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6回 忘戰(zhàn)必危

“父皇。聽說這次這次御駕親征打敗了領(lǐng)利可汗。大將笨文幾俘獲了不少的突厥俘虜?”坤寧宮內(nèi),盧照辭正在與家人分享著晚宴。白天剛從清華觀中來,心情極其愉悅。連帶著宮內(nèi)的氣氛也是很好的。一方面盧照辭高興,衆(zhòng)人哪裡敢耍臉色看,另一方面這些人雖然私下裡相互爭鬥,但是在盧照辭面前還是表現(xiàn)出一絲和睦的兄弟情義來。比如。才才說話的是盧承嗣,十幾歲的小孩子,傳承盧照辭的基因血脈,如今生的極爲(wèi)雄壯,就想一個小虎崽子,眉宇之間隱隱有一絲英氣,這是他經(jīng)年習(xí)武的結(jié)果。

“大郎也知道了?”盧照辭笑呵呵的說道:“大將軍厲害,俘虜了近十萬之衆(zhòng)。呵呵,大漲我大唐威風(fēng)啊”。盧照辭臉上露出得意之色來。雖然這次大唐爲(wèi)了這場戰(zhàn)爭也死傷了不少,兵馬錢糧更是消耗了大半。沒有兩三年是恢復(fù)了元氣來小但是相對而言,領(lǐng)利損傷卻是更重了。沒有七八年也是恢復(fù)不過來的。不過也許,領(lǐng)利是等不到那麼長的時間了,因爲(wèi)一旦大唐實力恢復(fù),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兵草原,消滅北方的這個最大的敵人了。

“父皇,這件事整個長安城如今都傳遍了,都說父皇英明神武,大將軍乃是戰(zhàn)神在身,還說父皇乃是千年一遇的好皇帝,直追秦皇漢武。而大將軍就是我大唐的衛(wèi)霍盧恪也插言說道,絲毫不放過在盧照辭面前露眼的機會。

“秦皇漢武?衛(wèi)霍?也是有點道理,也是沒有道理的。”盧照辭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衆(zhòng)皇子卻是不知道,到底哪個是有道理,哪介。是沒有道理的。

“父皇,那些突厥人俘虜該怎麼辦啊?。盧承嗣雙眼中冒出一絲精光來,笑道;“孩兒以爲(wèi),這些人殺了我大唐不少的百姓,是個十足的禽獸,孩兒還聽說,以前漢朝的時候,有個大將軍叫做陳湯的人,他曾說了一句話,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對於這些突厥人,不能容情,還是將殺了乾淨(jìng),免得日後又禍害我們大唐百姓。”

“殺了?”盧照辭笑了笑,道:“這本是宣德殿內(nèi)的幾位輔政大臣們做出決定的,什麼時候輪到你們這些小孩子說話了,也罷!你們都說說。這些俘虜該怎麼處置。嗯,大郎說是要殺掉。你們都說說?!北R照辭好像是興趣來了,指著衆(zhòng)皇子說道。這個時候,連旁邊一桌的崔瑩瑩等女也都停下碗筷來,仔細聽著衆(zhòng)皇子怎麼說。

“父皇,兒臣以爲(wèi),聖人治國。當(dāng)以仁、恕,父皇威名遠播,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大毒所指,天下無不俯首稱臣,如今天下太平,百姓都是渴望過著安穩(wěn)的日子,若是再次興起刀兵的話,恐不利於父皇的仁德,若是父皇將這些人都放歸草原,不但能體現(xiàn)父皇的仁德,更爲(wèi)重要的是。這些人也會因此感念父皇的恩德的,必定不會再次進攻我大唐,日後也必定成爲(wèi)我大唐的忠實子民的。說話的是盧承祖小小年紀。臉上一臉的老成之色來。

“父皇,兒臣以爲(wèi)不妥。

”只見盧恪站起身來,拱手道:“父皇,太子之言雖然是秉承聖人之道,但是聖人所教化的都是漢人。而不是突厥人,突厥人殺我漢人無數(shù),就是在前朝,都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的言語來,父皇。難道我們這些後人連前人都不如嗎?”雖然盧恪武不如盧承嗣,文不如盧承泰。但是他勝在允文允武,又有俠義之心,喜歡打抱不平,在長安市井之中,名聲極好。

