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松贊干布神色頹喪,他看了看身側(cè)的藏河,而後嘆了口氣。
閉上雙眼,他揚(yáng)起頭,作出一副等死的姿態(tài):“動手吧!”
李恪卻並不打算動手,他收起長戟,“鏘”地砸在了地上,立了起來。
留松贊干布一條命,省去與西線前來支援的四十萬大軍動手,這自然要更劃算些。
“怎麼……還不動手?”
松贊干布閉眼等了許久,這時才緩緩睜開雙眼,蹙眉喝道。
李恪負(fù)起雙手,搖了搖頭,輕笑道:“本王殺人無數(shù),卻偏偏不想殺你……”
松贊干布冷笑兩聲,嘆氣道:“李恪,你確有通天之能……你若要殺誰,任那人有天大的本領(lǐng),也逃脫不了。但,你卻無法救活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說著,他雙眼一冷,陡然擡起右手,朝自己胸口揮去。
李恪這時纔看清,松贊干布那右手之上,赫然握著一把短刀。
心中一驚,李恪立時擡腳踢起方天畫戟,繼而接戟前挑,要以長戟打斷他自裁的動作。
可松贊干布動作何其迅猛,不待方天畫戟靠近,那柄匕首就已刺入他的胸膛。
鮮血激射,濺了想要救援的李恪一身。
松贊干布口角溢出血來,張嘴怒笑著,彷彿此刻勝利的人,是他而非李恪。
李恪這時已靠近了他,趕緊撫住他的傷口,想要救援。
可松贊干布這時已劇烈顫抖起來,沒過半晌,他那怒睜的雙眼就已失去了神采。
李恪摸了摸脈,這一代梟雄確已殞命。
站起身來,李恪看著松贊干布的屍身,心中泛起苦澀。
松贊干布一死,西線撤回來的四十萬吐蕃援兵,又會成爲(wèi)自己的心頭大患。
嘆了口氣,李恪轉(zhuǎn)過身去,擺手道:“將此人屍身投入藏河吧……”
松贊干布臨死前發(fā)出遺願,要葬在這藏河裡,李恪自然照辦。
這樣一個世間少有的雄主,自然配得上李恪的尊重。
將士們已然動手,這時候馬劉志跳了出來。
他擡了擡手,似是要阻止將士的動作。
“殿下!這……”
馬劉志又回身,急切朝李恪叫著,但李恪早已擡起手來,止住了他的阻攔。
“我意已決,不必再阻攔了……”
他又回身,看著縹緲浩瀚,一直流向天邊的藏河,嘆氣道:“放他魂歸母親的懷抱吧!”
這藏河乃是高原民族的母親河,松贊干布葬身於此,也算是個不錯的歸宿了。
李恪揹負(fù)雙手,臨河感慨,此時,大營之外,有一雙冷厲的眼睛正盯著那松贊干布的屍體。
這人一身戎裝,正是吐蕃軍中衛(wèi)士。
他盯著松贊干布望了許久,終是一抹身,轉(zhuǎn)身朝北而去。
吐蕃王庭之中,羣臣急作一團(tuán),衆(zhòng)人來回踱步,人人都是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宰相尚囊安坐大殿長桌,神情冰冷。
這張長桌,往常是三人共享,但此時,論科日早已死去,而松贊干布……
方纔城門之外,松贊干布被李恪所擄,消息早已傳到王庭,這才引發(fā)了王宮的混亂。
百官心中都很清楚,松贊干布只怕已兇多吉少。
這時,一個軍中衛(wèi)士走了上前,他雙眼冷厲,隻身走到宰相尚囊身邊,耳語了幾句。
尚囊眉頭一蹙,旋即咬緊了牙關(guān)。
這位身形肥胖的老者,此時已閉上了雙眼,他身子向後一靠,沉寂了許久。
見他這副姿態(tài),大臣們自然猜到,松贊干布業(yè)已殯天。
這下,大臣們更慌亂了,可衆(zhòng)人卻不敢再踱步,怕發(fā)出聲響,驚擾了正閉眼定神的尚囊。
許久之後,尚囊終於睜眼,他嘆了口氣,坐正了身子。
“宰相大人,那李恪馬上就要進(jìn)城了,咱們該怎麼做?”
羣臣紛紛上前,小聲詢問著。
尚囊冷眼看了看四周:“還能怎麼做?你我還有選擇嗎?”
一聽得尚囊的話,羣臣紛紛錯愕,旋即試探道:“開城投降?”
尚囊點了點頭,他雙眼微瞇,尖聲道:“難道你能守住這邏些城?”
羣臣紛紛嘆氣,是啊,城中已無守軍,再無法抵抗蜀軍。
“可也先將軍還剩四十萬大軍?”
又有人問道。
也先的大軍正在趕來的路上,若是能及時趕到,倒是能與李恪一戰(zhàn)。
尚囊閉眼思慮片刻,道:“也先至少還要七八日才能趕到,邏些城怕是頂不了那麼久……”
他又費力地站起身來:“倘若李恪率兵攻城,咱們也無需抵抗,降了他便是。
大臣們無奈點頭,靠他們這些文臣,帶著幾百守城殘兵,自然是無力抵抗的。
“但是……”
尚囊再度開口,引得衆(zhòng)人心頭一亮。
尚囊道:“我等投降,只是爲(wèi)了保全有生力量。也先正帶兵馳援,等他一到,勝負(fù)尚未可知……”
羣臣又鼓譟起來,尚囊是他們的領(lǐng)頭人,只要他不放棄希望,那吐蕃就有希望。
“只是贊普已死,只怕也先大軍軍心不穩(wěn)啊!”
這時候,又有大臣提出擔(dān)憂。
尚囊點了點頭,他那小眼微轉(zhuǎn),旋即道:“去,派人將贊普殯天的消息傳到也先那裡,叫他有個預(yù)警。”
大臣們又是不解,贊普殞身的消息一旦傳到軍中,不是會影響士氣嗎?
尚囊何等聰敏,早已看出衆(zhòng)人擔(dān)憂,他解釋道:“這消息能瞞得住嗎?若是也先大軍不知內(nèi)情,被李恪趁機(jī)生事,只怕會更麻煩……”
背過手去,尚囊冷幽幽道:“現(xiàn)在將消息傳過去,大軍勢必會情緒低落,但若稍加引導(dǎo),這股悲憤便能化作勇武戰(zhàn)力,助我吐蕃擊敗蜀軍!”
所謂哀兵必勝,懷著爲(wèi)松贊干布報仇雪恨的心情,也先部自然一往無前。
尚囊這一計說出,大臣們紛紛點頭。
“對!只要也先將軍稍加引導(dǎo),定能激得大軍情緒亢奮,將李恪那小兒挫骨揚(yáng)灰,替贊普報仇!”
“是!咱們先假意投降,等到大軍殺到,我等還能作爲(wèi)內(nèi)應(yīng),響應(yīng)也先大軍!”
自尚囊以下,吐蕃羣臣個個目帶兇光,言辭激切。
他們要蟄服等待,等待懷抱報仇宏願的也先大軍趕到,再殺李恪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