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上,朝中重臣齊聚一堂。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核心謀臣,以及李靖、李績、秦瓊、程咬金等軍方大佬盡皆到場,等候在甘露殿中。
此刻,他們被李世民臨時喊來,商議北方三國聯合攻唐之事。
這幾日,各路朝臣都使出全部全身解數,不停打探四方消息,試圖掌握北方三國最新動向。
如今,雖然戰事尚未開啓,但衆人都是心有惴惴,各懷憂慮。
李世民尚未到來,朝臣們正交頭接耳,四下議論。
“叔寶,看來這場仗是非打不可了,北方那邊局勢不太安穩啊!”
程咬金湊到秦瓊身邊,小聲說道。
他本是豁達開闊的性子,時刻都是大嗓門,高姿態,但今日一臉愁雲,說話聲調都低了幾分。
秦瓊緊蹙著眉頭,他手中捏著一份軍方塘報,看來是正要向李世民彙報。
重重地嘆了口氣,秦瓊點頭道:“是啊!據說幽州那邊遭遇敵情,突厥那邊的散兵遊勇越境襲擊,將幽州攪得是一團亂麻……”
“不止如此呢!”
程咬金一臉的神神叨叨:“東北、西北方向也不斷傳來戰報,說是高句麗和薛延陀兩國也已集結大軍,蠢蠢欲動,隨時準備打過來了!”
他重重地哼了一聲,鼻孔噴出熱氣,一副憤慨模樣:“要依俺老程的,乾脆領兵跟他們拼了!”
他這聲感嘆說得稍響亮一些,前方的李績已將頭轉了過來。
“怎麼拼?三面受敵,他們沿北方大片防線不時騷擾,你防得住東面,就防不住西面。你老程手底下那點人馬,還能不停在北線遊蕩,一直提防著人家不成?”
李績皺眉苦嘆,將程咬金頂得登時便沒了聲音。
是啊,北方陣線太長,對面三國若當真來犯,唐軍得鋪開了陣勢去佈防,實在難以抵擋!
而且突厥和薛延陀又以騎兵見長,機動性極高,人家越境騷擾你一番,又騎著戰馬溜之大吉,你哪裡能追得上他們?
在交通、通訊都不便利的情況下,拉這麼長的陣線作戰,人家光是來回拉扯,就能將你耗死。
畢竟大唐勢單力孤,又處於防守陣勢,主動性全不在自己這邊,打起來壓力太大。
“唉!”
武將們紛紛唉聲嘆氣,個個都是一臉苦悶之色。
這些人每一個都是沙場英傑,若拉開陣勢,攻伐進取,自是不在話下。可遇見這種三方夾擊,防住東邊防不住西邊的局面,大家也是空有力氣使不出來。
“咳咳!”
正在這時,李世民走了進來,他身後還跟著禮部尚書竇盧寬和大太監王德。
衆人齊聲參拜,李世民隨手一擺,旋即落座。
“今日召諸位前來,乃是商議北方三國犯境之事。大家有何見地,不妨說說……”
李世民甫一坐定,便開門見山問道。
衆臣皆默然不語,大家心中都清楚,無論是打是和,大唐都萬難招架,只能先看陛下是什麼態度,再行決策。
李世民擡眼掃了一圈,凝眉道:“看來大家對打下去的前景都不看好……”
先前朝堂之上,當著突厥特使的面,大唐諸臣都是揚言要打。
可是現如今,大家的態度又都謹慎起來。顯然是這幾天,從北方來的情報,多是不大樂觀的。
李世民看著衆人臉色陰沉,心下一嘆。他本想先聽聽大家的消息,分析當前情勢,可是看衆人意志消沉,便朝王德一示意,讓他將李恪的書信呈上來。
“衆卿且勿憂慮,朕這裡有封蜀地送來的信件,衆卿不妨一覽,再行決策!”
李世民朗聲說道。
這時,王德已將那封信件拿了出來,呈到衆卿手中傳閱。
大家一聽這信件來自蜀地,便已猜到這是李恪送來的信件。
這時大家纔想起李恪來,對啊,蜀王殿下,那可是領兵作戰的好手,前次突厥來襲,不正是他出手,纔打退了敵軍麼!
現在他送來信件,一定是有了制敵之策,有把握打贏這場仗。
懷著對李恪的信任,衆人一一閱覽此信。
這信的內容很簡單,蜀王說他已做了萬全準備,即日便可領兵北上,解決這場困境。他讓李世民決不要和談,一定要堅定立場,保住黃河以北地區。
李恪的能力,即便是身爲敵對陣營的長孫無忌也是認可的,他既然請纓出戰,大家對這場戰事都多了份信心。
但考慮到北方三國來勢洶洶,戰線拉得又長,這場仗取勝難度極大,大家也不敢確信蜀王一定能打退敵軍,保住河北領土。
“蜀王的信大家都看過了,可有什麼想法?”
李世民待衆人都看完信,才悠悠開口,詢問意見。
一番思慮之後,房玄齡第一個開口。
“陛下!蜀王之能,衆人都已見識過,臣相信,蜀王至少能保得黃河陣線不失!”
房玄齡並未將話說得太滿,他只說李恪能保住黃河防線,意思是,只要李恪出戰,最差的結局也不過是那特使所提的和談要求。
他說這話,自然是爲了給李世民以信心,讓他堅定地拒絕和談,保住大唐顏面。
即便是打起來,最壞的局面也不過是和談的結果,那還和個什麼勁呢?
房玄齡發言之後,衆臣也紛紛點頭,均說李恪能鎮守住黃河防線,提議李世民拒絕和談。
李世民將衆人表現看在眼裡,他大手一揮,止住衆人發言,朗聲道:“衆卿放心,和談一事,有損我大唐國本,朕自然不會同意!”
而後,他又將目光掃向武將們,問道:“但蜀王出戰,只能守到黃河陣線嗎?黃河以北還有大片領土,當真守不住?”
李世民自然不甘心丟掉大片國土,他立志於開疆拓土,怎會答應將大片國土拱手送人呢?
武將們皆不說話,無人敢打包票,李恪一定能守住北方。
這時,秦瓊站了出來,他將手中塘報呈了上去,恭敬道:“陛下,這是幽州方向來的塘報,那邊情況危急,陛下不妨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