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李恪的班底。
狄仁傑心中並不是非常願意。
最起碼。
他要過來看看李恪是不是值得他效忠。
如果李恪這個人真不行。
那他說什麼也不會在李恪手底下做事情。
他確實是有爲天下百姓謀福的雄心壯志。
但這也得是在明君的手底下。
如果李恪不讓他滿意。
他說什麼也不可能在李恪手底下做事。
不過到目前爲止。
李恪的表現還是讓他很舒服的。
李恪和狄仁傑互相都很明白對方的意思。
但誰都不會說破。
李恪讓狄仁傑坐下之後,就說起了驃國那邊的事情。
如今各種各樣的事情堆在一起。
李恪也沒心思和狄仁傑閒聊拉關係。
雖然說兩人之間並不熟悉。
但一聊到工作。
狄仁傑立馬就來了興致。
這一路上,他也看到了成都府的繁華。
對於李恪能夠將成都府發展成這個樣子。
狄仁傑心中敬佩不已。
他來這裡。
也是想和李恪取經。
探討一下該如何才能將城市管理好。
要知道。
成都府的繁華。
可不僅僅是因爲經濟和民用科技的發達。
這跟民生政策等等也有很大的關係。
經濟的發展可以讓人民生活的更好。
民用技術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民衆的生活質量。
而政策和各種律法。
才能讓民衆的生活水平提高。
這些各個方面,狄仁傑都很好奇,想要跟李恪討教。
李恪對於狄仁傑倒也是不藏私。
畢竟這些東西。
真要傳出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關鍵還是在於如何得到民衆的信任,如果將這些東西推行下去。
在這方面。
李恪並不打算多說。
正如李世民所想的那樣。
狄仁傑還需要成長。
驃國就可以作爲狄仁傑的一個試煉場。
如今的驃國,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除了有人口之外,什麼都沒有。
就連律法都是不健全的。
如果狄仁傑直接照搬大唐的律法。
那就說明,狄仁傑的才能也不過如此。
想要讓驃國在短時間內儘快發展起來。
律法的改變是必然的。
但是這律法,不能照搬大唐的律法。
而是需要因地制宜。
這就是考驗狄仁傑能力的地方。
當然。
最考驗狄仁傑能力的,還是如何和當地的民衆以及官員打成一片。
不僅僅是要取信於民。
更重要的是,如何提拔和選拔官員。
驃國如今的官員基本上都是不合格的。
因爲暫時大唐缺乏人手的關係。
所以現在驃國這邊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原本的官員。
只不過經過一些簡單的調換。
暫時用著而已。
想要真正掌控驃國。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不能用的。
需要重新安排大唐這邊的自己人。
說句不好聽的。
大唐這邊其實根本沒有人手可以用。
狄仁傑想要重新整理驃國的官場。
只能在驃國本地進行選拔。
而他們作爲侵略者,侵佔了驃國的土地。
雖然說驃國百姓心中沒有什麼意見。
但這不代表那些讀書人心中就沒有意見了。
他們別的沒有學會,那些家國情懷什麼的倒是學會了。
因此。
對於大唐的管理。
他們是保持絕對的反對態度。
至今都還有不少讀書人在街頭流竄,想要煽動民衆進行反抗。
這樣的讀書人多得是。
李恪自然可以直接讓蜀軍將這些讀書人全部抓起來殺了。
這樣解決問題的辦法實在是太過簡單。
不過李恪並沒有這麼做。
他在攻佔驃國之後,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步。
畢竟現在他手邊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哪怕是李世民沒有給他安排人。
他也要尋找合適的人手,可是進行培養。
而這些書生。
就是他培養的文臣需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這大概是最簡單的一個難題。
如果連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的話。
以後也難成大事。
如果是其他人。
李恪或許會暗中給出點主意,稍微提點一下。
但既然是狄仁傑的話。
那李恪就沒有任何幫助了。
在他眼裡。
以狄仁傑的能力。
再加上從他這裡得到的啓發。
解決驃國的事情不是問題。
狄仁傑跟李恪交流了一會兒。
發現李恪確實是好說話,也逐漸放鬆下來。
開始拿出一些問題來請教。
例如關於律法的實施和修改。
還有就是對待平民的方法和福利等等。
李恪對於狄仁傑的問題也是毫不隱藏。
將自己的見解能說的全都說了出來。
狄仁傑只覺得恍然大悟。
曾經的一切疑惑,如今都迎刃而解。
對於即將上任的驃國。
他也是充滿了信心。
雙方交流起來越發的深入。
交流的問題也開始逐漸變得五花八門。
而隨著交流的逐漸深入。
狄仁傑心中對於李恪的敬佩也越發濃厚。
他逐漸發現。
李恪並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出衆。
在見識上,也同樣非常廣闊。
甚至是一些狄仁傑聞所未聞的事情,李恪也同樣知道。
狄仁傑一時間甚至沉迷進去,無法自拔。
等到他回過神來的時候。
才發現外面已經天色稍晚。
狄仁傑這纔回過神來,連忙站起來告辭。
“多謝蜀王殿下解惑,臣十分感激。”
此時回過神來,狄仁傑才發現李恪是有多麼好。
對待他這個未來的臣子。
居然願意花費如此多的時間,來給他解答各種各樣的問題。
甚至如此漫長的時間裡。
都沒有絲毫不耐煩的表現。
光是這份性格和胸懷。
狄仁傑就找不到拒絕李恪的理由。
而李恪卻絲毫沒有提起這件事情的想法。
見外面天色已晚,便對狄仁傑說道:“既然如此,那本王也不多留你了。”
“去驃國路上切記小心,驃國未必有你想的那麼安全。”
明面上,驃國如今已經成爲了大唐的領土。
但實際上。
除了幾個主要城市之外。
其他的絕大多數城市,蜀軍都沒有進行太多的管理。
甚至某些地方,如今還有盜匪作亂。
蜀軍雖然有心想要管理。
但這些盜匪仗著對於驃國地形的熟悉。
從來不會跟蜀軍正面交鋒。
稍微沾點便宜就跑。
倒是讓蜀軍非常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