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開啓,雙方很快發起了衝鋒。
李恪將一萬重騎兵排在了最前面,頂住對方第一輪的攻勢。
重騎兵身著板甲,頂缺角圓盾,手持圓錐形龍騎長槍,向敵人發起衝擊。
這龍騎槍遠長達四五米,能伸出馬頭三米,遠長於對方的武器。
靠著這一寸長的優勢,重騎兵列好陣型,在前方開道,負責將對方陣型打散。
而重騎兵身後,則是主力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十人一組,有四人負責持盾抵擋,有三名長戟手負責對付對方的戰馬,那長戟側翼帶刀勾,向下一掃,就能掃倒對方的戰馬,而剩下的三個人,則手持砍斧,隨時準備向落馬的敵軍施已致命一擊。
最後,還有三萬輕騎兵,這些騎兵遊弋在步兵兩側,抵擋兩側敵軍對步兵的衝鋒,並隨時支援各處戰線。
李恪衝在最前面,他的呂布戰魂已然被喚醒,此刻全身熱血激昂。
將方天畫戟橫在手後,他奮力趕馬,要儘快殺向敵方大將。
對面主帥並不蠢,知道這一戰沒有必勝把握,所以那兩名主帥縮到了最後方。
李恪不管不顧,直接朝對方最高官階的主將衝了過去。
一照面,先殺了向自己揮砍長戟的兩名兵卒,而後他打馬衝到了突厥兵的主將跟前。
一個橫掃,砍向了對方主將,那主將倒有點身手,提著長斧橫擋了一下。
他可能是想用長斧擋住李恪的揮砍,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李恪氣力之大,遠勝於他。李恪稍一發力,將他手中長斧都帶了出去。
那主將愣了一愣,他手中已空無一物,正當他想打馬逃離時,李恪長戟一刺,正中他側腹,將之挑落馬下。
這時候,突厥兵士已圍了上來,想要將李恪圍住。
李恪絲毫不慌,橫戟一掃,掃倒了四五個兵卒,躍馬縱出包圍圈。
再來回衝殺了幾撥,殺了十數名敵方高級武將,身後的重騎兵已衝了過來。
李恪打馬退讓,將主要戰場留給自己的重騎兵。
他當先衝鋒,爲的是攪亂敵方陣營,嚇壞這些異族人的狗膽,爲身後重騎兵的衝鋒埋下伏筆。
所以,先前他衝殺的時候,挑的都是對方的高級將領下手。爲的就是將那些能指揮佈局的將領殺掉,防止對方針對自己的重騎兵陣勢作出反應和指揮。
這重騎兵方陣衝陣極其威猛,三米開外,就能將對方扎個通透。
而那些異族人,本來士氣就極其低落,再加上被李恪這麼一攪鬧,更是混亂不堪。
此刻,再被重騎兵一頓衝擊,頓時被衝散了架,毫無招架之力。
重騎兵如坦克一般,碾壓過去,所到之處,皆是一片血光。
而那些沒有被長槍衝刺到的異族人,這時已分散開來,各自爲戰。
輕騎兵與步兵陣營也靠了過來,向這些各自爲戰的異族人發起進攻。
李恪這時已遊弋到側方,同輕騎兵一起,向這些被衝散到一邊的敵軍衝殺而去。
主力戰場之中,馬劉志一手提藤盾,一手提鋼刀,指揮著身後的步兵方陣。
他身爲主將,向來是身先士卒的。旁的方陣都有人雙手提重盾抵擋騎兵,但馬劉志因爲要指揮作戰,所以只提了輕便的藤盾。
但這並不妨礙他奮勇殺敵,那手中鋼刀,既是指揮麾下將士移動佈陣的號令旗,又是砍殺敵軍馬腿的利器。
經過重騎兵碾壓一輪的敵軍,已不具備衝殺步兵的勢頭和速度了。所以這些步兵在馬劉志的率領之下,還能保持很好的陣型,高效地蠶食著敵方騎兵。
若論起進攻效率來,在草原上步兵當然敵不過騎兵,饒是李恪麾下步兵皆是精銳部隊,但也要十個人一組,一次只能敵得過對方一兩個騎兵。
可步兵陣型穩固,對方也奈何不了這些步兵。
再說還有大量輕騎兵隨時衝殺,支援步兵方陣,所以對方居然完全落於下風。
李恪見勢頭不錯,高聲振吼,督促衆將保持陣型。
而後,他又衝殺到最前方,引領重騎兵的衝鋒勢頭。
重騎兵雖然威猛,可也要有人指揮引領,若衝得太前,便容易落入敵方圍困。而且也會給自己身後的步兵陣營帶來危險。
李恪以己身爲令旗,指揮著自己部隊保持穩固陣型,不要給那些驍勇強悍的草原騎兵以機會。
佔據越來越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下去,李恪心中大定,他慷慨激昂,高聲而嘯,而後躍馬向側方衝殺。
一路狂奔,一路橫戟揮掃,他已不記得自己殺了多少人,也不記得有多少兵刃砍到了自己的金甲之上。
他的左肩被一斧頭砍中了,幸虧盔甲夠厚,抵擋了斧鋒的傷害。可這一下還是讓他肩頭受了重重一挫,疼痛難忍。
但呂布戰魂再起,熱血沸騰起來,他卻好似突然不會痛了一般,更鼓起了百倍的殺伐之氣。
“啊!!!”
戰場之上,衆蜀軍看見自己的主帥仰天長嘯,嘯音驚天動地。
他一提長戟,右手抓住長戟末端,而後拼命催馬狂奔。
奔跑的同時,他將那長戟甩了出去,這時那長戟探出他右手丈許長,遠遠地橫掃而去。
通常這樣橫掃,人是無法發力的,掃出去的長戟也立刻會被格擋住。但李恪卻是天生神力,僅持著方天畫戟末端,就能將長戟掃得人鬼都不敢貼近。
因爲但凡有人離他一丈之內,便會被那方天畫戟砍得身首異處,骨肉分離。
任你頂了再厚的盾,穿了再厚的甲,也難抵李恪一身武力。
衆將越戰越勇,越殺越激昂,一時間,整個戰場都成了蜀軍的表演秀。
“快鳴金收兵,快逃!”
這時候,聯軍終於頂不住了。
那哥舒良與咄摩勝雄這時候瘋狂地朝自己副將叫喊著,讓他喝令部下撤離。
他們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自己的部隊已無戰勝敵軍的可能。
既然不能打敗對方,還讓手下人送死,那不是狠,那是蠢。
哥舒良與咄摩勝雄當然不蠢。
“鳴金收兵!先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