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的蜀國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俘虜。
隨著蜀國繼續往外擴展。
俘虜只會越來越多。
如今蜀國的人口已經非常多了。
可以說。
是整個大唐人口最多的地方。
人口繼續增加的話。
只會給蜀國帶來壓力。
於情於理。
他也不會繼續將這些人全部留著。
安排好了俘虜之後。
就是對於驃國的安排。
李恪暫時沒有做出任何的安排。
因爲他沒有人手能夠接管這裡。
他還需要從蜀王黨那邊找大臣過來接替這份工作。
短時間內之內。
他當然可以繼續留在這裡,管理驃國。
但時間長了肯定不行。
畢竟他是蜀王。
他的大本營在蜀國,在成都府。
坐在驃國皇帝的皇宮裡,李恪修書一封,讓斥候快馬加鞭送到長安去。
而此時的長安城裡。
無數的朝臣都在耐心的等待著。
他們當然知道邊境的事情。
蜀王李恪收服了南詔國和象雄王國之後,主動對驃國動手。
他們都在等待戰報。
雖然說他們對李恪充滿了信心。
覺得以驃國的實力。
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蜀王李恪的對手。
但戰報一日不出,他們還是忍不住擔心。
萬一出了意外呢?
李世民毒刺沒有多少擔心。
畢竟這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第一次,李恪帶兵去北方平亂的時候。
他還擔心過。
可當李恪一而再再而三的創造奇蹟給他看的時候。
他就已經知道。
李恪並非一般人。
他總是能夠創造各種各樣的奇蹟。
就連南詔國和象雄王國如此混亂的局勢。
李恪都能輕易擺平。
一個小小的驃國而已。
根本不足以給李恪造成任何的麻煩。
李世民已經再三查看過驃國的情報。
一切情報都表明。
李恪可以輕易拿下驃國龐大的國土。
驃國雖然說國土面積不算小。
但實際上的兵力並不多。
再加上常年和周圍的國家交戰。
實力有。
但並不強。
以蜀國的兵力。
只要出動五十萬兵馬。
就可以直接平推。
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
李恪只動用了二十萬兵馬。
而剩下的三十萬兵馬當中。
十萬兵馬在成都府留守。
二十萬兵馬則被他派去了南方,繼續擴張領地。
這是李恪近段時間內的最後一次謀劃。
整個東南亞,如今幾乎都已經成爲了蜀王李恪的領土。
不過做完這些。
李恪也暫時安穩下來了。
畢竟他們如今的人手實在是不夠了。
龐大的土地,無數的人口。
都需要時間進行管理和歸化。
不然的話,他們這邊纔剛剛打下來一個國家。
就有可能後院起火。
李恪也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調整狀態。
一次性吃得太多,容易撐死。
李恪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李世民倒是希望李恪能夠繼續往外征戰。
缺兵少將的話,他直接給。
北方他是不想去了。
他曾經還沒有登基的時候,也去過北方。
天寒地凍。
根本不適合生活。
雖然說有廣袤的草原。
但那種地方,太過荒涼。
在李世民的眼裡。
有價值。
但價值不高。
不值得浪費太多的精力。
如今大唐在北方的版圖,已經和毛熊那邊接壤。
再往北,自然可以繼續打過去。
不過現在李世民也面臨和李恪一樣的煩惱。
版圖太大,沒有人可以管理。
之前李恪帶兵北上,就已經將北方的幾個國家全都滅的差不多了。
李世民隨時可以派遣人過去接受這些領土。
可問題就在這。
李世民手底下沒多少人了。
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基本上都不能出去。
這都是他的智囊團,需要幫助他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派出去當然可以管理一方土地。
但這實在是太浪費了。
這已經把房玄齡派出去了。
再把其他人派出去。
朝堂就要空了。
李世民現在也是幸福的煩惱。
只能希望下一屆科舉儘快開始。
他好選拔出一些人才,填補人才的空缺。
北方那邊可以暫時不管,李世民對於那荒涼的地盤也沒什麼興趣。
南方可就不一樣了。
南方的土地相當肥沃,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農作物。
再加上大片的人口。
這都是李世民眼饞的東西。
所以對於南方的戰事,李世民一直都非常關注。
終於。
他等到了來自蜀國的戰報。
王德捧著八百里加急的戰報進了書房,呈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展開一看,頓時眉開眼笑。
王德一看李世民這表情,頓時就跟著笑了起來:“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李世民心情暢快,問道:“你恭喜朕什麼啊?”
王德也是李世民的身邊人,跟在李世民身邊幾十年。
知道如今李世民心情好,不會跟他計較什麼。
於是眼珠子一轉,故作考慮。
“這是自蜀王李恪那邊來的戰報。”
“看陛下的表情,想必是蜀王殿下大勝。”
李世民點點頭,又搖搖頭。
“說對了,但不全對。”
“恪兒不但大勝,還已經徹底將驃國變成了我大唐的領土!”
“從此以後,這地圖上,就再也沒有了驃國!”
王德眼珠子一瞪,心中異常震驚。
他當然知道這件事情。
身爲李世民的近臣。
他很清楚的記得。
這場戰爭,是十天前開始的。
短短十天時間,蜀王李恪就又滅了一個國家?
乖乖,這是戰神嗎?
王德再次笑著說道:“恭喜陛下。”
多餘的話,他沒有多說。
若是以往,他大概會說,這都是依託陛下的聖明什麼的。
只不過上次這麼說的官員,已經被告老還鄉了。
他就知道。
李世民不喜歡聽這樣的話。
相當的不喜歡。
他確實是好大喜功是不錯。
但也要看是誰的功勞。
這明顯就是李恪的功勞。
如果這樣的功勞李世民都要的話。
他還要不要臉了?
所以,牽扯到李恪的功勞,李世民就沒有絲毫多餘的想法。
王德也學聰明瞭,多餘的一句話都不說。
李世民笑著點點頭,將戰報拿起來,吩咐道:“去,將這份戰報昭告長安!”
這是普天同慶的大喜事。
他自然會將這件事情宣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