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劉志還圍在大營外,李恪卻已帶了小股隊伍殺向了邏些城。
這邏些城中只有幾百守軍,壓根無法抵抗他。
到了城外,已有吐蕃人開城投降。
李恪迅速接管城防,到了吐蕃王宮。
他迅速吩咐大軍,將吐蕃朝臣都聚到了一起。
宰相尚囊,自然是不能留了,李恪先前已從細作那得知,向也先傳遞消息的人,正是尚囊。
至於其他朝臣,則一併收押,按罪處置。
收拾完一切,李恪再分兵前往各王公貴族家中,搜刮其家產(chǎn)。
這些吐蕃貴族,多年來不事生產(chǎn),卻掌握了太多資源。
李恪吩咐下去,將這些搜刮來的財富,分成兩半,一半用來犒勞將士,另一半,則分發(fā)給願意效忠大唐的貧困百姓。
他要迅速收納吐蕃民心,方便實施接下來的全面改造。
沒過多久,馬劉志就帶著也先的人頭回來了。
也先部大半投降,小半被燒死,已徹底被擊敗。
至此,吐蕃境內(nèi)的主要兵力,都敗於李恪之手。
李恪安心地在邏些城守候了些日子,同時等候後備大軍前來接管吐蕃。
與此同時,馬劉志被他派去了西線,接管吐蕃的各大城鎮(zhèn)。
西南諸國與象雄王國的大軍仍在攻伐,李恪可不想被他們分去了太多土地。
好在他們在吐蕃撤兵之前,一直沒佔得優(yōu)勢,如今再進兵奪城,也只分得了極少的土地。
這些西線邊境,多是些荒漠土地,李恪倒也不在乎。
李恪又與象雄王國及西南諸國定好盟約,將他們佔領的荒僻土地分給他們,由他們狗咬狗,自己爭搶去。
這些地方也住不得人,橫在中間,便當是與周邊小國的緩衝地帶。
而吐蕃的主體國土,全是李恪所佔領,自然也不會分給他們。
……
李世民最近可謂是心情大好。
李恪攻佔邏些城的消息已傳了過來,李世民就等著吐蕃的大片國土納入他大唐的疆域了。
雖說這消息如今長安城已盡人皆知,可他總要在朝會上宣揚一番,好顯擺顯擺。
李世民從沒有這麼渴望過開朝會,眼巴巴地盼了幾日,終於到了朝會之日。
“陛下,這天還沒亮呢!怎麼起得這麼早?”
這一日是楊妃侍寢,當她瞧見李世民起牀,換上一身明黃朝服時,不禁有些吃驚。
這天還黑著呢,陛下爲何要這麼急著換朝服?
再看李世民那一臉的期盼,那來回踱步,恨不能現(xiàn)在就趕到大殿中去的姿態(tài)……
楊妃有些無語。
“吭吭!恪兒新立戰(zhàn)功,朕急著將這好消息通知朝臣!”
李世民揹著手,沉聲解釋著。
“可是……這消息不是早就傳過來了麼?臣妾聽侍女們說,長安城的百姓都擠上街頭,慶祝恪兒的戰(zhàn)功呢!”
楊妃笑著說道。
李世民搖了搖頭,頗爲嚴肅道:“愛妃這就不懂了,百姓們中流傳,和朕當堂宣佈,自是不同了!”
他搖頭晃腦,說得頭頭是道:“朕臨朝宣佈,這事纔算是落了實,恪兒的戰(zhàn)功,才能昭告天下!”
在後宮等了許久,李世民終於熬到了上朝之時。
興高采烈地到了朝上,朝臣已分列兩側,等候在大殿之上了。
羣臣山呼萬歲,處理完日常事物,李世民終於等到了宣佈喜訊的時候了。
他先是瞧了衆(zhòng)人一眼,見最近處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是臉露喜色,心知大家都已收到了消息。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沉聲道:“衆(zhòng)卿近日……可收到了什麼好消息啊?”
朝臣們都笑了起來,但無人開口說話,大家自然要將宣佈喜訊的機會,留給李世民。
李世民早已等得心潮澎湃,趕忙擡手示意衆(zhòng)人安靜。
“朕倒是有個好消息要宣佈!”
李世民站起身來,背過手,擺出譜來。
“蜀王李恪已發(fā)來塘報,上報他蜀軍已打到邏些城,大破吐蕃主力!松贊干布自戕身亡,吐蕃大片領土,已是我大唐囊中之物!”
“好!”
程咬金第一個叫起來,這一聲叫喚聲量挺大,可實在沒什麼感情。
可不是嘛!大家前兩天收到這消息時,的確很是激動。
可這都啥時候了,這消息都傳遍長安城了,再來宣佈,是不是晚了點兒。
不過大家也能理解李世民,這麼大的事,只有朝會宣佈,才最爲正式。
而朝會不是每一天都有,李世民這些天想也憋了許久。
程咬金這一嗓子,自然是要助威。
他一聲高喊,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跟著齊聲恭賀。
一時間,朝堂上熱鬧起來,衆(zhòng)人鼓掌較好,演得倒也熱烈。
李世民笑著接受衆(zhòng)臣讚揚恭賀,心中很是滿意,他等了這麼些天,不就等這一刻嗎?
這時候,突然有人站了出來,拱手高聲道:“陛下,不知這吐蕃之地,究竟該如何處置?”
李世民低頭望去,這人是監(jiān)察御史鄭遷,只是個入不得檯面的小官兒。
御史臺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這監(jiān)察御史,只不過是御史臺中微末官吏。
可畢竟是御史,有風聞言事,直奏天子的特權,他自然有上奏言事的權利。
這鄭遷,乃是士紳家族的人,他們一向最反對李恪。
李世民瞧見鄭遷上前,就知道這人又是在找李恪的麻煩了。
他微一思量,擺手道:“這吐蕃戰(zhàn)事尚未結束,現(xiàn)在討論土地問題,爲時尚早……”
他已將態(tài)度亮出來,可那鄭遷仍不鬆口,還拱著手上前:
“陛下,吐蕃大片領土已歸我大唐,蜀王英武,西線尚餘的些許地方,蜀王當很快就能拿下!這時候思慮土地問題,正是合適!”
他一說完,身後又有人上前:“是啊!那吐蕃疆域廣闊,陛下當及早思度此事,未雨綢繆!”
不少朝臣也上奏附和,支持那鄭遷的提議。
李世民看了看,這些支持的人,多是士紳家族出身。
他們這時候上奏,要探討吐蕃國土問題,自然不是關心國事。
他們定是擔心李恪勢大,所以不想讓這吐蕃落入李恪手中,只怕過一會兒,他們就要找盡理由,阻撓李恪得到吐蕃的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