不會與朝廷爭利,而且對朝廷有用,那朝廷不就會容忍你們了麼!”

袁天罡點點頭,手指頭輕輕的有節奏的敲擊幾案:“表明心跡倒是好辦,可是我們道門如何才能報效朝廷呢?”

“這個簡單!道門之中,有精於天象地理者,可入太史局,爲朝廷觀察天象,勘測地理。有醫者可懸壺濟世,甚至入朝爲官,那不就讓朝廷放心了麼!至於結交權貴之類的事情,道門還是少做一些,搞不好會捲入什麼政治風波里面!”

聽到這話,袁天罡不由有些猶豫的道:“難道允文要我們整個道門都投靠朝廷?”

張允文卻是避開這話題,徑直說道:“天下傳教,莫過於在上層貴胄之間傳教和在普通民衆之間傳教兩種!可是兩種傳教各有其利弊。像那在高層之中傳教,不易打開局面,而且那些貴胄喜怒無常,極難把握。而在民間中傳教,卻是爲朝廷所忌,像你們道門,漢時便有太平道、五斗米道,前者席捲天下,後者割據一方,哪個朝廷中央會容忍這樣的局面存在?所以,你等若是要發展道門,一來需要結交權貴,然而又不可深交,尤其是不可捲入政治之中。二來則是親善百姓,勸道百姓向善,心向朝廷,這樣可以得到朝廷的扶持,那麼,道門即可振興!”

張允文說完,屋內三人頓時陷入沉默之中。

張允文也不急,端起有些冷的茶水,就著一塊剩下的鬆糕,慢慢吃喝了起來。

等到他吃完一塊鬆糕,袁天罡這才起身向張允文一揖道:“多謝允文指點!不過這件事關係道門興衰,不是朝夕便可決定,恕貧道未能立刻定下來。至於允文所要求之事,貧道明日便隨允文下山!”

張允文回了一禮:“多謝袁道長!”

袁天罡對李淳風道:“天色已晚,淳風,待允文他們下去休息吧!”

李淳風在前面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張允文慢慢出了這間屋子。

在他身後,袁天罡和孫思邈還在議論著什麼。

來到廂房,只聽見裡面鼾聲如雷。張允文搖搖頭,對身邊的李淳風道:“還有沒有其他的房間,這裡……唉!”他指了指房門。李淳風會意的道:“來,張將軍,這邊請!”

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204章 定襄城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112章 新兵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16章 襲擾糧道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309章 李治第283章 追擊第211章 兵鋒第52章 上門說親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59章 豳州事發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85章 挾持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230章 耕地第83章 告密第79章 收買第258章 賜名第120章 回京第21章 情報網絡第141章 赴宴第179章 角力第393章 魏徵之死第254章 裴行儉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43章 一年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34章 所謂鴿子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234章 彈劾第295章 遷居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95章 論功第481章 親人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210章 破城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292章 會面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166章 風波第456章 大勢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93章 入見第237章 燕王佑第15章 夜襲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9章 劉黑闥之死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224章 良辰佳期第145章 太學生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161章 目標太原第120章 回京第76章 新年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191章 偶遇第358章 密謀造反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372章 百騎破萬第278章 西進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432章 歸來第297章 風疾第98章 羅藝造反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11章 路上練兵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125章 狼羣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32章 較量第242章 狩獵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27章 林然
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204章 定襄城第340章 大軍壓境第112章 新兵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16章 襲擾糧道第174章 突厥牙帳第309章 李治第283章 追擊第211章 兵鋒第52章 上門說親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59章 豳州事發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85章 挾持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230章 耕地第83章 告密第79章 收買第258章 賜名第120章 回京第21章 情報網絡第141章 赴宴第179章 角力第393章 魏徵之死第254章 裴行儉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43章 一年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34章 所謂鴿子第259章 當衆拜師第389章 李治開府第234章 彈劾第295章 遷居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95章 論功第481章 親人第362章 名爲稱心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210章 破城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292章 會面第349章 炮火熔城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166章 風波第456章 大勢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93章 入見第237章 燕王佑第15章 夜襲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9章 劉黑闥之死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224章 良辰佳期第145章 太學生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161章 目標太原第120章 回京第76章 新年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191章 偶遇第358章 密謀造反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372章 百騎破萬第278章 西進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432章 歸來第297章 風疾第98章 羅藝造反第198章 偵察惡陽嶺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11章 路上練兵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125章 狼羣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132章 較量第242章 狩獵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27章 林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雷波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乐至县| 内乡县| 崇州市| 金华市| 渭南市| 平定县| 五河县| 渭源县| 宜州市| 拜城县| 荔波县| 南宫市| 青岛市| 宝鸡市| 高唐县| 曲沃县| 清涧县| 准格尔旗| 兴和县| 棋牌| 积石山| 河北区| 北京市| 巴林左旗| 林甸县| 金寨县| 榆中县| 亚东县| 彰武县| 新宾| 马公市| 铜川市| 邵阳市| 稻城县| 固镇县| 永兴县| 永仁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