“哦,那依照恪兒的意思是說。大郎說的很是道理,這些俘虜毆都應(yīng)該殺的乾淨(jìng)了?”盧照辭雙目中精光閃爍,卻是沒有說出盧承嗣和盧承祖二人到底誰說的對,更好像是對盧恪的話很是感興趣一般。

“兒臣也不贊成大兄的建議盧恪聞言臉上頓時露出一絲笑容來。臉上閃爍著一絲奇異的光芒來,拱手說道:“兒臣以爲(wèi),這些人殺了我大唐不少的百姓士兵,若是這樣就讓他們?nèi)ニ赖脑?,恐怕是太便宜了他們了,兒臣聽說這次出征草原,我大唐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卻是損失了不少錢糧,不若以這些人爲(wèi)要挾,讓領(lǐng)利爲(wèi)我們送來銀錢來贖??想來煩利急著需要這些兵馬,他們又有錢,不如就哼哼的敲詐他們一番。這樣一來,不但我們大唐可以的到大量的銀錢,以恢復(fù)生產(chǎn),還能消弱領(lǐng)利的力量,如此就能做到彼消我漲,不斷的消弱領(lǐng)利的力量,凹曰況姍旬書曬芥?zhèn)?,一川的力量來壯大我大唐的力量。若是領(lǐng)利不來贖這些人嚴悲心草原上中人,對領(lǐng)利也會是心懷不滿,看他還有什麼威望能統(tǒng)領(lǐng)草原衆(zhòng)部族。所以說,無論哪一方面,我們都是能佔到大便宜的?!?

“戰(zhàn)爭賠款?”盧照辭雙眼一亮,驚訝的望著盧恪,沒想到這個小子想法如此先進,倒是讓盧照辭沒有想到的。

“恪兒,住口這個時候,旁邊一桌的楊寧兒面色一陣大變,冷喝道:“你乃是皇家之後,當(dāng)學(xué)的聖人之道,多向老師學(xué)學(xué)治國的道理。日後還助你父皇一臂之力,怎麼進學(xué)一些奸詐之道,好銅臭之物。難道張玄素張師傅就是這樣教你的嗎?。盧恪面色一變,隱隱有一絲驚慌之色來。他今日所講,確實與聖人所教授的不同。

“行了,這些東西張玄弄是教不出來的?!北R照辭皺了皺眉頭,淡淡的說道:“更何況,這裡是家宴。是父子之間討論問題,在這裡,聯(lián)只是個父親,不是一個皇帝。二郎,不要怕

“兒臣謝過父皇盧恪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來。原本的驚慌消失的無影無蹤。

”二邸,告訴父親,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到的嗎?”盧照辭笑呵呵的問道??⌒愕拿婵咨?,卻是不見有絲毫的異樣之色來。

“回父皇的話,前些日子,首輔大人在南書房授課的時候,曾經(jīng)隱隱提了一下,如今朝廷爲(wèi)了這次大戰(zhàn)將太倉都消耗了大半。所以兒臣就想何不用著俘虜爲(wèi)大唐賺點銀錢回來呢?”盧恪小心翼翼的說道。

“多聽、多想、多做,恩,不錯,有長進盧照辭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寬慰之色來,又掃了衆(zhòng)皇子一眼,最後落在越王盧承烈身上。笑道:“四郎,你也說說,看看。你這個小傢伙有什麼想法沒?”

“謝父皇盧承烈歪著小臉。想了想說道:“父皇,要不就罰他們做事吧!讓他們修城牆什麼小讓他們做一輩子?!?

