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5章 佛?道?

不說被武媚娘那句幾乎與表白無異的話打擊了一把的李承乾回到宮中,看著已經快要待產的蘇晨,莫名地有些心虛的時候。那邊,大唐開國以來,佛道的又一次大規模碰撞開始了。

佛道之爭,由來已久,自當年白馬寺焚經一戰,道門敗北,其間矛盾已激化至檯面上。兩教本不分對錯,宗教之爭,哪來什麼對錯啊!真說起來,佛教建立,還在世俗道教之前。

如今道家雖說自李唐建國之後,便開始發展起來,甚至李淵和李世民將道家明顯擺在了釋家前面,但是,經歷了這麼多年,佛教已經大興,道教卻是沒那麼興盛,怎麼能叫他們心服呢,自然要趁機把佛家打擊一下。

道家的宗旨是白日飛昇,比如說當年的淮南王劉安,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的便是這位在正史上謀反的王爺了。還有東漢的張道陵,他應該是實際意義上的道教始祖,至今龍虎山的天師道依然是張家把持。而佛家說的卻是你今世忍耐,記得行善,日後成就佛陀。兩家的教義差不多是背道而馳,一個不分善惡,一個講究善惡,一個積極,一個消極,自然是水火不容,非要你死我活一把的。

道家很是義正言辭的舉出了不應該信佛的三點原因:一則以佛教來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爲夷狄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二則以華夷地域不同,益證老子序中以東爲木,屬陽,爲道之所出;西爲金,屬陰,爲佛之所生。陽尊陰卑,故道教優於佛教。三則以華夷之間,種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華人不當信。四則以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國家之衰亂,故不應信。很久以前,就有人說:“今中國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種。”周武帝滅佛詔書上也說:“朕非五胡,心無敬事。”均以種族不同而反對奉佛者。當然,這話現在是不能說的,要知道,李家雖然認了老子做祖先,但畢竟跟鮮卑通婚了多代,骨子裡可不是根正苗紅的漢人。但有道士說道:“佛來漢地,有損無益,入家破家,入國破國,……帝王無佛則大冶年長,有佛則政虐祚短。”那些和尚一向經辯慣了的,尤其是禪宗,更是伶牙俐齒,當下反駁道:“堯舜獨治,不及子孫,夏殷周秦,王政數改,蕭牆內起,逆亂相尋,爾時無佛,何因運短?”

不過,這是老生常談了,最讓佛家難以接受的是,當初晉朝王浮作了一篇《老子化胡經》,提出的觀點就是,佛家本來就是出自道家,相當於那些世家本家分出的分支一般,如今有出息了,想要回來跟本家爭權,這不是造反嗎?尤其,佛經都是從天竺取經回來用漢語翻譯過來的,其中,涉及到了道家的很多概念,比如說,一個“妙”字,即用老子的“常無慾,以觀其妙”;“塵”字,即用老子“和其光,同其塵”。則就有些摻雜不清了,那些道家的道士拿著本《道德經》,在那邊口若懸河,你們佛家,什麼什麼經義是抄襲的我們道家的,還沒有跟你們要版稅呢,你們居然就騎到我們頭上來了,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忍了,嬸嬸也不能忍。

兩邊一羣牛鼻子與禿驢成天辯論,互有勝負。

比如道士們根據《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提出了一個論題:“道生一切”。那那些和尚便問道:“道生善也生惡嗎?”這簡直就是一種悖論。如果承認道生惡,道就不是盡善的,得道幹什麼呢?如果說道不生惡,惡又從何而來,如何能說道生一切呢?

當然道家也不會老是輸,有一次一個叫李榮的道士跑到那邊去問:“佛教說般若波羅蜜,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但般若非彼非此,爲什麼說到彼岸?”僧人義褒說:“般若非彼非此,到彼岸不過是讚美。”李榮就又問了:“那爲什麼不讚美到此岸?”佛教常說不一不異,非彼非此。也就是說,佛家喜歡弄些模糊的東西糊弄人,真要追究,也是麻煩!

不過道家一邊再說佛家乃是老子西出函谷關外傳的教派,佛家一邊卻說道家其實是佛家演化的,要不然,那些道家的經典怎麼就有不少佛家的經義呢?比如說,道生一切,那麼萬物是道非道?道家的解釋說:“即是即非,即非即是。”問道與物是同是異?回答是“常同常異”。這分明就是佛家的經義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佛教在理論上一向強大,道家講究的是清靜無爲,他們哪裡會像佛家一樣,成天沒事就跑去辯論一番,那不是找抽嗎?

畢竟是佛教的嘴皮子利索一點,道教沒多久就落了下風。不過,這次佛家倒黴是因爲他們做的那些齷齪事啊!這點自然要好好利用一把。

於是,道家的人就說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豈不是說,你可以盡情作惡,只要最後停止作惡,那就可以成佛,這樣子,對那些一輩子沒有做過壞事,記得行善的人家公平嗎?他們吃齋唸佛了一輩子,還不能成佛,卻讓一個惡人成了佛陀,這不是荒謬嗎?”

