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關外,三十萬大軍鋪開,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如同潮水一般似乎覆蓋了整個平原大地。
兩軍對壘的陣前,年過五十的老將婁師德身騎一匹高頭大馬,在五萬精銳大唐驍勇將士的簇擁之下大膽踏出。
在他的對面,年僅三十出頭的叛軍首領李敬業,作爲名將之後,正直盛年的李敬業目光兇橫,此時正率領十萬大軍睥睨前方大唐將士。
“婁師德!念你曾爲我李家舊部,若你能夠束手受降,與我一同共抗昏君,他日迎奉皇裔軍令天下,定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勞!”
“若是爾執迷不悟,依舊爲昏君效忠,屆時爾等不僅會成爲大唐罪人,更是會被後世之人唾棄!”
還未交戰,李敬業的話語之中就充滿了自信,而他自信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婁師德已經年邁而自己還正直盛年,更是因爲面前的婁師德還曾經是自己爺爺的下屬!
可以說面前這婁師德棄文從武之後,能有這麼高的成就,正是因爲受到了李績的器重和提拔。
此番李敬業將這樣一番話語當衆說出,一方面既是爲了拉攏婁師德,與此同時更是爲了打擊大唐將士的軍心。
只不過李敬業的如意算盤雖說打的不錯,可他還是太小看這能文能武的老將了。
聽著這樣的話語之後,那婁師德的臉上也沒有任何羞愧,不僅如此更是滿臉理直氣壯地做出了回答。
“婁師德忠君報國,一直都是大唐天子之將,效忠的從來都是皇室李家,你李敬業又算什麼東西,若非仗著英國公的餘蔭又豈有今日?”
“眼下爾不思報效皇恩更還想圖謀叛逆,今日便是你的李家滅亡之期!此戰若是將爾叛將生擒回去獻與陛下,你這英國公的封號說不得就要更易了!”
陣前討伐博弈,這均是爲了穩定我方軍心,動搖對方的軍心。
在這樣一番呵斥之下,還是身爲文人的婁師德更勝一籌,在這樣一番話語說出之後,不少大唐將士均是目露精光。
大唐對於軍功有著極爲詳細的封賞,當初那李敬業的祖輩李績就能夠憑藉著戰功被冊封成爲英國公,如今大唐再遇戰事,正如婁師德所說的那樣,說不定也還會出現一個戰功赫赫的英雄人物!
既然平定了李敬業之後,總會有人因爲軍功而得到晉升,那麼立下這樣軍功的人爲何又不能是他們?
一想到這裡,這些大唐將士各個鬥志高昂,那血紅的目光就像是看到了什麼美味的獵物一般。
一旁的李敬業見自己動搖大唐將士軍心失敗,相反還讓婁師德鼓舞了一番軍心,臉色也是極爲陰沉,當下便不再繼續開口,直接拔出來了腰間長劍。
論口誅筆伐,他清楚自己不是婁師德的對手,不過真正論沙場奮戰,那婁師德儘管爲人成熟穩重,亦還是不被他李敬業放在眼裡!
幾乎是在李敬業長劍拔出的同時,十萬大軍便同時發出了一聲高呼,緊接著就看到黑壓壓的人影衝了過來,直撲面前這五萬先鋒兵卒而來!
不錯!
在提前知曉了婁師德分兵爲三個戰團的方案之後,李敬業的應對之法,正是聚集優勢兵力共擊一處!
十萬先鋒聚集的兵馬,還有左右兩翼莫約五萬騷擾策應的兵馬,一共十五萬兵馬此刻從四面八方朝著最先鋒的婁師德撲殺了過來,大有要利用優勢兵力將這冒進的先鋒隊伍吞下去一般。
雖說僅僅只是剛剛接觸,可戰局立即就變得兇險了起來,若是不能抵擋下來這第一波最爲猛烈的進攻,導致婁師德的前方隊伍被叛軍吞併蠶食,那麼剩下來的兩個兵團也會因爲羣龍無首隻能被逐一蠶食。
後方統領著兩個兵團共計十萬大軍的蘇異和婁師德麾下副將王孝傑見戰局如此變化,此刻也不敢有任何怠慢,幾乎是沒有任何遲疑,第一時間就從後方奔襲而來,開始緩解婁師德的壓力。
對於李敬業這樣快速的確定下來進攻方略,雖說讓大唐將士這邊有些出乎意料,不過之前軍事會議之上,婁師德也曾說過三個兵團早已強敵圍攻一處的應對方法,所以真正調度起來倒也並未有任何手忙腳亂。
兩個兵團十萬大軍,此刻各自分出來了一萬五千兵馬從後方續上了前方兵團的末尾,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保證前方兵團不用擔憂來自後方的危險,同時也能夠源源不斷地對前方進行支援。
而之所以並沒有全軍在第一時間進行援助婁師德的前方兵員,也正是爲了在這混亂的戰局之中尋找合適的機會!
一旦面前這些叛軍因爲正面進攻婁師德所在的兵團而冒進,從而陷入了首尾難顧的情況,那麼這後方的兩個兵團只需要趁此機會殺出,一定能夠與前方婁師德的兵團形成互爲犄角的局面。
這纔是婁師德之所以會兵分三路的核心!
除了能夠防止反叛軍四方騷擾之外,更能在叛軍陣型混亂的時候進行反戈一擊。
而作爲臨時組建,絕大多數兵卒都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叛軍來說,在戰場之上這樣的情況也並非是不可能發生!
戰場後方,位於第三個兵團的中軍之內,蘇異看著前方亂作一團的戰場,儘管前不久一直都在嘗試調兵遣將,眼下也明白具體該如何指揮,不過他還是放開了兵權。
“敬暉!此戰你爲統帥,若有戰機可自行調度三萬兵馬!”
“張炎!此戰你爲副帥,剩下來的七千兵馬由你進行調度,隨時配合敬暉!”
對著自己麾下這兩個經驗豐富的將領進行放權之後,蘇異的目光隨即又放在了旁邊那另外一個陌生的將領之上,那個陌生的將領,正是取代魏王部將李安那八千兵馬的婁師德麾下。
眼見蘇異看向自己,那個將領也是極爲識趣,主動對著蘇異拜了下來。
“末將郭元振,聽從蘇大人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