“哈哈!”盧照辭聞言哈哈一下。衆(zhòng)皇子聞言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來,只是有的卻是寬慰的笑容,有的卻是譏諷之色。

“稚子之言有的時候也是有點道理的?!北R照辭嘆了口氣,掃了衆(zhòng)人一眼,笑道:“兵者,國之大事也!以前有句話叫做忘戰(zhàn)必危,好戰(zhàn)必亡。這句話雖然有些道理,但是有的時候,卻是沒有道理。忘戰(zhàn)必危,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無論國家是怎麼繁榮昌盛,百姓是怎樣的富有,他們的生活是如何的安康。但是若是沒有一支強大軍隊護衛(wèi)著國家。不斷的威懾著周圍的鄰國,那這個國家在不久之後,還是會滅亡的。因爲(wèi)沒有軍隊的國家,就是一個肥羊。好戰(zhàn)必亡,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的時候,卻要就事論事。若是一味的退讓,那是換取不了太平的,以前的匈奴人是這樣。這個時候的突厥人也是這樣。只有將他們打疼了,他們才服你。所謂好戰(zhàn)必亡,一方面因爲(wèi)隨著戰(zhàn)爭的不斷爆發(fā),軍中將領(lǐng)對軍隊的影響力就越大,這樣不利於朝廷的穩(wěn)定,其二,就是軍隊出征,所耗甚糜小聯(lián)這幾年雖然做了一些事情,朝廷中也有了積蓄,但是這次五十萬大軍出動。還是耗費甚大,這種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還是少發(fā)動的好,一旦要發(fā)動,就要想辦法或許最大的利益,恪兒剛纔所說的方法就是一個好的辦法。聯(lián)暫且稱爲(wèi)戰(zhàn)爭賠款,取敵人的錢財爲(wèi)自己所用,所以好戰(zhàn)必亡這句話也不一定正確。”

“父皇教誨。兒臣等謹記。”衆(zhòng)皇子趕緊站起身來俯身聽命。至於心中所想,卻是隻有各自能知道

了。

“不過,太子所言纔是老謀深算,要知道,當(dāng)年諸葛亮就是七擒孟獲。每次擒獲之後,就將他放了,這才平定了孟獲,保證蜀漢後路安全。秉承聖人之道乃是仁君所爲(wèi)。太子日後還是要認真學(xué)習(xí)治國之道。仁君固然能名垂青史,但是仁君有的時候卻不是好的君主,要做,就做明君,聖明之君,這樣才能保證皇朝的傳承盧照辭掃了盧承祖一眼,認真叮囑道。