這就是擊中佛家的死穴了,他們講究善惡到頭都有報,結果,放下屠刀,就能成佛,那他們的報應又上哪裡去了?然後,道家的人就譏諷道,難怪佛門的寺僧會爲非作歹呢,反正他們不管破了什麼戒,只要一悔改,然後,就什麼事都沒了,還能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既然回頭有岸,那有事沒事下下苦海又如何呢?

兩家唾沫橫飛,脣槍舌劍,各執一詞,總而言之,是鬧得不可開交,佛家說道家是虛言欺世,那些個方士怎麼就一個長生不老藥也沒弄出來過呢?道家說佛家就是藏污納垢,還修什麼佛,就是一羣魔,然後便在那裡感概,道消魔漲啊!

要不是上面還壓著,估計這邊道門佛門乾脆文鬥變武鬥,上演全武行了!

第220章 躁動第217章 城外莊園第74章第259章 小兒女心思第46章 風波第55章 得子第178章 塵埃落定第105章 第一場雨第97章 再見 第98章 喜歡?第156章 變故第82章 論禪第184章 無眠之夜第184章 無眠之夜第78章第79章第147章第223章 相思第63章第178章 塵埃落定第234章 邀請第159章 波斯來人第254章 躊躇第99章 醉 第100章 情敵?第184章 無眠之夜第231章 花會第147章第140章 倦怠第202章 醒來第31章 曲水流觴第185章 又見命案!第108章 風起第110章 情思第238章 魔心宗第19章 將進酒第172章 父子論戰第173章 立功第20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75章第42章 審問第86章 彈劾第183章 詭異的命案第31章 曲水流觴第3章 轉機第173章 立功第155章 魏徵之死第53章 幣制第56章 佑兒第134章 武媚孃的志向第260章 李泰的末路第35章 請戰第224章 偶遇第178章 塵埃落定第66章第69章第37章 守城第140章 倦怠第175章 七夕第202章 醒來第52章 禮制第114章 兵變第43章 雷霆第121章 立後風波第33章 內閣初定第120章 閒談第84章第72章第200章 江南風波第60章 驚馬第199章 琴師第78章第159章 波斯來人第260章 李泰的末路第186章 落定第58章第21章 報紙第83章 王燕兒第63章第197章第197章第195章 殤第139章 平叛第63章第234章 邀請第181章 達成一致第197章第197章第44章 怒火第128章第161章 邀請第47章 有喜第245章 琉球之戰第8章 事後第220章 躁動第86章 彈劾第202章 醒來第12章 兄弟鬩牆第37章 守城第261章 歿第203章 決定
第220章 躁動第217章 城外莊園第74章第259章 小兒女心思第46章 風波第55章 得子第178章 塵埃落定第105章 第一場雨第97章 再見 第98章 喜歡?第156章 變故第82章 論禪第184章 無眠之夜第184章 無眠之夜第78章第79章第147章第223章 相思第63章第178章 塵埃落定第234章 邀請第159章 波斯來人第254章 躊躇第99章 醉 第100章 情敵?第184章 無眠之夜第231章 花會第147章第140章 倦怠第202章 醒來第31章 曲水流觴第185章 又見命案!第108章 風起第110章 情思第238章 魔心宗第19章 將進酒第172章 父子論戰第173章 立功第20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75章第42章 審問第86章 彈劾第183章 詭異的命案第31章 曲水流觴第3章 轉機第173章 立功第155章 魏徵之死第53章 幣制第56章 佑兒第134章 武媚孃的志向第260章 李泰的末路第35章 請戰第224章 偶遇第178章 塵埃落定第66章第69章第37章 守城第140章 倦怠第175章 七夕第202章 醒來第52章 禮制第114章 兵變第43章 雷霆第121章 立後風波第33章 內閣初定第120章 閒談第84章第72章第200章 江南風波第60章 驚馬第199章 琴師第78章第159章 波斯來人第260章 李泰的末路第186章 落定第58章第21章 報紙第83章 王燕兒第63章第197章第197章第195章 殤第139章 平叛第63章第234章 邀請第181章 達成一致第197章第197章第44章 怒火第128章第161章 邀請第47章 有喜第245章 琉球之戰第8章 事後第220章 躁動第86章 彈劾第202章 醒來第12章 兄弟鬩牆第37章 守城第261章 歿第203章 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祁阳县| 玉林市| 墨竹工卡县| 红桥区| 马尔康县| 合作市| 和静县| 醴陵市| 永康市| 丰台区| 旬邑县| 惠东县| 文登市| 清水河县| 汪清县| 镇巴县| 莱芜市| 司法| 巍山| 汝南县| 惠州市| 临潭县| 安丘市| 隆昌县| 湘潭市| 沾化县| 丰顺县| 金堂县| 澄江县| 天祝| 宽甸| 巴林右旗| 海伦市| 会东县| 元江| 工布江达县| 江孜县| 云林县| 澎湖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