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3章 震京師

一縷陽光透過宮牆照進了大殿。更多精彩小說請訪問

可卻帶著一絲冷風。

大殿上的羣臣對柳味提出的科舉改革制度議論紛紛。

“鎖院制度不錯,以前只是讓出題的考官幽禁起來,可主考官對於考題也是知曉的,將主考官、副主考官也幽禁起來,這樣考題纔不會泄露。”

有大臣表示對鎖院制度的贊同,而主考官沈義倫也沒有反對,這些天來他被那些書生弄的寢食難安,如果幽禁在貢院之中,倒少了這些麻煩。

只是對於彌封制度,很多大臣都是不贊成的。

朝中很多大臣誰每個親戚朋友的晚輩要參加科舉考試啊,誰沒有幾個得意門生啊,他們身在朝堂,就算不是考官,可有這一層關係在,他們的晚輩、門生就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可如果彌封起來了,誰知道誰是誰?

如此一來,他們僅有的一點特權也沒有了,所以他們反對。

“聖上,鎖院制度我等是贊成的,可這彌封制度絕對不行,科舉考試是爲朝廷選拔人才,可也要看一人之品行,如果一個考生平日裡的品行很差,可考試成績卻很好,我們是否要錄取他呢?糊名之後,我們那裡知道那個是他的文章,若真錄取了這樣的考生,於我大宋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吧?”

“沒錯,這樣的考生若是入了朝堂,指不定又是一奸臣、讒臣,這樣的人,如何爲朝廷效力?”

薛居正最先站起來反對,而他站出來後,魏王的一些人便也紛紛出列附和,魏王要靠這次春試爲自己積蓄力量,如果糊名的話,那一切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而此時的魏王對薛居正的話很滿意,如果一個人品性很差,你能錄取他,讓他當官嗎?在地方他有可能欺壓百姓,在朝堂他有可能妨礙國事,這樣的人,你錄取還是不錄取?

除去魏王的人外,朝堂上一些其他大臣也是反對的,而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們不信自己的門生、晚輩因爲彌封制度而名落孫山,只有知道誰的卷子是誰的,他們才安心。

可晉王的人卻沒有一個開口。

不管怎麼說,自從蘇另看那一番話後,晉王已是將局面看開,只要有利於大宋今後的發展,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他也要支持科舉改革,而在晉王看來,彌封制度對於科舉、對於考生來說是最爲公平的,一切全憑本事。

如果一個人只是因爲身份而入了朝堂,要他有何用,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夠入朝堂,才能夠爲國家出謀劃策。

彌封制度一出,誰想進士及第,都必須靠自己的本事。

趙匡胤坐在龍椅上有些猶豫,他的心思跟晉王一樣,是支持彌封制度的,可他也清楚,彌封制度讓很多官員的門生失去了憑仗,如果沒有人能夠說出好的理由來反駁,他這個皇帝要支持彌封制度也是困難的。

所以在朝臣議論紛紛表示反對的時候,趙匡胤將目光投向了柳味。

“柳駙馬,此制度是你提出的,你可有好的理由?”

柳味頷首,道:“回聖上,剛纔薛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一個人爲官,除了能夠明察秋毫外,品性也很重要,一個人的品性很差,又怎麼能當好官?”

衆人一愣,帶著三分欣喜和三分不解,他們不明白柳味怎麼突然支持起薛居正來了?既然支持,又何必提出彌封制度?

而就在衆臣不解的時候,柳味繼續說道:“只是薛大人說的又沒有道理,靠以前不彌封的考試考上進士的書生,就沒有品性差的嗎?人性是複雜的,有的人更善於隱藏,但更多時候,人最容易受環境影響,也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人之品性是很難斷的,若早知一人品性很差,就算用了彌封制度,那人也難在朝堂爲官,難道聖上明知那人品性很差,還會用他嗎?所以薛大人剛纔所言品性的問題,其實是多慮的。”

柳味的話說的有些繞,以至於他說完很久後朝堂上的人才終於明白是什麼意思。

如果一個人的品性是早被人知道的,那麼他考上進士也不會讓他當官,剝奪他進士的資格也是一句話的事情,如此一來,薛居正的擔憂也就成了空。

而就在衆臣明白柳味剛纔那句話的意思後,柳味又繼續說道:“人的品性是可以改變的,好人有時也可能變成壞人,可壞人也有可能做好事,只要朝堂的風氣正,那些品性本來差的也難有作爲,也可能因此有所改變也不一定,拿品性這種模糊的東西來反對彌封制度,臣下是覺得不妥的。彌封制度最主要的就是公平,他讓天下寒士的心中有了希望。”

柳味一番話罷,整個朝堂都安靜了下來,而那一句讓天下寒士都有了希望,更讓他們震撼。

在他們沒有入朝堂的時候,有不少也是寒門子弟吧,他們能當官,很多都是因爲五代之亂的緣故,如果是昇平之世,他們能當上官嗎?

