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什麼也不可能放棄成都府,將大本營轉移到驃國那邊。
成都府是他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
可以說,是現在整個大唐最繁華的地方。
哪怕是長安都比不上。
李恪說什麼也不可能放棄成都府。
杜如晦是肯定沒有希望得到那一片封地的。
他是大臣,不是藩王。
是沒有封地的。
他的封地,就是一些諸侯的封地。
面積不算太小,但肯定會在長安城附近。
說是在他的名下,實際上還是在李世民的名下。
只是這些封地的稅負,都交給他而已。
他只能得到一些利益。
至於其他皇子……
兩個人只是稍微想了想,就全部放棄了。
讓皇子去管理這樣的地盤,誰都不知道會被折騰成什麼樣。
現在能出去有封地的皇子,只剩下李泰。
李治年齡還小,肯定是沒有封地的。
而李泰和李恪的關係,只能說不好不壞。
兩個人就如同陌生人一樣。
而且他們對於李泰也算了解。
心高氣傲,自視甚高。
如果真的還他出去。
李泰還指不定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
哪怕是李泰直接出兵攻打成都府。
他們都覺得不奇怪。
而到時候。
恐怕大唐就會陷入內戰。
他們當然不覺得李恪會輸。
只是剛剛搞走了一個李承乾。
再把一個李泰送過去。
有點欺負人了。
他們親眼見識過李恪的可怕。
那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小孩子應該擁有的實力和能力。
其他人。
哪怕是李承乾這個二哥。
在李世民和李恪的眼裡。都很幼稚。
像個小孩子一樣。
而且李承乾走歪門邪道這一點。
是絕對不會被原諒的。
李泰如果去封地的話。
到時候沒有李世民管著。
說不定他們也會鬧出李承乾一樣的事情。
李承乾只是比較好勝,再加上太子之位的刺激,纔會做出那麼不理智的事情來。
而李泰不一樣。
他天生性情就有些暴躁。
他們作爲大唐的忠臣,對於皇宮裡的皇子們也非常瞭解。
不過這種事情,輪不到他們來說。
他們都是外人,沒有這樣說的資格。
哪怕是長孫無忌這樣的國舅也不行。
他之前插手李承乾的事情。
就讓李世民非常不爽。
只是看在長孫無垢的面子上。
他沒有發作罷了。
但實際上,他心裡還是很介意的。
對於長孫無忌,也是私下裡痛罵了一頓。
長孫無忌之後才逐漸收斂。
但對於李承乾的扶持,卻一直都沒有中斷過。
只不過在李恪橫空出世之後。
這種扶持變成了李恪。
以後如果有皇子想要站出來,爭奪皇位。
那麼最起碼,他得先跨過長孫無忌這座大山。
長孫無忌對於權利相當看重。
他對於自己的地位也極其重視。
曾經李恪想要挑戰李承乾的地位,他就對李恪出手了。
如今有人想要挑戰李恪的地位。
他自然也不會留情。
說實話。
就憑皇宮裡那幾個幼稚的皇子。
沒有人會覺得,那羣孩子能在老奸巨猾的長孫無忌手裡佔到便宜。
不過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現在需要討論的是,該怎麼安排驃國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的地盤非常大。
而且和蜀國緊緊連著。
如果安排一個不懷好意的人過去。
很容易就能給李恪造成一些麻煩。
雖然說造成的麻煩不會太大。
但很容易讓人噁心。
現在不願意加入蜀王黨的大臣還是有的。
這些大臣固執的覺得。
皇帝都還沒有年邁,還年富力強。
現在就搞什麼蜀王黨,那不是不把皇帝看在眼裡嗎?
他們覺得這是對皇帝最大的不尊重。
這樣的大臣是不能送到那邊的。
送到那邊之後。
他們指不定會對蜀王有多少意見呢。
這些人都是老頑固一派的。
特別是一些儒家出來的大臣。
他們心中對於禮法非常看重。
因此對於李恪也是充滿了意見。
這樣的大臣,他是真的不想用。
但李世民也沒辦法。
朝堂其實從來都不是他的一言堂。
他要顧慮全天下的感受。
儒家即使是在現在。
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派系。
全天下都有儒家的弟子。
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
一些大儒主動參加到官場當中。
也是爲了能夠培養更多的儒生。
讓自己的影響力更大。
這些人對於禮法的看重如同對於自己的性命。
他們對於李恪就非常不看好。
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
那就是他們覺得,李恪作爲三兒子。
理應對李承乾充滿尊敬。
不應該主動爭奪皇位。
而是主動放棄各種各樣的榮譽,幫助李承乾建立起威望。
爲李承乾的繼位做準備。
這些人的說法,讓李世民都非常不爽。
畢竟他也不是嫡長子。
他的皇位也是來歷不爭的。
如果非要說的話。
他甚至覺得這些人在暗戳戳的暗示他。
這些儒生纔不會在乎李世民是如何想的。
他們要的就是一個名聲。
只要這個名聲還在,他們就站在大義的一方。
李世民就不敢動他們。
李世民也確實不敢。
他想要成爲千古明君,想要和秦始皇比肩。
秦始皇當年都沒有殺淳于越。
他也不會對這些儒生動手。
不過,這也就是沒有把他逼急了。
真要把李世民逼急了。
他纔不會在乎名聲什麼的。
再說了。
不過就是一羣儒生而已。
殺了也就殺了。
還有人會爲他們聲張嗎?
不可能的。
這羣儒生得罪的可不僅僅是李世民。
就連一些大臣對於這些儒生也不喜歡。
不過這畢竟都是朝中大臣,他們也不會撕破臉就是了。
這些儒生,是絕對不可能送到驃國的。
以他們的性格和想法。
絕對會把驃國帶歪了。
但是除了這些儒生之外。
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蜀王黨了。
不是蜀王黨的大臣屈指可數。
杜如晦和長孫無忌商量了半天,都沒有拿定主意。
派人過去是必然的事情。
一羣人發愁的時候。
李世民卻突然眼前一亮。
“對了,你們可知道狄仁傑?”
他所說的狄仁傑。
是最近剛剛科舉出來的年輕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