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泥婆羅國有兩個王子,大王子同他父親的立場一致,一直支持吐蕃。可是二王子哈日桑曾在周邊諸國遊歷,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很是親近,他很想勸服國王與周邊小國聯合起來,對抗吐蕃。”
李恪聽到這個消息,精神便爲之一振。
吐蕃的強大是歷史趨勢,自己若不強行逆天改命,這個高原王國將會成爲大唐的勁敵。
但現在就攻打吐蕃,李恪並沒有萬全的把握。
所以,他不斷尋求機會,想給吐蕃製造麻煩。
現在天然的盟友送上門來,正給了他這個機遇。
這二王子與自己利益一致,倒是可以利用他去勸說那泥婆羅國王,讓泥婆羅國改旗易幟,反抗吐蕃。
想到這裡,李恪立即下令,讓細作隨時留意那二王子的動向,一旦他到了蜀地,立刻請他來見自己。
接下來的時間裡,李恪繼續發展生產,他最近將重點都放在了紡織廠的擴建上。
蜀地各處都已建滿了紡織廠,基本已達到飽和狀態,但商會在全國各地仍在不斷新建工廠,還有大量的地區需要規劃佈局。
但新建一個廠區,並非只是造了工廠招些人就完事了。
這些普通農戶,雖然對傳統織造很是熟悉,但對於新型的紡織機械並不瞭解,需要有精通此道的師傅帶領。
所以李恪不得不從蜀地往外調派人手,前去各地區指導。
蜀地紡織廠人員經驗更豐富,素質更高,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強,所以李恪每每有什麼新鮮的想法,便都拿在蜀地做試驗。
比如棉布等新鮮布匹,就是在蜀地最先投產的。
這棉花在大唐只是種觀賞作物,並沒有被應用於紡織業,富貴人家一般所用布料都是錦綾羅綢等絲織品,而普通百姓,多用的是葛麻等爲原料製作的粗布。
這兩者之間,成本上天差地別,價格自然大不相同。
而棉布在舒適與保暖程度上,遠超過葛麻粗布,價格又相差無幾,所以紡織廠生產的棉布,一經上市,便收穫了大唐百姓的喜愛,簡直是供不應求。
李恪這時候已將棉花推廣到各地的農場,擴大棉花產量,爲紡織廠提供原料,繼而提高棉布的生產量。
而最近,李恪又新研究了羊毛衫的製作,這羊毛衫高雅華貴,保暖性又極好,穿著還很輕便,一旦研究成功,對寒冷地區的人該有很好的吸引力。
但這東西也有弊端,羊毛衫要想大量投產,就必須要有羊毛。目前蜀地的羊毛供應量太少,還不足以供應紡織廠,他還需要向其他國家收購羊毛。
可週邊各國雖大量產羊毛,然出口並不多,畢竟這些國家的百姓依賴羊毛皮草取暖,對羊毛的需求也很旺盛。
一時間,李恪難以籌到更多的羊毛,這也讓他犯了難。
正在這時,顧五前來通報,泥婆羅國二王子已到達蜀地。
蜀王府內,大堂中已佈置一新,堂內佈置了一張張矮腿案桌,案上已置好酒杯茶盞,儼然一派宴請之態。
成都府各級官員齊聚大堂,衆人列坐在大堂左側的桌案後,個個擡頭挺胸,精神抖擻。
衆人這是在等候蜀王的貴客,泥婆羅國二王子赴宴。
約定的時間一到,門外下人便來通傳,二王子駕到。
李恪讓人請了他們進來,沒多久,便瞧見一行十多人來到大堂。
看穿著打扮,這十多人中,只有走在前面的兩人是泥婆羅國的大人物,其餘的人都是侍衛。
那當先一人,年約三十,衣著華貴,應當就是這泥婆羅國的二王子,他身後還跟著個鬍鬚斑白,佝僂著身子的老者,那老者也是一身灰色錦服,看上去該是個文官。
這二王子一身明紅色錦服,外罩一羊毛厚袍,他身量頗高,眉眼端正,瞧上去倒有些氣概。
他一走進來,便微微躬身,以右手輕撫左胸,行了個禮節。
“泥婆羅國二王子尼度,攜本國度支令託利,見過蜀王殿下!”
李恪輕喚“多禮平身”,邀其入座。
那尼度與身後的託利兩人分別落座於李恪右手邊,李恪又一拍手,讓下人將酒菜呈上來。
侍女魚貫而入,爲場間衆人上了酒菜,李恪當先舉杯,與衆人對飲。
一杯飲罷,李恪當先開口:“二王子殿下此番到我大唐,所爲何事?”
這尼婆羅國與大唐,其實並不接壤,中間還隔著個吐蕃,他此番前來訪唐,當是有所緣由。
這二王子略有遲疑,李恪又笑著道:“二王子不必多心,本王向來好客,對西南諸國也是頗有好感。此番見你翻越高原來訪我唐,想來有心與我唐達成邦交,本王便有心與二王子結交一番。”
稍一頓,李恪又說道:“本王在朝中還是有些個朋友的,若是二王子在長安遇著難處,本王倒是可以幫些小忙。”
那二王子這時再次行禮:“多謝蜀王,蜀王威名,我泥婆羅國也是知曉的。不瞞您說,此次能得到蜀王相邀,小王心中頗感榮幸。”
他又回頭看了一眼那老頭兒託利,兩人眼神交流一番,才又回過頭來。
二王子這時已站起身來,恭敬道:“此番,小王前往長安,實是爲了促成與大唐的貿易,我泥婆羅有意向大唐出售香料皮草等貨物,以換得大唐的絲綢布匹。”
“哦?”李恪想了想,輕笑道,“你泥婆羅國與我大唐,向來極少有貿易往來,爲何這次……”
由於中間隔著吐蕃的緣故,泥婆羅與唐朝的貿易甚少,李恪前些日子想要購買羊毛時,也曾想過這個國家,可後來被告知,此國出售貨品價格奇貴,便將這念頭打消了。
那二王子訕訕一笑:“我國之所以與大唐往來甚少,其原因主要是吐蕃高原橫亙其中,來往不便……可如今大唐日益昌盛,且所產布匹絲綢又價廉質優,在我國內頗受歡迎。”
“只是……我泥婆羅國想要進購絲綢布匹,通常都是從吐蕃轉購,這中間的費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