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句麗人以人命堆積攻勢的打法,一旦火油耗盡,蜀軍壓根就無法阻擋他們衝擊內(nèi)城門。
馬劉志以做好了最後的準備,他要領兵守在內(nèi)城門,將對方這一波攻勢擋住。
此刻,站在城樓之上,他遠遠地向城外的高句麗主力看了過去,那最後的十多萬大軍仍停留在原地,沒有衝過來的意思。
“媽的!這老賊,真沉得住氣!”
他奮力怒吼了一聲,發(fā)泄著心中無盡殺意,而後朝城樓下走去。
“兄弟們,守住內(nèi)城門,要將淵蓋蘇文那老狗的底牌逼出來!”
到得城下,他親自領著最後的步兵,佈置內(nèi)城門的防守。
對方有騎兵,所以他在城門處佈置了幾排拒馬,同時還佈置了長刀手,用以切砍馬腿。
而其餘的人馬,皆已拿出最趁手的兵器,守在了內(nèi)城門之後。
“砰!”“砰!”“砰!”
劇烈的撞門聲叩動心絃,馬劉志一次又一次握緊手中長刀。
每一次撞門,他都假想對方將要破門而入,便重重地緊了緊手中長刀。
終於,在他第五次握緊手中長刀時,那大門轟然倒塌。
蜀軍衆(zhòng)人屏氣凝神,看著城門之後的拒馬,等著對方被拒馬攔住,而後就要衝殺而去。
這殺伐進取,講究的就是個“勢”。
對方這時破門而入,勢氣正足,可沒待他們衝起來,就遇上拒馬,被攔了下來。
拒馬被鎖鏈鎖死在了內(nèi)城門口,要想搬離開來,需要費一番工夫。
但馬劉志哪裡會給敵人這個工夫呢?
此刻,無數(shù)利箭已飛了過去,將那些試圖搬運拒馬的高句麗人射殺而亡。
已有高句麗步兵越過拒馬,向這邊衝殺而來。
馬劉志登時大喝:“狗孃養(yǎng)的!”
自他喝罷,聲聲怒喝從蜀軍口中發(fā)出。
而後,蜀軍也提著長刀長槍,衝了上去。
雙方廝殺在一起,登時便戰(zhàn)作一團。
不斷有高句麗人衝進來,蜀軍卻沒有絲毫退讓,硬是頂住城門口那一方土地,將敵軍的勢頭頂了回去。
馬劉志已記不清自己殺了多少人,他的身上多了好幾處傷口,渾身的刺痛讓他血脈僨張,不斷爆發(fā)著更強大的力量。
蜀軍這邊已殺紅了眼,個個身上血痕累累,卻都如入了魔一般,機械化地揮舞著胳膊,砍殺著敵人。
城門之側(cè),高句麗副將李文博揮舞手中兵刃,督促大軍進城衝殺。
“將城門口蕩平,將唐人打退!”
他嘶聲怒吼,而後領著自己的部將衝殺了進去。
淵蓋蘇文看著李文博所領部隊不斷涌入,微微點頭。
“不錯!李文博倒還有點本事!”
他的計劃,是讓李文博帶兵衝破敵軍屏障,而後自己親率主力再衝殺進去。
現(xiàn)如今,城門已破,也是他主力部隊出動的時候了。
將手中鋼刀揮舞起來,淵蓋蘇文朗聲吼道:“衆(zhòng)將聽令,隨我拿下安市城,殺盡城中漢人!”
隨後,他率先打馬,領著十五萬人朝那城門口衝了過去。
陣陣衝殺聲響起,高句麗真正的王牌部隊,終於發(fā)起了衝鋒。
這是一次慘烈的攻城,高句麗人耗費了遠超對方的人數(shù),才換來了這最後一次的衝鋒。
“拿下安市城,這是咱們向大唐揮舞屠刀的第一步!”
“自此之後,我要我高句麗的大軍,踏碎大唐的每一寸山河!”
淵蓋蘇文已抱了必勝的信念,這一次衝鋒,定能將城中守軍徹底踏平。
饒是他這樣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沙場宿將,這時候也不禁血脈僨張。
他將這份心中激盪,全化作此刻衝鋒時的動力,將馬兒催得更急。
這時候,他的大軍已逼近城門,正朝城內(nèi)衝去。
“殺!”
這時候,又一股震天的喊殺聲響起。
淵蓋蘇文心中一驚,因爲這喊殺聲並不源自他麾下的高句麗衆(zhòng)將。
這是來自側(cè)方的聲音,淵蓋蘇文連忙回頭看去。
這一看可不要緊,登時將他嚇得心頭一震,差點沒從戰(zhàn)馬上摔落下來。
此刻,正有無數(shù)騎兵從兩側(cè)的高坡密林中衝殺而來,那喊殺聲正是出自他們之口。
“糟糕!中計了!”
淵蓋蘇文急忙調(diào)轉(zhuǎn)馬頭,試圖控制大軍迎戰(zhàn)。
可衝鋒勢頭已起,哪裡還能停得下來?
已有人停下調(diào)轉(zhuǎn)方向,但更多的人仍在衝向城內(nèi)。
這種情況下,局勢便混亂起來。
有人進,有人退,隊伍就徹底失去了章法,不待那些騎兵衝鋒,已有不少人被自己人踩死。
淵蓋蘇文好不容易控制了自己的戰(zhàn)馬,不斷嘶吼著,指揮著自己的部將。
他此刻心中大涼,知道此役自己是遭了重了。
這時候,那些騎兵已衝殺至跟前,衝在最前面的那將領,一身紅袍鮮豔似血,滿身金甲燦燦生輝。
此人手提方天畫戟,胯下白馬如龍,一衝之近前,便一戟挑死了一個高句麗戰(zhàn)將。
淵蓋蘇文心中大駭,那戰(zhàn)將乃是他麾下數(shù)得上號的猛將,沒想到一個照面便被那年輕將領給結果了。
“你們……快……快攔住那些騎兵!”
淵蓋蘇文只能指揮著那些還受他將令的部下,向騎兵衝去。
他又將目光對準那年輕武將,擡手怒指道:“你們幾個,去!將那小子給我殺了!他一定是唐軍主將!”
隨著他一聲命令,高句麗陣中的幾員虎將紛紛領命,打馬衝去。
淵蓋蘇文猜得不錯,這年輕將領正是蜀軍主帥,蜀王李恪。
在拿下安市城之後,李恪就已在謀劃著如何對付高句麗大軍。
雙方人數(shù)上有差距,但自己佔據(jù)地利。
所以他必須要充分利用城防優(yōu)勢和地理形勢,彌補人數(shù)上的巨大劣勢。
他吩咐馬劉志領著七萬步兵鎮(zhèn)守安市城,而自己則領著五萬重輕騎兵,埋伏在城門之外的密林之中。
李恪早已料到,對方的主力部隊會被這些步兵所引,最後衝殺向城門。
只要對方大軍起勢衝殺起來,他便可以領兵出馬了。
到那時,這五萬騎兵,從後包抄而去,一定能打?qū)Ψ揭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