“兒臣遵有

”盧承祖小臉之上,這才露出了笑容來。

“這些話,你們也要謹記?!北R照辭又對盧承嗣等人說道。

第488回 黑手出現(xiàn)第324回 引蛇出洞第515回 狹路相逢第507回 燕歌行第369回 長安亂(四)第325回 關(guān)門打狗第34回 六花陣(三)第62回 李密之死第569回 鄭仁基要撞牆第93回 詭異第29回 山洞春色(二)第612回 攤牌第266回 東宮六率第31回 火燒瓦橋溝(三)第501回 潰逃第168回 末路王世充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302回 暗戰(zhàn)(一)第40回 再見陰明月(一)第665回 君心第504回 范陽盧氏第333回 如意算盤第152回 李淵最後的請求第667回 後悔第17回 取霍邑(一)第185回 韋挺闖宮第269回 甥舅對話第504回 范陽盧氏第21回 李秀寧(三)第62回 李密之死(二)第14回 借刀殺人(一)第33回 李靖用兵(四)第415回 帝國在準(zhǔn)備第425回 李衛(wèi)公問答第87回 親迎第21回 李秀寧(一)第483回 太子當(dāng)家第19回 排擠(三)第48回 一戰(zhàn)王世充(二)第157回 大商人竇義第348回 徐世績成了香餑餑了第216回 爭論第657回 狗急跳牆第413回 唐風(fēng)第236回 太子盧承祖第189回 裴寂的陰謀第644回 資敵第631回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第192回 大唐必勝第403回 杖斃第298回 暗度成倉第367回 長安亂(二)第184回 人太多了第8回 奪權(quán)(二)第692回 子學(xué)父第288回 誰更聰明第154回 孤只要土地第339回 突厥襲到第90回 錦衣衛(wèi)和粘桿處第208回 終於反了第72回 再戰(zhàn)尉遲恭第55回 潰敗(二)第325回 關(guān)門打狗第496回 狄仁傑斷案第646回 軒轅大波第44回 塵埃落定第615回 救還是不救第392回 捷報第211回 如此義子第517回 守淮安(二)第613回 被拋棄的韋氏第261回 千古君臣第545回 覲見第30回 李靖(四)第517回 守淮安(二)第54回 薛舉再犯(二)第486回 大唐福爾摩斯第477回 你們把孤當(dāng)做傻子不成?第219回 蕭禹託孤第102回 鳳威第92回 長林軍(二)第547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64回 袁天罡的讖語第29回 山洞春色(三)第403回 杖斃第416回 陰險的貞觀天子第5回 覆滅(二)第495回 太子心機第29回 山洞春色(三)第547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72回 崔氏得逞第709回 決戰(zhàn)第473回 天子是妖孽第124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563回 盧恪的夢中情人第120回 昔爲(wèi)崔家女第8回 奪權(quán)(二)第249回 西域第587回 夜闖禁宮
第488回 黑手出現(xiàn)第324回 引蛇出洞第515回 狹路相逢第507回 燕歌行第369回 長安亂(四)第325回 關(guān)門打狗第34回 六花陣(三)第62回 李密之死第569回 鄭仁基要撞牆第93回 詭異第29回 山洞春色(二)第612回 攤牌第266回 東宮六率第31回 火燒瓦橋溝(三)第501回 潰逃第168回 末路王世充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302回 暗戰(zhàn)(一)第40回 再見陰明月(一)第665回 君心第504回 范陽盧氏第333回 如意算盤第152回 李淵最後的請求第667回 後悔第17回 取霍邑(一)第185回 韋挺闖宮第269回 甥舅對話第504回 范陽盧氏第21回 李秀寧(三)第62回 李密之死(二)第14回 借刀殺人(一)第33回 李靖用兵(四)第415回 帝國在準(zhǔn)備第425回 李衛(wèi)公問答第87回 親迎第21回 李秀寧(一)第483回 太子當(dāng)家第19回 排擠(三)第48回 一戰(zhàn)王世充(二)第157回 大商人竇義第348回 徐世績成了香餑餑了第216回 爭論第657回 狗急跳牆第413回 唐風(fēng)第236回 太子盧承祖第189回 裴寂的陰謀第644回 資敵第631回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第192回 大唐必勝第403回 杖斃第298回 暗度成倉第367回 長安亂(二)第184回 人太多了第8回 奪權(quán)(二)第692回 子學(xué)父第288回 誰更聰明第154回 孤只要土地第339回 突厥襲到第90回 錦衣衛(wèi)和粘桿處第208回 終於反了第72回 再戰(zhàn)尉遲恭第55回 潰敗(二)第325回 關(guān)門打狗第496回 狄仁傑斷案第646回 軒轅大波第44回 塵埃落定第615回 救還是不救第392回 捷報第211回 如此義子第517回 守淮安(二)第613回 被拋棄的韋氏第261回 千古君臣第545回 覲見第30回 李靖(四)第517回 守淮安(二)第54回 薛舉再犯(二)第486回 大唐福爾摩斯第477回 你們把孤當(dāng)做傻子不成?第219回 蕭禹託孤第102回 鳳威第92回 長林軍(二)第547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64回 袁天罡的讖語第29回 山洞春色(三)第403回 杖斃第416回 陰險的貞觀天子第5回 覆滅(二)第495回 太子心機第29回 山洞春色(三)第547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72回 崔氏得逞第709回 決戰(zhàn)第473回 天子是妖孽第124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563回 盧恪的夢中情人第120回 昔爲(wèi)崔家女第8回 奪權(quán)(二)第249回 西域第587回 夜闖禁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社旗县| 南通市| 襄城县| 木兰县| 盐池县| 浦北县| 滦平县| 滦南县| 鲁山县| 澄江县| 土默特右旗| 资中县| 霍城县| 阿拉善盟| 东丰县| 鹤岗市| 留坝县| 东源县| 安多县| 堆龙德庆县| 滦平县| 大宁县| 华宁县| 漳州市| 镇赉县| 霍山县| 青岛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广元市| 务川| 鹤庆县| 兰西县| 漳浦县| 长白| 罗田县| 连南| 临猗县| 庄河市| 宣城市|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