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在製造局拐角的一處茶館,周今明與謝舒穎相對而坐,兩人寒暄片刻,周今明便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謝舒穎微微一頓,瞪大眼睛,“世叔,你說主持製造局工作的人是太子殿下?”
周今明點點頭,“是啊,難道你不知道嗎?”
“我……我不知道,那位大人沒有說,他……他以前說自己叫高進。”
周今明呵呵一笑,“哪裡有什麼叫高進的人,那就是太子殿下。”
謝舒穎考慮片刻,也覺得這個高進恐怕就是太子,因爲普通臣子哪裡有權(quán)利,或者說有魄力去改造製造局。
要知道他們可是有三個月三萬把大刀的任務(wù)。
只有太子纔不怕被拖累,也不怕那些言官吧。
謝舒穎想明白這一點,隨後說道:“太子殿下非常厲害,他很聰明,剛剛進製造局,就發(fā)現(xiàn)了製造局那些事情,但他沒有第一時間發(fā)難,直到昨天這才一舉抓了所有人?!?
“太子殿下還對製造局的生產(chǎn)進行了改革,現(xiàn)在製造局的效率相比之前足足提升了一倍?!?
“他那些措施,簡直就是神仙手段?!?
周今明一下愣住了,他有些懷疑這個世侄是不是在陳郡待久了,來到長安,沒啥見識,不然怎麼會說出神仙手段這樣的話呢?
他覺得謝舒穎吹過了。
而且這製造局存在多少年了,從大漢時期就有了吧,一直都是差不多的效率 一天兩把大刀。
現(xiàn)在難道能一天四把?
都是那些人,憑啥李昀能那麼強呢?
差不多人,還能提升一倍的效率,這也太誇張了。
“世侄,你可不要因爲他是太子殿下,就故意誇大?!?
謝舒穎搖搖頭,“世叔,我並沒有誇大,你且聽我說?!?
她隨後把李昀昨天的改革措施都一一講了出來,包括昨天下午她的所見所聞,還有記錄的數(shù)據(jù),全部說了出來。
最後她說道:“殿下這樣的改革,真的提升了製造局的效率,讓製造局煥然一新?!?
“殿下這般才能,難道不是神仙手段嗎?”
過去謝聰老說李昀有多麼出色,謝舒穎還覺得謝聰是在拍馬屁,此時輪到她自己,她方纔明白,李昀的確有這麼優(yōu)秀。
而且比她想象的還要出色許多。
這般想法,簡直就是前所未有的。
周今明微微一愣,隨後點點頭,“原來如此,那的確非常了不起 殿下知道誇讚?!?
他早就見過李昀,也是聽過李昀傳聞的人,他知道朝廷一衆(zhòng)大佬都非常尊重李昀。
就連李二,也是非常自豪。
據(jù)說李二解決不了的事,那就交給李昀,李昀必然幫著李二辦的妥妥的。
他以前還覺得這樣的話太誇張了,現(xiàn)在他覺得還好,看來李昀真的有這樣的能耐。
當然畢竟耳聽爲虛,眼見爲實,他還是要去製造局,親自看看才能下結(jié)論。
不久後,周今明匯合了於湉,然後兩個人一起前往製造局。
他們很快看到了製造局的工匠已經(jīng)忙得熱火朝天了,不久後,他們得到了製造局的生產(chǎn)數(shù)據(jù)。
於湉並不知道實情,他瞪大眼睛,整個人看起來都處於震驚之中。
“這……這怎麼可能這麼快,這麼快就鍛造了一把大刀,難道這大刀不合格嗎?”
根據(jù)大理寺的審查報告,製造二局有很多不合格的大刀。
所以於湉第一時間覺得,這麼快應(yīng)該是不合格了。
負責審查大刀的質(zhì)檢員急忙躬身說道:“大人,這大刀絕對合格,屬下剛剛檢查過。”
於湉還是有些不相信,便喊來其他幾名質(zhì)檢員。
那幾名質(zhì)檢員一番操作後,也紛紛表示這大刀合格。
一名質(zhì)檢員說道:“大人,這大刀不僅僅合格,而且相比以前的大刀,品質(zhì)更好,大人若是不相信,可以喊幾名武者過來試驗一二?!?
於湉也覺得有道理,隨後喊來幾名自己的護衛(wèi),讓他們實驗一下大刀。
護衛(wèi)們隨後便開始舞刀,片刻後,護衛(wèi)們紛紛表示這是一把好刀,如果是放在外邊,至少要五千錢。
聽到護衛(wèi)的話,周今明也大吃一驚,“這麼貴嗎?”
護衛(wèi)點點頭,“是的,大人,這樣的好刀非常難得,並不是每一次工匠都能打造出這樣的好刀的,這需要非常好的鐵料,還需要嫺熟的工匠,出鍋的時間也要把握好,所以也要看運氣。”
於湉想了想,隨後說道:“那你試試其他的刀。”
那幾名護衛(wèi)隨後嘗試其他的大刀,發(fā)現(xiàn)這些刀全部都是合格的,不過就像他們說的一樣,好刀其實也是要看運氣的,尤其是出鍋的時機要把握好。
在這些生產(chǎn)的大刀中,全部合格,好刀的比率是兩成。
能有兩成的刀是好刀,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於湉想到一種可能,隨後問道:“是殿下放了其他的鍛造材料嗎?是不是現(xiàn)在的大刀鍛造,原料消耗更多?”
負責拿料的雜工急忙搖頭,“大人,沒有的,一直都是以前的陪料,唯一……”
“唯一什麼?”
“唯一的不同是以前都是用老舊的鐵料,現(xiàn)在都是用新鐵料,據(jù)說新鐵料貴一些,老舊的鐵料便宜三成?!?
周今明低聲罵了一句,這一點他也是知道的,以前的鐵料不行,雜質(zhì)多,氧化多,容易出問題。
在大理寺的審查報告都是有的。
他沒想到的是老老實實把事情做好就行,這方面根本不需要革新就能出好刀。
但是因爲兩個蛀蟲的關(guān)係,導致好刀這麼少。
於湉也愣了,他沒想到是這個結(jié)果。
這李昀改造後,不僅僅更快了,還更好了,這是什麼道理呢?
難道說是李昀大幅度的提升了工匠的薪水。
想到這一方面,於湉隨後找了幾名工匠詢問,得知果然每個人的薪水都漲了不少,只要努力幹活,那就能得到更多的錢。
“周大人,看來這就是問題的關(guān)鍵?!?
周今明如果不是之前就問過謝舒穎,必然也會這樣思考,但是他現(xiàn)在明白,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之所以進步如此之大,更多是生產(chǎn)步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