就比如說丞相趙普,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可若真說起來,還是因爲他讀書少的緣故,在他沒有投靠趙匡胤之前,他也是個寒的不能再寒的寒士。

他們都能明白寒士想要成功想要入朝堂的艱辛。

趙匡胤在柳味說完這一番話後,便決定採取彌封制度。

採取彌封制度後,謄錄制度也就順理成章的得到了支持,而別試大家也沒有意見,因爲大家都很清楚,雖然明裡看來,官宦子弟比普通考生要多考一場以示公正,可只要將官宦子弟的卷子放在了一起,那些考官還不能給個優待?

本來彌封制度是對官宦子弟很不利的,可再加個別試,就對他們又有利了,雖然不知道那些卷子都誰是誰的,可只要知道他們是官宦子弟就行了,只要不是差的很離譜,這功名是跑不了的。

科舉制度改革的事情比想象中的順利,至少在柳味的解釋下,朝中反對的人成了少數,而反對的人少,這些改革也就可以實施下去了。

-------------------------------------------------------------

科舉改革的內容很快傳遍了京城,並且在傳遍京城的時候,朝廷派人傳之各州縣,以後不管是鄉試還是縣試,皆要按照新的科舉制度來實行。

當京城的書生都清楚明白新的科舉制度後,那些寒士、有學識的書生皆是歡喜,本來他們擔心自己雖有才情可卻沒有關係而名落孫山,如今實行彌封制度,名字什麼的都要糊起來,那麼只要文章寫的好,要進士及第想來是很容易的。

而這些寒士、書生得知科舉制度的改革是柳味提出來的時候,他們對柳味又生出一些敬佩之情來,本來他們就敬佩柳味才情,如今柳味讓他們對科舉有了信心和希望,這敬佩都快成爲崇拜了。

當然,除了敬佩柳味的人外,也有痛恨柳味的。

本來有不少書生都是找好了關係的,只要他們的文章不是太差,功名是跑步了的,可如今柳味這麼一弄,那些可以參加別試的官宦子弟還好,可他們就慘了,以前做的努力,送的禮全廢了。

而這一切,都是柳味搞出來的。

柳味是個聰明人,自然清楚那些書生對他的敬佩和怨恨,這世上的事情,從來都是兩面性的,而有時利益就是如此,有了你的,就難免要損害他的。

不過柳味並不以爲意,他做事但求無愧於心、對己有利,如今他將科舉制度這麼一改革,雖然像吳生這樣已是確定依附自己的人要靠自己的本事來謀取功名,可那天下寒士卻是皆要心服於他的,以後每個靠自己本事獲得功名的人,都會念他柳味的好吧?

有了這樣的名聲和好處,柳味覺得被一些人記恨也是沒有關係的。

而當此事傳開之後,柳味還得到了意外的驚喜,那便是呂蒙正和李沆二人對於科舉改革很欣賞,他們兩人才情不俗,而且也已得到了晉王的認可,只是他們兩人總的來說是屬於寒士的,若非他們二人偶然與柴鳳結識,偶然被帶到了開封府品評詩詞,那麼他們兩人對於前途也是很渺茫的。

如今新的科舉制度一出,他們就算沒有了晉王的庇護,可對於考取功名卻更有信心了。

這件事情,讓柳味與呂蒙正、李沆他們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因爲若非他們在上元節那天晚上一同猜燈謎,一同遇到了那個賣考題的男子,又怎麼可能會有這樣一番科舉制度的改革呢?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拉近,就那麼的奇怪,有時是志趣相投,有時是共同經歷過某些事情,有時可能只是因爲一句話。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一月悄然而去,二月來時春風似剪刀,剪的柳綠新芽,剪得春意融融。

在一個春風徐徐,陽光靜好的一天,大宋朝最受人關注的科舉考試終於開始了。科舉考試開始的時候,柳味正忙。

...

