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jié)/
拜求收藏,真的很需要,大家沒註冊的就註冊個號收藏下吧,一分鐘的時間久搞定,支持一下吧。
************************************************************************************
製作玻璃模具,這個製作鐵質(zhì)或是銅質(zhì)的搟麪杖魯大成們是不會搞,只好求助鐵匠,這些事情彙報給楊管家。
楊管家也知道這些事情不能拖延,帶著魯大成找到了鐵匠鋪,鐵匠聽說他們需要一個銅質(zhì)的搟麪杖,就從鋪子裡直接拿出一個銅棍。
因爲最初製作模具就是在這家鐵匠鋪裡製作的,所以需要什麼東西可以直接先拿,楊管家寫個賬單,每月去秦軒府上結(jié)帳即可,這樣也方便,魯大高興的拿著這個銅棍回到了農(nóng)莊。
魯大成和金狗子兩個人拿著銅棍,在錫臺上奮力的搟制著那塊玻璃,雖然兩個人揮汗如雨,但是結(jié)果確不甚如意,首先是兩個人用力不一樣,就是一個人也難免左右手用力不均,何況是兩個人。
“不成啊,魯哥,這個方法還是不行,費力就不說了,咱們也有的是力氣,可是這玻璃薄厚不一樣”金狗子泄氣的說道。
魯大成看著檯面上的玻璃沒有吱聲,試驗的結(jié)果不盡如意,完全沒有想象的那樣的結(jié)果,人用力大小不一樣,怎麼樣才能叫力氣使在一處呢?
“魯哥,走吧,開飯了,咱們先吃完飯在想辦法吧”金狗子說道。
“嗯,走吧,先去吃飯”魯大成看著不成型的玻璃說道。
農(nóng)莊的中飯也和秦州一樣,兩菜一湯,紅燒豆腐、蘿蔔燒肉、菠菜蛋花湯,魯大成拿著食盒和狗子坐在了餐桌上開始吃了起來。
“今天的豆腐燒的不錯。魯哥先別想了,吃飽飯了在去想”金狗子看著還在那裡默不作聲的魯大成說道。
“豆腐,狗子,哈哈,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太好了”魯大成大笑著說。
邊上吃飯的人都詫異的看著魯大成,這個平時話不多的玻璃作坊管事,今天怎麼這麼高興,紛紛都問想到了什麼好事,給大家說說。
“大成,有什麼好事如此開心?”莫吉慶說道。
“回管家,小的想到製作玻璃的方法了,一時失態(tài),請管家贖罪”魯大成羞愧的說道。
“沒事,沒事,想到了就好,也不用天天爲這事發(fā)愁了,公子知道了,一定很高興”莫吉慶笑著說道,也沒多問是什麼方法,這個不是他該知道的事情。
莫吉慶就是秦軒買回的管家,在跟著楊管家學(xué)習(xí)後,被派往農(nóng)莊當實習(xí)管家,農(nóng)莊的大小事務(wù)都要他來安排。
“大成,不錯,有股子韌勁,好好幹,我看好你”季東子笑著說道。
“季管事,這不還要謝謝你,我會努力的”魯大成拱手說到。
其實讓魯大成茅塞頓開的就是這個豆腐,製作豆腐需要把泡好的黃豆放到石磨上磨成豆?jié){,魯大成就是想到磨豆腐的石磨。
魯大成想到小時候村裡碾糧食的石碾子,如果製作一個這樣的碾子,不就解決了用力不均的問題了嗎?碾子靠著自身的重量來把玻璃碾成自己想要的厚度,這個方法一定能成。
製作一個光滑的鐵碾子,現(xiàn)在的技術(shù)可能不容易,但是製作銅的就可以。
還有爲了能是玻璃保持溫度,必須加溫,這個就得要在重新制作一個銅的檯面,魯大成找到莫管家說了這個事情。
因爲需要的銅比較多,莫管家也做不了主,所以只好還是找到楊管家,這個事情只有他能辦到。
暫且不說結(jié)果會如何,魯大成這次要是能製作出來大塊的加厚玻璃,在經(jīng)過淬火等工藝,說不準就可以製作出秦軒所講的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除了做門和隔斷外,還可以製作玻璃茶幾、玻璃餐桌等等,只要能做出來,根本就不用發(fā)愁賣不掉,這可是絕對的好生意呀。等到秦軒回到洛陽,一定會很開心的。
此時的秦軒,正站在軋花機邊上看著人們扎棉花,經(jīng)過工匠們幾次的試驗改進,這個手搖軋花機算是湊合著可以使用了,而且榨取棉花的速度也不慢。
看著脫了棉籽的棉花,秦軒也是感慨萬千,終於有了收穫,秦軒計算了下畝產(chǎn)量,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一千五百斤。
棉花產(chǎn)量達到一千五百斤,這個概念不是一般的數(shù)字概念,秦軒的前世棉花畝產(chǎn)能達到一千斤就絕對是高產(chǎn)了。
三千畝地,出產(chǎn)四百五十萬斤籽棉,這個叫秦軒怎麼能不高興,而且秦軒還發(fā)現(xiàn)了個問題。
這個問題出在棉株上,棉花全面開放後,棉株別沒有和秦軒前世時所見到的那樣乾枯死掉,而是還是活著的。
這個棉花在採摘時,棉桃和成熟的果子一樣,瓜熟蒂落,棉桃殼也很容易就掉落了,這個是秦軒沒有見過的。
秦軒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棉花本來就是木本植物,這個改造後的棉花會不會和木棉樹一樣,變成多年生的植物?
