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
如今只在蜀國的城市當中存在。
李恪的目標,就是逐漸將這些東西普及出去。
當然。
在普及的過程當中。
蜀國那邊的研究所肯定還在繼續(xù)研究更新更好的東西。
也就是說。
從民用客機上。
蜀國是一直保持領(lǐng)先的。
其他地區(qū)的人。
哪怕是大唐的人。
用的都是蜀國淘汰下來的東西。
這纔是蜀國能夠一直保持領(lǐng)先的關(guān)鍵。
而且蜀國現(xiàn)在的地位已經(jīng)提升上來了。
自然有能力搞特權(quán)。
這些特權(quán),能讓蜀國的民衆(zhòng)更有凝聚力。
而李恪攻打下來的那些國家。
也會以進入蜀國爲榮。
貧民自然更是如此。
他們恐怕是做夢都想要進入蜀國,成爲蜀國的普通人。
只要能夠成爲蜀國的一員。
那他們的命運就會被徹底改變。
至於去蜀國做官什麼的。
他們是肯定沒有想法了。
哪怕是在大唐境內(nèi)。
如今所有的官員都要競爭上崗。
蜀國的官員位置就那麼多。
之前的官員還要多一些。
可自從李恪上位之後。
蜀國的官員結(jié)構(gòu)就被狠狠精簡過。
如今蜀國的官員,只怕連長安官員數(shù)量的一般都沒有。
要知道。
長安不過是一個城。
雖然說是在天子腳下,官員數(shù)量非常多。
但實際上。
每一個州郡的官員數(shù)量都是一個龐大的數(shù)量。
光是上三品的官員,都有一兩個。
更別說是那些小官員。
各級的行政官員等等。
一個州郡的官員數(shù)量怕是要以數(shù)千上萬。
而蜀國的官員數(shù)量,連兩千都沒有。
兩千的官員數(shù)量。
管理如今整個蜀國數(shù)十萬民衆(zhòng)。
不得不說。
對於官員的壓力非常大。
可以說。
有不少官員都是身兼數(shù)職的。
他們也搞不清楚李恪的意思。
畢竟以李恪如今的聲望。
想要招募官員來蜀國工作。
只要他說一聲。
肯定都會有一大批官員屁顛屁顛的跑過來。
哪怕是跑來蜀國當一個縣官。
也比在其他地方當一個州牧要好的多。
畢竟地方不一樣。
然而李恪就是一直都沒有增加其他官員的想法。
平日裡。
這些官員的工作量其實也還好。
雖然說忙碌一點。
但也不至於沒有休息的時間。
可是一到重要的節(jié)日。
這些官員就忙不開了。
不少蜀軍甚至都要臨時頂替一些官員的位置。
幫助這些官員處理各種各樣的任務。
大唐內(nèi)部的官員,想要調(diào)到蜀國去當官。
一方面是因爲有巨大的政治資本。
只有去了蜀國。
才能成爲蜀王的心腹。
纔有希望以後成爲蜀王一脈的人。
哪怕他們只是一個七品小官。
一般的五品官員甚至是四品官,都不敢得罪他們。
這就是成爲李恪心腹的可怕影響力。
也是李恪影響力的體現(xiàn)。
這也就是李恪。
換做是別人。
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樣的事情。
李恪倒是沒有多餘的想法。
至於那些想要進入蜀國官員集團的人。
李恪自然不會同意。
如今蜀國的官員結(jié)構(gòu),是他精心調(diào)整過的。
以如今蜀國的百姓的數(shù)量。
這些官員就足夠了。
再多的官員,怕是就要開始有人消極怠工了。
一旦有人開始消極怠工。
那這種消極怠工的情緒就會開始傳染。
怕是用不了多長時間。
曾經(jīng)那種踢皮球的風氣就會回來了。
這是他的蜀國。
他自然不允許這樣風氣的出現(xiàn)。
就連國內(nèi)本土的官員都是如此的待遇。
更別說是外國人了。
雖然說現(xiàn)在李恪已經(jīng)將周圍的幾個國家都打下來了。
但想要讓李恪改變對於那些官員的印象。
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恪怕是給了他們太大的權(quán)利。
他們過不了一段時間,就會開始考慮反叛的事情。
想要通過反叛來證明自己忠君愛國的蠢貨肯定不在少數(shù)。
不過如果他們真的想要忠君愛國。
那也應該是第一時間就這麼做。
而不是在給李恪投降之後,再偷偷摸摸的這麼做。
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
李恪也不放心他們,自然也不會輕易交給他們太過重要的任務。
李恪的這種區(qū)別對待。
雖然從來都沒有明說過。
但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清楚。
他們也沒有指望過,作爲投降國家的人,能夠得到和宗主國一樣的待遇。
這是根本不現(xiàn)實的。
如果是想不到這些事情的人。
那自然就是沒有腦子。
他們也沒有考慮這種事情的機會和資格。
畢竟資源和利益。
從來都是給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或者真正天才的。
那些普通人,怕是連福利待遇都不清楚。
甚至李恪提出保險的概念後,不少人都覺得這是李恪在撈錢。
李恪倒是也不著急。
如果他一心想要將保險這種東西推出去的話。
自然也是有辦法的。
畢竟他有權(quán)利在手裡。
只是以蜀王的身份壓迫普通人去購買保險。
如此欺壓的事情。
李恪自然肯定不願意做的。
所以。
他只能等百姓們逐漸意識到了保險的好處之後。
主動購買。
不可能去推銷。
他畢竟是蜀王李恪。
還是有面子的。
不少人都知道找到他,想要購買這所謂的保險。
至於效果什麼的。
他們其實也不清楚。
只不過因爲這是李恪的生意。
他們自然要支持。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沒有什麼多餘的理由。
哪怕是沒有回報。
他們也會支持李恪。
這就是李恪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當然。
這保險帶來的好處已經(jīng)開始逐漸體現(xiàn)出來了。
已經(jīng)有不少人年齡到了,開始從蜀王府的手裡領(lǐng)養(yǎng)老金。
還有不少蜀軍的士兵,因爲有保險。
得到了大量的賠償。
已經(jīng)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保險的好處。
當然。
願意投入金錢購買保險的人依然是少數(shù)。
絕大多數(shù)人依然覺得沒啥用。
畢竟哪怕是現(xiàn)代社會。
依然有很多人根本無法理解保險。
更別說是這個時代。
而且這還不是普通的保險。
僅僅只是最低價格的養(yǎng)老險和意外險。
李恪等於是在以成本價給他們?nèi)胛咫U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