第507章 不識趣第500章 民心第447章 意外與意外第156章 亂市第313章 圍而不攻第403章 隱世第510章 疑慮第402章 死亡來臨第216章 河漲第311章 試探第376章 帝王之相第417章 有本事的道士第305章 喜冬第145章 坑之第411章 趙光義的意思第272章 踢館第536章 話離別第411章 趙光義的意思第281章 送錢第100章 吳生第42章 賭約第437章 試探第219章 罷罷罷第128章 身敗名裂第419章 川蜀事第274章 好奇的心第363章 這是陰謀第401章 良士謀第210章 臨敵第160章 城郊城郊第308章 誅心第465章 夜談第110章 猜謎第450章 決堤第298章 應對第39章 詞牌名第98章 文房四寶第278章 比比比第260章 死在獄中第289章 同仇第546章 結仇第471章 控局第409章 皇子師第354章 相見難第65章 青天鍘刀第43章 上達天聽第72章 世間遺憾第485章 提拔第396章 事定第264章 攻南唐第333章 林衙內第9章 香酒香第287章 變天第148章 處境第516章 秘方第264章 攻南唐第373章 北伐開始第120章 京郊第203章 赴會第447章 意外與意外第549章 隱匿第406章 賞罰分明第322章 變數第60章 心術第321章 戰神第348章 景河書院第271章 無心第417章 有本事的道士第437章 試探第449章 人心第125章 餘韻第53章 學府書院第39章 詞牌名第280章 棋路第321章 戰神第260章 死在獄中第336章 長安亂之始第483章 畏罪自殺第253章 自身難保第307章 意想不到的監軍第211章 不敵第539章 府中藏屍第59章 傳之天下第515章 歸來路第160章 城郊城郊第97章 言蕭第542章 莊園第414章 喝醋第423章 麻煩來了第278章 比比比第196章 大魚小魚第91章 南唐事第307章 意想不到的監軍第532章 被撞見了第94章 雪印第277章 挑戰第169章 區別對待第347章 壓制第261章 上元節
第507章 不識趣第500章 民心第447章 意外與意外第156章 亂市第313章 圍而不攻第403章 隱世第510章 疑慮第402章 死亡來臨第216章 河漲第311章 試探第376章 帝王之相第417章 有本事的道士第305章 喜冬第145章 坑之第411章 趙光義的意思第272章 踢館第536章 話離別第411章 趙光義的意思第281章 送錢第100章 吳生第42章 賭約第437章 試探第219章 罷罷罷第128章 身敗名裂第419章 川蜀事第274章 好奇的心第363章 這是陰謀第401章 良士謀第210章 臨敵第160章 城郊城郊第308章 誅心第465章 夜談第110章 猜謎第450章 決堤第298章 應對第39章 詞牌名第98章 文房四寶第278章 比比比第260章 死在獄中第289章 同仇第546章 結仇第471章 控局第409章 皇子師第354章 相見難第65章 青天鍘刀第43章 上達天聽第72章 世間遺憾第485章 提拔第396章 事定第264章 攻南唐第333章 林衙內第9章 香酒香第287章 變天第148章 處境第516章 秘方第264章 攻南唐第373章 北伐開始第120章 京郊第203章 赴會第447章 意外與意外第549章 隱匿第406章 賞罰分明第322章 變數第60章 心術第321章 戰神第348章 景河書院第271章 無心第417章 有本事的道士第437章 試探第449章 人心第125章 餘韻第53章 學府書院第39章 詞牌名第280章 棋路第321章 戰神第260章 死在獄中第336章 長安亂之始第483章 畏罪自殺第253章 自身難保第307章 意想不到的監軍第211章 不敵第539章 府中藏屍第59章 傳之天下第515章 歸來路第160章 城郊城郊第97章 言蕭第542章 莊園第414章 喝醋第423章 麻煩來了第278章 比比比第196章 大魚小魚第91章 南唐事第307章 意想不到的監軍第532章 被撞見了第94章 雪印第277章 挑戰第169章 區別對待第347章 壓制第261章 上元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德钦县| 冀州市| 抚远县| 麻阳| 长宁区| 乡城县| 邯郸县| 鹤庆县| 景谷| 临江市| 遂宁市| 阳谷县| 延庆县| 土默特左旗| 福海县| 贵阳市| 开化县| 阿克苏市| 平南县| 珲春市| 林西县| 璧山县| 宜城市| 隆化县| 阳江市| 红安县| 特克斯县| 阳新县| 安塞县| 青铜峡市| 辉南县| 靖宇县| 错那县| 惠水县| 巴马| 永和县| 同仁县| 罗山县| 南城县| 张家川|