秦軒立刻通知了所有的棉農(nóng),地裡的棉株不許砍伐,等到明年開春後在看情況,具體需不需要砍伐,等待州府通知。
這個情況秦軒也和劉燁真和魏華林說了,他們因爲沒有秦軒前世的見識,覺得這個很正常,木棉就是多年生的植物,棉花也應(yīng)該是這樣的,這叫秦軒哭笑不得。
如果棉花變成這樣,秦軒對於棉花的種植就不能這樣安排了,棉花的種植只需要在所有的田埂或者道路邊都可以種植,不需要佔用這麼多土地。
如果今年的棉株能抵抗住冬天的嚴寒,成功成活下來,那麼秦軒就必須重新安排了。糧食和棉花的種植比例也需要調(diào)整,可以調(diào)整爲7:3或者8:2都可以。
種糧食的田埂上,溝渠邊,都可以種植棉花,而且還可以當作防風牆,春天多風的季節(jié),來保護幼小的禾苗。
這一切秦軒都反映給了刺史張涗大人,張涗聽了秦軒這樣的安排,對於少量的佔用田地,又能收穫棉花,這樣的好事張涗也拍手贊成。
秦軒搞來的棉花,慢慢的會給大唐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利潤,秦軒也相信,華夏民族是個勤勞聰明的民族,他只要略加提示一下,早晚有一天可以生產(chǎn)出和絲綢相媲美的棉布來。
看著地上掉落的棉籽,秦軒拿起了一把看了看,這些珍貴的種子第一次在華夏大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這個也是以後大唐中西北部主要的經(jīng)濟作物。
這批棉種秦軒要先給常清送一部分去,那裡纔是最適合種植的地方,北方的小麥和棉花,南方的桑和稻米,這是大唐的根本,百姓的衣食。
雪白的棉花成車成車的送進了收購點,今年產(chǎn)出的棉花全部由朝廷出資收購。
棉花的收購不能用鬥去稱量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秦軒製造出了前世的桿秤,好在秦軒有個彈簧秤,這樣做出的桿秤也就和前世的斤重差別很小了。
對於這個秦軒的新發(fā)明,張涗第一時間趕緊上報朝廷,這個修改度量衡的事情,是大事,這個也是秦軒沒有辦法才這樣做的。
棉花是拋物,用鬥根本沒法稱量出,一斗棉花可能出現(xiàn)的誤差很大,有了桿秤,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棉農(nóng)們因爲第一次種植這個作物,秦軒大概估算了下畝產(chǎn)和賣出的價格,種植棉花要比種小麥收入高的多。
一斗(十鬥爲一石)籽棉的收購價格定爲二十文,也就是十斤二文錢,棉花畝產(chǎn)不會低於千斤,那麼一畝地最低收入二貫錢,一家種二十畝棉田,就收入二十貫錢。
這個二十畝的棉田收入遠遠超過一百畝糧食的收入,如果一家種百畝棉田,一年棉花收入就是兩百貫,要知道,這個時候一個九品官的月薪才兩貫錢。
看似給棉花定的價格很低,鬥米都三十文左右,但是棉花的畝產(chǎn)量高,而且以後的棉花種植只需要少量的佔用土地,這個是大有可爲的事情。
一個家庭按種二十畝棉田這個收入,絕對是溫飽無憂,而且還有不少的盈餘,足夠過上小康生活。
雖然一個家庭不能種植過多的棉花,但是以後可以棉花和小麥同種,棉花的管理比較費力,所需的人工也比較多,種植多了,一家人也根本就管理不過來。
棉花的收入,加上糧食的收入,只要是使用秦軒“心辰”空間改造過的良種,一個家庭就算只有二十畝地,年收入不會低於二百貫。
秦軒的糧食種子可都是高產(chǎn),小麥的畝產(chǎn)不會低於千斤,一個農(nóng)民家庭有五十畝地,穩(wěn)穩(wěn)當當年收入可以達到五百貫。
何況這個時代,一家基本上都有五十畝以上土地,唐朝的均田制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百姓的授田規(guī)定,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畝,永業(yè)田二十畝。老男、殘疾受口分田四十畝,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畝。
這些人如果爲戶主,每人受永業(yè)田二十畝,口分田三十畝。雜戶受田如百姓。工商業(yè)者、官戶受田減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給田三十畝,尼姑、女冠給田二十畝。此外,一般婦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如果一家人有夫妻兩個,五十畝地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但是如果一家人如果有幾個孩子,那麼就有點困難了,特別是不滿十八歲的男孩。
女孩子還好說,十五歲就可以出嫁了,男孩子十二歲到十八歲可是長身體的時候,比大人還能吃。不過只要種植了秦軒的良種,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以前一畝地只產(chǎn)糧一到二石左右,現(xiàn)在可以產(chǎn)到十石左右,一家五十畝地相當於變成五百畝地了,如果秦州推廣開秦軒的兩種,絕對是大唐第一富州。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